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寶寶
從2017年9月份開始,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統一採用了全新的「統編本」(由教育部統一編寫)。語文教材百年來的第七次大換血,終於塵埃落定。
什麼是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目。
統編版教材之前的語文課,側重點在「語」上,也就是把它當成一種語言知識,來進行教學和訓練。而統編版之後,語文課的核心,就回歸到「文」上面了,也就是與文章、文化相關聯的內容。
這樣一來,重心就變了。
語文能力,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一門重點教學科目,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這一點,我相信很多人都認可。所以,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
我想說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隨著高考制度改革的推進,英語,變成了可以參加多次考試,然後選擇最高分計入高考成績。數學,考試的難度在逐年調整、降低。而語文呢?不但分值佔比越來越大,而且難度提升了,題量和廣度也都顯著增大。語文成績,正在成為高考當中最拉分的科目。所謂「成也語文,敗也語文」。
這個現象,在2020年的高考中已經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和詮釋。
但事實上,不止是高考,語文已經成了每一個階段學生最拉分的科目。所以說,語文不僅是「萬科之母」,同時也變成了「萬科之長」。
與任何學科一樣,語文學習也是有方法的。錯誤的方法,會讓我們和成功背道而馳。而好的方法,卻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
語文學習的過程,分為四個步驟,即:輸入—積累—運用—輸出。
想要把語文學好,這四個步驟缺一不可。
我始終跟讀書會的小夥伴反覆強調過一點:你肚子裡沒有貨,就不可能寫出東西來。所以,我建議她們持續閱讀。可是對於一些沒有環境、缺少約束力的小夥伴來講,持續閱讀談何容易。所以,後來我就建立了讀書會,帶著大家一起閱讀。
事實證明了,「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這句話的確是真理。現在,很多小夥伴已經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並且真正體會到了「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這個道理。
很多家長認為,只要我的孩子讀了足夠多的書,有了足夠的閱讀儲備,就可以把語文學好了。其實不然,在輸入和輸出之間,還有兩個很重要的環節:積累和運用。
積累,就是把書本上有價值的,搬進自己的腦子裡。
運用,就是把這些有價值的東西反覆地練習,熟能生巧。
沒有積累和運用,書讀得再多,也沒辦法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而這兩部分,是在語文學習當中被很多人忽略掉的。同時,它也是拉開孩子之間語文成績的關鍵。
一.如何積累?
我們知道,一篇文章是由很多段落組成的,每一個段落是由很多句子組成的,而每一個句子,則是由很多詞語組成的。
所以,積累就要從詞語開始。具體做法如下:
給孩子準備一本精美的筆記本,美到什麼程度呢?美到讓他愛不釋手,美到讓他捨不得扔掉。然後,每天督促他有計劃地在本子上摘抄一定數量的好詞。
小學階段的孩子,隨著年級的升高,可以由一年級的每天摘抄5個,增加到六年級的20個。每周按6天算,一周下來就是30個到120個不等。
初中以後,每天除了最少要摘抄30個好詞之外,還要再摘抄3到5個好句。
什麼是好詞?
所謂的好詞,就是那些非口語化的、稍有陌生感的詞語,或者是一些有總結性質的,或者是一些構成方式比較特殊的。
什麼是好句?
所謂的好句,可以是語感優美的句子,可以是表達方式新穎、奇特、巧妙的句子,可以是富有哲理的名言、金句,也可以是節奏、氣勢上鏗鏘有力的句子,甚至還可以是一句自己喜歡的歌詞。
以上這些內容,每天花10分鐘來完成。
有一點一定要注意:詞語選得好不好不是關鍵,關鍵是讓他們養成持之以恆的習慣。
以上是關於積累。
二.如何運用?
對於小學生來講,如何運用那些摘抄過的好詞?一、二年級的孩子,每周幫助他們在抄寫的詞語裡邊,選出10%左右,讓他們造句。開始的時候,家長可以在字典中找出例句,讓孩子模仿。然後,慢慢讓他們自己學會獨立造句。
有一點一定要注意:句子造得好不好不是關鍵,關鍵是讓他們大膽嘗試運用。
這樣下來,按照年級的遞增,每周他們就可以造3個到10個句子。一個月積累下來、一年下來,數量就會非常可觀。
這是小學低年級的運用,那麼小學中、高年級呢?
盧姍小時候,我是這樣訓練她的:每周,我給她在她摘抄的詞語當中,選出10個左右相對來講有關聯性的,然後,讓她把這些詞語串聯起來,寫一段話,或者編一個小故事。
這種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訓練孩子對詞語的正確理解和運用能力。不出半年,她的詞彙量的掌握和運用,就遠遠超過了同齡小朋友。
量變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就會引起質變。一、兩年堅持下來,她的寫作能力已經遙遙領先,讓別的同學望塵莫及。
這是小學的運用,那麼初中呢?
到了初中之後,就要嘗試著把摘抄的那些句子,恰當地使用到自己的文章裡。這樣的文章,將會非常高級。
在語文學習中,輸入和輸出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輸入,才能有機會積累。積累的目的,是為了給輸出做準備。而運用,是為了更好地輸出。
在孩子小學和初中階段,只要認真做好積累和運用這兩件事,孩子不但能把語文學好,而且對整個文科領域的學習,都會受益匪淺。
很多小夥伴會說,小高老師是專業老師,這些東西對你來講是手到擒來。而我們又不是專業老師,想要做好太難了。
在這一點上,我不否認自己佔了優勢。但是,在十幾、二十年前,我同樣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這些方法,也是我摸著石頭過河,經過反覆摸索和實驗,一路自己總結出來,並且在盧姍和很多學生身上得到驗證的。
我知道,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講,想要做好這些不是件容易事。但是沒有辦法,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必須陪著孩子一起站在起跑線上。
希望能對大家有啟發和幫助。
你的轉發便是最大支持
作者簡介:
高寶寶
15歲寫小說,
38歲考取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20年中文教育經驗。
一手把女兒培養成港大一級榮譽學士及倫敦大學教育碩士。
讓她溫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你一路前行,遇見更好的自己。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遇見寶寶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