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8年微創手術10次 68歲老人的腫瘤竟然全部消失了

2020-12-27 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7月28日訊 (記者 張萍)62歲的市民劉女士(化名)2014年查出肺癌晚期,並且雙肺轉移、腦轉移。四年間,通過服用靶向藥易瑞沙、微波消融術、超級伽馬刀、化療、泰瑞沙等綜合治療方式,目前劉女士還能堅持正常生活。「晚期癌症患者只採用單一治療方式是不可能的。在精準醫學、個體化醫療時代,需要根據不同病人的病情以及治療需求確定治療方案。」劉女士是在解放軍第401醫院腫瘤科醫生的綜合治療下,爭取多種治療手段取得了好的療效。

患癌8年微創手術10次,68歲老人的腫瘤竟全部消失了!

在解放軍第401醫院每年3000餘位的腫瘤病人中,比劉女士生存期長的癌症患者不在少數。68歲的崔先生(化名)8年前發現有肝佔位性病變,因為有B肝肝硬化病史,醫生建議微波消融術介入治療。之後每3個月複查一次,複查期間多次發現新的結節,先後又進行了微波消融術、冷凍消融術等治療。

據其主治醫生潘乃群主任醫師介紹,崔先生8年間共進行了10次抗癌手術,但幸運的是「上周的檢查結果顯示他肝臟上的結節都因做了微波消融微創手術消失了。」崔先生10次手術中有8次接受了「微波消融術」治療。「微波消融術的好處是局部治療,創傷小,破壞肝臟的正常組織少,手術幾乎不改變肝臟的體積大小,因此有利用保持肝功能良好;並且疼痛輕,病人恢復快。」潘乃群告訴記者,微波消融術在肝癌、肺癌的臨床治療應用中較為普遍。

「穿刺活檢是癌症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基礎」

那麼醫生是如何判定腫瘤的惡性還是良性的呢?癌症的個性化綜合治療怎麼才能實現?

解放軍第401醫院腫瘤科侯曉瑋博士認為:「穿刺活檢是癌症個體化綜合治療的基礎。」據了解,穿刺活檢是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簡稱CT)或者超聲引導下,通過取得患者腫瘤組織細胞進行病理學檢查以診斷疾病的方法,穿刺活檢病理結果將為下一步的治療策略提供必要的依據。這意味著,穿刺活檢有三大作用。「一是可以確定腫瘤是否惡性。其次是確定其病理性質,比如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分很多種,可以通過穿刺活檢確定。第三就是確定適用什麼藥物,是否適合靶向藥治療等。」侯曉瑋博士解釋到。

記者了解到解放軍第401醫院穿刺活檢技術已經開展了20餘年,鼻咽部、胸部、腹腔等全身各臟器均可以檢測;尤其是胰腺、縱膈裡的淋巴結等部位,這是絕大多數醫院都檢測不了的。候曉瑋博士介紹說,解放軍第401醫穿刺活檢一次成功率可達98%以上,處於省內領先水平,一次還可以穿刺多個病灶,而且併發症少。

解放軍第401醫院伽瑪刀放療醫保報銷70%

目前,癌症的常用治療方法除了手術、靶向藥之外,還有放療。像劉女士這樣發生腫瘤腦轉移的情況,經過評估,醫生可能會建議選擇一种放射療法——超級伽瑪刀。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解放軍第401醫院是青島唯一超級伽瑪刀放療的醫保定點報銷機構,報銷比例70%。

解放軍第401醫院主任醫師宋謙介紹說:「我院超級伽瑪刀裝機已有10年,治療的病人超6000人。超級伽瑪刀適應症比較廣泛,尤其適合離散度比較高的腫瘤,可以同時治療多個腫瘤。」

「癌症不可怕,應聽從專業腫瘤醫生的意見」

在醫學界關於癌症免疫治療、癌症疫苗、抗癌新藥等不斷探索研究下,癌症患者的希望越來越多。「癌症並不可怕,患者及其家屬應該聽從專業腫瘤醫生的診斷意見,」解放軍第401醫院腫瘤科魏莉博士表示。同時,魏莉也指出:「從抗癌角度,最好還是預防。無論是經濟負擔還是人道主義角度,預防>篩查>治療。」

關於癌症預防,魏莉博士提醒說,不同癌症病種其病因不同。比如,胃癌與常吃過夜飯菜,煙燻、醃製食物有關;肝癌則與B肝、過度飲酒有關;食管癌與常食用燙食、飲食不新鮮飲高度白酒等有關。

青島解放軍401醫院腫瘤科主任莊興俊表示:今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據估計,2014年(統計數據一般滯後3年)全國惡性腫瘤估計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男性211.4萬例,女性169.0萬萬例),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按發病例數排位,肺癌位居全國發病首位,每年發病約78.1萬,其後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據莊興俊介紹,每年約有3300-3600位腫瘤病人在解放軍第401醫院接受治療,其中肺癌患者約1/3,肝癌患者約1/4。

相關連結——

微創冷循環微波消融術:

青島市解放軍第401醫院腫瘤科開展微創消融技術已15年,專家們介紹說:腫瘤微波消融微創手術經過多年來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部分早期及晚期腫瘤患者治療的重要和有效手段,是某些腫瘤最廣泛採用的手術方式,目前在全身各部位實體腫瘤的應用逐漸廣泛。腫瘤消融手術具有操作簡便、微創、療效確切及費用低等優勢,對一些肝、肺、腎、脾等臟器的原發及轉移性腫瘤,微波消融的療效尤為突出;對實體臟器的良性腫瘤,消融術可以大部分取代傳統開腹、開胸手術,對於早晚期肺癌、肝癌、腎癌、脾臟良、惡性腫瘤、腎上腺良、惡性腫瘤微創消融的療效優於傳統手術切除;對因浸潤周圍組織而無法切除的腫瘤,仍能行消融手術。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和微創消融設備的進步,部分惡性腫瘤微創消融的療效已優於傳統手術及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地位越來越被認可,已經成為又一能夠治癒腫瘤、延長腫瘤晚期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的另一重要手段。

微波消融技術的治療原理:

微波是一種頻率為300MHz至300GHz、波長為1mm至1m的高頻電磁波,微波消融應用的電磁波通常在915MHz和2450MHz。交替的電磁波引起極性水分子快速旋轉,動能轉換成熱能提升組織的溫度達100°C或以上,導致組織細胞發生完全凝固性壞死,從而消滅目標腫瘤組織,具有痛苦輕、操作簡單、療效確切等優點,目前已成為國內外眾多醫院開展的一種新微創手術。微波消融術是治療通過對腫瘤組織導入微波天線,利用微波產熱的原理,高溫消融腫瘤組織。其原理實際上與「微波爐」的原理一樣,就是通過微波加熱導致腫瘤組織發生凝固壞死,達到「燒死」腫瘤細胞的目的。微波消融治療後,腫瘤壞死組織會逐漸被人體吸收、消散或形成纖維疤痕。此外,微波消融後還可使腫瘤細胞的免疫物質(抗原成分)釋放,刺激人體產生抗腫瘤免疫反應,這利於防止腫瘤細胞轉移和復發。

微波消融治療腫瘤的適應症:

微波消融術適應於全身各部位腫瘤,如:肺癌、肺轉移瘤、肝癌、肝轉移癌、腎癌、腎上腺良、惡性腫瘤、骨腫瘤、腹腔腫瘤、軀幹肢體腫瘤及各種實體腫瘤轉移癌。國內外研究均證實,單獨應用微波消融術不僅可以使早期腫瘤得到根治,部分中晚期腫瘤患者也可以得到根治或快速減輕痛苦、明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相關焦點

  • 90歲老人患癌還能做手術?湖南醫生勇闖高齡手術禁區,摘除結腸腫瘤
    近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微創外科醫生辦公室,九旬患者陳爺爺(化名)一家人將一塊寫有「醫精德厚,杏林典範」的牌匾送到科主任何恆正教授手中,感謝何恆正教授和他帶領的微創外科醫護團隊對老人的全力救治,讓老人重獲新生。今年90歲高齡的陳爺爺是湖南永州一名離休老幹部,近半年來,陳爺爺反覆出現腹痛腹脹不適,伴噁心嘔吐,在當地醫院就診治療後,症狀時好時壞,效果不明顯。
  • 如何利用微創手術殺死腫瘤?
    通過20年的臨床積累,在腫瘤介入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腫瘤治療方案,通過腫瘤血管介入聯合各種微創治療、放化療方法,能使很多患者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讓他們有尊嚴、開心快樂的生活著。腫瘤介入科:以腫瘤微創介入技術推動腫瘤學科進步市二醫院是1999年開始在開展介入手術的。
  • 這位八旬老人腫瘤微創術後玩起了「摜蛋」
    2020-12-10 17:07圖文來源:金陵名醫堂微信 生活中有不少人是談「癌」色變,但江北新區有這樣的一位八旬老人,他做完腫瘤微創手術後不久,自己在家裡平板電腦上開心的打起了摜蛋,如今還能自己騎著電動車到醫院拿藥、到原單位報銷醫藥費
  • 一位腫瘤醫生對家人患癌去世的8點感悟,值得所有人深思!
    本文作者:謝廣倫,河南省腫瘤醫院疼痛康復與姑息醫學科行政主任我的嶽父2016年元旦患癌,2019年8月底去世。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基本上是親身經歷,因此感悟頗深。一、腫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嶽父在2015年12月底發現得了胃癌。
  • 暨大附一院用微創手術緩解71歲老人腰突劇痛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西區林宏生主任指出,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年齡涵蓋了青壯年到老年各個年齡段,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微創以及開放手術治療,目前比較流行的微創手術是椎間盤鏡和椎間孔鏡技術。近日,林宏生主任為廣州71歲的梁老先生施行了微創手術,術後老先生的腰腿疼痛症狀完全消失,精神狀態很好。
  • 83歲老人第三次開胸補心,手術成功後,主刀醫生和他都落淚了
    但這一次,老人又勇敢地點了點頭,說:「沒事,請給我動手術!」5月27日,我們在病房看到老人時,老人發自肺腑地說,「我想得很清楚,不手術的話,或許能多活幾個月,但也活得很痛苦,還會拖累家人;手術成功,我就是賺到的;不成功,這輩子也活得很值了!」就這樣,今年4月8日,老人接受了第三次心臟手術。
  • 第903醫院微創新技術精準切除「古稀」老人椎管內腫瘤
    微創新技術精準切除「古稀」老人椎管內腫瘤第903醫院神經外科堅持科研創新讓軍地患者受益前段時間,神經外科通過微創新技術,成功為一名「古稀」老人切除椎管內腫瘤,並康復出院。
  • 「勇闖禁區」為92歲老人成功實施直腸癌微創根治術
    近日,侯奶奶頻繁出現大便帶血,這引起了家人的注意,立即帶老人來到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消化病院就診。樊英華醫生憑藉多年臨床經驗懷疑侯奶奶可能患上了直腸癌,隨即為其辦理住院並安排了腸鏡檢查。入院後,根據腸鏡及病理檢查最終確診為直腸腺癌,需要儘早手術。92歲老人接受直腸癌根治手術風險極高,隨時有突發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 【婦科前沿②】婦科腫瘤手術中的明珠:微創盆腔廓清術
    該術式被用於婦科晚期癌,尤其是盆腔局部復發癌的手術治療,手術複雜,技術難度極高,需要多學科(MDT)聯合完成。圖1:術前盆腔MRI評估近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婦科腫瘤微創團隊(劉潔治療組)收治了一名復發宮頸癌局部晚期患者,48歲,宮頸癌術後2年,術後接受放、化療治療,術後1年復發。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男性患癌人數遠高於女性。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
  • 甲狀腺腫物生長10年大如柚子 醫生微創手術巧取3斤重腫塊
    (圖為手術實施現場。湖南省腫瘤醫院 供圖)華聲在線11月24日訊(通訊員 彭璐 高水超)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頭頸外二科聯合胸外二科為一位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患者成功實施聯合微創手術治療,順利切除巨大腫物,該腫塊幾近柚子大小,重達3斤。
  • 專家大膽創新微創手術解決棘手難題
    60歲張奶奶是一名嚴重冠心病患者,即將面臨冠脈搭橋術,就在此時,又意外查出患有肺部腫瘤,惡性可能性大。先冠脈搭橋再切肺?還是先切肺再冠脈搭橋?這對胸外科醫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用微創的方法,一次手術解決兩個疾病,這在江蘇也是首屈一指,加上微創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術後第二天患者就能下床,一周後康復出院。張奶奶的故事得從4個月前說起,她在一次夜間休息時,無明顯誘因下突發胸痛,持續半小時後自行緩解。之後反覆發作,尤其是近一周,胸痛明顯加重。於是,老人在家人陪同下,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
  • 浙江男子患癌,一個月後腫瘤竟然被「餓」死!
    63歲的王大爺患上肝癌,因為血小板太低,手術中出血風險很高,各種外科手術都沒法進行。最後醫生們給他做了微創介入治療,斷絕了腫瘤的養分供應。一個月後,大爺的肝癌病灶被「餓」死了…… 大爺肝癌未轉移,卻遺憾做不了外科手術 63歲的黃巖大爺王某日前在健康體檢中被查出患上癌症。
  • 50歲膀胱癌早期,做了微創手術,但吸菸、喝酒,如何延長生命?
    當灌注化療藥物復發後,如果選擇再次微創手術,保留膀胱,術後可以再次灌注化療藥物或者卡介苗,還可以考慮熱灌注化療。 腫瘤組織較正常組織耐熱性差,合適溫度的熱療能夠殺傷腫瘤細胞,又對正常組織影響較小。
  • 75歲老人咽癌不能手術碘粒子植入2天即出院
    小女兒照料術後的胡江暉老人「治療前連喝水都覺得喉嚨痛,結果治療的第二天竟然就能吃得下一個包子了。」患有咽癌的75歲胡江暉(化名)老人接受碘粒子植入治療後,第二天飲食就恢復正常。老人的女兒對父親恢復如此迅速感到十分訝異和驚喜。
  • 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為92歲老人成功實施直腸癌微創...
    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為92歲老人成功實施直腸癌微創根治術 2020-12-21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九旬老人膽囊及膽總管結石,日照市中心醫院微創手術成功治癒
    今年90歲的張奶奶查出膽囊結石以及膽總管結石,需手術治療。但老人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病史,給手術帶來極大風險。日照市中心醫院肝膽胰脾外科在北京朝陽醫院孫文兵教授指導下進行多學科會診,改變傳統手術方式,採用腹腔鏡、膽道鏡雙鏡聯合膽總管切開取石、免T管引流微創技術,住院幾天即可康復出院。
  • 一名腫瘤醫生在嶽父患癌去世後的八點感悟:我們該如何面對腫瘤?
    嶽父去世1年了。嶽父從2016年元旦患癌,到2019年8月底去世,一共三年多時間。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基本上是親身經歷,因此感悟頗深。在去世一年後做一個小結,也算是對他的懷念。感悟一:腫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嶽父是在2015年12月底發現得了胃癌的。
  • 治療手術後復發的脂肪肉瘤 再次手術還是微創消融?
    八十歲的李某(化名)不會想到,在短短的幾年前,為了切除腹膜後的脂肪肉瘤已進行了三次大的外科手術,而最讓李某擔心的是隨著手術次數的增加,脂肪肉瘤的復發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為何會出現如此狀況?
  • 局麻縫一針,PKP手術微創治療腰椎骨折
    長期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及科研工作,以脊柱退變、創傷、畸形、腫瘤等疾病治療為特色,尤其在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滑脫、椎管狹窄症、脊柱韌帶骨化病、複雜脊柱骨折脫位、脊柱側彎畸形、脊柱結核炎症、椎管內外腫瘤等疾病的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