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博弈是指什麼

2020-12-11 國際能源網

零和博弈又稱零和遊戲,與非零和博弈相對,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也可以說: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雙方都想盡一切辦法以實現「損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結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個社會的利益並不會因此而增加一分。

相關焦點

  • 零和博弈 zero-sum game
    零和博弈 zero-sum game[ 2009-05-08 09:22 ]近日,國家主席胡錦濤應約同美國總統歐巴馬通電話,願共抗流感疫情。(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在紀念中美建交30周年大會上說:「中美關係是互利和雙贏的,而不是一場零和博弈。」在上面的報導中,zero-sum game就是指「零和博弈」,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 2019高考作文模擬題:零和博弈
    (60分)   一個遊戲無論幾個人來玩,總有輸家和贏家,贏家所贏的都是輸家所輸的,所以無論輸贏多少,正負相抵,最後遊戲的總和都為零,這就是所謂的零和遊戲,又稱零和博弈。其實,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總能找到與零和遊戲雷同或類似的現象。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不少於800字文章。
  • 從零和博弈看婆媳關係
    先引入一個概念: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稱零和遊戲,與非零和博弈相對,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它是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我是從一期文化類節目裡看到這個概念的,看著嘉賓說得很好,自己卻只是乾瞪眼看熱鬧,於是就仔細把百科裡的概念和解說讀了一遍。不經意間就想到了合作雙方的角色關係,最明顯的就是婆媳關係。
  • 陳思誠和大象的零和博弈
    那麼這次爆發集中反映了影視植入的什麼核心隱患呢?國內影視植入的難以解決的實質植入其實是一個零和遊戲所謂零和遊戲,又稱零和博弈,是博弈論中非合作博弈的一種。「零和」是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利益此消彼長,一方收穫必然導致另一方損失,整體總和為零,所以無法真正合作。唯一的破局方法是用一個老生常談的詞:雙贏思維。但是,植入根本上是很難做到雙贏的,因為片方和品牌方的本質利益是衝突的。品牌方所需要的價值回報,包括對產品越直接越長時間越好的露出,對作品質量是一種損害,是片方不能接受的。
  • 狐狸和狼的零和博弈
    這個故事中狐狸和狼所進行的博弈,我們稱為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是一種完全對抗、強烈競爭的對策。在零和博弈的結局中,參與者的收益總和是零(或某個常數),一個參與者的所得恰是另一參與者的所失。狐狸和狼一隻在上面,一隻在下面,下面的這一隻想上去,就得想辦法讓上面的一隻下來。但是通過博弈調換位置以後,仍然是一隻在上面,一隻在下面。
  • 疫情期減免租金是非零和博弈的多贏
    這對助力相關市場主體共克疫情時艱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都具有非零和博弈的多贏積極意義。  從情感上講,個體工商戶為應對難關,要求出租場地的業主減免租金無可厚非。但由於個體工商戶對承租場地所支付的租金,是與業主通過合同的形式而約定的,只要合同中沒有約定在疫情期減免租金,業主即可對租金不予減免,這是符合契約精神的。
  • 零和博弈:降維打擊 or 升維反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媒體給了我們1000元的出場費,最後不管輸贏,你贏的+我輸的-場地費+出場費>0,這時候我們倆的對弈叫正和博弈。零和、正和、負和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怎麼進行升維或降維的轉換呢?且往下看······01 零和博弈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稱零和遊戲,與非零和博弈相對,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它是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 和微眾銀行一起學習 專業金融知識簡解——零和博弈理論
    和微眾銀行一起學習 專業金融知識簡解——零和博弈理論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稱零和遊戲,與非零和博弈相對,是博弈論的一個概念,屬非合作博弈。
  • 非零和博弈的運用,農夫與蜜蜂的博弈智慧
    第三群蜜蜂與農夫之間就是一場博弈理論的運用1994年美國的數學天才約翰·納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之所以會作出這種開創性的貢獻,就是因為與另兩位數學家運用了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 零和博弈?不,是合作共贏,我們要的是星辰大海
    靈感源於人民日報針對中美雙方不同貿易態度的分析零和博弈,是博弈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與非零和博弈相對。博弈,奕,即下棋。這就是一種零和博弈。博弈,即競爭,一旦開始便只為打敗對方。為了勝利,博弈者選擇的不一定是能讓自己發展最好的走法,更多的,是能最大程度削弱對方的走法。這樣的方式在棋牌等競爭的遊戲中或許能獲得極大的優勢。但在現實中,只會把雙方拖入無盡深淵,這便是負和博弈。
  • 從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房產服務迎來全面「格式化」
    品牌商機提升與成交率提升,不僅是說明鏈家打造開放平臺貝殼找房對經紀人產生了莫大的幫助,更是反映了房產服務從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的轉變。零和博弈:各人自掃門前雪,矛盾難化解如果你曾有過通過網上發布的房源信息找二手房、租房的經歷,一定對以下遭遇感同身受:好不容易在一堆虛假圖片中發現了符合自己需求的經紀人房源,萬分激動地諮詢後卻發現是虛假房源套路。
  • 性別政治和零和博弈:滴滴事件教會了我們什麼?
    滴滴順風車重新上線,新車規遭遇批評狂潮,性別政治和經濟效益在這裡陷入自說自話的爭辯。在滴滴第一版的新政策中,也經歷了一系列風險和收益核算。以下是滴滴心路歷程。二、零和博弈:走向極端的性別政治由於人性的高度不確定性,滴滴順風車整改開放後,面臨如下的選擇:徹底開放深夜順風車,那麼即使有一位女性遭受到的侵害,可能受到輿論懲罰的滴滴的損失將可能是無限大∞,而其經濟收益僅僅是固定的X。
  • 《非零和博弈》:平靜前的暴風雨
    我不是要和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爭論物理有多麼讓人沮喪。就我所知,溫伯格的專業領域,也就是無生命物質的領域,確實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宇宙具有一個至高目的。但是一旦進入有生命物質—細菌、細胞性黏菌,以及最重要的人類—的領域,我們就可以發現情況大不相同了。我們對生物進化的漂流,特別是人類歷史的漂流,研究得越詳細,它的目的似乎就愈加明顯。不過在這兩種情況裡,「漂流」都不是一個恰當的詞。
  • 中國與其他國家陷入零和博弈? 外交部:大家心中有面鏡子
    中國日報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周瑾)針對美官員稱中國與其他國家陷入零和博弈一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摒棄冷戰思維、不搞唯我獨尊、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是中方一直以來大力倡導和大聲呼籲的,對於美方在國際關係中的表現,大家心中有面鏡子,都很清楚。
  • 中國離婚率越來越高的背後,我看到了「零和博弈」的巨大摧毀性
    畏懼的背後,我也不禁在思考,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國人離婚的速度,竟然趕上了神箭的速度?從官方分析情況來看,夫婦離婚主要有五個原因。排在第一的是出軌,最後一個是性格不合。其實只是證明了「零和博弈」的巨大摧毀性。何謂零和博弈?官方解釋是,參與博弈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不存在合作可能。通俗來說,零和博弈這樣摧毀我們婚姻的,雙方死死守住自己的利益,你不讓我,我也不讓你。
  • 別把談判演變為零和博弈
    雖然父母或其他長輩、老師,可以無視孩子的意見回饋而決定孩子該去做什麼、怎樣做、以什麼為目標,但是現在的孩子可不是那麼容易聽話的,他(她)們不僅喜歡問為什麼,而且還掌握了一個讓大人們感到害怕的耍賴法寶:大哭大鬧。這就迫使大人們許多時候需要跟孩子談判,來協商處理具體問題。
  • 和「零」有關的三個習語
    focus your attention on it.If you're reporting on an issue rather than an event, first get the reader interested by zeroing in on the main players and their conflict.如果你在就某爭議問題做報告而非某事件,那麼首先你要讓讀者注意到主角和他們之間的衝突
  • 【港臺腔】香港教改並非繁簡字的「零和博弈」
    香港教育局面對爭議多次重申,「先繁後簡」是原則,即學生在具備繁體字基礎後,再於中學的高年級,根據學生需要和實際情況,酌情幫助其提升簡體字認讀能力,且並非規範教師在常規課堂上進行系統教授。說到底,在繁體字與簡體字長期共存的背景下,此舉旨在幫助香港學生藉由簡體字更全面地汲取文明成果。
  • 博弈論
    (2)非合作博弈——研究人們在利益相互影響的局勢中如何選決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選擇問題。   (3)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充分了解稱為完全信息;反之,則稱為不完全信息。   (4)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儘管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者不知道先行動者的策略。
  • 投資是場零和博弈,憑什麼是你賺別人的錢?
    「沸點資本」投資,註定是一場零和博弈無論什麼時代,我們雖然做的事不同,但總是處於一個競爭的時代的當中。今天我們坐在這裡用PPT分享知識,放在50年前,這個國家只有前15%的優秀青年,才有機會進煉鋼廠當煉鋼工人,前15%的優秀女生才有資格進紡織廠當紡織女工。今天我們前35%的年輕人都能夠讀大學、這些年輕人都學會了做PPT、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