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辭風華年
「我一生顧全大局,只有一次放縱自己,就萬劫不復。燕燕一生任性,卻有任性一生的權力。」
蕭胡輦愛上了馬奴撻覽阿缽,她不顧一切地想要和他在一起,這是胡輦一生中唯一任性的一次,卻讓她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胡輦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人物,她知書達理、蕙質蘭心,她是一個好女兒,好妻子,更是一個好姐姐。可即便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女子,還是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過好自己的一生。
嫁給罨撒葛,是悲劇的開端
蕭家是後族,它的地位舉足輕重,胡輦是蕭家嫡女,她從小就被母親當作皇子妃培養,從小就被灌輸識大體顧大局的觀念,所以她一直以來都很穩重。但是這也同樣意味著胡輦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自由,她沒辦法做真正的自己。
尤其是母親死後,胡輦的責任更大,她不僅要處理好後宅事務,照顧爹爹,也要教好妹妹烏骨裡和燕燕。
母親早逝,「長姐如母」,胡輦只能選擇犧牲自己,所以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烏骨裡和燕燕更活潑,而胡輦更端莊持重。
罨撒葛求娶胡輦,胡輦為了救被圍困的烏骨裡,於是答應了。胡輦終究是要嫁給太祖系三支中的一支的,這是身為後族女兒的命運,幾乎改變不了。
幸好罨撒葛對胡輦是真心的,婚後很尊重她,對她也是溫柔體貼。
但是為什麼說嫁給罨撒葛是胡輦悲劇的開始呢?
因為罨撒葛的身份和野心,他是當時在位皇帝耶律璟的親弟弟,耶律璟無子,他是極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皇帝的人,做皇帝好呀,群臣擁戴,很多人都想做皇帝,罨撒葛也不例外。
可是罨撒葛明顯不太適合做皇帝,蕭思溫也不會支持他,這就意味著罨撒葛會和蕭家走到對立面,而胡輦是罨撒葛的妻子,也是蕭家的女兒,「手心手背都是肉」,罨撒葛和蕭家「開戰」,便會讓胡輦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她必須要做出一個選擇,無法逃避。
愛上馬奴,是悲劇的高潮
原著給胡輦和撻覽阿缽的相遇命名為「遲來的愛」,胡輦不愛罨撒葛,她對他只是親情,但她是真的愛撻覽阿缽,所以被稱作「遲來的愛」。
胡輦的愛本沒有錯,錯的是在錯的時間做出了錯的決定,她直接給撻覽阿缽財富和權力,在這場愛情裡面,明顯是女強男弱。
胡輦錯的就是直接給撻覽阿缽封將軍,這太草率了,撻覽阿缽只是馬奴,他即便真的有能力,被埋沒了幾十年,也得好好鍛鍊一下方可成才,等他有了成績,胡輦再給他封官加爵才能使人心服口服。
那時胡輦是皇太妃,她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皇室,稍有不慎就會遭人指指點點,她隨心所欲地活沒有錯,那是她的自由,但隨心所欲的同時也應該要安撫好底下的臣子,免得「禍起蕭牆」,防不勝防。
胡輦奮不顧身地愛一個人,如果是最初,人們只會說她任性,但到了後來,人們只會說她不成體統,作為皇太妃的胡輦,掌控著國攆斡魯朵,已經是眾矢之的了,權力越大責任越大,自由可以但得在可控的範圍內。
造反失敗,是悲劇的結尾
聰明如胡輦,怎麼可能不知道造反的惡劣性質,只是那時的胡輦只想著要好好地為自己活一次,而撻覽阿缽就是她為自己而活的動力,為了滿足撻覽阿缽,她願意放棄一切和他拼一次。
勝了,皇位就是她的,她自動忽略了失敗的結果。
胡輦對撻覽阿缽就像是「溺愛」,胡輦對他簡直是百依百順,即便是他要造反,她也支持他。
撻覽阿缽不像罨撒葛有權有勢,胡輦完全可以說服他,那她為什麼不勸說呢?其實是胡輦對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有一種渴望,只是她一直以來奉行著「大局觀」,她的野心就被隱藏了,造反是為了撻覽阿缽,同樣也是為了成全自己的野心。
胡輦為自己而活的感覺那麼強烈,並非無跡可尋,胡輦的前半生,實在太苦。
她處處為別人著想,最後卻什麼都留不住,那些她愛的和愛她的人都一一離她而去,以往發生的事都足以讓她進行反思,她的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吶喊——為自己活一次,撻覽阿缽的出現,加速了這一進程。
最後造反失敗,撻覽阿缽身死,她被囚禁,她終究還是變得孑然一身,後來她以一杯毒酒了卻了餘生。
我是小辭,這裡有深度的書評、影視評論,也有搞笑的段子!
歡迎關注 評論 留言 分享,如果喜歡,幫點個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