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植物長得可真快,前不久埋下的芋種轉眼就長這麼高了,到了夏季芋苗茂盛期可採些芋苗曬乾來做菜吃,曬乾的芋苗很甜,燉扣肉很好吃。切成段的芋稈醃成酸菜就更好吃了,但是,沒有醃熟的芋稈讓人吃了很難受,喉嚨會發癢。這種經歷怕是只有生長在農村的人才知道。
我所知道的芋有三種,八零年農村責任田包幹到戶,很多人在種植禾苗的邊上會栽下一個芋種,秋收之後挑著蘿筐去田地挖芋頭,芋的產量很高,也很好做菜。把蒸熟的芋仔撥了皮做成芋羮湯應該是那時的家常菜了,湯上面加點蔥花覺得特別的香,特別的下飯。芋頭很結實,沒芋仔綿柔,不好做湯就把它切成絲狀,加點紅薯粉用油炸,或者加點姜和酒去煎炒也會變得好吃。那時的芋頭也實在是太多了,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曬芋頭片,芋頭片是加了鹽和辣椒沫蒸熟的,新鮮有清香味,只要聞到了你就想吃。曬乾的芋頭片用沙炒用油炸都相當的美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物習性的講究,昔日的水芋被今日的毛芋替代了。但吃法幾乎是一樣,現在來看一看毛芋做成的幾樣菜吧!
一、蒸熟的芋仔脫皮後加上紅薯粉和適量鹽做成芋丸子,可炸,可煮,也可煮熟後再煎,均可。
二、竽仔燜魚:草魚切段去腥,用澱粉和醬油勾芡,下鍋煎熟後或者過油鍋備用;炒辣椒片刻後加魚段和姜翻炒,再加料酒和芋片、適量水,煮至入味。
三、芋羹湯:水煮沸,脫皮毛芋下鍋,用鍋鏟擠壓成泥煮開,加鹽、姜沫、蔥花即成。
四、炒芋頭絲:芋頭切成細條狀,下鍋幹炒,加油、料酒、鹽煮熟即可。
五、炒芋崽:個頭小的毛芋崽存放久了水分少,糖份多,去皮後蒸熟再下鍋炒,不用加其它的調料,只加一點點鹽就相當的美味。
還有一種香芋跟毛芋長得有點像,個頭大,吃起來比毛芋綿軟,粉多,鬆散,它適合切大塊蒸扣肉吃。
我覺得最好吃的還是留在兒時記憶深處的毛芋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