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本書裡提到這麼一段話:「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要對孩子做破壞性的批評」。因為有條件的愛和破壞性的批評都極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讓他覺得自己不夠好,父母不夠愛他,他的性格就會扭曲。所以要用正確的愛來愛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優秀,在父母眼中他們是很重要的。
孟子說:「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弗敬,獸畜之也。」當然,孟子講的不是教育孩子,但道理是一樣的。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說「光給吃的不給愛,那是養豬;光給愛不給尊重,那是養寵物」。其實,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會犯這樣的錯誤。
今天有個獨特的現象,許多人出去打工,把孩子扔在老家,只是負責寄生活費回家,這樣對孩子就和養動物是一樣的,只給吃的,也沒有愛,也沒有尊重,也不管他的未來。許多相對富裕的家庭,給孩子愛,也給他吃的,這無異於養寵物。一堆被錯愛溺愛的孩子變成了問題少年。
正確的教育方法,既要給吃的又要給愛,還要對他的未來負責,這才是培養人物的方法。還有個細節,我們一定要記住光給愛是不夠的,還要關注他未來的發展,他到底需要什麼,我們要的是正確的愛,不是錯愛和溺愛。
正確的愛是越多越好,我們的孩子需要很多很多的愛,怎麼做都不為過,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告訴孩子我們是愛他的。
如何在行為上告訴孩子我們愛他呢?
要用眼睛表達你的愛。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成年人跟孩子說話要注意,眼睛跟他的眼睛要平視,就是要麼蹲下去,要麼把孩子抱起來。
再有就是我們要使用大量的身體接觸(擁抱和親吻),要時常去做這些動作。
最後一點,也是最主要的,要集中注意在孩子身上。我們如果真的是陪孩子,就放下你的手機跟他一起玩兒,跟他一起交流,一起看電視,一起玩遊戲。不能我們自己玩手機,孩子在邊上玩電腦,這樣的陪伴,其實意義不大。
另外,我們要注意五種愛的語言:就是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
就是當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情,你要及時地肯定,這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在生日、節日的時候,我們注意這些慶祝的時刻,也是表達愛的一種心意。
當孩子給了我們禮物,或者我們給孩子準備禮物,這種禮物的交換和接受也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
其實孩子幫我們洗襪子,我們幫孩子做事情,彼此表示感謝,這也是表達愛。當然,剛才已經說過,擁抱、親吻這種身體的接觸也是表達愛的方式。愛需要去表達。
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營造愛的家庭氛圍,如何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氛圍呢?
第一就是父母親必須深深地愛著自己,對自己好一點。簡單地理解就是父親永遠保持自己很帥,母親要儘量讓自己漂亮,讓孩子看到我們的儀表形象就為我們自豪,為我們驕傲,走到哪裡都願意驕傲地說:「這是我爸,這是我媽。」
第二就是父母親必須相互愛著,我們不能男的帥女的漂亮,但是彼此卻不相愛。其實父母親是否相愛,孩子最有感覺,小朋友們都很敏感。
第三孩子必須感受到被愛。如果父母親很相愛,一到周末就出去玩二人世界,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樣的孩子也感受不到愛。所以,我們的愛是要用心去表達的。
要想讓我們的孩子在有愛的家庭環境中生活,我們做父母的必須堅持一些基本原則。
我們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以身作則成本最低,率先垂範效果最好。每天都要用語言和行動告訴孩子我們愛他們。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意見,孩子也有獨立的人格。我們要會讚賞他的成就,以及他所付出的努力。
有時我們看到無條件,不要等詞往往會和不良的愛結合到一起,凡事都是有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