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朱 軍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池塘裡跳出了致富路
朱 軍
一頂草帽,一把鐵鍬,腳上再配一雙的涼拖鞋,這就是我時常看見楊叔時的打扮。他不是在池塘邊查看魚蝦的情況,就是在去池塘的路上。
很難想像這樣一身打扮的人是一位老人。人稱「老楊」「楊哥」,而我則要親切的稱呼一聲楊叔。楊叔是都江堰人,為了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前後花了4年時間對小龍蝦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進行了細緻研究,最後在都江堰蒲津社區開始了他的大規模養殖。
圖片來源:每日都江堰
楊叔追求的是生態養殖,給小龍蝦餵食的是發酵的玉米和從外地空運回來的水草,加之源源不斷的岷江活水流淌,所以,從池塘裡垂釣上來的小龍蝦個頭很大、肚腹乾淨,活潑好動。除了蝦和蟹、池塘裡還有野生的泥鰍和黃鱔。在他住宿的地方一片空地上,楊叔還養了很多土雞,也不賣,留著自己家裡人吃原生態的雞肉和雞蛋,過著優哉遊哉的田園生活。
蒲津村,位於都江堰市安龍鎮北部,與大觀鎮和石羊鎮為鄰,毗鄰S106線。整個村子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多年前,因為肆意開展獼猴桃承包種植,導致土地流轉等一些遺留問題,造成大量土地閒置和浪費,社區大部分壯勞力外出務工,留下一些老弱病人在家。
近年來,通過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政策,將這一大片閒置土地通過有效整合和利用,充分結合當地地理優勢,發展生態養殖業。社區兩委多次召開動員會議,修繕道路改善出行方式,彩繪外牆改變農戶軟環境,擺放綠植增添生活情趣,以前的「髒亂差」變成了今天的「淨美好」,生活環境和出行條件都得到了極大改變。
在舉辦和宣傳都江堰市蝦蟹美食節等活動的同時,還推出釣蝦、品蝦等活動,讓參加活動的遊客樂在其中,耍在其中。其中垂釣也是最受歡迎,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樂在其中,常常會聽見傳來的笑聲。
圖片來源:每日都江堰
楊叔的蝦蟹養殖場最直接的受益者還有附近村民。通過鄉村振興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政策的優勢,很多在外打工的青壯年都回到了家,修葺房屋改善了居住條件,因地制宜修起了農家樂。在大蝦出來的旺季,當地很多農家樂都推出了蒜蓉大蝦、麻辣大蝦、滷大蝦等各色各樣的蝦系列美食,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證蝦的絕對新鮮。
在充滿泥土氣息的鄉下樹林間,擺上一張桌子,沏上茶,看養殖場內各位釣友各顯神通,聽樹林間蟲鳴鳥唱。偶爾涼風吹過,帶來一絲涼意。午飯時間,桌子是香噴噴的飯菜,蝦是旁邊養殖場的,菜是農戶自己種的。一家人過著這樣安逸的周末,豈不美哉。
難怪有人說:楊叔的養殖場不但魚蝦蟹在蹦跳,還跳出了這麼多農家樂。
這一跳,跳出了舊的觀念和思想;
這一跳,跳出了鄉村振興致富路。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朱 軍(成都市作家協會會員,都江堰市作家協會會員)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散文】朱軍 ‖ 池塘裡跳出了致富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