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腫瘤醫生對家人患癌去世的8點感悟,值得所有人深思!

2020-12-13 瀟湘名醫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本文作者:謝廣倫,河南省腫瘤醫院疼痛康復與姑息醫學科行政主任

我的嶽父2016年元旦患癌,2019年8月底去世。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基本上是親身經歷,因此感悟頗深。

一、腫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嶽父在2015年12月底發現得了胃癌。

他是晚上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劇烈腹痛,但是他當天晚上沒有告訴我們,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上班時發現他房間開著燈,一問才知道他腹痛了一夜。雖然他說「估計是昨晚吃壞了肚子,已經吃了藥,現在好多了,歇歇就好了」, 但出於醫生的職業敏感性,我立即和愛人一起請假,帶他去醫院做胃鏡、CT,很快結果出來了:胃癌!

不過還好發現的早,屬於黏膜下胃癌,可以手術根治。後來我想:如果真的依了他說的,「歇歇就好了,過一段時間再說」,會是什麼情況呢?

二、父母患了癌症,子女一定要如實告知

嶽父檢查結果出來後,大家開始商量要不要如實告訴他病情?他能否承受得住這麼大的打擊?要不要手術?他有慢支、肺氣腫、肺心病,平時肺部情況就不太好,一天會吸兩個小時左右的氧氣,這麼大的手術,他能否承受得了?

雖然意見開始不一致,最終還是決定:如實告知!進行手術!首先他也是醫生,在他們鎮醫院工作了一輩子,即使我們想瞞他,也瞞不住;其次作為專業醫生,我對他進行了術前評估,認為他雖然有風險,但在可控範圍內,如果現在有手術機會不手術,以後就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最終由我和嶽父溝通病情。我坐在他面前,雖然緊張卻裝出一副輕鬆的樣子問他「你知道你檢查結果怎麼樣」,他的回答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我是不是胃癌?是不是已經多處轉移沒多長時間可活了?」當我把所有檢查結果都拿給他,告訴他病情比他想像中輕得多,是胃癌,但屬於早期,還可以手術的時候,我看到他明顯鬆了一口氣。通過簡單溝通,他很快同意了我們的治療建議:住院、準備手術。

為了怕父母知道得了癌症,太多人總是千方百計想隱瞞,不告訴他們,實際上,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眼裡,怎麼可能瞞得住?他們不說,並不代表他們不清楚。更重要的是:你不告訴他,他就會胡思亂想,最終的結果會比實際情況糟糕的多,反而不利於下一步治療方案的進行。

三、消化道和呼吸道癌症,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

嶽父患癌時七十多歲,屬於癌症高發年齡,同時有四十多年吸菸史,雖然後來因為慢支、肺心病停止吸菸已有10年。

但還有兩個高危因素:特別喜歡吃醃菜;愛喝酒,雖然不多但每天不斷,加上年齡、醃菜和吸菸的影響,患癌風險就比一般人高。

四、腫瘤患者,手術完了並不是萬事大吉

即使腫瘤不復發,後續也會有很多事情。如果腫瘤復發,事情可能會更多。

2016年元旦剛過,嶽父順利做了胃癌根治手術。雖然他一般情況不是特別好,但因為術前與主治醫生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恢復也還算正常,術後半個月就順利出院。但是,術後的陪護和照顧真的很不容易!

嶽父出院後,由於是早期胃癌,不需要進行化療,定期複查就可以。雖然恢復還算不錯,但術前90多斤的體重術後只有80斤左右,只能慢慢調理,加強營養。少吃多餐,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飲食調理,體重也慢慢上升。

但是,由於覺著在老家的生活更自在,天暖後嶽父和嶽母回老家住。但只有兩個老人,捨不得吃,營養跟不上,再加上飲食不講究。所以2017年嶽父在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後出現了不全性腸梗阻!

CT檢查腫瘤沒有復發,考慮是胃癌手術後腸道改道和粘連,蠕動功能不好導致的。對症處理後很快就恢復了。但是2018年,再一次因為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發生腸梗阻,雖然很快也對症處理恢復了。但到了2018年秋季,嶽父卻再一次發生了腸梗阻,這一次,是完全性腸梗阻!

胃腸減壓,無效!灌腸,無效,肚子越來越大,感染指標也越來越重。這次腸梗阻,保守輸液、藥物治療、抗感染,效果都不佳,做手術害怕對他的身體打擊太大。經肛腸梗阻導管,通不過梗阻區域,最後,用經口腸梗阻導管,通過腸道的緩慢蠕動,疏通了梗阻,免除了手術之苦。但前後花費了大半個月,腸梗阻解除後,查了ct,仍然沒有復發,但腸鏡顯示在結腸區域有嚴重粘連,形成了多重狹窄,連腸鏡都很難通過。

在這次出院不久,因為腸梗阻導致身體免疫力低下,嶽父又患上了帶狀皰疹,最後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將皰疹完全控制好。

2018年秋季的這次腸梗阻,加上帶狀皰疹的折磨,消耗了嶽父太多的精力。從此以後,嶽父的身體和精力再也沒有回到從前的狀態。

2019年6月底,嶽父突然出現四肢震顫,言語不清,緊急檢查:腎衰、中度貧血、低蛋白血症,低鈣血症。雖然進行了透析和對症處理,但是老爺子的身體還是一天不如一天,最終在8月中旬去世。從發現胃癌到去世,一共3年8個月,雖然腫瘤一直沒有復發,但最終和胃癌也脫離不了關係。

五、腫瘤病人飲食和營養很重要!

回顧嶽父從得病到去世,很重要的一個不足,是對營養重視不夠。雖然在各子女家生活質量都很高。但每次天氣轉暖回老家,兩個老人的飲食、營養都達不到要求。回顧起來,嶽父最終出現問題,和這個有著密切關係。

六、老人的幸福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嶽父做了一輩子醫生,雖然一生平凡,但品行端正,在當地聲望很高,在他患病的三年多時間裡,子女一直照顧得很好。去世的時候,兒子,女兒、兒媳、孫子孫女都圍繞在身邊,他在最終彌留之際,也說沒有遺憾。

在他去世之後,我們之間談起他,雖有不舍,也免不了有一些小的遺憾,但因為大家都是盡心盡力,因此也都沒有特別多的愧疚。我們常常講的「安寧療護」、「生死兩相安」,在他身上也算是得到了比較好的執行。

七、子女多在照顧老人的時候真的優勢很大

嶽父有四個子女,分別居住在3個省份(兩個湖北,一個河南,一個北京)。這幾年先後近10次住院,無論是在河南,還是在湖北縣城和市醫院住院,除了做手術那幾天大家全部都在,其餘時間每次住院基本上都是幾個子女輪流陪護,因此雖然都很辛苦,但大體上每一家都可以將假期限制在1周左右。

但是如果是我們老了有病需要住院,我們的孩子,一對夫婦面對四個老人,再加上他們的孩子,別說經濟負擔,就是精力上,照顧得過來嗎?工作怎麼辦?

八、懂點醫學,在生病住院的時候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嶽父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加上四個兒媳和女婿,8個人中有6個學醫,兩個在省級醫院,一個在市級醫院,三個在鄉鎮醫院。所以嶽父大部分住院的時間,都是在子女工作的單位,生活照顧上方便了很多——留一個人陪著,業務上的事情交給主管醫生直接決定,下了班可以直接去照顧,有什麼疑難問題就麻煩同學或者醫院的其他同事幫忙,需要共同決定治療方案,可以通過微信討論很容易就達成了治療共識。

雖然說現在醫療形勢並不好,「勸人學醫,天打雷劈」成了經典名言,在對抗新冠的戰鬥最慘烈的時候,還流傳出一個經典回答:「中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控制住疫情?」 「什麼時候無良媒體又開始成群結隊的造謠抹黑醫院詆毀醫生,什麼時候醫生又接二連三的被打被罵被砍,就說明疫情已經完全控制住了。」但作為一名工作二十多年的醫生,我還是要說:「如果你的孩子想學醫,千萬不要阻止他,說不定老了就受益了!」

更多精彩文章:

延遲退休已板上釘釘,社科院專家:男女延遲到同一年齡為好!「大雪」來了,這10個禁忌千萬別犯,有人就栽在了這個冬天!

高以翔去世一年後,好友也猝死在他墓地!醫生發現這類死亡都有規律!

聽一句勸!你喝的每一滴酒,都在燃燒你的腦子!尤其是人生這3個時期!

警惕!這種坐姿比蹺二郎腿還傷身體,可能你現在正在做!

本文原發「河南省疼痛診療及姑息康復聯盟(ID:xieguanglundocter)」,內容有刪減,版權歸原作者。

本文編輯:張萌 審稿主任:楊小明

【來源:健康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名腫瘤醫生在嶽父患癌去世後的八點感悟:我們該如何面對腫瘤?
    嶽父去世1年了。嶽父從2016年元旦患癌,到2019年8月底去世,一共三年多時間。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基本上是親身經歷,因此感悟頗深。在去世一年後做一個小結,也算是對他的懷念。感悟一:腫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嶽父是在2015年12月底發現得了胃癌的。
  • 腫瘤科醫生患癌會怎麼樣?和普通癌症患者的表現有何不同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腫瘤科醫生患癌後與普通癌症患者的表現有何不同?第一點、腫瘤醫生患癌後會了解病情,積極配合治療!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疾病也是如此。腫瘤醫生第一要做的就是直面病情,了解自己病發展的階段,選擇最適合的方法治療。
  • 老人手繪「患癌族譜」三代46人,23人得了癌症 | 現代快報
    一個家族三代共有46人,其中竟有23人患有癌症,不僅患癌的種類多達11種,發病年齡也從8歲到77歲,涵蓋了各個年齡階段。這樣的遭遇讓一個家族長期被恐懼和焦慮折磨著。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為了弄清發病的原因,家族裡的老人手繪了一張「患癌族譜」。日前,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通過基因測序,終於幫他們找到了病因。
  • 同樣患癌,為何有人去世,有人卻可以康復?
    前日,李詠妻子哈文發文宣布著名主持人李詠於 10 月 25 日凌晨 5 點 20 分去世。現在每一年中國新診斷的癌症患者數目已經超過了400萬,因癌症去世的人超過280萬。 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每分鐘會有超過8個人被診斷為癌症,會有5個人因為癌症去世,所以我們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會遇到這樣的人。 2、我們體內也都有癌的基因細胞
  • 肺癌晚期,醫生說「活不過三個月」,如今他卻依然健康
    為什麼有人患癌後可以奇蹟生還,有人卻早早離世?除了癌症種類、發現時間等客觀因素,或許最大的決定因素,還是在於「人」。比起健康人,那些親身經歷病痛的癌症患者,往往有更多感悟與反思。下面小九收集了幾個案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國嘴」趙忠祥患癌去世,為什麼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
    「趙忠祥」這個名字在中國播音界赫赫有名,他的藝術創作精神也一直激勵著後起的所有新生代播音員。《人與自然》中,「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繁衍交配的季節」這句熟悉的臺詞曾被不少網友奉為經典。
  • 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患癌?!
    肺癌、胃癌、腸癌……隨著身邊患癌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慢慢把「防癌」提上日程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外定期體檢也顯得格外重要1.什麼是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是在惡性腫瘤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這些物質存在於腫瘤患者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測定,對腫瘤的普查、輔助性診斷及鑑別診斷、療效觀察、監測復發以及評價預後有一定的價值。
  • 溫州去年3萬人體檢1423人查出腫瘤標誌物異常 異常≠患癌
    溫州網訊 體檢檢出腫瘤標誌物異常是否代表患癌?腫瘤標誌物正常是不是就不會患癌?本周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昨天,溫醫大附二院公布去年體檢數據,去年3萬餘人接受體檢,其中1423人腫瘤標誌物異常,最終102人複查後確診患癌。對此,該院腫瘤專家進行了解讀。
  • 患癌醫生的忠告:每個人都該知道的常識,很多人卻還在犯
    原創 DrX的醫學江湖 DrX的醫學江湖 來自專輯外科醫生的日常 ▼癌症,這個讓所有人聽了都會恐懼的疾病,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從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親手接診自己的醫生,也罹患癌症該是怎樣的絕望?
  • 基因突變致乳腺腫瘤大如嬰兒頭
    如三代內兩位以上親屬患癌,患癌機率將增加 可進行基因檢測  父親患食道癌去世,妹妹曾患直腸癌,63歲的馬大娘體內也基因突變,長了乳腺腫瘤。  馬大娘今年63歲,是一名退休教師,兩年前,馬大娘摸出自己右側乳腺內有桌球大小的包塊,但沒有重視;一年後,包塊增大,同時乳腺皮膚出現破潰,氣味難聞。
  • 每個人患癌概率都是22%,但這8類人風險比別人還高很多倍!
    其實每個人一生中得不得癌都是有概率的。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曾發布的《2014年研究解析中國腫瘤流行病譜》顯示,如果按照平均壽命74歲計算,人一生中患癌概率都是22%。 不過這只是平均粗略計算,對於這8類人來說,患癌風險卻比別人高出很多倍,典型的「癌症候選人」! 這8類人患癌風險更高! 1. 腰臀比大於0.9的男性 「成年男子腰臀比例如果超過0.9,患直結腸癌的患病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 醫生患癌後給出的良言忠告:這些錯誤真的別再犯了!
    醫生能夠治病救人,但是醫生也和普通人一樣,他們也會生病!癌症、腫瘤科的醫生每天接觸大量癌症病人、不管是從診斷還是治療,比起普通人更有發言權。當他們自己經歷患癌後,又有哪些良言忠告?值得每個人認真看!肺癌醫生患上肺癌後:不要長期高壓和疲憊!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男性患癌人數遠高於女性。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
  • ...僅剩的小姨又不幸患癌 蘭州11歲女孩:求求老天把你留給我
    至親接二連三患病去世 僅剩的小姨又不幸患癌11歲女孩:求求老天把你留給我  每日甘肅網1月9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2018年7月,本報刊發了《萬一我走了 孩子怎麼辦?》不幸的是,2018年11月,雙癌並發、丈夫去世、病情不斷惡化的周大姐實在撐不住,舍下年僅11歲的女兒小萌去世了。更不幸的是,不等小萌稍作喘息,兩個月後,周大姐的妹妹周煥萍又查出了乳腺癌……  「我不想當孤兒,求求老天把你留給我吧。」這是小萌每每看著小姨有氣無力時,對小姨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 深圳父子3人接連患癌,醫生警告:一人得了這種腫瘤,全家都要趕緊排查!
    父子3人兩年內接連患癌   深圳一企業高管   父子三人不到兩年  先後都被查出得了癌症   而3人患的都是消化道腫瘤   提 醒   深圳南山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程春生提醒,消化道惡性腫瘤佔成人腫瘤發病率的50%以上,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
  • 任正非和賈伯斯同患癌,前者治好,後者只活了8年,原因令人唏噓
    任正非兩次患癌,都安然無恙任正非的一生,就是一部坎坷磨難的影視劇,從小時候吃不飽飯,到後來負債離婚創業,賈伯斯始終都是在坎坷中成長的。根據文匯出版社出版的《任正非,什麼時候出發都不晚》中披露,華為創立之初,在那段最艱難的歲月中,任正非曾經兩次患上了癌症,身患絕症的他幾度陷入抑鬱,再加上母親也在車禍中去世,任正非曾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然而在孫亞芳和身邊的人的鼓勵下,任正非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他積極配合醫生接受治療,先後做了幾次手術都挺成功,而如今,華為用6000億的成績告訴我們,任正非是對的。
  • 曾志偉前妻談第3次患癌經歷,入院手術沒人理,家人都去參加派對
    王美華去年底檢查身體時,發現長了0.6公分的腫瘤。雖然這是她第3次患癌,但發現得比較及時,只要儘快動手術,便有機會恢復健康。於是,她立馬入院動手術。 雖然家人顧著玩沒人理會王美華,但她沒有生氣很久。她認為,是自己性格足夠冷靜,所以家人才放心她一個人在醫院。
  • 一人患癌5名親屬查出基因突變 專家:兩種婦科癌症有遺傳
    在醫生的建議下,朱阿姨多位親屬也接受了基因檢測,結果有5位親屬分別查出相關基因突變,都屬於惡性腫瘤易感相關。 一人得癌,為何一家都要做基因檢測?湘雅醫院婦科腫瘤專家張瑜教授表示,對於所有患卵巢上皮性癌症(包括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的婦女以及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個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建議進行遺傳諮詢。
  • 醫生給的原因,值得思考
    醫生給出具體的原因,值得思考。01癌症患者自己嚇自己首先癌症相對於其他的疾病有很大的區別在於,癌症的致死率非常的高,每年因為患上癌症去世的人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癌症的治療並不是簡單的吃點藥就能好,要經受很多的手術、化療、藥物等治療最終患者是否已經治癒,還要再看患者的5年生存率,每年還要定期的檢查身體,預防癌細胞在此出現轉移、復發的現象。
  •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羅榮城院長:看患癌醫生如何抗「癌」
    這對於CholidBadri和家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個晴天霹靂,他立即開始在印尼當地接受治療,儘管效果很不理想,但CholidBadri從來沒有氣餒,他堅信自己的生命不會就此終結,一定有辦法可以控制「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