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罨撒葛的兵敗,讓胡輦徹底的失去了當皇后的最後機會。
當她來到父親面前,質問著父親,為什麼寧願幫著一個外人,又不願意幫助自己的丈夫時,父親蕭思溫也同樣質問她:「你是怪我沒有給罨撒葛機會,還是怪我沒有給你機會?」#電視劇燕雲臺#
果然,最了解她的人還是父親。
雖然在這之前,胡輦並沒有表露出她想當皇后的心思。但是,父親說得也沒錯。「你是沒有像烏骨裡那樣去爭、去搶,但那是因為,你一直理所當然地以為,這皇后之位本來就應該是你的。」
沒錯,父親的話很對,但也透著殘忍。
他這樣直指本心的質問著,這個多年來一心為家人,身兼母職照護著兩個妹妹的大女兒胡輦,除了想抹殺了她溫順外表下深藏地的心思。同時,也為自己的殘忍找藉口,因為那皇后的心思,一直都是他種植在女兒胡輦心裡的。
預取先予。作為政客的蕭思溫忘記了她還是一位父親。
而胡輦最後和韓德讓說到,原來她也是有野心的,只是當時的她不知道而已。不,那不是野心,至少那時不是。
她從小被冠上國婦頭銜,裡裡外外是世人都接受的皇后位的不二人選。胡輦想當皇后也沒有錯,本來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再說她也沒因為後位而去選擇傷害人。
她只是理所當然地等待、接受而已。可是,突然有一天,卻因為自己的父親而徹底地失去了榮登後位的機會,讓她所有的等待付之東流,這,誰又能接受得了?
蕭思溫之所以這樣說,無非是為自己良心難安地內疚,找到合理的宣洩口,讓自己好過一些。在這一點上,作為父親的他是自私的。
以一個政客的身份全然不顧女兒的安危,將女兒引向了一條不歸路。如果說後來的胡輦有那麼一絲絲的野心,也是由父親在那一刻喚醒點燃的。
長久以來,一直被教導她未來會是什麼樣了,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些屬於她的尊貴、榮寵,只要她努力地溫良賢德,待來年花開時,一切都會如約而至。
可是,正是因為那些理所當然的如約而至,讓胡輦徹底地失去了去努力爭取的動力與決心。面對韓德讓的喜歡,她克制了。面對妹妹烏骨裡的生死一線,她妥協了。
因為她知道,她的人生,如家族、父親教導她的那般,只需要接受與等待,屬於她的總歸是屬於她的。
殊不知,瞬息萬變,本以為屬於自己的東西,在日復一日地接受與等待中,在那一日又一日消磨的鬥志中,習慣了隱忍與退讓,而妹妹們卻在茁壯成長。
這就是為什麼她至死都不明白,為何妹妹蕭燕燕可以一直任性,卻一直有任性的權力,而她唯一一次任性卻萬劫不復的原因?
因為妹妹一直在成長,而她早已習慣了理所當然地退縮。
造成這樣的局面,不能怪胡輦。一個家族、一個家庭,為了榮耀、為了向好,總會有人要犧牲,而她胡輦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註定了要犧牲。
身份的尊貴,有時候換不來幸福安穩地一生,卻逃不開宿命的殘忍。為家人犧牲、為家族榮辱犧牲,便是胡輦今生逃不開的宿命。
當丈夫罨撒葛臨死前,將兵權交給她,並囑咐她:「在皇權面前,沒有親情可言,只有手握兵權,你才有自主權。」
一心想要安定地胡輦,在一次又一次地痛失親人後,終於學會了自主,重心而活。
可是,人一旦學會自立,危險便會如約而至。無論是帶給別人的,還是別人帶給你的,自主便意味著不輕易妥協,便意味著話語權,便意味著具有攻擊性。
哪怕你不去主動出擊,但你無可避免地帶給了別人攻擊的威脅。特別是在皇權下,自立便等同於威脅。
而如果想要消除威脅,要麼徹底放棄,要麼奮力一搏。而在嘗試了權力自主的滋味後,誰又能真正地放下呢?
野心,也正是在這樣的境遇下一點點地被喚醒。有時候,那不一定就是野心,只不過是為自己尋一處安身立命的底氣罷了。但這份底氣,在皇家而言,必粉身碎骨。
果然,在這個世上最了解胡輦的人,除了父親蕭思溫還有丈夫罨撒葛。
所不同的是,父親教給了她放棄與犧牲。在扼殺她對後位的順理成章後,同時又喚醒了她對皇后位的嚮往。
而丈夫罨撒葛卻始終心疼她的隱忍與犧牲。在世時,便引導她放下以往的謹慎與退讓,離世時又教她學會保全與爭取。
直到遇到了丈夫罨撒葛,胡輦才成為真正的是胡輦。可惜的是,那個想要護她周全的人,卻沒能陪她走到最後。
- End -
喜歡文字的人一定不會孤單,喜歡閱讀的人,人生不會太差~
一個樂於分享的人,一定是一個快樂的人!
你好!我是@芝麻香開門!長按文末點讚不鬆手,一鍵三連,下期文章更精彩!
文章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