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督教

2020-12-25 東方網

  基督教(新教)於1831年由德國傳教士郭士立傳入上海。自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世界基督教的主要宗派均派遣傳教士來上海,在傳教的同時,還興辦醫院、學校、出版、慈善事業等,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女青年會等社會服務團體和慈善救濟團體也進入上海。歷史上,上海著名的教會大學有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教會醫院有同仁醫院、宏仁醫院,教會出版機構有廣學會。

  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運動影響下,一些基督教界的有識之士對中國基督教實現獨立自主,做出了不懈努力。1906年,上海俞國楨牧師組織中國耶穌自立會,提出「愛國愛教」口號,要求實現「自立、自養、自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7月,吳耀宗等40位基督教界人士在上海發表了《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宣言,發起實行獨立自辦教會宗旨的「三自革新運動」。1958年,上海市基督教按照「求同存異、互相尊重」的方針,實行聯合禮拜,不同宗派「彼此尊重」,改變了過去基督教宗派林立的局面。

  為滿足日益增多的在滬外國僑民的宗教生活需求,自1996年起,市基督教兩會先後在國際禮拜堂和鴻恩堂開設了英語專場禮拜、在新涇堂開設了韓語專場禮拜。市基督教兩會曾接待過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南非著名社會活動家圖圖大主教、美國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牧師、美國包樂布道會總裁包樂博士等;還接待了來訪的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如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及王后、美國前總統卡特、柯林頓、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等。

  上海基督教堅持服務社會的光榮傳統,興辦了敬老院,組織信徒為賑災幫困捐款捐物,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口支援偏遠欠發達地區,2003年以來,累計捐款捐物達1066餘萬元。

  上海現有基督教信徒19萬餘人,教職人員370多名,神學院一所,名為華東神學院,成立於1985年。全市基督教教堂164所,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國際禮拜堂、沐恩堂、懷恩堂、景靈堂、清心堂、鴻恩堂等。

  沐恩堂,原名慕爾堂,位於西藏中路316號,始建於1887年,現在的沐恩堂於1931年重新建造,包括大堂及鐘樓、四層樓附屋等,可容1000人。大堂的方形柱子和樓座的欄杆都用假石飾面,堂頂為水泥尖拱頂,玻璃窗以黃色為主,映照出教堂的神聖氛圍。

  國際禮拜堂,位于衡山路53號。1920年美國基督徒在今東湖路,租借一場所做禮拜用,取名Community Church,中文為協和禮拜堂,取「協和萬邦」之意。1923年發起建堂募捐,1925年3月新堂落成,禮拜用英語,參加者主要是美國基督徒,故稱美國禮拜堂。抗戰時改名國際禮拜堂。該堂是一座近代哥德式磚木結構的建築,屋頂呈交叉形木屋架。大門朝北,兩邊設尖拱長廊,窗框均為弧拱形,鑲嵌梅花紋玻璃。1996年8月起,國際禮拜堂每星期日下午開設了在滬外籍人士參加的英語專場禮拜。

  景靈堂,位於崑山路135號,建於1924年,總面積為1067平方米,可容納1500餘人,是當時上海最大的禮拜堂。

相關焦點

  • 防控疫情,上海基督教在行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基督教兩會迅速行動起來,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統一要求,暫停開放宗教活動場所,暫停一切集體宗教活動,華東神學院延遲開學,加強對廣大信徒的宣傳引導,踴躍捐款捐物。
  • 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女青年會主辦「快樂營」活動結營儀式
    8月30日,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女青年會主辦(上海華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的「華愛SUNNY快樂營」舉行名為「閃閃小紅心」的暑期活動結營儀式和聯歡晚會,700餘位小營員及家長和志願者參加結營式。「華愛SUNNY快樂營」自上世紀90年代已在本市部分社區開設,由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女青年會成立的華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具體承辦,是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女青年會華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為探索社區青少年教育,緩解雙職工家庭暑期兒童照護矛盾,促進兒童全人發展而開設的服務項目。
  • 中國基督教發起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紀念會在上海召開
    中國基督教發起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紀念會在上海召開 新華社上海9月24日消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9月23日在上海舉行中國基督教發起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紀念會。
  • 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新書:《中國基督教青年學者論壇-宗教與歷史-2》
    12月5日上海大學出版社微博在新書推薦中推出新書《中國基督教青年學者論壇-宗教與歷史-2》,該書在12月份出版,屬於「宗教與歷史」系列叢書,主要內容涉及到中國基督教史考疑、傳教士與中國社會、基督教文字與出版、清代及東亞天主教研究、當代基督宗教及本土化
  • 上海市基督教兩會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昨天,上海市基督教兩會舉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紀念會,會上,大家回望上海基督教70年走過的歷史足跡,展望上海基督教的未來發展。上海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總結了上海基督教界自「三自宣言」發表70年以來的成果,強調未來將繼續高舉三自愛國旗幟,堅持基督教中國化方向,為建立一個與黨和政府同向同行、和諧進步、愛心服務、圓融創新、自信自覺與新時代國際化大都市形象相匹配的基督教會而努力。圖說: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研討會。
  • 愛國愛教七十載,固本強身建教會——市基督教兩會紀念中國基督教三...
    與會者共同觀看了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在上海發起70周年宣傳片。回望上海基督教70年走過的歷史足跡,展望上海基督教的未來發展。中國基督教協會駐會副會長沈學彬、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金宏偉分别致辭。黃紅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上海基督教界人士表示誠摯的問候。
  • 這個上海基督教英語禮拜負責人,用真誠踐行「愛的約定」
    何志輝(中)組織虹橋基督教英語專場禮拜慈善高爾夫義球賽 胡志敏 攝今年是何志輝來上海的第12個年頭。他說自己很幸運,趕上了上海飛速發展的好時候。何志輝是長寧區虹橋基督教外國人英語專場禮拜(以下簡稱「英語專場禮拜」)的活動負責人。英語專場禮拜是2008年12月經市政府宗教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外國人集體宗教活動點,來自世界55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信眾在此開展宗教活動。
  •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是中國基督教界主辦的婦女活動和社會服務團體,簡稱女青年會。其主要活動不是宗教性的,參加者亦多不是教徒。該會面向社會,為婦女舉辦有益的活動,並開辦託兒所、幼兒園;同時與基督教青年會合作開展活動。
  • 渡邊祐子:基督教與日本的近代化
    10月22日,日本明治學院大學教授渡邊祐子(Watanabe Yuko)應邀在上海大學文學院做了「日本近代與基督教」系列講座的第二場,題為「基督教與日本近代化」。渡邊祐子本次講座作為第一場講座的後續,主要闡述開國以後,基督教對日本近代化所產生的影響。
  • 中國高校基督教研究意義深遠
    1979年以後內地學者們開始了對基督教比較全面的研究。現在中國基督教研究的熱點包括:基督教歷史、基督教神學思想、中國基督教歷史、教案研究,以及中國教會教育、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現狀等問題。大學的基督教研究機構和個人在這些問題上均取得了大量成果。
  • 基督教文化書籍的中國之旅
    劉小楓於1988年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拯救與逍遙》一書,批判中國傳統文化中漠視苦難、缺乏愛心、尋求自我解脫的「逍遙」,高揚基督信仰對人性的「拯救」。1988至1989年,劉小楓在《讀書》雜誌上陸續發表了十篇以「二十世紀西方神學一瞥」為主題的神學文章。1990年他將這十篇文章修改和擴充,並增補了三篇,結集成《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在三聯書店出版。這兩本著作引發了許多年輕學子對基督教文化的興趣。
  • 《十字軍之王3》海島基督教怎麼玩 海島基督教玩法介紹
    導 讀 《十字軍之王3》中的各個宗教有著獨特的教義,其中海島基督教的主要教之一義為多配偶制,那麼針對這條教義我們應該以什麼思路發展呢
  • 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
    新教於19世紀初傳入中國, 180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來華,是基督教新教(以下稱基督教)傳入中國大陸的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基督教憑藉不平等條約獲得特權,開始大規模傳入中國,從東南地區少數口岸向我內地、邊境發展,在華活動的外國差會有130多個。由於傳教活動受到列強不平等條約保護,教會受外國差會控制,基督教在中國被稱為「洋教」,1949年僅有信徒70萬左右。
  • 基督教
    基督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前後的巴勒斯坦地區。公元一○五四年,基督教東、西部教會發生分裂,形成西部的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東部的正教(東正教)。十六世紀,馬丁路德等發起宗教改革運動,從羅馬天主教裡分離一部分,產生了「新教」(在中國習慣上稱為基督教)。180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來華,是基督教新教(以下稱基督教)傳入中國的開始。
  • 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舉行按立牧師聖職典禮
    上海基督教按立牧師典禮 2016年12月29日下午兩點,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假黃浦區沐恩堂隆重舉行按立牧師聖職典禮。來自上海教會的弟兄姐妹近800人,共同見證了這一聖事。按立典禮由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主席謝炳國牧師主持,華東神學院常務副院長徐玉蘭牧師禱告,靜安區基督教教務委員會主任張劍民牧師讀經,黃浦區基督教兩會主任姜茜莉牧師以「侍奉」為題證道,青浦區基督教兩會主任耿衛忠牧師引進。典禮中,謝炳國牧師特別進行了誓約詢問。
  • 國際基督教大學專業介紹
  • 中國基督教協會章程
    Christian Council,縮寫為「CCC」),與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合稱為「基督教全國兩會」或「中國基督教兩會」(英譯縮寫為CCC&TSPM)。 第六條 本會會址設於上海。 ;(九)加強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協會(或教務委員會)的聯繫,溝通情況,交流經驗,研究及協商有關的問題,並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協會(或教務委員會)提供服務;(十)本會與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聯合召開中國基督教代表會議,也可與該會共同召開其他聯席會議;(十一)本會與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是分工合作關係,配合與協助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
  • 傾聽|圓明園路上的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樓
    傾聽|圓明園路上的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樓 2019-08-29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督教與中國近代西醫教育
    ⑿為了促進各個教會學校的教材使用的規範和系統,1877年,上海舉行的全國基督教傳教士大會決定成立「學校教科書委員會」,即「益智書會」,到1886年止,共計出版了104種教科書,醫學著作佔有相當比例。1890年上海舉行第二屆全國傳教士大會時,這個委員會改為「中華教育會」,成為指導整個在華教育的宗教機構。     第二、南華醫學校的師資由接受過系統西醫教育的專業醫生擔任。
  • 遍布首爾的十字架:基督教是怎樣徵服韓國的?
    韓國基督教向海外派出了兩萬多名傳教士,甚至滲透到了阿富汗、伊拉克、約旦這類伊斯蘭教國家。傳教積極,是因為信教熱烈。1940年代,還只有2%的韓國人信仰基督教。到2014年,已有30%韓國人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已成為韓國的第一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