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團隊成功為古稀之年的林奶奶利用微創技術取出長在雙側腎臟裡的「鹿角」,順利出院,醫生12月21日回訪,林奶奶康復良好,在電話裡連連感謝醫生妙手回春。
患者林奶奶,70歲,因反覆雙側腰腹部疼痛20多年,曾在其他醫院行「開刀取石」術,效果欠佳,輾轉多家醫院後來到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洪江醫院尋求治療。林奶奶在泌尿外科門診行DR檢查,結果出來後大家都被震撼了,雙側腎臟內的空隙被長徑5釐米的巨大鹿角狀結石完全擠佔,這種特殊類型的結石醫學上稱為「鹿角」型腎結石,其形成時間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而且並發有反覆腰痛、尿路感染。泌尿外科專家團隊經過充分討論後,擬定方案,決定為患者行經皮腎鏡微創手術治療。
林奶奶的鹿角形結石較大、質地較硬、分布較廣,手術中有發生大出血、感染性休克和術後結石殘留等可能,迄今為止,仍是泌尿外科臨床診療的難點。經泌尿外科主任尹邦文及主管醫師陳立昌綜合評估後,制定了分兩次手術的治療方案,術中運用彩超進行精準定位,結石清除徹底、無殘留,且成功避免了術中可能引發的腎臟大出血,術後恢復良好,未發生腎臟萎縮、腎功能損傷、術後感染等問題,取得了預期效果,患者及其家屬非常滿意。林奶奶高興地說「我這個病是個老病了,去過別的醫院,都說手術風險高、難度大,沒想到在二醫院這麼快就治好了,還花錢少,真是太感謝你們了!」
微創手術經皮腎鏡取石術即所謂的「打洞取石」,已經在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展多年,是非常成熟的微創取石方法。在患者腰部建立一條從皮膚到腎臟的通道,利用雷射、氣壓彈道等碎石工具,把腎結石擊碎取出。與傳統的開放手術相比,經皮腎鏡取石術具有損傷小、痛苦輕、取石徹底、恢復快等優點;腰部的切口一般僅有幾毫米,因術中不切開肌肉,術後不影響美觀,對勞動能力也幾乎沒有影響。
據陳立昌醫師介紹:結石的形成與環境和個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改變生活習慣可以預防和減少結石的生長和發病。水能稀釋尿液,可以預防結石的形成,因此,提醒廣大市民要注意多喝水,正常人每天不少於2000ml,結石體質病人建議每天不少於3000ml,低鹽低脂飲食,忌飲濃茶咖啡,避免憋尿,定期行尿液檢查、X線或B超檢查。(通訊員 鄒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