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省衛生計生委聯合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旅遊委、西安鐵路局、民航陝西監管局、省總工會、省婦聯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母嬰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其確定的總體目標是, 2020年底,在所有應配置母嬰設施的公共場所和用人單位基本建成標準化的母嬰設施,實現母嬰設施全覆蓋。 (據西部網)
帶薪產假能增強職業女性維持母乳餵養的能力。 (資料圖片)
編者按
8月1日~7日為「世界母乳餵養周」。《新女學周刊》特邀專家就母乳餵養現狀、影響因素及完善措施進行分析。本文作者實證分析了帶薪產假長度對城鎮女性母乳餵養的影響,發現帶薪產假對母乳餵養的持續時間有正面影響。但目前我國帶薪產假制度仍需完善,這影響了母乳餵養的質量。為此,作者建議拓展帶薪產假政策的廣度,實施普惠的帶薪產假制度,平衡企業用工壓力和再生育女性的個體壓力。
■ 賈男 董曉媛 宋月萍
為提高生育率、延緩人口老齡化進程,我國從2016年起實施了「全面兩孩」政策,這是對長達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的突破性改變。國家在鼓勵「多生」的同時也提倡「優生」,提高母乳餵養的比率對嬰幼兒和母親的健康都十分有益。然而,維持母乳餵養至最佳時間對於勞動力市場中的職業母親而言卻相當困難。由於母乳餵養的集中性和持續性,職業母親很難在不幹擾其帶薪工作的情況下安排母乳餵養,鼓勵所有家庭生育兩個孩子並未事先解決職業女性所面臨的工作-生育衝突。
帶薪產假是使母親就業與母乳餵養更相容的一項主要的政策措施。利用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數據,筆者實證分析了帶薪產假的長度對中國城鎮女性母乳餵養的影響。該數據是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於2010年共同開展的一項全國性調查的數據,涵蓋了來自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中年齡在18歲~60歲之間的女性。筆者將樣本限制在1988年~2008年之間最近一次生育時年齡在24歲及以上的2244名城鎮就業女性。
城鎮女性帶薪產假制度仍需完善
帶薪產假是指在產假期間為母親保留工作崗位且發放工資的福利待遇。我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實行了長度為56天的帶薪產假,1998年產假時間延長至90天,2012年又延長為98天。2016年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產假時間進一步延長,各省也制定了不同的晚育產假獎勵政策。《國際勞工組織183號公約:生育保障公約》要求婦女應當享有不少於14周的產假,中國是全球98個落實該公約的國家之一,還是其中57個能夠通過社會保險支付帶薪產假國家的一員。
然而,我國的帶薪產假只在城鎮實行,並且通常只有國有部門有編制的僱員能夠享受,國有部門沒有編制的職工以及私營部門女職工的帶薪休假覆蓋率要低得多。在1988年~1997年間,有66.3%的就業母親在最近一次生育時享受過帶薪產假,這一比例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市場化改革深化後有所下降,為59.6%。其中,受過大學教育的就業母親在1997年之前帶薪產假休假率為91.6%,未受過大學教育的就業女性為57.7%,未受過大學教育的母親帶薪產假覆蓋率遠低於受過大學教育的母親。二者的差距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進一步擴大,受過大學教育的就業母親休假率為88%,未受過大學教育的就業母親休假率下降到36%,差距擴大了18.1個百分點。
母乳餵養時間相對較長,但純母乳餵養水平仍需改善
由於缺乏「純母乳」餵養的數據,我們採用更寬泛含義的「母乳餵養」——純母乳和混合輔食餵養來進行研究。在中國城鎮,母乳餵養至少1個月的比例平均而言為93%,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的比例平均為83.6%,母乳餵養9個月以上的比例平均為65%,母親的平均哺乳期為10個月。這些比例在不同教育程度的女性之間差異並不大。與發達國家的女性相比,中國女性的母乳餵養率和持續時間更長。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只有45.4%的母親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34.4%的母乳餵養9個月以上。然而,「純母乳」餵養的情況則遠沒有如此樂觀,根據國家衛計委2014年的數據,我國0~6個月齡嬰兒純母乳餵養率為27.8%,其中城市僅為16.8%。
帶薪產假可提高母乳餵養至最佳時間的可能性
通過保護女性在懷孕期間和產後的就業與收入,帶薪產假降低了母乳餵養的機會成本,從而能夠提高母乳餵養達到最佳時間的可能性。筆者研究發現,帶薪產假對母乳餵養的持續時間有正面的影響,帶薪產假越長,女性進行母乳餵養的時間也越長。具體而言,帶薪產假延長30天可以使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的概率增加11.7個百分點。筆者還發現,上世紀90年代末市場化改革後,未受大學教育的母親平均享受的帶薪產假天數比受過大學教育的母親減少了23天,這使她們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的概率減少了9個百分點。
由於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女性產假覆蓋率遠低於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女性,因此,提高她們的產假覆蓋率是提升其母乳餵養概率、延長母乳餵養時間的一個有效手段。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產假越長對女性就越有利,因產假帶來的離崗時間過長,會反過來影響女性職業的連續性,加劇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的不利地位。「多長才是最優的產假時間」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拓寬政策廣度 實施普惠帶薪產假
研究結果表明,帶薪產假能增強職業女性維持母乳餵養的能力。基於目前我國城鎮帶薪產假覆蓋率還不高的事實,筆者認為,與延長產假的長度相比,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社會保障更應該儘可能地拓展政策的廣度,實施普惠的帶薪產假,擴大非正規就業、私營部門女職工、農民工女性等群體的帶薪產假覆蓋率,保障收入不高、社會階層較低的女性的合法權益。
實施普惠的帶薪產假應是「全面兩孩」政策後的一項政策重點,這是因為:第一,普惠的帶薪產假政策有利於加強對社會經濟地位低下的女性的生育保護;第二,普惠的帶薪休假權利不僅會減少婦女在不同社會經濟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而且可以減少代際不平等,縮小她們母乳餵養的差距;第三,普惠的帶薪產假政策通過使女性的就業與母乳餵養更加協調,有利於提高女性的生育意願,從而提高生育率,延緩人口老齡化進程。
此外,在老齡化社會,生育具有公共品性質,如何更好地平衡企業用工壓力和女性再生育問題不僅僅是女性勞動者和企業的責任,也是政府應統籌解決的問題。要提高帶薪產假覆蓋率、提高企業僱傭女性勞動者的積極性,政府可利用經濟槓桿的調節作用,根據企業女性用工比例,制定合理的稅收減免政策,儘量減輕用人單位僱傭女性員工的負擔;或者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對女職工享受帶薪產假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給予財政補貼優惠政策,平攤生育風險,從而鼓勵企業招收女工,提高產假覆蓋範圍。
同時,鼓勵用人單位創造家庭友好型就業環境,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為哺乳期女職工提供哺乳室、靈活彈性的工作時間、創造遠程辦公條件。政府還應加強公共託幼服務的頂層設計,通過新建擴建公辦託幼機構、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模式建立多層次0~3歲孩子託幼服務體系,通過社會照料補充家庭照料。政府、企業、家庭應該達成一個平衡,三者共同分擔生育這一公共產品的成本,兼顧長遠戰略和短期利益,既兼顧女性勞動者和企業的利益也考慮社會的長遠發展。
(賈男為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董曉媛為加拿大溫尼伯格大學教授,宋月萍為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