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風物】段雯‖ 綿陽·雲臺觀

2020-12-22 澎湃新聞

【方志四川•風物】段 雯 ‖ 綿陽·雲臺觀

2020-06-03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綿陽·雲臺觀

段 雯

雲臺觀,又名佑聖觀,位於三臺縣安居鎮安郪路雲臺山(三臺縣城南40公裡),巴蜀地區第二大道教勝地。

綿陽三臺雲臺觀(圖片來自網絡)

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道人趙肖庵入山。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建大殿三間。嘉定七年(1214年),取名佑聖觀。

從宋曆元到明,毀於兵禍。明成祖永樂年間(公元1413年),奉皇帝詔令重修,全觀重建殿堂13重,並被列為皇家道觀和皇家園林,觀內有皇室妃嬪宮眷、官員捐造銅神像和銅香爐等10餘件。

綿陽三臺雲臺觀(圖片來自網絡)

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寺廟失火,大部分建築被燒毀,神宗皇帝令太監親臨監修和擴建,寺廟建成後又兩次令太監前來頒詔書、賜牙笏和《道藏》。

清代繼續進行擴建,到清光緒十五年(1885年),雲臺觀已成為四川省第二道教名山,蜀中名觀。

道觀建築面積共5550平方米,佔地面積15127平方米,現存主體建築由坐北向南的三重四合院相連組成,均位於中軸線上。從西面玉帶橋上山,沿中軸線從南到北,依次為三皇觀、回龍閣、木牌坊(「雲臺勝境」坊)、木廊亭、石華表、三合門、閻羅十殿、券拱門、青龍白虎殿、降魔殿(拱宸樓)、朝經闕與藏經樓、鐘鼓樓、香亭、玄天宮(真武殿),綿延1公裡。其中,明代建築有玉帶橋、石華表、三合門、券拱門、青龍白虎殿和玄天宮。全觀建築結構嚴謹,工藝精湛,殿內長年不結蛛網。現存有明代萬曆十七年的銅鐘、銅鼎、匾對、雲臺勝景墨稿;明代萬曆四十二年的《聖諭》和樂笏、尚方寶劍以及頒賜的各類經書30餘種1000餘卷。

綿陽三臺雲臺觀(作者 供圖)

雲臺觀是臺灣全真教太一宗的祖庭,全省最大的真武大帝道教,也是漢族的原生宗教道教的重要道場,每年到雲臺觀朝山的海內外香客高達20萬人次。

觀內風景秀美,有奇洞、泉眼、池塘、古墓等,景區周圍上萬株古柏、古榕與古道觀交相輝映,「巍巍勝境類蓬萊」「茅屋雲臺天下無」,雲臺觀是體驗道教養生休閒文化的絕佳去處。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撰稿:段 雯【中共綿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綿陽市地方志辦公室)】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風物】段 雯 ‖ 綿陽·雲臺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風物】楊芳 ‖ 走近三臺古樹名木 探尋「活文物...
    【方志四川•風物】楊芳 ‖ 走近三臺古樹名木 探尋「活文物」背後的故事 2020-12-19 0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紅色記憶】段雯 ‖ 「五·四」運動爆發後四川省...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1919年5月25日開始,歷時3年的四川抵制日貨運動全面展開。6月8日,成都各界數萬人在少城公園召開國民大會,一致譴責北京政府,共謀救國方案。同日,成都學界外交後援會和成都總商會聯合成立抵制日貨的統一領導機構——成都商學聯合會。6月22日,重慶商、學界聯合建立商學聯合會。四川許多縣也都成立了類似組織。綿陽、榮縣、江津、瀘縣、涪陵等地的抵制日貨運動發展迅猛。
  • 【方志四川•通知】四川省第十九次地方志優秀成果獲獎名單
    》作者:段雯 黃婷婷《地方志立法研究》作者:鄧開明《地方文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研究——以四川通江縣為例》作者:通江縣地方志辦公室《廣安舊志點校整理的有關問題研究》作者:廣安市地方志辦公室作者:段雯 陳勇《雅安東漢石刻的文化價值》作者:陳怡《武勝縣域文化初探》作者:陳天寧《新時期四川文化體制改革的歷程和經驗》作者:段雯 郭靜《王德完:仁愛廉潔 潔己愛民》
  • 【方志四川•風物】王安明 ‖ 中西合璧的代表性建築——天主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教宗音諾増十二世指派巴黎外方傳教會的梁洪仁會士,建立四川代牧區,掌管四川教務,乃是教區體制形成。乾隆十八年(1753年),羅馬教廷將四川、雲南、貴州的傳教權委詔於巴黎外方傳教會,並委該會伯多祿、拉塞爾為四川代牧,從此四川、雲南、貴州的天主教會為巴黎外方傳教會管理,歷時二百多年,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 【方志四川•風物】中壩醬油登陸央視「探索發現」《食之有味》
    CCTV-10《探索發現》欄目播出紀錄片《食之有味》江油清香園中壩醬油「霸佔」屏幕5分鐘CCTV-10《探索發現》之《食之有味》片段在四川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麻辣鮮香的味道,造就川菜獨特口感的,正是豐富的調味品。除了「川菜之魂」豆瓣醬之外,醬油也是川菜「調味八珍」之一。
  • 蜀中名觀雲臺觀 氣象宏大風景美
    蜀中名觀雲臺觀 氣象宏大風景美       在三臺縣安居鎮西南約4公裡處,有一座山。  雲臺山最為出名的是,山腰上的雲臺觀。雲臺觀原名祐聖觀,始建於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由道士趙肖庵師徒募資興建。明代,因永樂、正德、萬曆皇帝頒旨重建,使得雲臺觀成為一座皇家道觀。到了清代,雲臺觀繼續擴建,清光緒年間,雲臺觀已成為當時四川第二大道教名觀、蜀中名觀。  雲臺觀建築布局嚴謹完整錯落有致,規模宏大,巍峨壯觀。觀內風景秀美,有奇洞、泉眼、池塘、古墓等。
  • 【方志四川•非遺】以刀為筆的周敏和他的霧山石刻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以刀為筆的周敏和他的霧山石刻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在綿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霧山石刻技藝,是一個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江油霧山石刻起源於唐代,有民間石刻藝人取海拔1300米左右的觀霧山上的霧山石為材料,雕刻製作成硯臺等工藝品。出生於江油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揚名天下,當地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遂將硯臺取名「學士硯」。 經代代相傳,霧山石刻到民國時期更為興盛。
  • 【方志四川•紅色文化】王烈勳 ‖ 川軍抗戰的符號:王建堂宗親傳...
    以下文章來源於綿陽看點 ,作者王烈勳 綿陽看點綿陽各地社會熱點、奇聞趣事、風土人情、吃喝玩樂、旅遊攻略、文藝視點。「綿陽看點」,精彩綿陽一網搜;「綿陽看點」,縱觀綿陽有看點;「綿陽看點」,網友心靈的家園。
  • 【方志四川•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技藝:傳統手工製作布鞋
    【方志四川•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技藝:傳統手工製作布鞋 2020-09-13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臺觀內有明故宮的建築制式,回頭看一片勝景,觀你觀我觀自在
    聽黃老師說,四川三臺有一處勝景雲臺觀,乘著雲霧,步入千年道觀的那一刻,不是仙亦是仙了——「巍巍勝境類蓬萊,茅屋雲臺天下無」。這是描寫雲臺觀的詩句。雲臺觀坐落在三臺縣郪江鎮雲臺山,相傳諸葛亮認為其為「九龍捧聖」寶地,曾在此巧設「七星燈」,是省內最大的明清道教建築群和最大的真武大帝道場,與武當山一脈相承,是僅次於青城山的四川省第二大皇家道教名觀。從宋曆元到明,雲臺觀幾經兵燹毀廢。自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奉敕大建宮殿起到萬曆十九年(公元1519年),全觀重建殿堂13處,清代又多次擴建和培修。
  • 【方志四川•五一特輯】袁徵 ‖ 一把紙質雨傘
    原創 袁 徵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一把紙質雨傘袁 徵 1962年春末的一個清晨,正在四川綿陽繅絲廠子弟小學一年級讀書的我準備出門上學。作者簡介 袁徵,男,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四川閬中,現居成都。曾在共青團、國有企業、公安、政府、法院、檢察院任職,退休前為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副巡視員。作品散見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解放軍報、戰友報、河北日報、河北人民廣播電臺、四川日報、澎湃政務、封面新聞、四川機關黨建網、晚霞雜誌、四川省情網、方志四川、四川審判、四川檢察等媒體。
  •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全省地方志部門多部志鑑和地情書籍出版...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綿陽地情》叢書之《綿陽名人》《綿陽名山》正式出版日前,綿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編纂的《綿陽地情》叢書之《綿陽名人》《綿陽名山》分冊,由四川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 三臺縣雲臺觀城隍廟演繹神州歷史文化
    在離四川省三臺縣城80多裡的安居,有一座世界聞名的道觀叫雲臺觀。根據網上查閱,雲臺觀始建於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由趙肖庵師徒募資興建。1604年,雲臺觀失火後,大部分建築被燒毀,神宗令太監親臨監修和擴建,寺廟建成後又兩次令太監前來頒詔書,賜牙笏和道場。
  • 【方志四川•地情】江油:李白故裡迭代千年
    千年始末 涪江所由深冬,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的江油城,晨光氤氳,在寒霧籠罩的街道上,人們或加快步伐朝目的地前行,或一邊搓手一邊跺腳等候著公交車,用肢體語言描繪著這座城市的熱鬧風景。另一邊,涪江水無聲地穿城而過,用寂靜的流動述說著她的千年始末。
  • 【方志四川•紅色文化】譚茗月 任露瀟 ‖ 摩崖字字留戰紀 後昆...
    【方志四川•紅色文化】譚茗月 任露瀟 ‖ 摩崖字字留戰紀 後昆代代踵前徽 2020-09-0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改革探索】潘認若 ‖ 「三個服務」激活地方志生命...
    積極與人民網、新華社四川分社、中新社四川分社、《四川日報》等主流媒體聯繫,2019年權威官方媒體宣傳報導省地方志辦信息350餘條;主動與有關媒體建立資源共享合作機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2019年刊發我辦組織撰寫的地情文章150餘篇,與成都廣播電視臺、喜馬拉雅聯合製作播出《舌尖上的四川》《川菜志》《川酒志》《方志四川—大熊貓篇》《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等音頻節目近300集,播放量達265萬次。
  • 【方志四川•工作動態】四川省方志館四川師範大學分館開館
    【方志四川•工作動態】四川省方志館四川師範大學分館開館 2020-12-12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臺觀的百年滄桑
    面對滿山遍野的果樹,面對井臺旁「民國三十八年師生留念」的石刻,我只能和夥伴們望洋興嘆……  1、難忘的歷史和文化  據1927年出版的《通化縣誌》記載:「銀廠村雲臺觀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那時境內道教逐漸興盛,城內有玉皇閣,城東有關帝廟,城南(王八脖子)有娘娘廟,銀廠村有雲臺觀……」它是通化市除去玉皇閣之外,香火最為繁盛的一個道教廟宇。
  • 【方志四川•特稿】2020「天府四川」中英文短視頻:感知四川...
    【方志四川•特稿】2020「天府四川」中英文短視頻:感知四川 發現天府 2020-05-23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 詩詞】蔣心悅‖成都一夢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蔣心悅(宜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