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糖畫雞 蛋殼作畫 文化傳承人手中的雞味年俗
自古以來,雞的「文武勇仁信」五德,代表了人們道德的追求,因此成為許多文人墨客取之不盡的題材,民俗上也有博大精深的文化:「雞」與「吉」諧音,又被視為吉祥之禽,在四川的民俗文化中,關於雞的形象也以各種形式存在著:可以是剪紙裡昂首挺胸的雄雞,糖畫裡拖著長長羽尾的錦雞,即使其又小又薄的蛋殼也可以經巧手雕琢變成藝術品。生肖雞年就快到了,天府早報記者近日走訪探尋,以「雞」為題,為你串聯起民俗年味兒。
-
請你免費拍全家福、看舞獅,送你大師手寫春聯、剪紙……丨這裡年味...
臨近過年越來越多的人卻覺得「年味」淡了春聯、花束、年貨...我們都可以坐在家裡動動手指一鍵網購不用像小時候一樣人擠人的採購貨比三家的精挑細選雖然省時且方便但總缺少點什麼今年,放下手機帶上家人出來逛逛,找回「年味」群力銀泰城為你準備了民俗表演、大師現場手寫春聯、剪紙...
-
【新時代 中國年】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寓意吉祥寄託期盼
正月初五 趙公明財神文化區萬人祈福迎新春正月初五是民間「迎財神」的日子,在位於西安周至的趙公明財神文化區,今天圍繞財神文化主題舉行了一系列新春祈福活動。景區結合傳統文化推出的《迎財祈福祭典》演出,再現了古代官方和民間迎財神、拜財神的熱鬧場景。遊客們也通過在萬人祈福牆上寫下祝福、拋祈福條等形式表達了對新年的新期盼。
-
濃濃年味「剪」出來:瀋陽2000幅剪紙畫卷迎新春
2000多幅具有濃鬱傳統特色、反映盛京文化的剪紙作品為即將到來的中國農曆春節添了幾分喜慶。剪紙被稱為刀尖上的藝術。一張紙、一把剪子就能展現一種美。本屆剪紙節以「手藝 守藝」為主題,寓意傳統技藝的傳承人們用勤勞之手共同託起文化的守正和創新。
-
雲遊佳鄉鄉村遊帶你深入了解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民俗手藝——剪紙
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張普通的紅紙;三兩下的剪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案便映入眼帘,紅紙在阿嫲的手裡翻來覆去,便會翻飛出萬千天地。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
-
學剪雞剪紙系列15 大圖室上大吉
本周就要端午節,那麼咱們就以端午節為起點,專門安排幾個專題,給大家分享一下端午節的民俗。意思就是接下來一系列,光講不練,大家正好利用這期間把這段時間學過的技法複習一下。今天咱們的學剪雞剪紙系列正式結束,按照以往慣例,超哥要給大家弄幾個大圖,大家臨摹一下的,但由於時間真的很緊張,最後,超哥只給大家弄了一個像樣的大圖,大家列印下來剪一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照著自己畫畫。下面這個大圖,室上大吉,幾乎全是咱們之前學過的內容,把它們湊在一起,弄得稍微大一點。
-
學剪雞剪紙系列1 寫在前面的話
宅在家裡陪娃學習的這段時間,有很多很多的朋友留言給我,好想讓超哥在這段時間寫一些教程,這樣方便大家宅在家裡好好學習。但是,陪娃讀書不是個輕鬆活兒,一直沒有時間給大家分享學習。還好,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今天可以復工啦。今年上半年,咱們就學習雞剪紙吧。
-
百「豬」剪紙:感受指尖上的年味
正紅的紙張、揮舞的小剪刀,很快一隻小豬的造型呼之欲出,年味十足。孟憲雲,徐州市第二老年大學教師,雖然年逾八旬,但是剪紙一直是她最愛的愛好。 孟奶奶表示,她自小跟著家人學習剪紙,後來在徐州市第二老年大學教剪紙12年,現在是學生接她的班繼續教,家裡孫子、孫女也都跟著學。尤其在過年時更喜歡用它來增添年味。
-
民間藝術與年味③|驅兇闢邪和祈福納祥是近代年畫兩大主題
雞在民間被視為德禽,諧音「吉」,陝西鳳翔年畫《富貴雞神》(圖5)和《功名雞神》(圖6)刻畫了兩隻口銜吉祥掛吊的公雞,站立在石頭上,寓意「室上大吉」,公雞及其打鳴的功能,加上繁枝牡丹,又稱為「功名富貴」,單腿上提的圖像,暗含「高升」的意味,小小的畫面中還堆滿了牡丹、佛手、石榴等具有象徵含義的圖像元素。
-
[尋「味」臺灣]臺灣民俗裡的年味
除夕夜開始,臺灣人吃過團圓飯、領(發)過紅包後,「越夜越美麗」的民眾會啟程前往家裡附近的大型宮廟上香祈福。 有些廟宇會將廟門暫時關閉。工作人員會以紅紙封貼主爐,當向神明請示子時(23點至凌晨1點)的吉刻屆臨,才將廟門開啟。原本等待在廟門外的香客便蜂擁而上,搶奪插上第一炷香。此炷香被稱為「搶頭香」。
-
來運城過民俗文化年 感受有年味的年
原標題:運城民俗文化年 有年味的年 遊運城,過大年。2020「關公故裡·大運之城」民俗文化旅遊年即將拉開帷幕,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活動內容亮點更加突出,內容更加豐富。山西晚報從主要景區活動、各縣(市、區)春節活動等方面搜集梳理,給讀者提供一份權威、全面的賞玩攻略,陪伴您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充滿運城味兒的地道中國年!
-
年味在哪裡,年味在這裡!
by 圖蟲@stonecover除了打樹花,蔚縣的剪紙藝術也是舉國聞名,進入臘月,走在大街小巷上,每家每戶的窗戶上都貼著精緻的剪紙,年味十足。山西 平遙古城千年古城裡的紅火熱鬧年味平遙應該是最能體現北方年味的地方,從臘月初一開始,平遙人就開始為春節忙活了。
-
西安市新城區將生肖剪紙及民俗故事送到孩子們之中
1月7日上午,在位於西安東尚社區的東尚愛幼幼兒園裡,一群小朋友被「十二生肖」的故事吸引得一個個瞪大了眼睛……當天,由西安市新城區委宣傳部、新城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新城區婦聯主辦,新城區文化館、新城區文化館東尚分館承辦,東尚愛幼幼兒園協辦的「『中國年· 看西安』新城區2020年多彩非遺魅力傳承——十二生肖(剪紙)展及民俗講座」活動在此舉辦,包括知識講座、作品賞析
-
小多媽推薦|新年好運從這點「紅」開始
除了新衣服外,還需要準備的就是年襪啦,民間有」過年穿年襪,好運一整年「的說法。「運氣從腳升」,穿年襪不僅能討一個好彩頭,還寓意著鴻運吉祥,好運連綿。 它有一個88塊多民俗場景拼圖、適合親子共玩的獅王爭霸桌遊,還有鍛鍊孩子的創造、審美和動手能力的剪紙福字刮畫。
-
趣談年俗剪紙中的鼠文化
年俗剪紙中的鼠主題內容包括對鼠的靈性和生命力強的褒揚。正因此, 「鼠咬天開」 ,又叫「合巹生子」 。合巹,俗稱合碗,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也是結婚禮儀的一部分,指新郎、新娘在結婚當天的新房內共飲交杯酒(合歡酒) ,而後性愛交合,此婚俗起於上古。本用匏(葫蘆)一剖為二,以之盛酒,夫婦共飲,表示從此成為一體。合巹的目的是生子,年俗剪紙的傳承人楊慶鋒的作品《合巹生子》的文化內涵就是如此。
-
民俗:「壓歲錢」是長輩對晚輩的「壓歲祈福」
民俗專家:「壓歲錢」是長輩對晚輩的「壓歲祈福」 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烏丙安說,民間有傳說: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每隔365日後的夜晚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大人們以燃放爆竹響聲驅「年」,小孩子則將接受長輩事先備好的「壓歲錢」來「壓驚驅邪」,寓意「壓歲祈福」。 烏丙安講到,古代「壓歲錢」是用「壓勝」巫術驅趕邪祟,古稱「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故又稱「壓祟錢」。晚輩每到過年得到「壓歲錢」即可年年平安度過新歲,長命百歲。
-
大戲聞鳳鳴 年味待君歸
雞年新春佳節將至,到哪玩?玩什麼?怎麼玩?哪裡的年味最動人?金華婺城準備了豐盛的文化大戲,邀您共度吉祥如意金雞年。婺城文化底蘊深厚,民俗豐富多彩,美食獨具一格,到婺城過大年,城裡有城裡的滋味,鄉村有鄉村的風情。全家總動員到金華市博物館觀看民間珍藏展,到中國婺劇院欣賞婺劇大戲,去古子城看一場高水準的書畫展,暖心又走心。
-
春節為什麼要發壓歲錢,過年掛燈籠與貼窗花的傳統習俗寓意
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隨著中華文化傳承至今,其中蘊含著許多節日習俗,比如過年發壓歲錢、掛燈籠、貼窗花等習俗,又有什麼寓意呢?下面給大家解讀這些年俗。一、發壓歲錢發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與好運。
-
惠州開展「旅遊+文化」民俗特色活動 讓過年更有年味
看點:墨園村元宵民俗文化始於清朝同治年間,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每逢元宵期間,全村男女老少、外出歸鄉村民歡聚一堂,祈福、打醮、遊神、巡村。在元宵節這天,井水被人們賦予了平安好運的美好內涵,越先搶到水,福氣越多。 評價:墨園古村不但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元宵節慶活動也保留著濃鬱的傳統民俗文化氣息。墨園2012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墨園元宵民俗也被列入惠城區非遺項目。
-
第30期 | 剪紙公益直播課大回放!
楊慶鋒老師直播感言2020年這是一個不平凡之年,在金秋的九月——民俗民間脫稿剪紙第二期網課直播順利完成。在此感謝陳竟教授為各位老師搭建這麼好的平臺,讓每一位藝人都展示了自己技藝和藝術作品,鼓勵我們發揮好民間剪紙藝術,宣傳好非遺文化。在此向陳竟老師和各位無私奉獻的老師們致敬!我們的直播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