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微創手術殺死腫瘤?

2020-12-18 湖南24小時

微創「衛士」

腫瘤微創手術中。

王貴華帶領科室醫生查房。

腫瘤患者也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科室討論治療方案。

朱潔 李建輝 周劍波 唐奕欣

核心提示

隨著臨床醫學的進步,近年來,癌症的治療方式有了很大的進步,不僅治療儀器升級、藥物有了更多更好選擇,而且手術也能用更加個性化、精準的「微創」方式了。腫瘤微創手術不僅能讓患者體表創傷極小,而且治療費用和傳統手術相比也便宜很多。當然,每種治療手段都有它的適應症。腫瘤微創手術適合哪些情況?適用哪些病人?這些病人通過微創手術生存情況如何?本期健康周刊走進株洲市二醫院(株洲市腫瘤醫院),邀請專家名醫,為市民介紹有關情況。

株洲市二醫院也是株洲市腫瘤醫院,在腫瘤治療方面積累了多年經驗。以前,老百姓總是「談癌色變」,認為得了癌症就是判了「死刑」,但其實隨著醫學的進步,治療儀器的升級,越來越多前沿、有效的新藥、好藥入圍醫保籠子,該院腫瘤科的醫生們感到,癌症的治療早已從很多年前的「無藥可選」、「治療單一」的窘境,發展到現在「多藥可選」、「綜合治療」的新時期。在正式談論腫瘤微創術之前,他們希望健康周刊能把這種變化傳遞給病人及家屬。「希望大家不要失去戰勝腫瘤的信心。」市二醫院腫瘤微創介入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王貴華表示。

據介紹,該院腫瘤介入科主要從事腫瘤微創手術。通過20年的臨床積累,在腫瘤介入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腫瘤治療方案,通過腫瘤血管介入聯合各種微創治療、放化療方法,能使很多患者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讓他們有尊嚴、開心快樂的生活著。

腫瘤介入科:以腫瘤微創介入技術推動腫瘤學科進步

市二醫院是1999年開始在開展介入手術的。那時,這是一項全新的技術,省內鮮有幾家醫院開展。通過探索,該院於2014年正式成立腫瘤介入科。目前,該院腫瘤介入科已擁有床位80張,收治來自省內、甚至內蒙、貴州等地區的患者,診療水平和能力得到了省內外眾多病友和專家學者的認可。

腫瘤介入科能為患者提供哪些治療服務?

王貴華介紹,在開展腫瘤常規化療的基礎上,該科以腫瘤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腫瘤介入治療等精準治療為特色,為患者提供全程、系統、規範的診療。同時,這裡還開展腫瘤血管出血性疾病,如中央型肺癌大咯血、消化道腫瘤出血、肝癌出血,頭頸腫瘤破潰出血等疾病的急診搶救工作,全身各部位動脈瘤及良性腫瘤的栓塞治療術等等。

筆者在該院腫瘤介入科住院病房看到,這裡的醫生和其他醫生相比,沒什麼區別,但當正式手術時,他們需要穿著厚厚的鉛衣以防高危輻射。「一根導絲繫著生命,任輻射侵襲。一腔熱血連著你我,任晝夜顛倒……」這句歌詞說的就是這群穿「盔甲」的勇士。用生命守護生命,他們也因此希望得到更多患者的信任。「腫瘤患者情緒不好,但我們希望你們不要心慌,不要絕望。任何時候請堅信,醫生和病人同在,我們一起『打仗』。」王貴華說。

微創vs腫瘤,有哪些方式?

利用微創手術對抗腫瘤都有哪些方法?又是基於哪些原理?適用於哪些病症?王貴華主任以及科室醫生為本期健康周刊提供了一些病例和資料。

一、動脈栓塞:

把腫瘤「餓」死

腫瘤生長是需要由供血動脈提供營養物質的。動脈栓塞術就是介入醫生,將特製的導管送至腫瘤的供血動脈,然後通過導管注入栓塞物質,把腫瘤的供血動脈完全栓塞住,讓腫瘤沒有營養供應,達到把腫瘤「餓」死目的的微創手術。實際工作中,為了讓效果更好,醫生們常常把化療藥物與栓塞物質混合注入。這樣,在栓塞血管的同時,還能確保不斷釋放化療藥物持續殺死腫瘤細胞。

40多歲的杜女士就是這種微創手術的收益者。幾年前,她被省內某醫院確證為肝癌晚期,因為腫瘤巨大,達11釐米,已無法實施傳統切除手術轉至市二醫院保守治療。綜合病情,該院對她實施了4次動脈栓塞術,此後腫瘤縮至4釐米。杜女士贏得了微創消融手術的機會。經過綜合治療,杜女士病情控制良好,已帶瘤生存6年。

二、灌注化療:

靶向藥物精準殺瘤

傳統的全身化療是對付腫瘤的常用辦法,但是,傳統化療所帶來的副反應讓患者痛苦不堪。有沒有什麼方法既可以對付腫瘤,又能讓患者不那麼痛苦呢?灌注化療術就是可同時滿足這兩種要求的微創手術。介入醫生將一根很細的特製導管在影像設備的引導下插到腫瘤的供血動脈,再通過導管直接往腫瘤裡注入化療藥物。這種特別適合於局限生長的腫瘤。

70歲的劉奶奶確診為左肺鱗癌,並失去手術及放療機會。由於體質較弱,她及家人拒絕了全身化療,多次接受了左肺支氣管動脈灌注化療。由於腫瘤局部接受的化療藥物濃度較傳統化療高,加強了化療藥物殺滅腫瘤細胞或抑制其生長的作用,但劉奶奶其它正常部位接受到的化療藥物又非常少,全身藥物毒副反應大大降低,既提高了治療效果,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劉奶奶已帶瘤生存3年以上。

三、消融微創:

「燙」死腫瘤、「凍」死腫瘤

消融微創手術又分熱消融和冷消融。腫瘤細胞不耐高溫,也害怕低溫。40℃以上腫瘤細胞會發生變性,60℃以上逐漸壞死,零下100℃以下則會被凍死。

熱消融包括微波消融和射頻消融等。微波消融是介入醫生把微波消融針通過皮膚插入腫瘤內,在微波電磁場的作用下,腫瘤組織內的水分子、蛋白質分子等極性分子產生極高速振動,造成分子之間的相互碰撞、相互摩擦,在短時間內產生高溫,從而導致腫瘤細胞凝固性壞死,也就是把腫瘤細胞「燙死」。和微波消融類似,射頻消融是介入醫生把消融針插入腫瘤內後,產生的射頻,經電極針定點發射到實體腫瘤中心,使腫瘤帶電,在高頻交流電作用下,腫瘤內的離子往返高頻震動,從而摩擦產熱,使腫瘤局部發熱,腫瘤細胞脫水,細胞內蛋白變性,腫瘤細胞凝固性壞死。這是將腫瘤細胞「燒死」另一種方法。

這類手術創傷小、且花費低,非常適合年齡大、體質弱的患者。但實施也有條件,比如腫瘤要比較小。以上文提到的杜女士為例,她的腫瘤縮小至4釐米後,介入醫生把兩根消融針插入腫瘤後才能確保療效。對此,王貴華的解釋是,通常而言,消融要求腫瘤在3釐米以內,而杜女士的情況,適合需要兩根針的治療,才能確保療效。

目前,市二醫院常採用的冷消融術主要是氬氦刀冷凍消融。

和前面兩種「燙死腫瘤」不同,這種方法是把腫瘤「凍死」。介入醫生把冷凍消融針插入腫瘤內,可以讓腫瘤內溫度迅速降低到零下140 ℃,再迅速上升至零上20 ℃-40 ℃,通過這種溫度梯度的變化可以導致腫瘤細胞蛋白質變性壞死,讓腫瘤細胞活活「凍死」。和熱消融不同的是,這種微創手術也可以用於治療大一些的腫瘤。據悉,該院曾同時使用8根針,冷死更大的腫瘤。

四、放射性粒子:

均勻植入粒子,持續射殺腫瘤

射線對腫瘤具有殺傷作用,沒有射線殺不死的腫瘤,尤其是對射線敏感的腫瘤。放射性粒子手術非常適合晚期前列腺腫瘤以及出現多處轉移、全身化療效果不佳的腫瘤。

這種微創手術是,介入醫生把具有放射作用的碘125粒子直接均勻的植入到腫瘤內部,讓射線持續殺傷摧毀腫瘤。在最大限度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損傷的同時,又能達到殺死腫瘤的目的。

76歲的陳爺爺早些年被確證前列腺腫瘤。由於年紀大、家庭負擔重,他不願意手術,也不願意吃藥、打針維持。只接受一次放射粒子微創手術,他的病情就獲得了控制。目前,陳爺爺已經81歲,身體情況很不錯。

55歲的肖某肺癌轉移至肝臟、胸膜。這種情況已無法手術,同時全身化療後收效甚微。介入醫生將放射性粒子植入他全身的3個地方,腫瘤被快速控制,目前,肖某正在接受下一步治療。

讓腫瘤患者有尊嚴地活著

儘管近年來腫瘤治療能力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但依然有部分晚期腫瘤患者,失去了積極抗腫瘤治療的機會,王貴華表示,他們還希望通過微創手術來解決腫瘤引起的各種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讓他們有尊嚴地活著。

在臨床中,他們碰到過腫瘤壓迫或侵犯人體自然管道而引起堵塞症狀,比如堵住食管吃不了飯,堵住腸子拉不出大便等等。這時,介入醫生通過放管子或支架疏通堵塞部位,讓患者能夠吃得下,拉得出,不會活活被餓死或憋死。

65歲肺鱗癌患者陳伯,縱膈淋巴結腫大擠壓食道導致無法進食,該科為其放置食道支架後,患者恢復飲食並帶瘤生存;76歲黃爺爺胰腺癌,未行手術,膽道梗阻導致重度黃疸。醫生經皮穿刺放置肝內膽道置管,將淤積膽汁排出體外,症狀大為好轉。

總而言之,王貴華主任希望廣大市民了解到,隨著醫學的發展,腫瘤不應該再是「絕症」的代名詞。「我們認為,腫瘤是個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只要通過規範、對症的管理,就能抑制或控制它所導致的那些讓人苦不堪言的併發症。萬一被確證是腫瘤患者,一要有信心,二要找規範合格的醫院治療,三要規範管理控制好病情,學會和腫瘤和平共處。」他最後表示。

相關連結

市二醫院腫瘤介入科

現有醫生8人,護士20人,其中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6人,年出院人次3000多人次,年腫瘤微創介入手術超過1000餘臺。

科室特色:

1.以全身腫瘤的血管介入治療為特色,聯合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碘125粒子植入,腫瘤微波和射頻消融治療等精準治療。

2.全身各部位腫瘤穿刺活檢,各部位積液引流灌注(胸腹盆腔、心包、膽管、腦脊液等)。

3.各種臟器自發性或外傷大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產後大出血的介入治療。

4.頭頸部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診治,食管、膽管、腸管等支架植入。

5.肝臟、卵巢、腎臟等膿腫、囊腫,子宮肌瘤等介入栓塞治療。

6.PICC置管術、股動脈靜脈、鎖骨下靜脈、頸靜脈置管、輸液港植入及取出術等。

【來源:株洲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婦科前沿②】婦科腫瘤手術中的明珠:微創盆腔廓清術
    盆腔核磁共振檢查提示腫瘤復發,盆腔局部病灶直徑約7cm, 累及膀胱並形成膀胱陰道瘻,左側輸尿管擴張,左腎功能衰退(圖1)。圖2:腹腔鏡前盆腔廓清術後盆腔展示患者主要的臨床問題是:(1)如何緩解盆腔癌性疼痛?(2)如何保護右側腎功能?(3)如何解決膀胱陰道瘻?
  • 50歲膀胱癌早期,做了微創手術,但吸菸、喝酒,如何延長生命?
    但是,多達50%以上的膀胱癌微創電切手術後會出現復發。復發後的膀胱癌,部分仍是早期(筆者曾經見過反覆微創電切手術、反覆復發6次的病人,病理檢查仍為早期),也有部分會進展到中期或者晚期,從而可能影響到病人的生存時間。 所以,如何防止復發成為延長病人生命的關鍵。
  • 患癌8年微創手術10次 68歲老人的腫瘤竟然全部消失了
    據其主治醫生潘乃群主任醫師介紹,崔先生8年間共進行了10次抗癌手術,但幸運的是「上周的檢查結果顯示他肝臟上的結節都因做了微波消融微創手術消失了。」崔先生10次手術中有8次接受了「微波消融術」治療。「微波消融術的好處是局部治療,創傷小,破壞肝臟的正常組織少,手術幾乎不改變肝臟的體積大小,因此有利用保持肝功能良好;並且疼痛輕,病人恢復快。」
  • 【媒體專訪】腫瘤微創介入治療,未來會替代手術嗎?
    說到腫瘤治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手術、化療、放療,其實介入治療也是一種很重要治療手段,但我們許多人對介入治療這種方法還不甚了解,什麼叫介入治療?什麼樣的患者適合介入治療?對腫瘤患者來說,介入治療有哪些特點和優勢?腫瘤微創介入治療,未來會替代手術嗎?
  • 治療手術後復發的脂肪肉瘤 再次手術還是微創消融?
    擅長實體腫瘤的微創手術及氬氦刀冷凍治療;1987年大學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1990年碩士畢業於大連醫科大學,1990-2001年工作於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胸心外科,2001初-2003年底留學德國弗萊堡大學,師從國際著名胸心外科專家德國弗萊堡大學醫院大外科主任,心血管中心主 F.Beyersdorf教授並獲德國醫學博士學位。
  • 第九屆中國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大會在廣州召開
    核心提示:很長一段時間,對於腫瘤的治療,都是以手術切除、放化療等大面積破壞性治療為主,不但會在身上留下醒目的疤痕,還可能出現術中併發症或毒副作用,讓腫瘤患者「苦不堪言」,基於對患者最大程度的保護和尊重,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開始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 ...之心——胸科醫院巧用機器人微創手術為患者摘除拳頭大小胸壁腫瘤
    【新聞速遞】手到病除,更成全了她的愛美之心——胸科醫院巧用機器人微創手術為患者摘除拳頭大小胸壁腫瘤 2020-12-10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照樣切除腫瘤——冷凍消融手術
    冷凍消融設備外觀   在我國開展最晚的腫瘤微創技術就是冷凍消融治療,雖然它的術後恢復效果更好,但是因為其較高的技術要求和設備使用難度,限制了大部分醫院選擇將其應用在腫瘤切除上
  • 西南地區首例內鏡微創切除脊髓巨大腫瘤手術在國科大重慶醫院完成
    這距離該團隊2016年完成西南地區首例內鏡微創切除脊髓腫瘤手術不過4年時間,切除腫瘤大小從1.5釐米到3.2釐米,手術創口卻從2.5釐米縮短至2釐米,出血進一步減少,患者2天即可下地行走。這是醫療技術前進了一大步,也是患者獲得感提升了一大步。
  • 精準導向解難題——走進市二醫院腫瘤微創介入科
    株洲新聞網12月6日訊(通訊員 李建輝 周劍波)株洲市二醫院作為株洲市腫瘤醫院,承擔著株洲市防癌抗癌的重任,守護著株洲百姓的健康。那麼這裡腫瘤治療有什麼特色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株洲市二醫院特色專科——腫瘤微創介入科。
  • 三月羊城 相約第九屆中國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大會
    ,落實腫瘤微創與介入治療技術的規範化管理,總結相關領域的新知識、新理念、新數據、新經驗,推廣新技術、新產品。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腫瘤醫院腫瘤介入治療科郭志教授介紹,隨著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腫瘤治療理念正發生變革,腫瘤治療趨向微創、高效和個體化,微創介入正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方向。介入治療不僅可以挽救中晚期腫瘤患者生命,緩解他們的病情,針對早期腫瘤病人,可達到根治的效果。
  • 3 mm 切口拿下 3 cm 大小乳腺腫瘤,麥默通微創手術了解...
    現為愛美人士送上好消息——重慶北部寬仁醫院普外科/乳甲外科已開展麥默通微創手術,切口僅 3 mm,可切除 3 cm 大小乳腺腫瘤,守護健康,呵護美麗兩不誤!麥默通微創手術優勢 近日,重慶北部寬仁醫院普外科/乳甲外科引進最新一代麥默通雙向真空輔助乳腺旋切與活檢系統。
  • 第九屆中國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大會將於3月舉行
    由於介入醫學獨具的微創、高效、精準和可重複性,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成為近年來發展迅速,從業人員非常廣泛的領域,已經成為與內科、外科並駕齊驅的第三大學科。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腫瘤醫院腫瘤介入治療科郭志教授介紹,隨著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腫瘤治療理念正發生變革,腫瘤治療趨向微創、高效和個體化,微創介入正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方向。
  • 這位八旬老人腫瘤微創術後玩起了「摜蛋」
    2020-12-10 17:07圖文來源:金陵名醫堂微信 生活中有不少人是談「癌」色變,但江北新區有這樣的一位八旬老人,他做完腫瘤微創手術後不久,自己在家裡平板電腦上開心的打起了摜蛋,如今還能自己騎著電動車到醫院拿藥、到原單位報銷醫藥費
  • 引「腺」穿針 龍崗區甲亢微創消融手術獲突破進展
    是選擇藥物治療,碘131治療,還是外科手術切除呢?隨著社會和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越發迫切,甲狀腺疾病的治療方式越來越趨向於具有建設性的微創化。11月28 日,由深圳市龍崗區衛生健康局主辦,深圳市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簡稱「龍崗區三院」)協辦的甲狀腺疾病消融治療新進展學術會議暨龍崗區三院腫瘤微創介入診療中心顧問授牌儀式圓滿舉行。
  • 外科銳評:微創手術一定最好?
    相對於傳統開腹或開胸手術,微創手術只需要幾個小切口,用內視鏡將手術部位影像投射在螢光幕上,外科醫生看著螢光幕用微創手術專用儀器如超音波刀、血管夾、自動縫合器等進行手術,甚至可以用機械臂輔助手術,增加靈活度。微創手術的好處是傷口小,疼痛較少和康復較快,住院時間也可因而縮短。微創手術後器官之間的粘連也較少,因此微創腹腔手術引起腸道粘連梗塞的機會較低,如果日後需要再做手術時也會容易一些。
  • 鹹陽市中心醫院胸腔鏡微創手術學習班彰顯技術自信
    通過LED大屏、電腦或者手機,上千名胸心外科相關專業醫務人員利用現場、網絡等方式觀看了這兩臺微創手術的全過程。手術畫面清晰,手術操作流暢,解剖顯示精準,不僅展現了胸腔鏡手術微創、精準的特徵,更彰顯了鹹陽市中心醫院對胸腔鏡微創手術的技術自信。
  • 女性健康頻受威脅 乳腺微創手術是強大後盾
    目前治療乳腺腫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切除,主要有兩種手術方式:一是傳統意義上的開放性手術,另一個就是近年來比較先進的乳腺微創手術。 傳統外科開刀手術的效果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傳統開刀治療,會使患者的乳房上留下手術疤痕,從而影響到乳房整體的完整以及美觀度;另外對於深面的乳腺腫瘤切除比較困難,損傷面積也非常大,因此目前這種傳統開刀手術越來越少用。
  • 利用無疤痕微創手術(MIS)製造超小型MEMS壓力傳感器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簡稱:上海微系統所)傳感技術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昕欣老師課題組在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期刊上發表最新的MEMS傳感器研究成果——利用無疤痕微創手術(MIS)製造超小型MEMS壓力傳感器。
  • 我國首例雷射微創技術損毀腦腫瘤手術!八成腦部病症適用
    一想到開顱手術,患者和家屬不免會有手術風險高、後遺症多等疑慮和擔憂。2020年9月27日,趙國光教授完成了我國第一臺利用雷射微創技術損毀腦腫瘤的手術。傳統手術需要在病人顱頂打開5釐米的骨窗,而這臺微創手術只需要打開一個直徑幾毫米的細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