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第二屆化石及古生物科普知識競賽最小參與者年僅6歲

2020-12-17 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地質大學第二屆化石及古生物科普知識競賽最小參與者年僅6歲

  中國地質大學    2018-11-20  大 中 小

  「描繪化石,演繹歷史。」11月10日,由湖北省古生物學會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面向全國高校學子及化石愛好者的第二屆化石及古生物科普知識競賽迎來決賽,選手除了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還有一位年僅6歲的小學生張紹航;作為本次大賽的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殷鴻福教授,為他專門頒發了特別獎,給這個未來的小小地質學家加油鼓勁。 

  早在9月份,主辦方就向全國地質類大學的學生以及普通市民發出參賽邀請:兩人組隊,競選決賽名額,最終從數千名報名者中篩選出16支隊伍。決賽選手以判斷題、選擇題及識圖題等多種題型答題的形式搶答,採用兩兩抽籤淘汰制,最終決出冠軍隊。 

  獲得冠軍的隊伍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繆璐漪和李四光學院的程笑凡組成的「阿爾瓦雪茲龍隊」。值得一提的是,繆璐漪也是公園大課堂的常駐導師,作為地球科學學院「地學之光」科普講師團的成員,曾經多次在武漢中華奇石館帶領小學生認識恐龍化石,做自然觀察筆記。 

  最受人期待的,莫過於是來自紅領巾國際學校一年級的張紹航和他媽媽組成的「star星星戰隊」。母子二人披襟斬棘,進軍16強,並在決賽獲得優異成績。在頒獎典禮現場,殷鴻福院士為他頒發了特別獎,並贈送給他一把地質錘,還激動地說,「薪火相傳,未來可期。」 

  張紹航的媽媽曾經是一名大學數學老師,她最初是通過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的微信公眾號了解到了這個比賽,在徵求了張紹航的同意後報名參賽,「小航從小就愛逛地質博物館,總是跟著講解員的身後聽講,這次參加比賽,是希望帶他接觸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獲得更大的進步。」 

  「化石裡藏著古老地球的秘密,認識它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地球。」作為本次大賽的組委會主要成員之一,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地學院的江海水老師,希望通過比賽普及化石及古生物知識,擴大地質學的社會影響。 

  從組委會處獲悉明年這項比賽還將繼續進行並擴大規模,歡迎廣大市民關注參與,共同體驗地球科學的奧秘。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註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註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繫。

相關焦點

  • 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10月20日上午,由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科技與信息處主辦,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會議內容包括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開幕式、學術報告會、會議報告會、參觀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及會後赴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考察等。
  • 秋季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研學活動
    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作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集科研科普、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地址遺址性主題公園。其古生物博物館的化石種類化石種類高達628種,共包括11門、36綱、65目、171科、343屬、628種,構成了一個系統、完整的中生代「熱河生物群」。
  •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印發《江西省古生物化石保護規劃(2016-2025...
    該項省際專項綜合調查評價成果,對於加強江西省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利用和古生物化石科研、科普具有重大意義,這也是本規劃編制的最主要基礎資料和重要依據。地質事業獲得了飛速發展,古生物知識得到空前的普及與傳播,古生物研究內容也不斷向相關學科外延拓展,相關總結報告和研究論文、專著相繼問世。
  • 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9屆學術年會第二號通知
    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9屆學術年會第二號通知
  • 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初到此處的人,無論是地質古生物專家,還是普通觀眾,都為之震撼。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近日,參觀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後,光谷一小五年級學生夏雲飛激動地表示。  就在剛剛不久,逸夫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為湖北省高校中首個獲此稱號的高校博物館,這既是對逸夫博物館發揮陳列展覽與科普文化服務功能的肯定,更是對博物館未來建設的鞭策和激勵。
  • 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化石落戶河南省地質博物館
    亞洲體腔最大的恐龍化石落戶河南省地質博物館 2008年04月27日 00: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鄭州四月二十六日電 (記者 朱曉娟)今日上午,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在鄭州正式開館迎賓
  • 國內唯一古生物化石形象重建師:畫出千幅恐龍(圖)
    作為中國第一個以繪畫作品登上《自然》雜誌封面的作者,那年他才21歲,是一名大二學生。  2006年,「遠古翔獸」這種帶翼膜的哺乳動物化石在內蒙古寧城被發現,將哺乳動物滑翔的記錄提前了7900萬年,是當年古生物界的一項重大發現。不久後,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學者們向英國《自然》雜誌投稿,介紹了這種動物。
  • 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近日,來自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12地質大隊大隊長宋繼偉、貴州旅遊地學研究院院長陳明華、安順市自然資源局地災中心主任柏成彪、IP島科普教育研究院專家周遠洋等一行,來到安順市黃果樹管委會龍宮鎮下苑村一座山上,考察了當地發現的龍、腕足類、珊瑚類等古生物化石群。
  • 貴州地質與古生物領域成就享譽中外:中國第11枚「金釘子」獲得記
    趙元龍教授講述苗嶺統、烏溜階「金釘子」正式批文日前,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9屆學術年會在河南鄭州落幕,81歲高齡的貴州大學教授趙元龍在會議上作了主題為《全球寒武系第三統及第五階「金釘子」—中國第11枚「金釘子」釘在劍河》的學術報告。
  • 搶救古生物化石!內蒙發現大量恐龍蛋、足跡
    近日,內蒙再次發現恐龍遺蹟,根據新華社指出,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政府獲悉,古生物化石專家近日完成對當地一處恐龍化石群的野外調查及搶救發掘工作。包含發現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
  • 5歲男童成中國最小恐龍發現者,上國際幼兒園,興趣是古生物
    10月10日,一隊由北京和自貢恐龍博物館組成的專家團隊來到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在這裡他們發現了一組恐龍足跡,經推斷這是一處1.3億年前白堊紀的恐龍足跡化石。這也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第一次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
  • 南山公園添一景 化石科普園落成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利用珍貴的化石資源,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就地打造了一個面積約100平方米的戶外化石科普園,以促進古生物化石科普工作,進一步提升市民文化生活水平。 據介紹,在石炭紀晚期到二疊紀早期,陽泉地區經歷了頻繁的海侵和海退,形成大量優質無煙煤的同時,積澱了許多遠古植物化石和海洋動物化石。
  • 「遠古印記與龍同行」2019新春中原恐龍展打造「科普+」創新模式
    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簡稱「中古基」)副理事長黃新燕、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科普中心主任豆敬磊、天下收藏董事長王安樂、中古基科學文化發展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錢峰、中古基科學文化發展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尤陽、鄭州市金水區少年兒童活動中心辦公室主任孔憶華、原陽縣靳堂鄉郝庵村支部書記張明玉、原陽縣靳堂鄉郝庵村小學校長範碩、河南省著名書法家石榮祿、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吳艨策展團隊等領導嘉賓出席發布會
  • 新區第二屆科普知識競賽,開始!
    咱們區第二屆科普知識競賽又要開始了!知識競賽>1.線上初賽:8月23日00:00-9月10日24:002.線下決賽:9月22日下午14:00(暫定)活動主題 科學抗疫 平安江北——「南工大杯」第二屆江北新區科普知識競賽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  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 遠安化石保護研究中心:化石保護徵途上 年青一代勇當先
    近日,由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聯合新華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貢獻人物」活動,將發掘這些在古生物化石發現、科研、修復、宣傳、藝術展示、文化傳承以及保護等方面做出不朽貢獻的人物,揭開這些人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把古生物化石搬回家!DIG KIT科學考古挖掘玩具,漲知識還有趣,讓娃...
    不用出門,就能把很遙遠很神秘的考古現場搬到家裡,通過自己親自動手挖掘和探索,挖掘已有數百萬年歷史的真正的古生物化石!  DIG KIT考古世界挖掘套裝系列  適合年齡:3歲以上  它是一套典型的科普實踐類玩具,可以帶領孩子一起揭開考古學的神秘面紗,讓孩子化身成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探索撲朔迷離的史前生物世界。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2021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古生物所」)成立於1951年,坐落在風景優美的北極閣景區,前身為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及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等機構的古生物室(組),李四光先生為首任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