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方法,是教師傳授或師生共同討論,學生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技能,理解數學基本思想和獲得基本數學活動經驗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例如:教授《大數的比較》時,這位教師採取了不同於一般老師的遊戲方法,來讓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她讓學生進行抽籤比賽,分三輪。第一次抽籤從各位抽起。每小組第一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個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依次類推,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那一隊就贏;第二次抽籤從千位抽起。第一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千位上,依次類推,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那一隊就贏;第三次抽籤,抽籤者自己決定放在哪一位上,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那一隊贏。這個遊戲裡,學生不僅在過程中,牢牢掌握了比較大數的方法,而且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在第三輪的抽籤中還鍛鍊了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這一堂課下來,相信不只同學們收穫很大,教師也有相當大的收穫,教學智慧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生成的。
4.仔細琢磨課堂教學
4.1 調控節奏,靈活掌握學習過程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掌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參與進來,實現他們的主人翁地位,也活躍了課堂氛圍,靈動了學習過程。
例如:某位教師在教授《圓的認識》時,讓同學們自己利用身邊有的工具來畫圓,之後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再提出問題:用圓規畫和藉助實物畫圓有什麼不同?有同學回答:「一種有圓心,一種沒有圓心」,馬上同學就提出異議,大家開始爭議。教師果斷停止爭議,提出如何才能找到圓心的問題。有同學邊說邊拿著紙片到講臺上,「把沒有圓心的圓形紙片垂直對摺兩次,中間的交點就是圓心」。老師沒有立刻回應同學,而是讓他們繼續尋找直徑和半徑,並找出二者和圓心的半徑。此案例中教師讓同學參與數學活動,基本的知識都由學生探究獲得,讓他們自己發現新知,活躍了課堂氣氛外也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讓他們更加喜愛數學。
但是,課堂氣氛過於活躍並不好,這樣容易使學生浮躁,導致他們只關注表面形式,不可能對數學產生真正的興趣。所以教學流程安排需動靜結合、張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