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孩子語言問題,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會說話、愛說話的孩子。但是幾點隨著電子產品的流行,出現了很多適齡的孩子說話比較慢,甚至不想說話的孩子。這樣的案例很多,大多數都是對孩子的語言不重視加上錯誤的培養造成的。
前段時間遇到一個朋友,他跟我說了他兒子小天的事情。原來前段時間疫情期間,朋友和他老婆發生夫妻矛盾,交流時間少,兩人都在氣頭上,就沒有教小天說話。小天當時正好在學說話的階段,沒有家長的陪伴,只有一人看些電視。朋友以為可以通過電視來學習說話,誰知道小天看電視入迷,小天只聽不說,這樣孩子兩歲多了還不會說話。
孩子說話需要家長的引導,環境也對孩子說話影響很大。很多孩子在不到兩歲的時候就可以和家長簡單交流,也有了不少的詞彙量。這樣孩子和家長說話,孩子也愛交流,學的東西也多。有的孩子,家長沒用對方法,家長說什麼孩子也不理睬,搞得家長都比較焦慮。這樣家長焦躁的心情經常會發脾氣,也會嚇著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發育不利。
當孩子兩歲多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要詳細的帶孩子檢查,可能是孩子聽力或者是舌帶的問題,這些外在因素都會影響著孩子的語言能力。當醫生檢查可以知道孩子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不愛說話的,家長就要根據醫生的診斷進行診治。不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要追趕就需要孩子花很長時間還有努力。
還有的孩子是太早接觸電子產品造成的,平時一些兒歌、動畫片可以促進孩子語言發育,但是看得時間太長,孩子沉迷於這些電子產品。孩子的大腦就會隨著電子產品轉,孩子的大腦不發育。這樣孩子的專注力也會慢慢降低,這樣不管學什麼東西都會變慢。
現在孩子說話晚很多都是電子產品造成的,所以想要孩子正常說話,家長要帶孩子遠離電子設備。這樣孩子的大腦才會自己思考,這樣語言發育才會快。
第一個方法:家長說話聲音要溫柔。
有些家長平時說話嗓門大、還會對人說話有命令的語氣。這樣孩子剛開始說話的時候,孩子的聽力會受到驚嚇,認為這是比較驚恐的語言。平時在家說話的時候,家長說話要輕聲細語,說話要溫柔,這樣孩子內心感覺非常舒服,就會慢慢的也會隨著家長說話,開始說些簡單的話語,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可以更好刺激孩子的語言表達。
第二個方法:家長行為引導。
家長平時多和孩子玩耍,可以指著東西教會孩子說話,比如看到鏡子,就跟孩子說鏡子是照人的,在馬路上過紅綠燈,就說這個是紅燈,紅燈不能走,等到綠燈才可以走。這樣家長平時重複的教導,看到什麼就和孩子說,這樣孩子就可以在邊玩的時候邊學習,這樣孩子也能更好地了解身邊的事物。做好孩子的認知能力,孩子自然語言學的快。
第三個辦法:孩子增加興趣。
平時也可以說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比如孩子愛玩滑滑梯,家長就可以多和孩子交流一些滑滑梯這類的語言,這樣孩子感興趣,自己也會想說話。家長多做一些引導,引導孩子一些感興趣的話,這樣孩子也比較有興趣的想說,時間長孩子自然喜歡說話。
第四個方法:多給孩子鼓勵。
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說的不是很清楚,很多家長有些不以為然。其實家長多給孩子一些鼓勵,鼓勵孩子說話。這樣孩子內心有成就感,能夠更好地刺激孩子說更多的話。這樣家長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孩子有自信,自然自己就會想說話。
總結:現在孩子說話都比較早,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兩歲左右還不說話還不是太重視。這樣影響了孩子之間的交流,孩子不說話可能也是孩子的身體原因,家長早點知道孩子的病因,才能更好地找到方法進行治療。孩子每件事情家長都要在意,因為關乎著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