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現在,妻子對那些曾經說兒子「腦子不聰明」的人還有點耿耿於懷:說俺不聰明,俺咋考上復旦了呢,您那些聰明的孩子有幾個考上了?
妻子的辯解當然有「護犢子」的心理,因為從小體弱膽小的兒子確實不像其他同齡的孩子那樣活潑機靈、勇敢大方,靦腆少語、老實聽話是大家對他的共同看法。
但上帝是公平的,傻有傻福,笨有笨道。
兒子的福與道,首先是勞動。在學校,無論值日與否,他都搶著打掃班級衛生,對老師安排的活動更是言聽計從,擦黑板、收作業義無反顧。在家裡,知道幫大人端碗刷筷、提水拿菜,回老家時知道幫爺爺鋪床曬被。有意思的是,鄰居家的垃圾也常被他悄悄帶下樓去(多層),單元門口的垃圾桶是他上下學經常光顧的地方,他喜歡將灑落在桶外面的垃圾撿起放進桶內。還有幾次,兒子上樓時竟將鄰居不小心掉在樓道上的垃圾撿回了家(放進自家垃圾簍)!
兒子的福與道,其次是跑步。「人善被人欺」,這句不合時宜的老話在兒子從縣城小學轉學到市裡時不幸也應驗了。為擺脫個別調皮男生的無理取鬧,他堅持跑為上策,竟至成了習慣,幹什麼事都喜歡跑——從小區到學校跑,從教室到操場跑,上樓下樓也跑,跑步竟成了一項愛好甚至特長,體格因此健壯起來,學習成績也與時俱進,中考成績由入學時的年級近300名躍升至第15名、菏澤一中新生的前50名。
高一上學期的國慶節,兒子初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復旦校訓,鍾愛不已,遂將復旦悄悄寫進日記,也寫在了臺兒莊一家青年旅社塗鴉牆的一角,儘管夢想還很遙遠。
學無止境,跑亦無止境。上高中後,兒子漸漸成了班裡的「運動健將」,多次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組織的運動會並獲獎。因為聽話和執著,從被動到主動,作為業餘愛好,兒子堅持學習了多年薩克斯演奏,取得了七級證書,並參加了許多現場表演活動。兒子雖然靦腆,不善交流,但在高二「我身邊的榜樣」評選時,全班同學還是約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填寫了他。高中三年,兒子不僅獲得了學業水平測試全A的成績,還先後獲得了菏澤一中「三好學生」「傑出學生」「模範共青團員」「文明禮儀之星」等榮譽稱號,最終從宏志班考入復旦大學。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外表愚訥,內心火熱,不逐俗流,專心致志。成人眼睛裡孩子的「笨」或「傻」,其實較多的被貼上了功利化的標籤。無瘋魔不成佛,痴只是表象,不痴不誠,無傻不真。讀書也罷,做工也罷,有時還真需要一股子「傻」勁、「笨」勁,痴心不改,埋頭耕耘,不問前程。
作者:農行菏澤分行 李志聯
編輯:菏澤市銀行業協會 劉 洋
審核:菏澤市銀行業協會 王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