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父去世1年了。
嶽父從2016年元旦患癌,到2019年8月底去世,一共三年多時間。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基本上是親身經歷,因此感悟頗深。在去世一年後做一個小結,也算是對他的懷念。
感悟一:腫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嶽父是在2015年12月底發現得了胃癌的。
怎麼發現的?
晚上不明原因,突然出現劇烈腹痛,但是他晚上沒有告訴我們,第二天早上一大早我們上班時發現他房間開著燈,一問才知道腹痛了一夜。作為醫生的職業敏感性,不顧他說的「估計是昨晚吃壞了肚子,已經吃了藥,現在好多了,歇歇就好了」的託詞,立即和愛人一起請假,緊急去醫院做胃鏡、CT。很快,不願意面對而又不得不面對的結果出來:胃癌!不過還好發現的早,屬於黏膜下胃癌,可以手術根治。後來我想:要是真的依了他說的,「歇歇就好了,過一段時間再說」,會是什麼情況呢?
感悟二:父母患了癌症,子女一定要如實告知,否則他認為的後果有可能比實際的更重,更影響治療。
嶽父檢查結果出來後,很快,他的四個兒女都齊聚我家,商量兩件事情:
1、要不要如實告訴他的病情?他能否承受得住這麼大的打擊?
2、要不要手術?他有慢支、肺氣腫、肺心病,平時肺部情況就不太好,一天會吸兩個小時左右的氧氣,這麼大的手術,他能否承受得了?
雖然意見開始不一致,最終還是決定:如實告知!手術!
基於兩個事實:1、他識文斷字,而且也是醫生,在他們鎮醫院工作了一輩子,即使我們想瞞他,瞞得了一時,但瞞不了一世;2、作為專業醫生,我對他進行了術前評估,認為他雖然有風險,但還在可控範圍內,如果現在有手術機會不手術,以後可就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那可是悔之晚矣。
最終決定由我和嶽父溝通病情。我坐在他面前,雖然很緊張卻裝出一副輕鬆的樣子問他「你知道你檢查結果怎麼樣」的時候,他的回答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我是不是胃癌?是不是已經多處轉移沒多長時間可活了?」當我把所有檢查結果都拿給他,告訴他病情比他想像中輕得多,是胃癌,但屬於早期,還可以手術的時候,我看到他明顯鬆了一口氣。通過簡單溝通,他很快同意了我們的治療建議:住院、準備手術。
為了怕父母知道得了癌症,太多人總是千方百計想隱瞞,不告訴父母,實際上,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眼裡,怎麼可能瞞得住?他們不說,並不代表他們不清楚。更重要的是:你不告訴他,他就會胡思亂想,最終想到的結果會比實際情況糟糕的多,反而不利於下一步治療方案的進行。
感悟三:癌症,尤其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癌症,和生活習慣確實密切相關
回顧嶽父的患癌風險,患癌時七十多歲,本身屬於癌症高發年齡,同時吸菸史四十多年,雖然後來因為慢支、肺心病停止吸菸已經有10年,但還有兩個高危因素:屬於大別山區,特別喜歡吃醃菜(所以他們周圍親戚好幾個得消化道腫瘤的);愛喝點小酒,每天不斷,雖然不多,但加上年齡、醃菜和吸菸的影響,因此患癌風險確實比一般人大得多。所以,生活習慣真的很重要!
感悟四:腫瘤患者,手術完了並不是萬事大吉
術後康復、照顧非常重要!就是腫瘤不復發,後續也會有很多事情。如果腫瘤復發,事情可能會更多。
在2016年元旦剛過,嶽父順利在愛人所在的單位做了胃癌根治手術。雖然他一般情況不是特別好,但因為手術醫生趙春臨和麻醉醫生王勇都是自己多年的兄弟,術前我們都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因此恢復也還算正常,術後半個月就順利出院。
但是,術後的陪護和照顧真的很不容易!嶽父出院後,由於是早期胃癌,不需要進行化療,定期複查就可以。因此在我家逐漸恢復還算不錯,但手術打擊還是比較大的,術前90多斤的體重,術後出院只有80斤左右,術後慢慢調理,加強營養。少吃多餐,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恢復的挺好,飲食正常了,體重也慢慢上升了。
但是,農村的老年人,在城市總是待不住,所以天氣暖和了,嶽父就非要和嶽母一起回老家住。對他們來說,覺著在老家的生活更為自在。但問題也隨之而來:老家只有他們倆老人,一方面是捨不得吃,營養跟不上(老年人都這樣,咋說都改不了,沒辦法),另一方面吃的也不講究和細緻。
終於還是出了問題:在術後1年左右,2017年嶽父在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後出現了不全性腸梗阻!不過CT檢查腫瘤沒有復發,考慮是胃癌手術後腸道改道和粘連,蠕動功能不好導致的。在湖北老家對症處理很快就恢復了。小兒子和兒媳婦也是學醫的,所以也省了大家很多事情。
嶽父還是像以前一樣,冬天因為慢支肺氣腫來我家過冬(鄭州有暖氣,湖北老家沒有),天氣暖和了再回家。
2018年在老家的時候,再一次因為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發生腸梗阻,還好仍然很快也對症處理恢復了。但是,運氣並不總是那麼好。
2018年秋季,嶽父再一次發生了腸梗阻,這一次,是完全性腸梗阻!胃腸減壓,無效!灌腸,無效,肚子越來越大,感染指標也越來越重。
幾個子女一商量,緊急由湖北的縣城送到我這裡。畢竟我們是省級醫院,我這裡手段也更多。這次腸梗阻,治療就沒那麼容易了!保守輸液、藥物治療、抗感染,效果都不佳,如果手術,估計也是對他的身體打擊太大。經肛腸梗阻導管,根本通不過梗阻區域。
最後,關鍵時刻又是自家兄弟,愛人的研究生同學吳剛,應用經口腸梗阻導管,然後通過腸道的緩慢蠕動,導管終於通過了狹窄區域,疏通了梗阻,最終解決了問題,免除了手術之苦。但也前前後後花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
腸梗阻解除後,查了ct,仍然沒有復發,但通過腸鏡找到了罪魁禍首:腸鏡顯示在結腸區域有嚴重粘連,形成了多重狹窄,連腸鏡都很難通過(估計與術後粘連和反覆梗阻水腫相關)!
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這次出院不久,因為腸梗阻導致的身體免疫力低下,嶽父又患上了帶狀皰疹!這一次,雖然仍是我的診療範圍,但他基礎條件較差,恢復緩慢,再加上中間他自己瞎折騰(因為癢,把新結的痂全摳掉了),我又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將嶽父的皰疹完全控制好,疼痛穩定控制在3分以下。
2018年秋季的這次腸梗阻,再加上帶狀皰疹的折磨,消耗了嶽父太多的精力。從此以後,嶽父的身體和精力再也沒有回到從前的狀態。但依然在我家度過了一個安穩的冬天。然後,在大女兒家又住了兩個月,在2019年清明節左右,在嶽父的執意要求下,再次回到了老家。
在老家不到三個月,2019年6月底,嶽父突然出現四肢震顫,言語不清,緊急檢查:腎衰、中度貧血、低蛋白血症,低鈣血症。這一次,雖然再次聯繫了當地的醫院進行了透析和對症處理,但最終,老爺子的身體還是一天不如一天,最終在8月中旬去世。從發現胃癌到去世,一共3年8個月,雖然腫瘤一直沒有復發,但分析原因,最終和胃癌也脫離不了關係。
感悟五:腫瘤病人飲食和營養真的很重要,老年腫瘤病人更是如此
回顧嶽父從得病到去世,有我們做的很好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不足,就是對營養重視的還是不夠。在我家也好,在其他子女家也好,他一直生活質量都很高。然而幾次腸梗阻和狀態惡化,導致了最後的去世。主要問題就在於一旦天氣暖和他的情況也好轉,就執意非要回老家住,因為他覺得在老家更舒適自在。但在老家的時候只有嶽父嶽母兩個老人,無論我們怎麼叮囑,飲食、營養都達不到要求。回顧起來,嶽父最終出現問題,和這個有著密切關係。
感悟六:對老人來說,何為幸福?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去世時子女都在身邊,不留遺憾。
嶽父做了一輩子醫生,雖然一生平凡,但品行端正,在當地聲望很高,而且子女教育的都不錯,非常孝順,因此在他患病的三年多時間裡,子女一直照顧得很好。去世的時候,兒子,女兒、兒媳、孫子、孫女都圍繞在身邊。他在最終彌留之際,也說沒有遺憾。而在他去世之後,我們之間談起他,雖有不舍,雖也免不了有一些小的遺憾,但因為大家都是盡心盡力,因此也都沒有特別多的愧疚。我們常常講的「安寧療護」、「生死兩相安」,在他身上也算是得到了比較好的執行。
資料圖
感悟七:子女多,在照顧老人的時候真的優勢很大
現在放寬計劃生育了,為了以後著想,可能的話,還是最好多要幾個孩子吧!
嶽父有四個子女,分別居住在3個省份(兩個湖北,一個河南,一個北京)。這幾年先後將近10次住院,但無論是在我們河南住院,還是在湖北縣城和市醫院住院,除了做手術那幾天大家全部都在,其餘時間每次住院基本上都是幾個子女輪流請假看護陪護,因此雖然都很辛苦,但大體上每一家都可以將假期限制在1周左右的時間。
但是我在想,如果是我們老了有病了需要住院,我們的孩子,一對夫婦面對四個老人,再加上他們的孩子,別說經濟負擔,就是精力上,照顧得過來嗎?再說,工作怎麼辦?把工作辭了來照顧?所以,能生的,還是多生幾個,至少,等我們老了,孩子們可以互相扶持,互相幫助。可惜苦了我們這些70年前後的出生的一代人,計劃生育放開了,我們也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真不敢想,等我們年紀大了生病了,我們的孩子是什麼情景。
感悟八:學醫的家庭,在生病住院的時候是有一定好處的
儘管嶽父這幾年先後因為手術、腸梗阻、帶狀皰疹和腎衰等原因先後大大小小住院將近十次,我們做晚輩的也是照顧的疲憊不堪,但是相對沒有學醫的家庭來說,我覺得還是好了很多。
因為嶽父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加上四個兒媳和女婿,8個人中有6個學醫的,兩個在省級醫院,一個在市級醫院,三個在鄉鎮醫院。所以嶽父大部分住院的時間,都是在子女工作的單位(其中有兩次就在我的科室住院),在生活照顧上方便了很多——留一個人陪著就行,業務上的事情交給主管醫生直接決定,電話溝通就可以搞定很多事情,下了班就可以直接去照顧。同時,有什麼疑難問題就麻煩同學或者醫院的其他兄弟們幫忙(為此欠了不少同學和兄弟們的人情),需要共同決定治療方案,我們幾個通過微信討論很容易就達成了治療共識。老家沒有藥物,我這邊就直接買了寄回去。確實省事和方便了很多。
雖然說現在醫療形勢並不好,「勸人學醫,天打雷劈」成了經典名言,在對抗新冠的戰鬥最慘烈的時候,還流傳出一個經典回答:「中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控制住疫情?」 「什麼時候無良媒體又開始成群結隊的造謠抹黑醫院詆毀醫生,什麼時候醫生又接二連三的被打被罵被砍,就說明疫情已經完全控制住了。」(現在真的證明了這個預言的準確性!)但作為一名工作二十多年的醫生,我還是要說:「如果你的孩子尤其是學霸孩子想學醫,千萬不要阻止他,說不定你老了就受益了!」不過,因為我們天天上班特別忙,沒時間照顧孩子,我們家神獸已經宣布上大學不考慮報考醫學院校了。
自己的幾點感悟,早就想寫,但一年時間裡一直不知道如何下筆,拖到現在方完成。如有與大家意見不一致的地方,歡迎共同探討。
本文系作者授權《醫師報》發布!
作者: 謝廣倫 醫學博士 河南省腫瘤醫院疼痛康復與姑息醫學科行政主任兼支部書記
學術兼職:中國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癌痛學組委員,CSCO腫瘤支持與康復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生命關懷協會疼痛康復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師協會疼痛醫師分會副會長,河南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常委兼癌痛學組副組長。
#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