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 雲南省中醫醫院
疫情過後,夏季來臨,在家裡待了5個月長假的寶貝們終於能回到久違的校園生活了。此時,寶媽們一定喜憂參半,喜為「神獸們」終於回籠,憂為如何才能讓寶貝在學校裡輕鬆學習而少生病?
在疾病預防方面,除了不能對新冠肺炎掉以輕心,夏季常見疾病對寶貝的傷害也不容小覷。炎炎夏日,即將進入三伏天,如果家長們發現小朋友吃飯胃口差、疲乏嗜睡、口渴、腹瀉嘔吐等表現,兼有感冒的症狀時,應該警惕夏季感冒。
夏季感冒知多少
那家長們對夏季感冒了解多少呢?夏季感冒,中醫稱為「傷暑」,可分為暑熱感冒和暑溼感冒,第一種類型屬陽暑,第二種類型則屬陰暑,二者區別在於是否「夾溼」。「陽暑」為暑熱侵襲傷暑而發者,其症狀表現除發熱、鼻塞、流涕等一般感冒症狀外,尚有頭暈、乏力、口渴及心煩等內熱現象,俗稱「熱傷風」。「陰暑」為酷暑盛夏消暑納涼過度引發,如涉水淋雨、空調高檔直吹、貪喝冷飲等,其多表現為暑中挾溼伴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的胃腸型感冒。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感冒多由受涼引起,而夏季天氣炎熱,為什麼會出現夏季感冒呢?
他們是夏季感冒的「兇手」
這些生活中的這些錯誤習慣可能就是引起夏季感冒的「兇手」!
1.過度使用空調、風扇。夏季室外高溫環境下汗腺大開,毛孔疏鬆,而如今的室內場所中均有空調、電風扇等降溫設施,室外和室內環境的冷熱交替,易使邪風乘虛而入。
2.貪食生冷瓜果,飲食不潔。小兒素體脾虛,貪食冷飲、水果,或進食不乾淨的食物,易致脾失健運,釀生溼邪蘊積於中焦,耗傷脾陽而發病。
3.汗後受風。小朋友們天性活潑,在玩耍活動後流汗,如不及時擦乾,容易感受風邪而發病。
5. 飲水不足,吼叫傷嗓。寶貝們在學校裡沒有了家長的監督,經常忘記喝水,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加之與同學在一起很興奮,吼叫的交流方式易損傷咽部,從而出現咽部不適等症狀。
6. 缺乏鍛鍊,抵抗力下降。疫情期間,大家都是待在家裡,缺乏運動,身體抵抗力下降,易於受邪。
寶媽們可要掌握這些預防小妙招喲
寶媽們掌握這些預防小妙招,能讓寶貝們保持健康的體魄,在校園生活中快樂地度過驕陽夏日!
1.健康生活習慣:中醫認為暑邪易耗氣傷津,家長應監督寶貝們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使用空調等降溫設施;適當鍛鍊,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感冒的發生。
2.清淡飲食:合理搭配,可適當進食富含維生素的瓜果蔬菜,但注意不能貪食;最關鍵的是要多補充水分,加強體內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
3.增強預防意識:返校初期不與同學聚集玩耍,儘量與別人保持1米安全距離;注意做好防護措施,正確選擇並佩戴口罩,注意手部衛生;家備常用藥,健康檢測;注意天氣變化,及時調整衣物加減。
4.食療:
①綠豆百合粳米粥:綠豆50克,百合30g,粳米100克,先煮綠豆、百合,待綠豆軟後加入粳米,再煮至米熟為度,可加適量冰糖食用。
②金銀花茶飲:金銀花30g,蘆根30g,開水衝泡,可加適量白糖,晾涼後即可飲用。
5.兒科三伏貼: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預防保健方法,順應夏季三伏節氣,通過中藥激發穴位,促進經絡傳導,調整臟腑陰陽,以達到防治疾病,增強體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