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中藥:地榆長得像榆樹,吃著像黃瓜,營養像人參,你是啥?

2020-12-22 好多啦100

豬比人先吃上,這棵草很特別!

那個年代,好東西都給豬吃了

這種植物叫地榆,足跡幾乎遍及我國各個區域,尤以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分布最廣。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多留意留意。

「地榆」,意思大概是「靠近地面生長的榆樹」,當然,地榆不是榆樹,只是因為其葉片形態酷似榆樹葉,才得了這麼個名字。

地榆的根非常粗壯,看起來很像是一個紡錘,緊緊地紮根在土地裡。它入藥的部位也是它的根。

前面我們說,地榆的葉片是靠近地面生長的,但它的果穗(包括花和種子)卻長得很高,並且是和葉片分離的。地榆果穗呈棒狀,紫紅色,看起來有點像一口腸?還是桑葚?棗子?

查閱資料我們可以知道,中藥地榆取自「地榆或長葉地榆的乾燥根」,地榆我們認識了,那長葉地榆呢?長葉地榆是地榆的一個變種,因為其根部斷麵皮部有多數黃色或棕色細毛狀纖維外露,故又稱「綿地榆」。兩者區別在名字上就體現出來了,不信你看圖!

地榆別名眾多,有一個很特別,叫「豬人參」,意為「給豬吃的人參」。當然,地榆不是人參,只是因為豬吃了這種野草後,長得又膘又壯,還很少生病,才說它是像人參一樣的好東西。地榆在以前常被用來餵豬,並不代表它價值不高,主要是因為它生命力強,到哪都能生長,既然到處都是,營養價值還很高,不吃它吃誰啊?

除了入藥,地榆作用多著呢

誰說豬能吃,人就不能吃?地榆不僅可以吃,還是一種上好的野菜。幾乎所有的野菜都是在春天採摘,地榆也是如此,每年的三四月份,這時的幼苗是最嫩的時候。當然,稍晚些時候,採摘地榆的嫩葉入菜也是不錯的。

地榆味苦、性寒,因此吃的時候,要先在沸水中焯一下,然後在涼水中浸泡一會,方可去掉苦味。野菜地榆的做法可就多了,炒食、涼拌、做湯、醃菜都是可以的。在南方地區,還有一種很特別的吃法,那就是會把地榆浸泡在茶、啤酒或清涼飲料裡增加風味。

地榆作為野菜食用除了因為其豐富的維C含量,更是因為它「香」。地榆入菜不僅味道鮮美,吃起來還有一股黃瓜味,淡淡的清香無形之中也增加了人們的食慾。這也是地榆又被叫做「黃瓜香」的原因吧。

地榆葉形美觀,果穗奪目,非常適合用作觀賞性植物,成片種植可以美化庭院、公園,也可以作為城市綠地的裝飾花。

地榆花枝也是極好的插花材料,它的花是天然的「乾花」,能長時間保持顏色和形態,不會像其他鮮花一樣只能放幾天。美中不足的是,地榆花多分枝,用到插花作品中可能會略顯雜亂,是對製作者技藝的考驗。

另外,地榆的根和葉可提制栲膠,切碎搗爛的浸出液可以用作農藥;根還有豐富澱粉,可釀酒用;果實還可榨油工業用。

當然,地榆重要的用途還是入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寧得一斤地榆,不要明月寶珠。」地榆是傳統的止血中藥,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可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等症。

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燒爛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家有地榆皮,不怕燒脫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燒爛。」可見地榆對燒燙傷有著獨特的療效。這其中還有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

話說,在蘇州城有個張員外,家財萬貫,隔壁是蘇州知府陸志遠家。張家有個女兒叫張鳴翠,陸家有個兒子叫陸逍遙,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兩家也就定了娃娃親。

有一年,皇帝為了新建宮殿,便要各地增稅。陸志遠不願加重百姓的負擔,違逆了皇帝的旨意。皇帝知道後勃然大怒,把陸志遠發配充軍了,並下令陸家後人以後都不得入朝為官。陸志遠在發配途中病死了,陸逍遙也只能去藥鋪當了學徒。陸家從此便衰落了,張員外也不再認這個準女婿,陸、張兩家的婚約也就此作廢。

但兩家的孩子卻早已認定對方。張家小姐到了婚嫁年齡,對家裡說的幾門親事都不予理睬,張家人怕她和陸逍遙私奔,便把她軟禁在房中。

一年冬天,張家起火,陸逍遙聽聞也慌忙趕去救火。大家都逃出來了,唯獨不見張小姐,原來大家都把她給忘了。陸逍遙心急如焚,不顧安危就衝進了房中將張小姐救了出來。兩人雖都有不同程度的燒傷,但好在性命無憂。陸逍遙根據自己在藥鋪所學,將地榆研磨成藥,敷在了張鳴翠的傷口上。

此後,張鳴翠因為燒傷了臉幾度想尋死,好在都及時被救了回來。正在張家人為她的事發愁的時候,陸逍遙又上門來提親了。張員外這次竟然同意了。他想,兩家本來就有婚約,陸逍遙又救了女兒的命,現在女兒燒傷了,也難嫁人,既然兩人情投意合,不如就做個順水人情,把女兒嫁給他。

新婚前夜,張小姐拆下了紗布,竟發現燒傷的皮膚竟然已經好了,大家這才發現地榆治療燒燙傷的功效竟如此顯著。

治「痔」利器,不可濫用

上面所提到的「地榆炭」,指的是地榆經過炮製後得到的炭品。相比起地榆生品,地榆制炭後止血效果更佳。生地榆以涼血解毒為主,地榆炭則以收斂止血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地榆可還能治療痔瘡,可用於改善痔瘡引起的大便帶血和肛門紅腫的症狀。地榆和槐角,堪稱最佳的治「痔」利器。

要注意的是,地榆性寒,孕婦禁用,脾胃虛寒、氣血不足者慎服。另外,對於大面積燒燙傷病人,不宜使用地榆製劑外塗,以防其所含鞣質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相關焦點

  • 「趣說中藥」人參,植物界的活化石,補藥中的勞斯萊斯!
    甲骨文「參」在中國,人參歷來被視為百草之王,是馳名中外的名貴中藥材。人參,因其全貌頗似人形,又與「人身」同聲,所以被稱為「人參」。也有說法稱,人參長得像人,又能「起死回生」,所以叫「人生」,後來才演變為「人參」。
  • 河北融媒頭條|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鎮做大黃瓜產業紀實:小黃瓜...
    12月至第二年5月,是榆樹林子黃瓜上市季。高產期正好趕上春節銷售價格高點,瓜農收益如何,那十幾天至關重要。「明天開冷庫,價格低了咱不賣!」王鳳虎一句話給瓜農吃了「定心丸」,可他自己心裡並沒有底,「誰知道疫情啥時候過去呢?」「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鎮日產黃瓜百萬公斤,品相好、口感嫩、香味濃,歡迎洽談選購。」
  • 古代的水果長什麼樣?擺上桌你都不一定認識,黃瓜像「小刺球」
    古代的水果長什麼樣?擺上桌你都不一定認識,黃瓜像「小刺球」說到水果,相信大家都特別熟悉了,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吃到它,而它的重要性對於我們來說是不亞於吃飯的,因為它能大量的提供給我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不過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擾著很多人,那就是水果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多新聞說水果上面殘留著大量的化肥、農藥等危害身體的物質。因此不少人都說古時候的水果是比較天然安全的,但是其實古代的人吃水果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還有就它們的樣子也是不好看的,那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關於4000年前的水果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吧!
  • 根莖像「黃精」,葉片像人參,價值很珍貴,人稱「南方人參」
    它的根莖偏肉質,生長緩慢,一年只長一個節,比如黃精,七葉一枝花等。由於一年只長一個節,就形成了竹節一樣的根莖,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會腐爛,看起來就像竹子的節一樣。而人們對於植物中藥材一類的理解是:長得越慢的越好,其實木材也一樣,紫檀,金絲楠木都長得很慢。
  • 菜園裡長出「連體黃瓜」 形狀彎彎像月牙
    這件稀奇事還得從幾天前說起,張大爺在親戚家的菜園子本想摘點新鮮黃瓜吃,卻發現兩條黃瓜居然連在一起,儼然一對「雙胞胎」。  在張大爺提供的照片中,記者看到,這根連體黃瓜形狀彎彎像月牙,外表看是一長一短兩根黃瓜,但實際上連在一起,長30餘釐米、重約500克。消息傳開後,附近居民紛紛趕來看這奇特的連體黃瓜。  「整個藤上結的黃瓜很多都是連體瓜。」
  • 農村這種奇葩食材,長得像小筍,切完像洋蔥,吃起來像生薑
    它的形狀像紫色的小筍,切完像層層洋蔥,吃起來的味道像生薑,帶有香辣味,它的嫩芽、花苞、根莖都可以食用,它就是「陽荷」。陽荷是一種山區的野生植物,屬於姜科植物,它的葉莖長得像生薑,但是它比較高大,可以長到1.5米高,一般在秋季9-11月結果,它的果實呈紫紅色,像小筍一下從土裡冒出,拿到小鋤子挖即可。
  • 全最「神奇」的薯片口味,第二款爭議很大,第五款吃起來像中藥!
    全最「神奇」的薯片口味,第二款爭議很大,第五款吃起來像中藥!看電影可以吃薯片、看電視可以吃薯片、看小說可以吃薯片、打遊戲可以吃薯片、早上起床可以吃薯片、午飯後可以吃薯片、晚上當夜宵可以吃薯片、吃什麼都可以吃薯片喝,可樂可以吃薯片、喝芬達可以吃薯片,喝牛奶可以配薯片,喝白開水,只要你願意,也可以配薯片。但是你吃過這些「神奇」的口味的薯片嗎?螃蟹味 依舊是俄羅斯。
  • 這樹真怪,葉子像榆樹,開花像梅花,還能結出漂亮果!
    它是一種很奇怪的植物,從它的名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它的葉子像榆樹生長的葉子而它的花,則就像梅花一樣,是一團團、一簇簇的粉紅色,非常嬌豔。所以說養這種盆景,可謂是集兩種植物的優勢於一體,養一盆等於兩盆,可真是太划算了。
  • 渾身長滿了刺的非洲黃瓜,造型奇特,吃起來像果凍一樣爽口潤滑
    其實在人們的生活中,水果是人們最不可或缺的一種食物,但人們常吃的一些水果,只是「水果王國」中的一小部分,其實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屬於當地特色的水果,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一種奇特的非洲水果!在國內黃瓜是一種很常見的蔬菜,其實在非洲也有黃瓜,但在非洲這種「黃瓜」並不是蔬菜,而是一種造型十分奇特的水果,其實這種「非洲黃瓜」還有一個名字就是刺角瓜,雖然它的造型十分的奇特,但味道確實很好吃,所以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 去榆樹上採木耳,收穫滿滿,還發現一株長得像「嘴巴」的蘑菇
    這其中又以榆樹上的木耳質量最好。在鄉下,這種樹幹堆積的地方,一般都可以找得到木耳。當然,鄉下永不缺少新奇,在一棵枯樹旁發現一株蘑菇。請老人看了看,卻也叫不上名字。蘑菇的其中一塊竟然上翻了,看看,像不像人的「嘴巴」。這是在柳樹枯根上發現的另外一種蘑菇。收穫滿滿。
  • 既像香蕉又像黃瓜,為啥超市一斤賣30元,農民一斤賣3元沒人要?
    導讀:既像香蕉又像黃瓜,為啥超市一斤賣30元,農民一斤賣3元沒人要?大家好,我是三農小七,每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三農知識,特別是農村動植物知識。了解更多的農村動植物知識和農業知識,有助於農民朋友日子過得更紅火。
  • 這種掛在樹上的「火參果」吃起來像黃瓜,市面上一斤賣28元
    這種掛在樹上的「火參果」吃起來像黃瓜,市面上一斤賣28元 除了水果之外,農村裡有些野果也是營養十分豐富的。以前農村經濟水平不高,農民吃的大多都是野果來的。畢竟農村裡盛產的就是各種野果,有些野果雖然長得很醜,但是它的口味卻非常好。就像圖中這種野果,就是長得不好看,但是卻是營養豐富的野果。
  • 美女主播試吃網紅水果,外觀看似黃瓜,汁水像飲料,你吃過嗎?
    美女主播試吃網紅水果,外觀看似黃瓜,汁水像飲料,你吃過嗎?我們都知道對於水果裡邊含有的水分還有營養,吃起來酸酸甜甜,特別的開胃解渴,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其實也是要多吃上一些水果,對身體也是非常有好處的,不知道你們喜歡吃什麼樣的水果呢?現在我們也知道人們的生活是過得越來越好了,各種各樣的水果種類特別的多,除了我們經常能夠見到的水果以外,還有很多我們比較少見的,像最近新晉的網紅水果羊角蜜也是受到了很多網友們的青睞。
  • 農村叫它「生肌藤」,根莖像人參,卻被當成蘿蔔吃,拔膿效果極佳
    農村叫它「生肌藤」,根莖像人參,卻被當成蘿蔔吃,拔膿效果極佳在過去,農村人的經濟條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很多農村人也都不會去醫院治病,如果出現一些小病,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在山上挖一些中草藥就可以用來治療了,大家也都是這樣過來的。
  • 為何說早餐吃得像皇帝,晚餐吃得像乞丐?晚餐吃對會有什麼好處?
    每天吃三頓飯,是為了給身體補充營養,還能夠給身體補充能量,就會減少身體產生問題。想要給身體帶來更多的好處,就要吃好每一頓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就是「早餐吃得像皇帝,晚餐吃得像乞丐」,從這句話來看,兩頓飯就有明顯的差別,為什麼會如此說,估計很多人也是不理解的,有很多人對於自己的三頓飯,都是不太講究的,也就容易產生問題。早餐吃得像皇帝,晚餐吃得像乞丐,到底是什麼意思?
  • 聞著味道像柚子,果肉吃起來口感像橘子,但是味道卻比中藥還哭
    聞著味道像柚子,果肉吃起來口感像橘子,但是味道卻比中藥還哭。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得水果,這麼多的水果都是非常的好吃的,也是有非常多的人喜歡去吃它們的,在我們所認識的眾多的水果中有很多的水果長得並不是特別的看,但是也有一部分的水果長得顏值可是相當的高的,在你們見過的水果中有多少種水果的而顏值是非常好看的。
  • 每天學一味中藥,地榆!
    2 別名 馬胡棗、綿地榆、黃瓜香、白地榆、西地榆。 3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120釐米。
  • 早上吃薑像人參,晚上吃薑像砒霜?這些養生謠言別再信
    尤其是我們的家庭群,父母轉發這些消息一定會 @你,千提醒萬提醒要注意身體健康,然後強烈要求你照做。比如:俗話說:「早上吃薑像人參,晚上吃薑像砒霜」。你晚上切記不要吃薑啊;吃安宮牛黃丸好處多,你去買點平時吃,能養生保健;兒童吃甜不利於健康,你別給我孫子吃了……相信通過此次疫情,不僅是長輩,年輕人對養生知識的關注也會越來越多。然而,養生領域往往是謠言的重災區,在面對各種各樣的養生信息時,我們也會難辨真假。究竟對與否,大部分人不得而知。
  • 葉子像杏葉,根像人參,這種農村常見的野生植物,城裡賣35元一斤
    導語:葉子像杏葉,根像人參,這種農村常見的野生植物,城裡賣35元一斤人參這種植物相信很多人都是很熟悉的,因為這種植物有很多價值,所以很珍貴。因為人參越來越珍貴,和人參比較相似的一些的一些農村的野生植物也越來越受歡迎,比如杏葉沙參這種植物。
  • 農村一種野菜,長得像蘿蔔,功效和人參差不多!
    說起農村裡面的生活,我相信應該有很多的網友都比較熟悉,因為很多像我一樣的80後90後,都是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在我們小時候,農村裡面的生活水平比較差,沒有錢去商店買零食,平時放學回家或者是放學了之後,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和爺爺一起去大山裡面放牛,因為在放牛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山上,採摘美味的野果子還有野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