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科技論文Consulting 授權發表
作者: Dr. Isaac Greenhut
翻譯&編輯:JC師姐
在一些正式與非正式的英文論文中,我們會常常看見一些 拉丁文縮寫。這些詞一出現,就好像能把你的文章B格由「小學科普讀物」提高到「專業讀物」的水平,想想「A,B, and so on」與「A,B, etc.」在效果上的區別。
儘管很多拉丁文很眼熟,但我們常常搞不懂它們是什麼意思,以及它們怎么正確使用。
1
e.g. 和 i.e. 就是我們最常看到的拉丁文縮寫,e.g. 是 exempli gratia 的縮寫,英文是「for example」(例如),而 i.e. 是 id est 的縮寫,英文為 「that is」(即)。
這兩個詞雖然長得相似,也常常被混淆使用,但它倆其實是不能夠相互替換的。
e.g. 作為「為對象X舉例」的用詞,接下來的一系列point A,B,C 均屬於對象X,但X包含的point 則不止A,B,C這幾個。舉個例子:
Besides IAA, researchers have identified many synthetic auxins and several other naturally occurring auxins (e.g., phenylacetic acid and indole-3-butyric acid).
這個例子中,為了給說明對象 auxin舉例,e.g.後用了A(phenylaceticacid),B(indole-3-butyric acid),但是auxin作為一類廣泛的植物激素,當然不止A和B兩個。
而i.e. 作為「為對象X進一步進行闡述或解釋」的用詞,可能對象X本身是那種不能讓讀者一目了然的詞,或者那種特性很general的詞,那接下來的point A+B+C,就是對這樣的詞做解釋,讓觀眾清晰明了。
Although natural and synthetic auxins appear at first glance to be extremely structurally diverse, it is now appreciated that som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common to all known auxins (i.e., a planar unsaturated ring and a side chain with a carboxyl group).
這個例子中,對象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不太容易讓讀者一下明白是什麼,為了作進一步說明,i.e.後用了A(a planar unsaturated ring)和B(a side chainwith a carboxyl group)來做解釋,那麼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就是A+B,沒別的了。
注意一下,大家或許也發現了,e.g. 和 i.e. 這兩詞組中的點一個都不能少,而且它們後面往往會加上一個comma(逗號)使用,這和英語中的「for example」和「that is」後也要加comma一樣。
2
除了這兩個常見的詞以外,生命科學領域還經常用到下列拉丁縮略語:
—in vivo :within a live organism
—ex vivo :using samples derived from a living organism
—in vitro :literally 「under glass」
(來自作者的腹黑:"if you want to start an enjoyable fight to watch for your own entertainment, ask an enzymologist and a cell biologist to agree on a shared definition for this term!")
—in situ :meaning「in place」, as with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the environment
—in planta :referring to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within a living plant
—in silico :referring to bioinformatics or computational data
3
接下來,我們再講兩個常出現也常被混用拉丁縮寫,就是 et al. 和etc. (注意這兩詞後面的點也不能少)。 etc. 是 et cetera 的縮寫,英文是「and so on」 (等等),可用來列舉事物。若要列舉人,則需用et al.,它是et alia 的縮寫,英文是「and others」。
et al. 最常見的用法是,在我們引用一篇文章時,et al.出現在第一作者後,用於替代完整的作者列表:
Xu et al. (2015) showed that adaptation to conditions of heavy metal toxicity is conserved across many plant and algal families.
4
無論什麼情況下,拉丁文詞總是用 Italic 斜體的格式出現。這表明了這些詞的來源不是英文,而是作為外來語或者說「借用詞」而使用。
總的來說,這些拉丁文縮寫只在書面語中使用,口語中是從來不用的。
而拉丁文也不總是以縮寫的方式出現,比方說我們在描述自己研究的物種體系時,也會用拉丁文以示專業,
e.g., Arabidopsis thaliana, Mus musculus, Danio rerio,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aenorhabditis elegans.
(注意:e.g. 和 etc. 不出現在同一句話中,因為e.g. 是表示泛泛的舉幾個例子,其中就已經包含「等等」,如果再加一個 etc. 就畫蛇添足了)
最後再說明一點,雖然對於「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我們來說,拉丁文看起來似乎很高大上,但我們完全沒必要在用它們的時候就戰戰兢兢,甚至不敢去使用,因為就算我們沒用好, editor和 reviewer們常常注意不到或者不會很介意在拉丁文上的使用錯誤。
【寫作系列】是由 JC師姐 與「科技論文Consulting」團隊合作的論文寫作指導系列。這個團隊是由我曾經的論文導師,任NIBS「科技論文總監」的美籍專家John Hugh Snyder所帶領,專職從事科研論文的優質寫作,高水平發表的指導服務。有寫作提升,文章編輯,修稿和發表等方面需求的老師和同學歡迎關注他們的公眾號。
掃碼關注「科技論文Consulting」公眾號
添加JC師姐個人微信號:Jeanne_JC
從學生立場解答PhD新生的迷茫,用親身經歷帶你看清真實的實驗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