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王廟,故又稱嶽墳或嶽飛墓,始建於1221年

2021-01-12 就跟著聶小倩

杭州西湖的嶽王廟,是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嶽飛的墓地,故又稱嶽墳或嶽飛墓。

始建於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位於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棲霞嶺南麓。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 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

嶽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嶽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嶽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

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嶽飛昭雪, 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嶽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嶽墳的所在地。1204年(嘉泰四年) 即嶽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建築於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歷時一年花費人力5.6萬工,耗資40萬。 使嶽廟更加莊嚴肅穆。

相關焦點

  • 遊記作文:嶽王廟遊玩
    此廟乃是精忠大帥——嶽鄂王嶽飛之廟——嶽王廟。走進大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心昭天日」,先看到是精忠大帥嶽飛,他頭戴光芒耀眼的金盔,亮晶晶的銀色盔甲。頭上有著千層殺氣,左持戰盧劍,右手搭在右腿上,坐在帥案上。
  • 飛鳥未盡,良弓先藏,嶽飛死後的屍體「越城而走」 千古之謎誰來解答?
    為了日後辯識,隗順又把嶽飛身上佩帶過的玉環系在其遺體腰下,還在墳前栽了兩棵桔樹。隗順臨死時對他的兒子說:「今後朝廷給嶽大人平反後,假設找不到他的遺骨,必定會賞格來尋覓,到時候你通知官府:嶽大人的棺材上有一個鉛筒,上面有大理寺的勒字,那是我埋葬時所作的符號」。 嶽飛遇害後我們一貫懇求為他平反昭雪,但宋高宗始終置之度外。
  • 杭州嶽廟的公交站名改成嶽墳 聽起來涼颼颼的?
    2018-11-20 08:51 | 杭州網「請問嶽廟的公交站名已經改成嶽墳了嗎?我剛才在嶽廟這裡下車,發現站牌改名叫嶽墳了,我感覺墳墓跟一個旅遊城市的形象不符,聽起來涼颼颼的。」昨天,讀者方女士給快報打來電話。
  • 嶽飛墓前本有五個鐵人,怎麼現在只剩四個了?是誰不用跪了?
    在杭州的嶽王廟前有一幅楹聯,上面寫著:「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而這佞臣,說的就是害死嶽飛的秦檜夫婦及其黨羽。後人為了替嶽元帥出口氣,特地做了秦檜等人的鐵像,讓他們永世跪在嶽飛墓前懺悔,受世人唾罵。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杭州嶽飛墓前原本跪著的是五個人。
  • 金榜題名 獲嘉嶽飛後裔學子赴嶽廟拜祭嶽飛
    8月25日至26日,由新鄉市獲嘉縣嶽飛文化宣傳中心嶽族理事會 ,組織本支糸嶽飛後裔(2020)高招優秀學子拜祭嶽氏宗祠 ,參觀獲嘉嶽飛紀念館並赴湯陰嶽王廟、嶽飛紀念館與嶽飛故居進行愛國主義思想學習 。嶽貞淑博士給學子作
  • 墳,墓,冢,陵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不同?
    墳,墓,冢,陵都是表示人死後下葬的地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 叫法,其實這和我們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相關。在封建社會關於住宅是有詳細的規定的,比如說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為「宮」,王侯居住的地方稱為「府」,官員居住的地方稱為「宅」,平常百姓居住的地方稱為「家」。
  • 渦陽老子墳:傳說中的「李聃之墓」
    渦陽老子墳發現的象形文字渦陽老子墳,又稱李耳之墓,也就是傳說中的「李聃之墓」。其遺址位置在渦陽天靜宮附近,即渦陽縣城西尹王村西。關於有沒有「李聃之墓」,「李聃之墓」究竟建於何時代,過去識字人不多,大都勉強養家餬口,誰也沒有心思關注此事。因為大家都這樣稱呼,所以尹維峰等村民也都這樣稱呼著。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渦陽重修天靜宮老子廟,並在城西建了西聃大市場、西聃一條街等。而當時還在老子廟教書的尹維峰突然醒悟:難道代代相傳的「李氏石門」或「李聃之墓」就是渦陽老子墳,也就是所謂的「李耳之墓」?!
  • 【原創】渦陽老子墳:傳說中的「李聃之墓」
    渦陽老子墳發現的象形文字渦陽老子墳,又稱李耳之墓,也就是傳說中的「李聃之墓」。其遺址位置在渦陽天靜宮附近,即渦陽縣城西尹王村西。關於有沒有「李聃之墓」,「李聃之墓」究竟建於何時代,過去識字人不多,大都勉強養家餬口,誰也沒有心思關注此事。因為大家都這樣稱呼,所以尹維峰等村民也都這樣稱呼著。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渦陽重修天靜宮老子廟,並在城西建了西聃大市場、西聃一條街等。而當時還在老子廟教書的尹維峰突然醒悟:難道代代相傳的「李氏石門」或「李聃之墓」就是渦陽老子墳,也就是所謂的「李耳之墓」?!
  • 墳、墓、冢、陵都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不同?
    墳《說文解字》中講到:「墳,墓也。」段玉裁註:「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墓為平處,墳為高處。」即墳可泛指一切墓葬,但深究起來,則特指有高出地面土堆的埋葬場所,與平地埋葬的「墓」相對。在《禮記·檀弓上》中曾有「古者墓而不墳」之說。依鄭玄的解釋,「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古謂殷時也;土之高者曰墳」。參照《禮記》與鄭玄之注可知,在殷商時期,墓葬與地表齊平,並不設封土。
  • 「挖墳掘墓」不如「封墳護墓」
    「挖墳掘墓」不如「封墳護墓」   王達三   小心翼翼的考古工作者、駐足觀看的遊客乃至整個世界,都在熱切期待著秦俑第三次發掘能出現更大的奇蹟。與此同時,發掘秦始皇陵、唐乾陵、明十三陵等皇陵的呼聲也再次泛起。
  • 你能分得清墳、墓、冢、陵嗎,分別是什麼意思?看完漲知識!
    說起墳或是墓我們都知道是死者最後的安身之所,但是類似的還有陵、冢這樣的稱呼,那你知道墳、墓、陵、冢之間的區別嗎?一起來長長見識吧!墳-土之高者謂之墳墳在農村比較多,因為墳一般都是用土堆成的墳包,也就是說有土堆攏起的埋葬死者的地方是墳,農村的墳都是在一些空曠的田地裡都會有的!
  • 日本人唯一崇拜的中國英雄,在其墳前下跪磕頭,名字聽著很耳熟
    中國有這樣一位英雄,即便是在8年抗戰期間,日本人路過這位中國英雄的墳墓時都不會破壞,而是尊敬的鞠躬磕頭。 他就是嶽飛將軍。嶽飛將軍出生於公元1103年,嚴格意義上來講的話,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嶽飛留給後人的故事有很多,其中包括軍事謀略、民族大義、甚至是文學,書法,詩詞歌賦等各方面,都留給了後人很多文化瑰寶。
  • 大型特稿:第四屆海峽兩岸嶽飛文化夏令營活動紀實
    為了卻孩子們的心願,彌補兩岸學子未能結伴瞻仰嶽母祠和嶽母墓的遺憾,主辦方特別委派夏令營攝製組並由重慶市嶽飛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嶽朝軍親自帶隊前往江西九江,拍攝製作了嶽母祠、嶽母墓、中華賢母園的視頻《母教典範》,並在夏令營活動期間傳送到了臺灣。
  • 嶽飛墓前的跪像,從2人到5人又到4人,中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杭州西湖嶽飛墓前,有四個鐵鑄的真人般大小的跪像。一邊是奸相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另一邊是奸臣万俟卨和張俊。清乾隆時期的進士秦大士遊覽了嶽飛墓後,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慨,寫下了「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的千古名聯。由此可見,這幾個陷害嶽飛的奸佞,在人們心目中的醜惡形象。其實,最開始跪在嶽飛墓前的只有秦檜夫婦,後來逐漸增加,直到人數變成了5人。那麼,這些人是在什麼時候跪在了嶽飛墓前的呢?第5人又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