年輕人←→保健品
這兩個詞看起來八桿子打不著一起
但真實交織在一起的剎那
開啟了一個個魔幻而又現實的故事
↓↓↓
又想浪又犯慫的謹慎
熬夜又無力鍛鍊的不甘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
失眠、脫髮、發福等一系列初老症狀
正讓90後直面未老先衰的現實
養生也就成了出鏡率最高的關鍵詞之一
而90後與衰老鬥爭的方式更是花樣百出
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90後養生報告》
國內長時間使用保健品的90後佔比21.9%
偶爾使用和有意向使用保健品超過7成
只有絕小部分人排斥保健品
那麼保健品是到底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用標準解答
在國外,以美國為例,保健品一般被稱為「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 products);在日本,保健品被稱為「功能性食品」,主要是指「為特殊健康需要而設計的食品」;澳大利亞則直接將保健品歸類為補充藥品,並歸入澳大利亞治療藥品管理局(TGA)管理,與醫療藥品一同接受嚴格的檢查和監督。
值得一提的是
無論在哪個國家
保健品都不能代替正常用餐和常規治療
並且在任何情況下
合格的保健品都不應該對人體造成危害
>>>>>>>>>>
我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GB16740-97)中對保健食品的定義為:「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
17年之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頒發《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保健食品》(GB16740-2014),對保健食品定義進行兩點補充修改。
一是保健品是「聲稱並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
二是保健品「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
相較於前一版
新國標對保健品定義的界定更加嚴格、規範
「補充維生素」 「不產生慢性危害」等字眼
對保健品的本質、使用效果等
做了更全面的限定
可見衛計委認為
保健品是一種補充食品,不治療具體疾病,但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另外,正規的保健食品
會在產品的外包裝盒上標出天藍色的
形如「藍帽子」的保健食品專用標誌
購買時需要注意
除了「藍帽子」的保健食品專用標誌外
下方會標註出該保健食品的批准文號
或者是「國食健字【年號】××××號」
或者是「衛食健字【年號】××××號」
其中,每個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只對應一個產品
大家可以登錄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
數據查詢欄目查詢產品的真實情況
第一批90後已經30,最早的00後已經成年
但如果只是把健康、養生、抗衰老
寄托在吃保健品上
而不從自己的身體情況、生活作息等
源頭找問題,也只是亡羊補牢
任何保健食品都有一定的
適宜人群和不適宜人群
保健品不是藥品
就不能過分期望靠保健品維持健康
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勞逸結合
才能讓人真正保持年輕的狀態
來源: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
發布單位:中國工商出版社 新媒體部(數字出版部)
注重交流執法經驗
關注消費維權動態
同護市場公平正義
共觀市場經濟大潮
權威●專業
半月沙龍微信
輸入公眾號「市場監管半月沙龍」,即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