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綿陽·雲臺觀
段 雯
雲臺觀,又名佑聖觀,位於三臺縣安居鎮安郪路雲臺山(三臺縣城南40公裡),巴蜀地區第二大道教勝地。
綿陽三臺雲臺觀(圖片來自網絡)
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道人趙肖庵入山。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建大殿三間。嘉定七年(1214年),取名佑聖觀。
從宋曆元到明,毀於兵禍。明成祖永樂年間(公元1413年),奉皇帝詔令重修,全觀重建殿堂13重,並被列為皇家道觀和皇家園林,觀內有皇室妃嬪宮眷、官員捐造銅神像和銅香爐等10餘件。
綿陽三臺雲臺觀(圖片來自網絡)
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寺廟失火,大部分建築被燒毀,神宗皇帝令太監親臨監修和擴建,寺廟建成後又兩次令太監前來頒詔書、賜牙笏和《道藏》。
清代繼續進行擴建,到清光緒十五年(1885年),雲臺觀已成為四川省第二道教名山,蜀中名觀。
道觀建築面積共5550平方米,佔地面積15127平方米,現存主體建築由坐北向南的三重四合院相連組成,均位於中軸線上。從西面玉帶橋上山,沿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三皇觀、回龍閣、木牌坊(「雲臺勝境」坊)、木廊亭、石華表、三合門、閻羅十殿、券拱門、青龍白虎殿、降魔殿(拱宸樓)、朝經闕與藏經樓、鐘鼓樓、香亭、玄天宮(真武殿),綿延1公裡。其中,明代建築有玉帶橋、石華表、三合門、券拱門、青龍白虎殿和玄天宮。全觀建築結構嚴謹,工藝精湛,殿內長年不結蛛網。現存有明代萬曆十七年的銅鐘、銅鼎、匾對、雲臺勝景墨稿;明代萬曆四十二年的《聖諭》和樂笏、尚方寶劍以及頒賜的各類經書30餘種1000餘卷。
綿陽三臺雲臺觀(作者 供圖)
雲臺觀是臺灣全真教太一宗的祖庭,全省最大的真武大帝道教,也是漢族的原生宗教道教的重要道場,每年到雲臺觀朝山的海內外香客高達20萬人次。
觀內風景秀美,有奇洞、泉眼、池塘、古墓等,景區周圍上萬株古柏、古榕與古道觀交相輝映,「巍巍勝境類蓬萊」「茅屋雲臺天下無」,雲臺觀是體驗道教養生休閒文化的絕佳去處。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撰稿:段 雯【中共綿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綿陽市地方志辦公室)】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風物】段 雯 ‖ 綿陽·雲臺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