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由此導致的腰腿疼痛在中老年人當中較為常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西區林宏生主任指出,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年齡涵蓋了青壯年到老年各個年齡段,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微創以及開放手術治療,目前比較流行的微創手術是椎間盤鏡和椎間孔鏡技術。近日,林宏生主任為廣州71歲的梁老先生施行了微創手術,術後老先生的腰腿疼痛症狀完全消失,精神狀態很好。
案例:71歲老先生腰腿痛無法緩解 微創術後當天疼痛完全消失
和大多數老年人一樣,梁老先生在3個月前罹患了腰腿方面的疾病,一開始不重視也沒有接受正規診治,1周前他腰腿痛的症狀突然加重,並出現了右下肢麻木,行走困難,夜晚也不能平臥,只能趴在凳子上休息。3個月來老先生飽受腰腿疼痛的折磨,以致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痛苦異常,注射藥力極強的止痛針杜冷丁也不能很好緩解症狀。
梁老先生表示:「實在是太痛苦了,感覺腰部支撐不了身體,右腿一邁步就會劇痛,整個人就像癱瘓了一樣。」後來去到暨大附一院骨科西區求診,主任林宏生教授在梁老先生的體查中發現他腰肌緊張,L3/4棘突間韌帶壓痛(+),雙側直腿抬高試驗(-),右側股神經牽拉試驗(+),右側髂腰肌、股四頭肌肌力略減退。
在綜合分析了患者病情以及各項檢查後,林宏生主任團隊制定了經皮側路鏡下L3/4椎間盤髓核摘除的手術方案,並在麻醉科和專科手術護士的通力配合下耗時約1小時就順利完成了手術,整個手術過程基本沒有出血,手術切口也只有0.8cm,術後當天梁老先生的腰腿麻痛症狀完全消失了,能自如的平臥了,術後第1天就能自如地下地行走了。
腰突微創手術方興未艾 但並非萬能
林宏生教授介紹,腰椎間盤突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包括腰椎間盤膨出、腰椎間盤突出以及腰椎間盤脫出,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微創手術治療和開放手術治療。而如今,微創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脊柱微創手術種類很多,如膠原酶椎間盤化學溶解、臭氧溶核術、經皮雷射椎間盤減壓術、等離子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顯微鏡及內鏡輔助技術等。目前比較流行的是椎間盤鏡和椎間孔鏡技術,暨大附一院骨科西區已經廣泛開展了這些微創手術並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同時積累了大量的成功手術經驗。
據了解,相比傳統的開放手術,脊柱微創手術有以下優點:手術切口小、術中出血少、對椎旁肌肉的損傷小、術後體表皮膚更美觀;定位精確,療效滿意。對於有微創手術適應症的患者,療效十分確切;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治療費用低。
專家提醒:腰椎疾病患者不宜盲目追求微創手術,最好選個體化治療方案
既然微創手術那麼好用,是不是所有的腰椎間盤手術都可以用微創?林宏生主任解釋指出,「微創手術不是萬能的,它要看患者的適應症」,有些腰椎間盤突出症微創手術效果不好,如果排除術者技術的原因,問題就出在沒有選好適應症。所以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效果好壞關鍵取決於是否掌握好適應症。
林宏生教授提醒:微創手術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微創並不意味著危險變小了,實際上微創手術的風險與標準開放手術相當;如果適應症選擇不恰當,微創容易出現減壓不徹底,術後殘留部分症狀;微創手術沒有完全摘除椎間盤,存在復發可能;微創雖然對脊柱穩定性沒有太大的幹擾,但是對脊柱的穩定性也沒有加強作用。
林宏生教授特別強調,對腰椎疾病的患者來說,應該選用個體化治療方案,量體裁衣,認真掌握好各種手術的適應症。可以採用微創的,儘量採用微創治療,必須開放手術治療的,就不應勉強採用微創。適應症選擇不當,對患者來說,輕者可能治療效果不理想,重者可能引起嚴重不良後果。因此,手術適應症的正確選擇是關鍵,精煉操作技術是保證,兩者兼備才能確保良好的治療效果。
漲姿勢:日常這些行為最傷腰椎!
(1)穿高跟鞋
很多女性為了讓自己顯得更高挑以及形體更好看,所以喜歡穿高跟鞋,但是林宏生教授提醒:常穿高跟鞋要當心腰突!這是因為穿高跟鞋會使人體的重心過度前移,必然造成骨盆前傾,脊柱彎曲增大,腰椎受力變得集中,長期如此很容易造成椎間盤損傷。
(2)彎腰搬重物
這一條主要是針對「漢子」,很多男性在搬東西的時候喜歡直接彎著腰就扛,但是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的腰椎能否承受?直接彎腰搬東西,會導致腰椎間盤突然受力增加,很容易使腰椎間盤通過薄弱區域突出,很多腰痛患者就是在彎腰搬重物後症狀加重的。林宏生教授提醒,在搬重物的時候最好先蹲下,借用一下腿力,減輕腰椎負重。
(3)需要扭腰的運動
轉呼啦圈很傷腰椎!估計這個消息很多妹紙都不知道,除了呼啦圈,需要扭腰的運動如高爾夫揮桿或者其他活動都是椎間盤突出的高危動作。
小tips:日常注意這些小細節可護腰
(1)注意坐姿
林宏生主任指出,坐姿不當也會傷害腰椎,正確的坐姿應該是「三個九十度」:手臂、膝蓋還有屁股和椅子。
(2)「飛燕式」可練腰背肌
腰背肌鍛鍊的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廉,大家每天都可以做。鍛鍊時可以俯臥床上,去枕,雙手背後,用力挺胸抬頭,使頭胸離開床面,同時膝關節伸直,兩大腿用力向後也離開床面,持續3~5秒,然後肌肉放鬆休息3~5秒為一個周期,這種方法俗稱「燕飛」或「小燕飛」。
專家簡介:
林宏生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留德專家,骨科西區主任,大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廣東脊柱外科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廣東省骨科分會常委(脊柱專業組副組長)、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學會副主委。1989年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從事骨科臨床工作至今,2005年起擔任骨科主任醫師,曾留學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附屬醫院。擅長骨科各種大手術,精於脊柱外科,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脊柱骨折及脊髓損傷、脊柱側彎畸形、脊柱駝背畸形、脊椎原發和轉移性腫瘤的系統診斷和治療;在脊柱前、後路減壓與固定、脊柱側彎矯形、強直性脊柱炎駝背畸形矯形、腰椎彈性固定術、脊柱微創手術具有豐富的經驗,個人年手術量400多臺。主持國際合作基金、國家衛計委、省自然、省科委、省衛計委、市科委等10多項科研項目,擔任多家雜誌編委。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於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著50多篇,9篇被SCI收錄,參編專業著作2部,多次應邀赴歐美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骨科學術研討會。曾獲中華醫學會中青年外科獎學金、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廣州市紅十字會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稱號、暨南大學優秀教師、暨大附一院醫療成果一等獎,2015、2016年兩度入選「嶺南名醫錄」。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通訊員:張燦城 陳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