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上元節:古代中國每年最熱鬧的一天

2020-12-16 醬知兒

《長安十二時辰》整個故事雖然只有24小時,卻為我們勾勒出一個活靈活現的唐代生活圖景,從劇集第一個畫面、第一句臺詞、第一行字幕開始,處處都透露著長安城上上下下、正派反派、宮裡宮外的人們,雖然目的不同,但都為即將到來的上元節做了充足的準備:百姓趕著去看上元花燈、狼衛掐準時機製造混亂、不良人張小敬步步緊逼、靖安司要保長安捉真兇……一年有8760個小時,為何上元節這天的十二個時辰如此與眾不同,這要從節日本身說起。

正月十五日上元節,我們現在習慣稱之為元宵節,作為新年的第一次月圓之夜,自古以來民間就形成了諸多慶祝風俗。在這一天傍晚到入夜,人們賞月祭月、點燈賞燈,過橋摸釘走百病,驅惡納福祈豐年。這些習俗,大多都與燈火有著密切的關係,這與上元節的由來有著密切的關係。

順時而生的民俗

任何一種民俗,都是順應四季變化而形成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迭代,歲節合天道而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也隨著自然而變化。

上元節正處在年後的農閒時節,雨雪漸漸消融,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透露春天的氣息。從初一到十五,人們為過年而忙碌,而這也是進入春耕前最後的休閒時光,十五上元節一過,生活又進入周而復始、日復一日的狀態。

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先以楊枝插門,隨楊枝所指,仍以酒脯飲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佔眾事。」

這段描述中,包含了兩種與農事相關的祈福儀式,第一種是用豆子煮成的粥加上油膏塗抹在門窗之上,然後再插上楊樹枝,從而祈求門戶興旺、避免鼠患、五穀豐登;第二種是祭拜蠶神紫姑,祝福農桑。人們也會在此時,參加賽事集會等,準備各種用於農耕的物品。

雖然正月十五作為一種民俗,其存在的時間早於作為節日的時間。根據文獻資料,人們現在普遍認為上元節起源於漢代,《史記·封禪書》記載:「亳人謬忌奏請祭祀泰一神」,漢武帝不僅聽從了方士的意見修建祭祠,還規定每年正月十五日,從黃昏到深夜舉行盛大的燈火祭祀儀式。而且,漢制還規定:

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曉暝傳呼,以禁夜行。惟元夕,金吾放夜前後各一夕。

也就是說,負責管制宵禁的執金吾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日共放假三天,讓百姓自由活動。通過此舉,正月十五逐漸從單純祈求農事的民俗向舉國歡慶的節日轉型。

借力發展的節日

漢代所稱的「元夕」改為「上元節」,與道教信仰有關。「上元」來自於道教中所說的「三元」,即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元的日期與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的誕辰相對應。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信仰,在它的形成與發展中,吸收了許多民間的風俗習慣。

「上元」作為「三元」中最為重要的節日,從隋代開始每逢正月十五,從官方到民間都有燃燈、祭拜、祈福等活動。到了唐代,燃燈活動得到進一步發展,並成為祈福儀式中的重要環節,是夜,長安城自上而下逍遙自在,皇宮裡坊燈火通明。

除了道教,佛教的燈節也讓上元節「燈會」漸成規模。漢明帝就曾下令正月十五日在宮廷和寺院中「燃燈表佛」,初一、十五在佛教中本身就是重要節日,因此很容易與民俗相結合。到了唐代,正月十五的燈節活動已經成為定俗,詩人章碣有詩《上元夜建元寺觀燈呈智通上人》云:

「建元看別上元燈,處處迴廊鬥火層。珠玉亂拋高殿佛,綺羅深拜遠山僧。臨風走筆思呈惠,到曉行禪合伴能。無限喧闐留不得,月華西下露華凝。」

故宮元宵燈展

可見當時上元節寺廟燈會的盛景。上元節燈會還從長安擴散到更多的地方,比如在敦煌文書中,就有

「同初入三春,新逢十五,燈籠火樹,爭然九陌之時,舞席歌筵,大啟千燈之夜」

來描繪正月十五燈會的熱鬧景象。由此可見,此時的正月十五,在民間習俗的基礎上,融合了道教、佛教的相關燈火儀式後,已經成為了一種極其盛大的慶典儀式,全國自上而下,每年都開始慶祝這樣一個特別的節日。

自上而下的慶典

民間節日無論怎麼發展,如果沒有官方的認可和參與,可能都會會夭折,因此上元節的發展和壯大,與皇帝與宮廷的參與有很大的關係,民間燈會和官方燈會,共同形成了盛大的元夕燈節。

從前文的論述中已經可以看到,無論是漢武帝,還是東漢明帝,對上元節慶典都極力支持。隋文帝時,雖然一度對上元節燈火加以節制,但民間此日活動仍舊盛行,有記載稱當時的京城和各州縣,每逢正月十五夜

「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技,詭狀異形」(《隋書·柳彧傳》)。

隋煬帝與隋文帝對待上元節的態度截然相反,他不僅鼓勵慶祝,還調集民間藝人進城表演百戲,藝人多達萬八千,音樂聲綿延數十裡,通宵達旦,大肆慶祝。到了唐代,雖然宵禁制度嚴格,但上元節是個例外。官方大力組織上元節慶典活動,將這一天變為全國歡慶的行樂之時,其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唐中宗年間,觀燈活動從正月十四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

「(景龍)四年春正月乙卯,於化度寺門設無遮大齋。丙寅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觀燈,因幸中書令蕭至忠之第。是夜,放宮女數千人看燈,因此多有亡逸者。丁卯夜,又微行看燈。」

可見,時值上元佳節,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身著便服,私訪古寺甚至裡坊,觀賞盛大壯觀的燈會,常在宮中的宮女也被允許出宮遊樂,人人賞燈賞月、嬉戲遊樂。

我們還能從唐詩中看到燈會的繁盛程度,「火樹銀花合」「花市燈如晝」「千門開鎖萬燈明」「月色燈山滿帝都」,可見當日城內燈火通明的景象;「白鷺轉花,黃龍吐水,金鳧,銀燕,浮光洞,攢星閣,皆燈也」各式花燈熱鬧非凡。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僅官方所制的燈就有5萬多盞,既有高達20丈的燈輪、燈樹,也有各式小型花燈,宮女們衣著綺麗,民間男女老少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在長安城內歡歌暢玩、盡享歡愉。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

《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發生在唐玄宗天保三載,從對白中可以看到,此時人們已經用「燈節」指代了上元節這一稱呼。花燈也更加盛大,出現了高達150尺(約45米)的燈樓,其上懸掛著珠玉金銀,微風出過,還會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響,極富音律與韻味。影燈也讓觀賞花燈變得更有樂趣,影燈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走馬燈,燈內蠟燭產生的氣流帶動等圖案轉動,好似皮影戲一般,燈影人物活靈活現、旋轉不停。

長安城因為觀燈極度擁擠,甚至出現「有足不躡地浮行數十步者」,也就是說被擠到直接懸空的狀態。除了長安,其它地方亦是如此,洛陽城內「月光三五夜,燈焰一重春」、揚州「燈燭華麗,百戲陳設,士女爭妍,粉黛相染」、涼州也「燈影連旦數十裡,車馬駢闐,士女紛雜」,可見各地都在歡度上元佳節。

以「燈火」為線索的《長安十二時辰》

正月十五從民俗為始,結合道教的上元、佛教的燃燈,讓民間遊藝逐漸向官方文化活動轉變,也使得上元佳節成為一個百姓、官員、皇家、宗教共同參加的盛大慶典,在這個演變過程中,「燈」「火」作為節慶儀式的載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燈」「火」也在《長安十二時辰》裡成為貫穿始終的線索。

片頭角落裡有一位正在玩兒火把的藝人,緊接著就是著了火從空中飄落的燈籠;隨後,張小敬追捕身藏輿圖之人,一路到了長安城內祆教的聚居區,祆教即瑣羅亞斯德教,他們認為火即無限的光明,拜火是它們重要的儀式和職責;多個鏡頭中出現的卦辭上顯示的是「離卦」,其卦象為火,暗示著狼衛的放火計劃;還有陳參幫助張小敬破解的「闕勒霍多」即是末世火劫之意……凡此種種都是「燈」在明,「火」在暗,推動著劇情的發展。

上元節作為中國古代最熱鬧的一天,正好適合《長安十二時辰》劇情展開的需要,本劇的背景設定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和現代影視結合的典範。

參考文獻:

《古今圖書集成》

《荊楚歲時記》

《西京雜記》

《隋書》

《唐六典》

《後漢書》

《舊唐書

相關焦點

  • 長安十二時辰,古時候十二時辰分別是現在的什麼時候?
    最近熱播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長安十二時辰劇情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是什麼?長安十二時辰各人物結局揭秘他死的最慘
    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結局是什麼?長安十二時辰各人物結局揭秘他死的最慘   優酷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劇 。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泌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火在哪兒?帶來了哪些啟示?
    何天平 日本愛知大學訪問學者,廣播電視學博士  湯 嫣 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幹部  曹曉靜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曹 盾 《長安十二時辰》導演  日前,在優酷上線播出的國產網絡劇《長安十二時辰》,一經推出便得到了業內和觀眾的好評。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這盛世長安我想帶你看
    《長安十二時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在唐朝,半個時辰是現在的一個小時,十二個時辰,就是24小時。所以其實,這個故事,只是唐朝天寶三載那一年中的一天內發生的故事。但這並不是普通的一天,這一天是上元節(元宵節)的前一天。為什麼上元節不一樣呢?
  • 長安十二時辰仙燈驚豔眾人!古代花燈真有這些「黑科技」?
    30日,「長安十二時辰仙燈」登上熱搜。在熱門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座高大的「仙燈」吸引了許多觀眾的視線,許多觀眾感嘆其造型精緻。圖片來源:視頻截圖實際上,類似的花燈在唐代並不罕見,有些還相當有技術含量。據民俗專家介紹,古代花燈有些體型巨大,有些小而精緻,有的比劇中的「仙燈」還要複雜得多。
  • 馬伯庸:遺憾不能把西安更多地方寫進《長安十二時辰》
    據悉,《唐朝人的日常》是由優酷文化聯合曲江文旅,聯動優酷劇集《長安十二時辰》,共同打造的精品文化課程,是一部以唐朝人的日常為小切口,談當下中國民眾對中國文化回歸的知識性節目。而文旅君也有幸採訪到了馬伯庸,了解《長安十二時辰》以及《唐朝人的日常》背後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仙燈上熱搜 古代花燈有哪些「黑科技」?
    30日,「長安十二時辰仙燈」登上熱搜。在熱門劇《長安十二時辰》中,一座高大的「仙燈」吸引了許多觀眾的視線,許多觀眾感嘆其造型精緻。實際上,類似的花燈在唐代並不罕見,有些還相當有技術含量。據民俗專家介紹,古代花燈有些體型巨大,有些小而精緻,有的比劇中的「仙燈」還要複雜得多。花燈,又叫燈籠,主要的作用是照明。古代的燈籠一般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它起源於漢代,在唐代十分盛行,宋代則遍及民間。花燈的製作十分講究,在具備生活功能的同時,也可以做得富有藝術感。
  •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表達
    有人問導演曹盾,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不叫《西安二十四小時》 ,曹盾答: 「如果時間都不是自己的,還談什麼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自信了,文化怎麼自信? 」曹盾言語中所流露出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貫穿在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始終。
  • 《長安十二時辰》可媲美美劇《24小時》
    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犯了死罪的張小敬(雷佳音飾)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易烊千璽飾)要在十二個時辰之內,緝拿混入長安的可疑人員,解救黎民百姓的故事。電影質感的鏡頭畫面,細節考究的服裝道具,一眾演技在線的主演配角共同上演了一出節奏緊湊、情節跌宕、懸疑燒腦的「長安版《24小時》」。
  • 唐風雅韻煙火人間 跟著《長安十二時辰》"漲姿勢"
    半島記者 王悅《長安十二時辰》作為今夏劇市首匹黑馬,引領了一波考據熱,千載悠悠的文化積澱與跌宕起伏的劇情交織,給了傳統文化符號最廣闊的展示空間。通過對城市布局、建築物、服飾、禮儀、飲食的高度還原所創作出的「擬真環境」,向觀眾展現了盛唐的文化與生活,劇迷們集體增長知識,也感受到了創作團隊的誠意與匠心。
  • 《長安十二時辰》引熱議!小師父十二生肖,帶你了解古代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由易烊千璽、雷佳音主演,已經播出就引發許多討論。古時候的中國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子鼠、醜牛、寅虎、卯兔……古人根據中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習性、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小師父饕餮紋十二生肖,帶你了解古代十二時辰,了解中華民族知識,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 《長安十二時辰》內容飽滿寓意深刻,只因生僻字過多,讓網友頭疼
    最近,由易烊千璽和雷佳音領銜主演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據悉,該劇改編自著名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劇中演員演技精湛,畫風別具一格,開播後,便獲得了網友們的大量好評。與小說原著相比,《長安十二時辰》的內容豐滿程度依舊,故事性以及劇情的節奏感非常強烈,整部劇韻味十足、令人陶醉。無論在哪個方面,《長安十二時辰》都有著極高的水準,因此,這部劇更是被譽為今年最強國產古裝劇。在內容上,《長安十二時辰》也漸進式地顯現出深度。一開始,大部分觀眾可能以為,這只是一個在上元節反恐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生日特輯 「五尊閻羅」震長安
    《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生日特輯 「五尊閻羅」震長安《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生日特輯 「五尊閻羅」震長安《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生日特輯 「五尊閻羅」震長安《長安十二時辰》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雷佳音飾演的死囚張小敬與李泌(易烊千璽飾)在短短十二個時辰內攜手拯救長安的故事。
  • 趣味英語:長安「十二時辰」如何看盡盛唐繁華?
    由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劇 counter-terrorism thriller 《長安十二時辰》 The Longest Day in Chang』an 正在熱播,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簡介
    經過張小敬的一番調查,發現敵人的陰謀是為了在上元節晚上的集會中製造混亂。距離上元節花燈大會只剩下短短的幾個時辰了,張小敬必須在上元節花燈大會前抓住搞破壞的刺客。在調查與追捕中張小敬還發現靖安司中竟然有敵人的內應,在一次次的鬥智鬥勇中,張小敬終於在最後關頭揭穿了背後主謀,阻止了破壞的發生,解救了長安城裡的黎民百姓。
  • 讀懂長沙十二時辰,你就讀懂了長沙人的一天!
    要說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真不少,從《陳情令》、《九州縹緲錄》到《長安十二時辰》再到甜掉牙的《親愛的,熱愛的》,從肖戰、王一博、易烊千璽再到最近成為「國民男朋友」的李現,各位男神輪番登場,而佔據今天遊瀟湘微信公眾號熱搜的,乃屬我們四字弟弟出演的《長安十二時辰》!
  •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劇透預告:李泌張小敬揭穿陰謀挽救長安城
    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劇透預告:李泌張小敬揭穿陰謀挽救長安城  李泌和張小敬攜手揭穿了敵人的陰謀,挽救了長安城。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劇透預告:李泌張小敬揭穿陰謀挽救長安城  張小敬經過多番查探,發現敵人是要在上元節的晚上製造爆炸,雖然越查越深,張小敬發現就連靖安司都有敵人的內應。
  • 長安十二時辰小說故事內容梗概 劇情發生在什麼時期哪個朝代
    由雷佳音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各個人物簡介分析及關係圖)已經開播,《長安十二時辰》是根據馬伯庸著作的一本小說改編,可能還有很多人沒看過這本小說,那這次就順便為大家講講《長安十二時辰》小說故事內容梗概,還有長安十二時辰劇情發生在什麼時期哪個朝代。
  • 《長安十二時辰》要拍動畫劇了,完美還原網劇中的人物和場景,網友...
    今天看到個熱搜讓下午在辦公桌上昏昏欲睡的周到君瞬間清醒,wuli《長安十二時辰》要拍動畫劇了......要說去年的大爆熱劇之一,《長安十二時辰》絕對有一席之位。真人網劇版由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十二問解讀 導演回應觀眾質疑
    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十二問解讀   由雷佳音、易烊千璽主演的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優酷播出。該劇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刺客」狼衛企圖使得長安城陷入危局,靖安司主腦李必(易烊千璽 飾)委託「死囚」張小敬(雷佳音 飾),務必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城的故事。新京報專訪導演曹盾解讀了《十二時辰》的十二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