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專家說過:「課堂是師生生命歷程的一部分,要增強課堂教學中的生命意識,讓生命湧動」。不難理解,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充分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實施素質教育最基本的途徑是課堂教學。教師在教法、學法上應努力探究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培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正確處理好各種教學關係。以下試從教師角度,淺談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方法。
引入——含「活」
引入含「活」,就是要「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引入新課。剛開始就要重視創設情境,教師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份關心、一束目光,都會使課堂增添和諧的氛圍,猶似春天降臨,課未開始而已含「活勢」。課堂教學,常始於枯燥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帶著興趣、帶著問題的引入,就能使課堂氣氛猶如蓄勢待發。
形式——求「活」
課堂教學形式活潑的主要標誌是:少灌輸多活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活動激發興趣。增強能力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靜思、閱讀、質疑、問答、對話、討論、爭辯、表演、練習等。我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科特點、學生實際、自身特點出發,運用自己擅長的教學方法,如夥伴學習法、討論辯證法、質疑提問法等,使課堂形式活潑多樣,特別是在有些能夠自學的課中,我把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己上臺講課,很受學生歡迎,而且課堂效果極佳。我曾問過上講臺的「小先生們」有何感受?回答是「多了份自信」。在備課中找準適合學生們胃口的知識點,把自己的解題思路講出來,學生們愛聽。學生們告訴我:「不僅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還了解了別人的學習方法」。還有的說:「我也要像他們那樣,當一個小先生」。由此感到,讓學生上講臺,通過收集資料的備課過程,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開闊了知識面,為課堂教學取得了拾遺補缺的作用。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因此所產生新鮮感而更加濃厚,注意力也會相對集中,另外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這樣的教學方法改變了人為的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兩個板塊的機械局面,變成交叉的多向思維流動,充分發揮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真正達到了求「活」的目的。
氣氛——要「活」
課堂教學的氣氛要活躍。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也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係,良好的協作意識,才能造成活躍的課堂氣氛。「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感情融洽,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造性學習,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讓課堂教學獲得最佳效益。因此,上課時提倡學生敢疑、敢問,並對學生的提問給以尊重、鼓勵和平等交流。
結尾——留「活」
一般在課結束時,老師總是小結這堂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和注意事項。而我卻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突發奇想,暢發疑問,引發討論,並鼓勵學生課外以小組討論問題。比如,有這樣一道題:一個正方形的硬紙片,剪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當時我並沒有說出答案,而是讓學生們在課後查閱有關角的知識,動手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就能使課後留著激情、懸念,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課堂教學具有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