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告法沒發布之前,不少保健品霸佔著電視、網頁,鋪天蓋地的宣傳和不斷誇大效果讓你開始想嘗試這種保健品,可所有保健品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吃了真的對身體百利而無一害嗎?保健品之所以是保健品就是因為他的功效遠不如藥品實在,讓小編先帶你全面認識下保健品的意義吧!
保健品定義
在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第三條中詮釋到:「保健平是食品中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起到調節人體的作用,適合特定人群食用,但是不以治療疾病、預防疾病為目的。」簡單的來說,保健品只是食品的一種,只不過某種功效特別明顯,但是對疾病基本沒有任何幫助,有的保健品甚至只是食品的改裝,所以保健品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強。
好比市面上的維生素C片來說,許多醫導為了讓你購買昂貴的保健品就不斷誇大兩塊錢一盒的維生素C片是藥品有副作用,然而兩塊錢的維生素C片效果甚至比市面上的保健品效果都要好,無論是從維生素C含量、衛生標準、吸收率來說,藥品明顯領先保健品一大截,所以認為保健品不如藥品的朋友,應該有一個新的認知了。
保健品並不是百利而無一害這三點反而有害
探病送保健品:相信有不少人親朋好友得病以後探病都會帶上昂貴的保健品,希望對方好的快點,但是事實上如果真的有這方面的需求醫生必然會開出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贈送保健品反而會導致吸收率下降,影響患者的恢復、調理。沒事就吃保健品:不少空巢老人都中過類似的套路,銷售對待老人如親人,時不時向他們推薦一些保健品,由於親情效應他們屢屢得手,而手上昂貴的保健品可能還會威脅到健康,保健品的定義竟然是在固定的保健功能方面可以比營養品獲得更多,好比你發現你身體血液比標準低你就可以適當購買阿膠補血,而在健康狀態下服用保健品,還不如多吃兩碗飯,既花錢又傷身體。購買外國保健品:相信不少人去日本總會帶來一堆的保健品,什麼藥妝、深海油,其實保健品的套路就是從日本流傳到中國的,最開始只要名號打的響,剩下全靠吹,什麼大分子水、酵素,都是靠噱頭才賣的出去的。尤其是酵素,基本都是蛋白質無法通過口服的方式不從,因為蛋白質在消化的時候就會成為胺基酸失去活性,說白了也是日本欺負國人人傻錢多。
什麼情況下吃保健品有益
目前保健品批准了27種類型:增強免疫功能、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提高記憶力……二十七種中如果你有專門的需求,才應該購買口碑較好的保健品,另外切記防銷售,我們不購買從任何沒有資質的人向你推銷的保健品,背後存在的灰色利益鏈可能超乎你的想像。
結束語:上文並不是把保健品貶的一無是處,只不過我們用法存在很大的問題,另外大家有什麼好的保健方式也可以一起共享下,記住健康的人基本不需要任何保健品來幫助他們延年益壽,真正能帶給你健康的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希望大家能理性對待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