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業學院(原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郫縣校區等12個項目已完成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和調查工作。參照《關於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實行公示的通知》(環辦[2003]26號)要求,現公布我廳已受理擬批准項目名單,項目具體情況可登錄四川環保網(http://www.schj.gov.cn/)查詢。
一、公示時間:2013年12月17日—2013年12月23日
二、聯繫人:高家根 謝小紅
三、聯繫電話:028-80589092
四、電子信箱:scjgc2004@126.com。
五、通訊地址:成都市科園南路88號A2
四川省環境保護廳關於公示2013年12月12日-12月16日受理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和調查結果的項目名單
成都工業學院(原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郫縣校區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成都工業學院(原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郫縣校區
建設內容:新建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國家機電實訓基地、行政辦公樓、體育場、遊泳池、學生公寓、學生宿舍、食堂、學生會堂、校衛生所、紀念園、後勤設施用房、配電房。
建設單位:成都工業學院
建設地點:成都市郫縣郫筒鎮和德源鎮境內
工程投資:總投資78000萬元,環保投資為419萬元,項目環保投資佔總投資0.5%。
工程建設情況:該項目於2006年7月開工建設,2012年11月建成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西南研究設計院
環保設施施工單位:四川福龍建築有限公司
工程監理單位:四川康立項目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驗收監測單位: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該項目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履行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手續。
食堂油煙經油煙淨化器處理後由5根8m高排氣筒排放;6臺燃氣鍋爐廢氣分別經6根排氣筒排入大氣;備用柴油發電機煙氣經3根5m高排氣筒排入大氣。經隔油池後的食堂廢水與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由排放口(共2個)進入市政汙水管網,再進入合作汙水廠進一步處理。對主要噪聲源採用隔聲、消聲、減震等措施;對固體廢物進行了收集和處置。
學院制定了相應的環境保護管理文件,環保管理工作由校區後勤服務公司負責。
三、驗收監測結果
1.廢水監測結果
驗收監測期間,該項目2個排放口廢水中的pH值及SS、COD、BOD5、NH3-N、動植物油、石油類排放濃度均滿足《汙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三級標準的要求。
2.固體廢棄物處置情況檢查
(1)醫療廢物經收集後送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廢鐵屑和廢乳化油交由有資質的單位處置。
(2)食堂潲水外送綜合利用.
(3)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
3.總量控制
學院廢水排入城市汙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廢水汙染物總量不重複統計。
4.公眾意見調查結果
本次驗收監測共發出30份公眾意見調查表,收回30份,有效調查表30份。經統計對本工程環保工作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的佔83%。
5.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學院制定了化糞池清理安全操作應急預案,針對可能發生的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情況,制定了一系列防範措施。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驗收監測單位:常傑 13547868421
(2)建設單位:房琳 13658003839
林德氣體(眉山)有限公司600t/d空氣液化工程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林德氣體(眉山)有限公司600t/d空氣液化工程。
建設內容:林德氣體(眉山)有限公司600t/d空氣液化工程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公用工程及辦公設施。
建設單位:林德氣體(眉山)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四川省彭山縣成眉工業集中發展區新彭九路與新彭六路交匯西北角。
工程投資:總投資2億元,其中環保投資334萬元,佔項目總投資的1.67%。
工程建設情況:該項目於2013年3月開工建設,2013年9月竣工,10月開始試運行。
環評編制單位: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浙江天正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環保設施施工單位:江蘇天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工程監理單位:四川宏創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驗收監測單位: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該項目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履行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手續。
該項目無生產廢氣產生;經化糞池處理後的生活汙水排入園區汙水管網,由新津工業區B區的汙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後排入岷江;對主要噪聲源採用廠房隔聲、消聲、減震等措施;對各類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貯存和處置。
項目建有環保管理制度,並制定有《林德氣體(眉山)有限公司環境風險突發應急預案》。
三、驗收監測結果
1、廢氣
該項目無生產廢氣產生。
2、廢水
經化糞池處理後的生活汙水排入園區汙水管網,由新津工業區B區的汙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後排入岷江。
3、噪聲
驗收監測期間,該項目部分廠界環境噪聲測試值存在超標情況,但廠界四周均為公路及企業,廠界外200m範圍內無環境敏感點。
4、固體廢棄物
(1)廢潤滑油、廢舊分子篩產生後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空氣過濾器廢舊濾筒產生後由生產廠家回收再利用。
(2)空氣過濾器收塵灰、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清運處置。
5、汙染物總量
該項目汙水接入新津工業區B區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汙染物年排放總量計入該汙水處理廠。
6.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該項目制定有《林德氣體(眉山)有限公司環境風險突發應急預案》。
7、公眾意見調查
本次驗收監測共發出30份公眾意見調查表,收回30份,其中有效表格為30份,經統計,表示對該項目環保工作滿意和基本滿意的被調查者為100%。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驗收監測單位:宋歡 15928089490
(2)建設單位:吳工 15803092079
四川長虹格潤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電子類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置及再資源化項目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四川長虹格潤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電子類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置及再資源化項目
建設內容:四川長虹格潤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電子類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置及再資源化項目(年處理廢舊PCB印刷電路板10000噸,屬於危險廢物HW49類第900-045-49類)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公用工程等。
建設單位:四川長虹格潤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
建設地點:金堂縣淮口鎮成都節能環保產業園區
工程投資: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132萬元為環保投資,佔總投資的2.93%。
工程建設情況:該項目於2013年5月開工建設,2013年9月建成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環保設施施工單位:四川寰宇實業有限公司
工程監理單位:四川省子午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驗收監測單位: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該項目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履行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手續。
建設的環保設施及採取的環保措施:自動拆解廢氣經布袋收塵 活性炭吸附 噴淋淨化設備後外排;2套氣流分選設施廢氣經各自的旋風收塵後,再通過串聯的2套布袋收塵器淨化後,尾氣合併進入1根15m高排氣筒外排。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目前按環評報告書要求定期由槽車轉運至淮口鎮生活汙水處理廠處理,待園區汙水管網接通後,該項目經化糞池處理後的生活汙水將經園區汙水管網進入園區汙水處理廠處理。項目採取了隔聲、消聲、減振等降噪措施,採取了分類收集、分別處置的固體廢棄物處置措施。
該項目建有環保管理制度和環境風險事故應急預案。
三、驗收監測結果
1、廢水
驗收監測期間,該項目無生產廢水外排,生活汙水經化糞池收集後定期由槽車轉運至淮口鎮汙水處理廠處理。
2、廢氣
驗收監測期間,該項目預選拆解廢氣中顆粒物和非甲烷總烴的排放濃度及排放速率均滿足《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二級標準要求;工程外排的氣選廢氣中顆粒物排放濃度及排放速率均滿足《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二級標準要求;工程無組織廢氣排放中的顆粒物排放濃度滿足《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標準要求。
3、噪聲
該項目晝、夜廠界環境噪聲排放均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的要求。
4、固體廢棄物
(1)電子元器件、廢機油和活性炭等危險廢物送有危廢處理資質的單位處置;
(2)粗重金屬和粗電線電纜、除塵灰、焊煙淨化塵外售綜合利用;
(3)生活垃圾交當地市政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置。
5、汙染物總量排放情況
根據監測期間結果統計,煙粉塵和非甲烷總烴的排放總量均低於環評預測值。該項目廢水經化糞池處理後轉運至淮口鎮生活汙水處理廠處理,水汙染物排放總量不重複統計。
6、項目周邊公眾意見調查
該項目的公眾意見調查表共發30份,收回眾意見調查表30份,有效調查表30份。表示對該項目環保工作滿意和基本滿意的有30人,佔100%。
7.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公司制定有環境風險事故應急預案。生產車間周邊設置有截流溝,原料、產品及危險廢物採取分類包裝和分區儲存,地面均做了硬化、防滲處理,所有堆放場所均處於車間室內避免淋雨,危險廢物暫存區採用金屬隔離網進行隔離。廠內汙水管網出口設有閥門,雨排溝有通往消防廢水池(利舊)的管路。設置有柴油發電機作為備用電源。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驗收監測單位:嶽東 02862371279
(2)建設單位:徐靜威 18602851757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巴中供電公司巴中南江流壩220kV輸變電工程及110kV配套工程、巴中通江平溪110kV輸變電工程兩個項目
一、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情況:巴中南江流壩220kV輸變電工程及110kV配套工程
建設內容:(1)、新建流壩220kV變電站,站在位於巴中市南江縣東榆鎮關井村2組,本期配備主變2×150MVA;220kV出線間隔2回、110kV出線間隔6回。(2)、擴建通江220kV變電站220kV出線間隔2個:(3)、新建通江~流壩220kV同塔雙回輸電線路,線路全長2×52.5km;(4)、新建通南線「π」入流壩變電站110kV輸電線路,線路全長7km。(5)、新建樂南線「π」接入流壩變電站110kV輸電線路,線路全長5km。
建設單位:四川省電力公司巴中電業局
建設地點:巴中市南江縣
工程投資:本工程總投資為20075萬元,其中環保投資240.9萬元,佔總投資的1.2%。
工程建設情況:2011年5月開工,2013年6月投入試運行。
環評編制單位:電力設計諮詢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四川藍普電力工程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2、項目情況:巴中通江平溪11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1)、新建平溪110kV變電站,站址位於通江縣板橋口鄉成子山村4組,本期配備主變1×40MVA,110kV出線間隔2回;(2)、擴建通江220kV變電站110kV出線間隔2個;(3)、新建通江變~平溪變110kV同塔雙回輸電線路,全長約2×32.5km。
建設單位:四川省電力公司巴中電業局
建設地點:巴中市通江縣
工程投資:本工程總投資為6866萬元,其中環保投資77.5萬元,佔總投資的1.1%。
工程建設情況:2011年10月開工,2012年12月投入試運行。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華網電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
本項目2工程輸電線路路徑選擇時已儘量避開了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儘可能避開果園、田地和民房;對沿線相關的通信線路和無線電設施進行了通訊保護設計;對杆塔設計成全方位高低腿,避免大開挖,對邊坡設擋土牆、排水溝和護面,防止水土流失。本工程變電站採取低噪聲設備,站內生活汙水經站內處理後用於綠化或農灌。線路的建設滿足工程設計規範距離的要求。
公司制訂了環保管理制度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由運維檢修部負責該項目的環保管理工作。
三、驗收監測結果
1.生態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採取了較為有效的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保護了生態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全線未穿越自然保護區。
2.電磁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選取測試的距離變電站或線路較近的、具有代表性的敏感點及變電站廠界監測點的工頻電場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工頻電場4kV/m限值要求;磁感應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磁感應強度0.1mT限值要求;無線電幹擾監測值均符合《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幹擾限值》(GB15707-1995)中53dB(µV/m)(220kV項目)、46dB(μV/m)(110kV項目)的限值要求。
3.聲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變電站站界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區標準;工程線路沿線和變電站周圍敏感點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功能區標準要求。
4.水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變電站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用於綠化或農灌。
5.其他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站內設有變壓器事故集油池,並制定了嚴格的檢修操作規程。工程固體廢物主要來自運營期間站內產生的生活垃圾,站內設有垃圾桶,定期收集,統一處理。
6.公眾意見調查
本次2個項目的公眾意見調查以變電站現場張貼公示的形式進行,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反饋意見。
7.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在涉及環境影響突發事件時,統一按照四川省電力公司文件《關於發布<四川省電力公司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川電辦[2011]43號)中環保相關內容執行。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建設單位:顏誠 13981696786
(2)驗收調查、監測單位:秦思磊 028-87773260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旌湖北110kV輸變電工程、德陽城南110kV變電站擴建工程等共十三個項目
一、項目基本情況
1、旌湖北11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新建主變兩臺,容量2×40MVA;新建110kV出線間隔3回;新建10kV出線間隔20回;無功補償:4×2.4MVar;新建110kV孟旌線「π」接入旌湖北110kV變電站,線路全長2×2.85km。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市旌陽區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4647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5.3萬元,佔0.33%。
工程建設情況:2010年9月開工,2011年7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2、德陽城南110kV變電站擴建工程
建設內容:擴建城南110kV變電站2#主變,主變容量1×50MVA。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市旌陽區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771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萬元,佔0.13%。
工程建設情況:2011年5月開工,2011年10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3、德陽高新110kV變電站擴建工程
建設內容:本期擴建主變一臺,主變容量為1×40MVA。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廣漢市高坪鎮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333萬元,本次不涉及環保投資。
工程建設情況:2012年3月開工,2012年7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4、德陽連山110kV變電站擴建工程
建設內容:擴建2#主變一臺,主變容量1×40MVA;10kV出線6回;無功補償:2×4008kVar。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廣漢市連山鎮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741萬元,本次不涉及環保投資。
工程建設情況:2012年6月開工,2012年12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5、金山11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新建兩臺主變,主變容量2×50MVA;新建110kV出線間隔2回;新建10kV出線間隔24回;無功補償採用電容器補償:容量為2×(3000 3000)kVar;擴建萬安220kV變電站110kV出線間隔2回;新建萬安220kV變電站至金山變電站110kV線路工程。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羅江縣金山開發區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5453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0.02萬元,佔0.18%。
工程建設情況:2010年10月開工,2013年5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6、大塘110kV變電站擴建工程(含向陽110kV變電站電源完善)
建設內容:擴建2#主變1臺,容量為1×40MVA;擴建2#主變110kV側進線間隔及10kV側戶外母線橋;擴建10kV出線3回;擴建10kV電容器出線2回;補償電容器容量2×2400kVar;新建大塘~連山110千伏線路,線路全長2×4.1km;新建元青線82# 80m處引流至向陽變電站110kV線路,路徑全長6.9km。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廣漢市新豐鎮、向陽鎮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2374萬元,其中環保投資2.6萬元,佔0.11%。
工程建設情況:2010年7月開工,2013年4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7、德陽靈傑11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新建兩臺主變,主變容量:2×50MVA;110kV出線間隔2回;10kV出線間隔20回;10kV無功補償:4×4008kVar;110kV雲雙線π接入靈傑站,線路長2×1.2km。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什邡市洛水鎮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339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6.7萬元,佔0.20%。
工程建設情況:2010年9月開工,2011年10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8、新豐11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新建主變壓器兩臺,主變容量:2×50MVA;110kV出線間隔2回;10kV出線間隔12回;無功補償電容器:4×4008kVAR;新建古三南線「π」入新豐110千伏變電站線路。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廣漢市新豐鎮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3044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2萬元,佔0.39%。
工程建設情況:2010年9月開工,2011年11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9、德陽廣福11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
建設內容:擴建2#主變壓器一臺,主變容量:1×40MVA;擴建35kV間隔2個;擴建10kV間隔4個;擴建10kV無功補償2×4008kVa。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市中江縣廣福鄉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1366萬元,無新增環保投資。
工程建設情況:2011年5月開工,2011年11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10、德陽漢旺110kV輸變電異地重建工程
建設內容:新建兩臺主變,主變容量:2×50MVA;新建110kV出線間隔2回;新建10kV出線間隔20回;10kV無功補償:4×5010kVar;在遷改後的110kV孝東線G30#杆處開「π」,接入漢旺站,路徑全長2×0.6km。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市中江縣廣福鄉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1366萬元,無新增環保投資。
工程建設情況:2011年5月開工,2011年11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電力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11、220kV九嶺變電站配套110kV線路工程
建設內容:①新建110kV新漢開π接入220kV九嶺變電站線路,新市~九嶺新建段線路長度0.5公裡,漢旺~九嶺新建段同塔雙回,長度0.5公裡;②新建110kV竹香線開π接入220kV九嶺變電站線路,綿竹~九嶺新建段同塔雙回,長度1.3公裡,香山~九嶺新建段同塔雙回,長度0.7公裡;③新建孝泉~東北110千伏線路π接入220kV九嶺變電站線路,新建同塔雙回線路長度2×11公裡。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綿竹市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1581萬元,其中環保投資21.3萬元,佔1.35%。
工程建設情況:2010年7月開工,2011年7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評價治理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12、德陽龍臺110kV輸變電新建工程
建設內容:新建兩臺主變,主變容量2×50MVA;新建110kV出線間隔2回;新建35kV出線間隔4回;新建10kV出線間隔14回;無功補償4×4800kVar;新建南華220kV變電站至龍臺110kV變電站的同塔雙回輸電線路2×18.8km。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市中江縣龍臺鎮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6932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3.4萬元,佔0.19%。
工程建設情況:2012年8月開工,2013年9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13、德陽遵道11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新建兩臺主變,主變容量2×50MVA;;新建110kV出線間隔2回;新建10kV出線間隔20回;無功補償4×5010kVar;新建1回110kV新香線N76(改接點處)~110kV遵道變電站輸電線路,線路總長約7.2km;新建1回220kV九嶺變電站~110kV遵道變電站輸電線路,線路總長約19.3km。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德陽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德陽綿竹市
工程投資:項目總投資5397萬元,其中環保投資9.2萬元,佔0.17%。
工程建設情況:2010年12月開工,2012年11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合源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
此次13個工程輸電線路路徑選擇時已儘量避開了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儘可能避開果園、田地和民房;對沿線相關的通信線路和無線電設施進行了通訊保護設計;對杆塔設計成全方位高低腿,避免大開挖,對邊坡設擋土牆、排水溝和護面,防止水土流失。本工程變電站採取低噪聲設備,站內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用於綠化或農灌。線路的建設滿足工程設計規範距離的要求。
公司制訂了環保管理制度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由運維檢修部負責項目的環保管理工作。
三、驗收監測結果
1、生態與社會影響調查結論
調查表明,工程施工中嚴格控制了施工作業帶,減少了地表生態擾動,並採取了工程與植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減小了水土流失;已實施了生態補償;對拆遷房屋和線路跨越民房進行了補償,目前工程臨時佔地均已清理,線路塔基周圍植被情況良好。
2、電磁環境影響調查結論
線路工程的建設滿足工程設計規範距離的要求。
工程選取測試的距離變電站或線路較近的、具有代表性的敏感點及變電站廠界監測點的工頻電場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工頻電場4kV/m限值要求;磁感應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磁感應強度0.1mT限值要求;無線電幹擾監測值均符合《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幹擾限值》(GB15707-1995)中46dB(μV/m)(110kV項目)的限值要求。220kV九嶺變電站工頻電磁場強度和無線電幹擾隨離源強距離增大總體呈逐漸減小的趨勢。
3、水環境影響調查結論
各變電站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用於綠化或農灌。
4、噪聲防治措施及監測結果
對主要聲源採取了隔聲、選用低噪設備等控制方式。
各工程變電站廠界噪聲均低於《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相應功能區標準限值。各工程環境噪聲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相應功能區標準限值。
5、其他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站內設有變壓器事故集油池,並制定了嚴格的檢修操作規程。工程固體廢物主要來自運營期間站內產生的生活垃圾,站內設有垃圾箱,定期收集,統一處理。
6、公眾意見調查結果
本次13個項目的公眾意見調查以變電站現場張貼公示的形式進行,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反饋意見。
7、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在涉及環境影響突發事件時,統一按照四川省電力公司文件《關於發布<四川省電力公司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川電辦[2011]43號)中環保相關內容執行。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建設單位:趙詠梅 13981038772
(2)驗收調查、監測單位:母倖川 028-87773260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攀枝花供電公司攀枝花II500千伏變220千伏配套工程、攀枝花西區工業園區110kV輸變電工程、攀枝花興隆110kV變電站擴建工程三個項目
三、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情況:攀枝花II500千伏變220千伏配套工程
建設內容:①馬店河變電站擴建220kV出線間隔擴建一個;②攀枝花Ⅱ變電站擴建220kV出線間隔兩個;③新建攀枝花Ⅱ變至仁和變220kV線路(簡稱線路Ⅰ,運行名更名為泉巖Ⅰ、Ⅱ線路);④新建攀枝花Ⅱ變至馬店河變220kV線路(簡稱線路Ⅱ,運行名更名為泉馬Ⅰ、Ⅱ線路);⑤仁和變至馬店河變220kV線路改造段,總長度約0.35 0.05km。
建設單位:四川省電力公司攀枝花電業局
建設地點:攀枝花市仁和區
工程投資:本工程總投資為9158萬元,其中環保投資79萬元,佔總投資的0.86%。
工程建設情況:2011年9月開工,2013年12月投入試運行。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2、項目情況:攀枝花西區工業園區11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①新建西園110kV變電站(運行名更名為楊路平110kV變電站),主變容量2×50MVA;110kV出線2回;35kV出線4回;10出線10回;10kV無功補償4×4Mvar;②新建馬上坪變電站~西園變電站110kV線路(簡稱馬西線,運行名更名為莊楊Ⅰ、Ⅱ線路)。
建設單位:四川省電力公司攀枝花電業局
建設地點:攀枝花市西區
工程投資:本工程總投資為4507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23.5萬元,佔總投資的2.74%。
工程建設情況:2011年7月開工,2012年12月投入試運行。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攀枝花展宏電力勘測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3、項目情況:攀枝花興隆110kV變電站擴建工程
建設內容:興隆110kV變電站更換現在主變2×16MVA,本期新上2×40MVA;新增10kV電容器2×4200kVar;更換10kV開關櫃電流互感器9隻;更換110kV隔離開關14組;新增35kV戶外斷路器1臺。
建設單位:四川省電力公司攀枝花電業局
建設地點:攀枝花市仁和區
工程投資:本工程總投資為161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6萬元,佔總投資的0.38%。
工程建設情況:2012年8月開工,2013年3月投入試運行。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攀枝花展宏電力勘測設計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
本項目3工程輸電線路路徑選擇時已儘量避開了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儘可能避開果園、田地和民房;對沿線相關的通信線路和無線電設施進行了通訊保護設計;對杆塔設計成全方位高低腿,避免大開挖,對邊坡設擋土牆、排水溝和護面,防止水土流失。本工程變電站採取低噪聲設備,站內生活汙水經站內處理後用於綠化或農灌。線路的建設滿足工程設計規範距離的要求。
公司制訂了環保管理制度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由運維檢修部負責該項目的環保管理工作。
三、驗收監測結果
1.生態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採取了較為有效的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保護了生態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全線未穿越自然保護區。
2.電磁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選取測試的距離變電站或線路較近的、具有代表性的敏感點及變電站廠界監測點的工頻電場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工頻電場4kV/m限值要求;磁感應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磁感應強度0.1mT限值要求;無線電幹擾監測值均符合《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幹擾限值》(GB15707-1995)中53dB(µV/m)(220kV項目)、46dB(μV/m)(110kV項目)的限值要求。
3.聲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變電站站界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區標準;工程線路沿線和變電站周圍敏感點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功能區標準要求。
4.水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變電站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用於綠化或農灌。
5.其他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站內設有變壓器事故集油池,並制定了嚴格的檢修操作規程。工程固體廢物主要來自運營期間站內產生的生活垃圾,站內設有垃圾桶,定期收集,統一處理。
6.公眾意見調查
本次3個項目的公眾意見調查以變電站現場張貼公示的形式進行,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反饋意見。
7.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在涉及環境影響突發事件時,統一按照四川省電力公司文件《關於發布<四川省電力公司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川電辦[2011]43號)中環保相關內容執行。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建設單位:何剛 13568646699
(2)驗收調查、監測單位:宗志龍 028-87770343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涼山供電公司銀鹿110kV輸變電工程、西昌甘洛220kV變電站110kV配套工程兩個項目
一、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情況:銀鹿11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銀鹿110kV變電站擴建1臺主變,變電站主變現有1×40MVA,本次擴建1×40MVA,終期2×40MVA(銀鹿110kV輸變電工程第一批驗收已經完成,這批擴建了一臺1×40MVA主變)。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涼山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涼山州德昌縣
工程投資:本工程總投資為2195.2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7.9萬元,佔總投資的0.82%。
工程建設情況:2012年8月開工,2013年5月投入試運行。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西昌電業局設計諮詢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2、項目情況:西昌甘洛220kV變電站110kV配套工程
建設內容:①新建110kV越(西)~甘(洛)Ⅰ、Ⅱ回線π接入甘洛220kV變電站線路(更名為越爾線);
②110kV甘(洛)~牽(引站)Ⅰ回線改接入甘洛220kV變電站線路(更名為爾鐵線)。(更名為220kV爾足變電站)
建設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涼山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涼山州甘洛縣
工程投資:本工程總投資為925.4萬元,其中環保投資3.4萬元,佔總投資的0.37%。
工程建設情況:2012年5月開工,2013年3月投入試運行。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成都華網電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
本項目2工程輸電線路路徑選擇時已儘量避開了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儘可能避開果園、田地和民房;對沿線相關的通信線路和無線電設施進行了通訊保護設計;對杆塔設計成全方位高低腿,避免大開挖,對邊坡設擋土牆、排水溝和護面,防止水土流失。本工程變電站採取低噪聲設備,站內生活汙水經站內處理後用於綠化或農灌。線路建設按照規範建設。
公司制訂了環保管理制度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由運維檢修部負責該項目的環保工作。
三、驗收監測結果
1.生態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採取了較為有效的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保護了生態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全線未穿越自然保護區。
2.電磁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選取測試的距離變電站或線路較近的、具有代表性的敏感點及變電站廠界監測點的工頻電場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工頻電場4kV/m限值要求;磁感應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磁感應強度0.1mT限值要求;無線電幹擾監測值均符合《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幹擾限值》(GB15707-1995)中46dB(µV/m)的限值要求。
3.聲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變電站站界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區標準;工程線路沿線和變電站周圍敏感點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功能區標準要求。
4.水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後,用於綠化或農灌。
5.其他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站內設有變壓器事故集油池,並制定了嚴格的檢修操作規程。工程固體廢物主要來自運營期間站內產生的生活垃圾,站內設有垃圾桶,定期收集,統一處理。
6.公眾意見調查
本次2個項目的公眾意見調查以變電站現場張貼公示的形式進行,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反饋意見。
7.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在涉及環境影響突發事件時,統一按照四川省電力公司文件《關於發布<四川省電力公司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川電辦[2011]43號)中環保相關內容執行。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建設單位:衛亮亮 15282495081
(2)驗收調查、監測單位:宗志龍 028-87770343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自貢供電公司自貢匯西110kV輸變電工程、自貢勝利110kV輸變電工程兩個項目
一、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名稱:自貢匯西11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
(1)匯西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新建匯西110kV變電站,位於自貢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南湖生態城片區西部。主變本期2×50MVA,110kV本期出線2回,10kV本期出線24回;無功補償2×2×4008kvar。
(2)匯西110kV變電站至舒坪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線路新建工程。線路總長5.1km。匯西110千伏變電站至向家嶺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雙回輸電線路新建工程。「匯向線單邊掛線」線路總長2.6km,「匯向線同塔雙回段」線路總長11.5km。(向家嶺220千伏變電站更名為向義220千伏變電站)
(3)擴建舒坪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出線間隔1個;擴建向家嶺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出線間隔1個(向家嶺220千伏變電站更名為向義220千伏變電站)。
建設單位:國網自貢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自貢市自流井區境內。
工程投資:本工程的總投資為8623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1.3萬元,佔總投資的0.13%。
工程建設情況:2011年11月開工,2012年11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自貢電力設計院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2、項目名稱:自貢勝利11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
(1)勝利110kV變電站新建工程。新建勝利110kV變電站,位於自貢市大安區團結鎮場鎮北側。主變本期2×50MVA,110kV本期出線2回,35kV本期出線4回,10kV本期出線12回;無功補償2×(4008 6012)kvar。
(2)園灣220千伏變電站至勝利110千伏變電站輸電線路新建工程。線路總長9.5km。向家嶺220千伏變電站至勝利110千伏變電站輸電線路新建工程。線路總長11.8km。向家嶺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出線間隔調整,「向蓮線」改線0.8km,「向道線」改線0.6km。(向家嶺220千伏變電站更名為向義220千伏變電站)
(3)擴建園灣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出線間隔1個;擴建向家嶺220千伏變電站110千伏出線間隔1個(向家嶺220千伏變電站更名為向義220千伏變電站)。
建設單位:國網自貢供電公司
建設地點:自貢市大安區境內。
工程投資:本工程的總投資為663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13.8萬元,佔總投資的0.21%。
工程建設情況:2011年11月開工,2012年11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成都科技大學環保科技研究所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自貢電力設計院
驗收調查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
本工程輸電線路路徑選擇時已儘量避開了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儘可能避開果園、田地和民房;對沿線相關的通信線路和無線電設施進行了通訊保護設計;對杆塔設計成全方位高低腿,避免大開挖,對邊坡設擋土牆、排水溝和護面,防止水土流失。本工程變電站採取低噪聲設備,站內生活汙水經站內處理後用於綠化或灌溉。線路建設滿足規範距離要求。
公司制訂了環保管理制度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由運維檢修部負責該項目的環保管理工作。
三、驗收監測結果
1.生態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採取了較為有效的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保護了生態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全線未穿越自然保護區。
2.電磁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選取測試的距離變電站或線路較近的、具有代表性的敏感點及變電站廠界監測點的工頻電場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工頻電場4kV/m限值要求;磁感應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磁感應強度0.1mT限值要求;無線電幹擾監測值均符合《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幹擾限值》(GB15707-1995)中46dB(μV/m)(110kV項目)的限值要求。
3.聲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各變電站廠界噪聲監測值均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的要求;各敏感點噪聲監測值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的要求。
4.水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生活汙水經化糞池處理用於綠化或灌溉。
5.其他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站內設有變壓器事故集油池,並制定了嚴格的檢修操作規程。工程固體廢物主要來自運營期間站內產生的生活垃圾,站內設有垃圾箱,定期收集,統一處理。
6.公眾意見調查
驗收期間發放公眾意見調查表105份,被調查者中對本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總體表示滿意和比較滿意滿意的有98.0%,有2.0%的人表示說不清楚。
7.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制定有《關於發布<四川省電力公司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建設單位:朱曉賢 13890016707
(2)驗收調查、監測單位:董彥希 028-87770408
神華巴蜀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江油發電廠2×330MW機組脫硫增容技改和脫硝技改工程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神華巴蜀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江油發電廠2×330MW機組脫硫增容技改和脫硝技改工程
建設內容:項目對原有脫硫設施進行增容,在吸收塔內增設一層旋匯耦合器提高傳質效率,增容漿液循環量,優化漿液噴嘴布置,增加覆蓋率,同時拆除煙氣旁路及換熱器;脫硝工藝採用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脫硝法,實際建設內容與設計相同。該項目於2013年10月22日開始啟動調試,10月28日進入168小時試運行。
建設單位:神華四川能源有限公司江油發電廠(原神華巴蜀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江油發電廠)
建設地點:四川省江油市
工程投資:該項目總投資15948億元,其全部為環保投資,環保投資佔項目總投資的100%。
工程建設情況:項目於2013年7月開工,2013年10月建成並開始試運行。
環評編制單位:四川眾望安全環保技術諮詢有限公司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西南電力設計院
環保設施施工單位:四川電力建設二公司、北京國電清新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監理單位:神華國能山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驗收監測單位: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
該項目2臺鍋爐廢氣經脫硝裝置脫硝,再由原電除塵和脫硫塔處理後排放。新增廢水經原有的工業廢水站處理後進入復用水池,回用於脫硫製漿用水、廠區綠化或煤場降塵。對主要噪聲源採取了消聲、隔聲、減振等措施;對各類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管理和處置。
公司制訂了環保管理制度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工程有關的各項環保檔案資料均由企業檔案室統一收存,該廠成立以總經理為組長的環境保護領導機構,作為環境保護管理的職能部門。
三、驗收監測結果
1、廢水
液氨罐區、液氨蒸發槽區的事故衝洗廢水經圍堰內收集池收集,泵冷卻水和蒸氣疏水經廢水溝收集暫存,送工業廢水站處理後回用於脫硫製漿用水、廠區綠化或煤場降塵。
2、噪聲
項目新增的噪聲源均位於該公司原有的廠界區域內,新增主要噪聲源距廠界較遠,新增噪聲對廠區噪聲排放的貢獻較小,不會對外環境造成影響。
3、固體廢物處置情況
廢催化劑目前尚未產生,產生後擬交由供貨商回收;脫硫裝置新增石膏渣脫水後綜合利用,當綜合利用受阻時送公司汪家溝灰場堆存。
4、總量控制
項目汙染物排放總量滿足環評批覆要求。
5.公眾意見調查
驗收期間發放公眾意見調查表30份,對該項目的環保工作持滿意和基本滿意態度的佔100%。
6.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制定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液氨洩漏應急處置預案》,並定期進行演練。氨儲罐區和氨蒸發區設有圍堰和氨廢水收集池,收集池廢水可通過自動泵泵入工業廢水站處理。氨儲罐區安裝有噴淋系統和溫度、洩漏報警儀。在正常生產情況下,廠區內非經常性酸鹼廢水收集池剩餘容積兼作事故廢水池使用。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驗收監測單位:鄧國海 028-61502632
(2)建設單位:王國勝 13890171569
四川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中心南壩500kV輸變電工程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南壩50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
(1)南壩500kV變電站新建工程。新建南壩500kV變電站(運行名為500kV平武變電站)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東南53km的南壩鎮古龍村後坪山。主變本期2×750MVA,500kV本期出線2回,220kV本期出線8回;
(2)綿廣線「π」入南壩站500kV線路新建工程。線路總長73.586km,其中同塔雙回架設線路長度為2×73.25km,單回段線路長0.336km。
建設單位:四川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中心。
建設地點:綿陽市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和江油市境內。
工程投資:本工程的動態總投資為54409萬元,其中環保投資671.9萬元,佔總投資的1.23%。
工程建設情況:2012年1月開工,2013年3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
驗收調查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
本工程輸電線路路徑選擇時已儘量避開了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儘可能避開果園、田地和民房;對沿線相關的通信線路和無線電設施進行了通訊保護設計;對杆塔設計成全方位高低腿,避免大開挖,對邊坡設擋土牆、排水溝和護面,防止水土流失。本工程變電站採取低噪聲設備,站內生活汙水經站內處理後用於站內綠化,不外排。在線路經過居民區時,保證線路下工頻電場不大於4kV/m,工頻磁感應強度不大於0.1mT,無線電幹擾不大於55dB(μV/m);工程建成後產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無線電幹擾和噪聲均滿足國家標準。
公司制訂了環保管理制度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環保安全委員會負責環保管理和檔案管理工作。
三、驗收監測結果
1.生態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採取了較為有效的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保護了生態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全線未穿越自然保護區。
2.電磁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沿線敏感點、變電站站界及周圍敏感點工頻電場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工頻電場4kV/m限值要求;磁感應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磁感應強度0.1mT限值要求;無線電幹擾監測值均符合《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幹擾限值》(GB15707-1995)中55dB(µV/m)的限值要求。
3.聲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變電站站界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區標準;工程線路沿線和變電站周圍敏感點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功能區標準要求。
4.水環境影響調查結論:正常運行時,變電站內的廢水為值班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汙水。變電站生活汙水經地埋式汙水處理裝置處理後,用於場內綠化,不外排。
5.其他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站內設有變壓器事故集油池,並制定了嚴格的檢修操作規程。工程固體廢物主要來自運營期間站內產生的生活垃圾,站內設有垃圾箱,定期收集,統一處理。
6.公眾意見調查
驗收期間發放公眾意見調查表103份,被調查者中對本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總體表示滿意和比較滿意滿意的有97.0%,有3.0%的人表示說不清楚。
7.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制定有《500kV平武變電站應急預案》,建有變壓器事故油池。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驗收監測單位:苗爾康 028-87716704
(2)建設單位:何洋 13683460906
(3)驗收調查單位:李繼洪 13871084449
四川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中心內江500kV輸變電工程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內江50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
(1)內江500kV變電站新建工程:新建變電站站址位於內江市資中縣陳家鎮王家坪村8、9組;本期主變2×750MVA、500kV出線5回、220kV出線6回。
(2)資陽~洪溝雙回線路π接進內江500千伏線路新建工程:採用兩條同塔雙回線路建設,總長2×16.715km,其中洪溝側2×8.117km,資陽側2×8.598km。
(3)白馬循環流化床電廠~內江變500kV線路新建工程:線路單回建設,線路總長37.079km。
建設單位:四川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中心。
建設地點:內江市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和威遠縣。
工程投資:本工程的動態總投資為54534萬元,其中環保投資438.7萬元,佔總投資的0.8%。
工程建設情況:2011年3月開工,2013年2月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
本工程輸電線路路徑選擇時已儘量避開了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儘可能避開果園、田地和民房;對沿線相關的通信線路和無線電設施進行了通訊保護設計;對杆塔設計成全方位高低腿,避免大開挖,對邊坡設擋土牆、排水溝和護面,防止水土流失。本工程變電站採取低噪聲設備,站內生活汙水採用站內地埋式汙水處理裝置處理。
公司制訂了環保管理制度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有專人負責環保管理和檔案管理工作。
三、驗收監測結果
1.生態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採取了較為有效的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保護了生態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全線未穿越自然保護區。
2.電磁環境影響調查結論:工程沿線敏感點、變電站站界及周圍敏感點工頻電場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工頻電場4kV/m限值要求;磁感應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磁感應強度0.1mT限值要求;無線電幹擾監測值均符合《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幹擾限值》(GB15707-1995)中55dB(µV/m)的限值要求。
3.聲環境影響調查結論:變電站站界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類區標準;工程線路沿線和變電站周圍敏感點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功能區標準要求。
4.水環境影響調查結論:正常運行時,變電站內的廢水為值班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汙水。變電站生活汙水經地埋式汙水處理裝置處理後,用於場內綠化,不外排。
5.其他環境影響調查結論:站內設有變壓器事故集油池,並制定了嚴格的檢修操作規程。工程固體廢物主要來自運營期間站內產生的生活垃圾,站內設有垃圾箱,定期收集,統一處理。
6.公眾意見調查
驗收期間發放公眾意見調查表87份,被調查者中對本工程的環境保護工作總體表示滿意和比較滿意滿意的有89.66%,有10.34%的人表示說不清楚。
7.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制定有《自貢分部運維操作站事故處置應急預案》。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驗收監測單位:繆爾康 028-87716704
(2)建設單位:何洋 13683460906
(3)驗收調查單位:李繼洪 13871084449
四川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中心攀枝花Ⅱ500kV輸變電工程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攀枝花Ⅱ500kV輸變電工程
建設內容:(1)攀枝花II500kV變電站新建工程,站址位於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鄉混撒拉村,本期建設2×1000MVA主變,500kV出線3回,220kV出線7回。(2)石板箐500kV變電站攀枝花II間隔擴建工程,站址位於攀枝花市郊的魚塘鄉竹木山村石板箐。變電站前期已建2×750MVA主變,500kV出線2回,本期在站內擴建2回至攀枝花II出線間隔。(3)石板箐~攀枝花II500kV線路工程,線路路徑全長2×15.06km,同塔雙回架設。位於攀枝花市仁和區。
建設單位:四川省電力公司建設管理中心
建設地點:四川省攀枝花市
工程投資:本工程的總投資45051萬元,環保投資490.7萬元,佔總投資的1.09%。
工程建設情況:本工程於2011年2月開工,2013年9月正式建成投產。
環評編制單位: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
環保設施設計單位:四川電力設計諮詢有限責任公司
環保設施施工單位:四川蜀能電力有限公司(變電站),重慶電網建設有限公司(線路)
工程監理單位:四川電力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
驗收調查單位: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
監測單位: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二、環境保護執行情況
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執行了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
本工程的設計文件、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批覆文件均提出了相關的環保措施和建議,根據現場調查,工程在設計、施工及運行過程中已基本落實。
建設單位制定有相關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和相關環境風險事故應急預案。
三、驗收監測結果
1、生態環境影響
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採取了較為有效的生態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保護了生態環境和防止水土流失。工程全線未穿越自然保護區。
2.電磁環境影響
工程沿線敏感點、變電站站界及周圍敏感點工頻電場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工頻電場4kV/m限值要求;磁感應強度監測值均符合《500千伏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規範》(HJ/T2.4-1998)中磁感應強度0.1mT限值要求;無線電幹擾監測值均符合《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幹擾限值》(GB15707-1995)中55dB(µV/m)的限值要求。
3.聲環境影響
變電站站界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區標準;工程線路沿線和變電站周圍敏感點晝、夜間噪聲監測值均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功能區標準要求。
4.水環境影響
正常運行時,變電站內的廢水為值班人員產生的少量生活汙水。變電站生活汙水採用地埋式汙水處理裝置處理。
5.固體廢物影響
運營期間變電站生活垃圾,定期收集,送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
6.公眾參與調查
驗收期間發放公眾意見調查表30份,收回30份,有效調查表30份,經統計,93.3%的被調查者對本輸變電工程總的環境保護工作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6.7%的表示不清楚,無不滿意的反對意見。
6.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及風險防範措施檢查
站內設有變壓器事故集油池,並制定了嚴格的檢修操作規程。制定有風險事故應急預案。
四、聯繫人及聯繫方式
(1)驗收調查單位:王元鵬 13770830778
(2)建設單位:何洋 136834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