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散文】程馳 ‖ 聖彌寺鐘聲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程 馳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聖彌寺鐘聲

程 馳

江崖上古寺鐘聲,在日沉月升裡悠揚清越;河流深滯緩緩,演繹人間春秋。面對世間磨難,堅韌的華夏英雄兒女,從容奔赴一線,風雨兼程,無悔華麗青春,譜寫了一曲曲時代讚歌。

——題記

早春,積寒尚未消融,而疫患如夢似幻般,撲朔飄忽。萬家燈火,在夜幕下迷離閃爍,漸次熄滅。夜靜,冽風間歇,明月皚皚,夢裡萬戶千家,浸潤在祥和的銀輝裡。

我裹緊棉衣,緊了緊棉鞋拉鏈,隨手滅了菸蒂,又點燃了半截香菸。似乎瞬間點燃枯硬的文思,靈感絮飛,滿屏關關雎鳩,太白瑰麗,易安如水……卻離題甚遠。一頓修改,又嘆息長摁「刪除鍵」,終於,筆觸急剎,止於文題的銅牆鐵壁之外。

涪江初夏(程馳 供圖)

重新燒水沏茶,坐在如蒲團般的墊枕上,慢慢品茗,長夜靜明,深深地陷入思緒泥淖……

夜來碼字速度大抵如此,如肥胖的蝸牛,苟且宅家,終于越來越慢。最近,日子酸爽充實,晝夜加班,「白加黑」精細各種防疫文案,忙於視頻會議,堅持疫線值守,忙得不亦樂乎。

「鐺……鐺…….鐺……」一串熟悉而又久違的鐘聲,從涪江對岸傳來。

射洪金華涪江掠影(程馳 供圖)

這洪鐘巨音,鏗鳴悠揚,在深夜長空格外清晰,由遠及近,每一次鐺聲撞擊,高音在魂間繚躍,低音清麗綿長,中音又直澎心海,重音如醍醐灌頂。桎梏的思維,靈光乍現,豁然開竅,一陣噼裡啪啦的鍵盤聲,歡快的字符,如金湖電航橋洩閘時肥美的鯉魚,活蹦亂跳,歡快暢湧而出。心情格外輕鬆,長舒一口氣,信眉吟唱《無題》:

孤舟苦渡寒星處,遽浪遙接瀚海故。

若無長風為君歌,何來彼岸枕月賦。

記不清在哪本書上看過,幾乎每一口佛鐘上,皆有一段銘文:鐘聲聞,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可,我從不迷信,也不信佛,是無神論者,更是堅定的辯證唯物主義者。這段銘文於困頓迷惘的人們,警醒提神,洗滌心靈,大抵有些妙用。

這悅耳的洪音,來自江畔的聖彌寺,晨鐘暮鼓之音,伴隨日升星落叩響,從不因為世事變遷,時序更迭而落下。於他們而言,這大概是一種執著堅守,信仰的力量吧。

聖彌寺古鐘(程馳 供圖)

四川省射洪市是中國民間詩畫藝術之鄉,素有「子昂故裡,詩酒之鄉」美譽,是初唐海內文宗陳子昂故裡。聖彌寺距射洪城區20公裡,位於成渝環線高速路側,背倚文冢山,與金華鎮一江之隔,始建於南北朝梁代天監年間,擴建於唐代,是古縣城金華鎮的八大景觀之一。

遠眺聖彌寺(程馳 供圖)

據廟裡90多歲的住持說,聖彌寺歷經滄海桑田,時移世遷,幾經改建,現貌是在原古址上拓展而成,射洪自古至今流傳著一首民間歌謠:

兜率煙霞剩米糠,石鏡金華照上方。

武郎打馬回頭望,一對鯉魚大半江。

銅鼓一聲驚洞天,老鴉展翅蓋南泉。

瞿塘不見金龜面,白衣道人朝東山。

其中的「剩米糠」就是金華的剩糠寺和聖彌寺,「石鏡」就是金華的石鏡寺,「上方」即金華的上方寺。而取名「聖彌寺」, 大意是悠久的佛教聖地,「聖」,是無所不通的意思,「彌」,久遠之意。有詩為證,宋代沈其《聖彌寺》詩云:

涪水江邊春色深,佛法悠悠傳至今

只言凡心易排遣,不道出庭是苦行。

關於聖彌寺,民間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聖彌寺尚未修建,涪江沿岸崇山峻岭,千裡涪江景色秀麗,金湖旖旎沉碧。不知何年,這裡有了炊煙、牧歌、歡笑聲,多了幾戶樸實善良的村民,他們從遠道遷居而來,在此安家落戶。蜀地諸侯割據紛爭,戰火四起,又遇上災荒年月,民不聊生,災民流離失所。而這裡的村民福至心靈,偶然發現茂林修竹內,山崖石縫間,有一個像碗一樣的石頭,每天都會流出亮晶晶的白米盛滿石碗,讓當地村民熬過了那段苦難歲月。後人根據這個美麗的傳說,修建了寺廟,據說寺廟初名「盛米寺」「剩米寺」,或許,這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景吧。

聖彌寺正殿(程馳 供圖)

聖彌寺與道教聖地金華山隔江相望,依山而建,構築於懸崖絕地。寺內廟宇鱗次櫛比,古建築錯落有致,簷牙高啄,飛閣流丹。整個寺廟背靠千仞峭壁,下臨千頃金湖碧波,野鶴脆鳴,沙鷗翔集。麗日裡、夕輝下,不論春夏秋冬,與一群鐵桿泳友暢遊金湖,遠望廟宇層疊,如布達拉宮,熠熠生輝。寺廟內古樹藤蔓,各韻其態,環境清幽靜謐,自古煙火旺盛,常年盈香繚繞。往來商賈、僧徒布施者,舟行涪江羈旅之人,頓生虔誠之心、膜拜之意。

聖彌寺碑刻(程馳 供圖)

聖彌寺碑刻(程馳 供圖)

古剎悠悠千年,碑刻楹聯墨香古拙,古人評說書法: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在這裡得到完美的舒展。廟內碑刻林立,碑文漫滅;楹聯鐫刻,令人流連忘返。楷書鐵鉤銀劃,遒勁有力;隸書古拙穩健,厚重磅礴;行書靈動熠輝,婉轉騰挪。其中,挺有詩意的兩幅楹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代著名書法家黃慎為寺門題聯:水連天而澄碧,雲映日以浮光。何紹基為山亭留聯:細剪山雲縫補納,閒撈泉月作蒲團。

聖彌寺閣樓(程馳 供圖)

而那口大鐘安放在峭壁頂樓,古樸渾拙,歲月青輝下的黑色銘文,依稀可見,歷史的痕跡依舊,沉澱的時光,斑駁陸離,在空氣中散發著陳釀幽香。

或許,少年時代求學於道觀金華山讀書臺的陳子昂,伴隨著對岸的聖彌寺鐘聲,讀書、奮進、沉澱、遠行,追逐夢想。抑或,一代文宗陳公昔年歸來時,也曾駐足聆聽晨鐘暮鼓清音,於江畔回首往昔,還反覆吟誦:「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

射洪金華山古讀書臺陳子昂塑像(程馳 供圖)

恍惚間,我心入空靈之境,夢遁星河浩瀚,思接遙遠的初唐,情不自禁吟詠《風骨文宗曜來者》:

悠悠涪水華山韻,熠熠金臺蕩迴響。

神奇中峰天寶寨,掣馬武東少年郎。

拔劍蓬蒿舞壯志,秉燭書臺夜闌長。

唐音名動天下遽,烈火焚天徵沙場。

流光邂逅翰林院,風骨憂濟懷黎蒼。

文武感孝炳史冊,伯玉銘恩篆故鄉。

來者鏗鏘風孕雅,日月輪轉鍍蒼黃。

千山萬水多奇秀,天地乾坤風欲狂。

莊子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歲月繁稠崢嶸,聖彌寺鐘聲悠悠,見證了自然災難,更見證了當下人間奇蹟。

金湖夕照(程馳 供圖)

思緒回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地震波及射洪、金華,那段時間,餘震不斷,惶遽不安的人們,總是在夜深人靜時,聆聽著遠處的鐘鳴聲,從惶懼中舒緩過來,心裡漸歸寧靜,沉沉入夢。頑強的炎黃子孫,面對苦難,總是堅韌從容。巴蜀山水孕育的洪城人民,無懼萬難困苦,積極投入到抗震救災中,攜手災後重建,實現了子昂故裡新的發展和跨越。

聖彌寺崖壁古樹(程馳 供圖)

2018年夏涪江洪災,記憶猶新,射洪金華鎮黑水浩村「7·11」水災,洪水滔天,連接黑水浩島嶼唯一的橋梁被洪水衝斷,公安武警、城管消防、基層幹部、醫療工作者、師生家長、城鄉居民、父老鄉親們精誠團結,組成抗洪搶險隊,開赴災區,有驚無險地救出了400餘位「生命孤島」的災民。洪災無情,人間有真情,各條戰線的志願者隊伍匯集黑水浩,吹響了災後重建的集結號,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運來……災後防疫,家園重建,生產自救,涪江邊洋溢著新的活力。一場無情的洪水,一顆顆滾燙的真心,一幕幕溫暖的真情,薪火相傳,銜一顆愛的種子,播撒人間真情。而今,連接黑水浩村的新橋已經落成,一橋飛架南北,沐浴康莊大道,也連接著人民幸福的新農村生活。

涪江洪水(程馳 供圖)

「鐺……鐺…….鐺……」晨鐘總會在清晨六時準時響起。

這個春天來得早,卻很漫長,聖彌寺閉山謝客,鐘聲在夢裡迴蕩。每天和同事們一起,迎著晨風朝陽,緊踩防疫的節拍,或鏗鏘堅定,或輕快雀躍,或踢踏有力。

春光不等人,人間芳菲靜開又謝落。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英雄的華夏民族,億萬齊心,網格管理,層層阻擊疫情,無數醫療工作者前赴後繼,無數新聞工作者、志願者、城鄉居民、各條戰線的防疫大軍,共戰疫魔,阻擊疫情,在春夏時節,取得了戰疫的決定性勝利。神州多磨難,八荒有英豪,英雄的人民,書寫了一篇波瀾壯闊的英雄譜,激蕩著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當逆行的白衣戰士凱旋時,我情不自禁疾書,把盞高歌《抗疫英雄賦》:

己亥歲末,感春寒而料峭。荊楚大地,發新冠愈猙獰。三鎮染,長江急,九州恙,黔首驚。火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

同克時艱,守土有責!中央行權立斷,舉國援鄂,院士速發雷霆,武漢封城。耄耋之年,南山側立南天,天團有四,紛紛馳援江城。子昂故裡,山河秀麗,詩酒之鄉,百萬齊心,更有醫護逆行,仁心濟世。八方解囊,鼎力相助。戰疫使命,黨旗飄揚;城管待發,軍警整裝。扛大義,滿城動,社區網格,喇叭徹響;村莊廣播,不厭其煩;師生網課,子弟不誤,萬戶千家,禁足洞藏。

極寒勁,逆風行,萬裡徵途,纖纖玉手,蕩盡塵魔,鏗鏘玫瑰,巾幗脊梁。廣電人、新媒體、網絡者,千裡傳訊,激情飛揚。組建義工,志願行動,堅守如磐,奔走正忙。運輸物流,使命必達,攜手並肩,鋼鐵城牆,大義同扛。

風吹,鼓擂,烈酒,狂歌醉,英雄兒女,壯行沙場。愛和希望,克毒法寶,百萬雄心,沖天浩氣,揮戈虐魔,慷慨激昂。

春已曉,神州解封,萬山花紅疊翠,蒼山不老,鴻音凱旋,振臂歌唱。

金湖暢遊(程馳 供圖)

「鐺……鐺…….鐺……鐺…….鐺……鐺……」清明節國祭日,上午10:00洪城鐘樓的鐘聲敲響,「鐺鐺……嘀嘀嘀嘀……嘟嘟嘟…….嗚嗚嗚……」鐘聲、車鳴聲、汽笛聲響徹華夏960萬平方公裡大地,直撼心魄。面對莊嚴的五星紅旗,沉痛祈願英雄安息,情不自已,熱淚不聽使喚地無聲滑落,淚水鹹鹹的、澀澀的、甜甜的,願祖國山河無恙,春暖花開,人間皆安,默默地為他們獻上一曲《沁園春·清明國祭》:

雨簾神州,十億默哀,半旗飄揚。悵寥天同醉,昊天慟地;星馳鴻雁,警動心房。垂淚山河,九州悲遽,大浪風卷處蕩霜。一心志,潮卷殘魔去,執甲鏗鏘。

拳拳如月排浪,三軍眾志雲陣戰場。碧血南天劍,壯懷激越;鬚眉巾幗,朔獵更強。二月馳行,三江鏖戰,四月回鄉歌亦狂。同袍澤,應山河無恙,翮翼歡翔。

金華黑水浩秋景(程馳 供圖)

這方1496平方公裡的沃土,儒道釋並存的神奇土地,孕育了勤勞智慧、淳樸樂觀的子昂故裡人民。涪江依舊,青山不改,後疫情時代,這方熱土迅速充滿了人間煙火,百業興旺,經濟持續向善向上,闊麗的洪城一日千裡,盛輝爍曜。勤勞執著的百萬射洪人民,投入到火熱的家鄉建設洪流中,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鐺……鐺…….鐺……」秋日清晨,煙霞氤氳,楓葉金黃炫目,蘆花飄飛,雲鶴點染金湖兩岸,聖彌寺的鐘聲,悠緩清潤。又是一個豔陽天,陽光刺破雲霧,鋪滿千裡澄澈涪江,照亮子昂故裡、巴蜀大地、祖國的萬裡河山。

山河故裡,壯美神州,東方古老的國度,溢滿醉人的秋色!勇敢智慧的炎黃子孫,正不斷書寫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

秋色(四川省委宣傳部 供圖)

作者簡介

程馳,筆名閒雲野鶴,重慶人,現在四川工作,陳子昂詩社會員,陳子昂研究會會員,市水上運動協會會員。沐陽而生,樂山樂水,酷愛遊泳,沉醉書齋,浸潤墨香,靜守精神家園。多次獲省市徵文獎,詩、詞、文、賦散見省內外刊物。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程 馳(四川射洪)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散文】程馳 ‖ 聖彌寺鐘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詩詞】程馳 ‖ 2021年第一場雪(組詩)
    【方志四川•詩詞】程馳 ‖ 2021年第一場雪(組詩) 2021-01-08 0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 詩詞】程馳‖精神家園(組詩)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濤聲如昨 凝固的思念,融化沸騰 散作銀河帝國,一葉飛渡五千年 我知道,不能停留在懷念 熱血散作甘霖,虔誠澆灌熱土 只想還你一個春天的花園 作者簡介 程馳
  • 【方志四川 詩詞】程馳‖四季天空(組詩)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作者簡介 程馳,筆名閒雲野鶴,重慶人,現在四川工作,陳子昂詩社會員,陳子昂研究會會員,射洪市水上運動協會會員。
  • 【方志四川 詩詞】程馳‖2021年第一場雪(組詩)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2021年1月7日,射洪市迎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降雪,大地處處銀裝素裹,宛若仙境(圖片來源:川觀新聞) 作者簡介 程馳
  • 【方志四川•散文】朱軍 ‖ 池塘裡跳出了致富路
    【方志四川•散文】朱軍 ‖ 池塘裡跳出了致富路 2020-12-1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向素珍 ‖ 土耳其尋夢之旅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11月12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四川省情網連載向素珍女士的散文《土耳其尋夢之旅》,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後「留言」處留下讀後感言! 國父墓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作者:向素珍(四川省外事辦公室)圖片:2019年10月憶程旅遊土耳其旅遊團團友拍攝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 【方志四川•散文】楊明強 ‖ 打卡斯裡蘭卡:夢幻之旅 體驗海邊...
    以下文章來源於天府散文 ,作者天府散 天府散文立足天府,面向全國;繼承傳統,創新突破。 學習交流,廣交朋友;品質第一,精益求精。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自1月17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四川省情網發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楊明強先生的散文《打卡斯裡蘭卡》,敬請關注並歡迎在文後「留言」處留下讀後感言!夢幻之旅:體驗海邊小火車 我曾在《遇到旅行》一書中看到一篇關於斯裡蘭卡夢幻般的火車之旅,心嚮往之。
  • 【方志四川•散文】楊明強 ‖ 煙雲深處我歸來
    原創 楊明強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她曾跟隨二野五兵團18軍先後挺進上海、杭州、上饒、長沙、貴陽,再到四川、重慶、青海、西藏,是一位徵戰幾十年來,多次榮獲過軍功章的離休老幹部。而致富女強人李素清阿姨,雖已75歲,卻是60歲的容顏,30歲的心態,風採不減當年。上世紀改革開放之初,她敢為人先,憑藉自身縫紉師的絕活,購置30多臺機器,帶領30多個徒弟,在龍泉驛街上辦起了服裝廠。
  • 【方志四川•散文】劉瓊 ‖ 才識橘鄉真面目
    原創 劉 瓊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滑灘村,南端與重慶市長壽區稱砣鎮接壤,崖上海拔400左右,河谷底海拔186米,是四川海拔最低的地方。整個滑灘地形屬深丘。我們吃滑灘臍橙有20多年了,卻對滑灘村不甚了解,更不知道聞名遐邇的滑灘臍橙,產自地勢陡峭的溝溝墚墚。
  • 【方志四川•母親節特輯】林克強 ‖ 獻給母親節的歌(組詩)
    原創 林克強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散文】張喜洋 ‖ 池塘一夜秋風冷 吹散芰荷紅玉影...
    原創 張喜洋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玉蓮老師祖籍重慶,上小學時跟隨父親到四川大邑縣,因而大邑縣是她的第二故鄉,她喜歡大邑的一草一木。而那時玉蓮老師的丈夫王海生老師,文質彬彬,非常帥氣。海生老師是蓬安杜家人,聽說他倆在大學就認識,後來相愛成婚,感情非常融洽。本來分配到成都工作的玉蓮老師,為追隨丈夫的念鄉情結,從而來到蓬安縣山區任教。
  • 【方志四川•探秘】甘元俊 ‖ 「豐禾百藥」失傳記
    【方志四川•探秘】甘元俊 ‖ 「豐禾百藥」失傳記 2020-12-0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散文】曹茂 ‖ 執著藝術追求 釋放生命精彩——記我...
    原創 曹 茂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羅老師對父親格外好,認為以他的條件,初中畢業可去報考四川美術學院附中。但1959年爺爺去世,人生三大不幸之一的「少年喪父」降臨在了父親頭上,從此家庭重擔落在了年僅14歲的父親這個獨兒子身上。勉強依靠上山找些柴火出去賣(每個月找柴4次能掙2元)和3.5元每月的助學金,父親終於把初中讀畢業。在艱難的環境中,父親依靠自己勤工儉學和國家的救助初中畢業,奠定了邁向社會需具備的最基本的文化基礎。
  • 【方志四川 記憶】甘元俊‖八角遺址話興衰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散文《交公糧》《放牛娃》分獲四川省報紙副刊作品獎二等獎、三等獎。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甘元俊(四川鄰水)
  • 【方志四川•獲獎公告】「憶滄桑·記奮鬥·頌輝煌 ——慶祝中華...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經專家公平公正評審,綜合「川報觀察」客戶端網絡投票情況,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30名、優秀獎180名和組織獎21個,並於2019年12月20—22日在「四川機關黨建」「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情網」「四川共青團」網站和「川報觀察」客戶端、「方志四川」微信上予以公示。現公示期滿,主辦方未收到任何質疑、投訴、舉報,現將最終獲獎作品予以公布(名單附後)。
  • 【方志四川•記憶】華西壩上最後一次聯合畢業典禮
    【方志四川•記憶】華西壩上最後一次聯合畢業典禮 2020-01-1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工作動態】四川省方志館四川師範大學分館開館
    【方志四川•工作動態】四川省方志館四川師範大學分館開館 2020-12-12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獲獎公示】憶滄桑·記奮鬥·頌輝煌——慶祝中華...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24.散文《四川,我為你歌唱》(王瑩)25.散文《春熙路賦》(何銳)26.散文《砥礪奮進,築夢紅色巴山》(鮮金燕)27.散文《祖國好 家鄉好》(楊惠心)28.散文《故鄉紀事》(彭加卉)29.散文《迎華誕·憶往昔·訴心聲——一個普通家庭祖孫三人與共和國母親的故事
  • 【方志四川•書評】田聞一 ‖ 好在別開蹊徑——簡評《沃日河谷...
    金川之戰但我知道,就在這裡蘊藏著難得的文學富礦,稍經挖掘,寫出一首詩、一篇散文,以至一個短篇小說不難。後來我就寫出了多篇散文,陸續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新民晚報》《中國文化報》《四川日報》《四川文學》等報刊。但是,哪怕最善於想像、最會編織故事的作家,也無法這樣淺嘗輒止地就能寫出長篇小說。原因很簡單,前輩名作家沙汀有句一語中的名言:「故事好編,細節難尋。」
  • 【方志四川•特稿】2020「天府四川」中英文短視頻:感知四川...
    【方志四川•特稿】2020「天府四川」中英文短視頻:感知四川 發現天府 2020-05-23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