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探索發現》欄目
播出紀錄片《食之有味》
江油清香園中壩醬油
「霸佔」屏幕5分鐘
CCTV-10《探索發現》之《食之有味》片段
在四川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麻辣鮮香的味道,造就川菜獨特口感的,正是豐富的調味品。除了「川菜之魂」豆瓣醬之外,醬油也是川菜「調味八珍」之一。
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江油市中壩鎮,人們還保留著古法釀造口蘑醬油的技藝。
每年立秋前後,對許平來說極為重要,作為口蘑醬油釀造工藝的第六代傳人,依照慣例,他必須在這個時間段選擇合適的時機,為這一年的釀造工作,親自挑選、浸泡第一桶黃豆。這不僅是承襲祖訓,更決定著未來醬園開壇大典上醬油的風味和口感。
在江油,關於醬油的記憶可以追溯到清代。據記載,川北中壩鎮自古為釀造之鄉,這與當地優越的環境密不可分。中壩鎮坐落於平壩之上,涪江和昌明河映帶左右,形成了年平均氣溫約16攝氏度的溫和氣候。這種氣候條件有利於黃豆中米麴黴、酵母菌等微生物種群的大量繁殖,直接造就了醬油鮮美醇厚的口感。
也許就是在這口清代古醬缸旁,一代代釀酒師們日夜守候,苦思精進,逐漸將釀製過程細化為選料、浸泡、淋油等二十多道工序。
除了味覺的記憶,醬油更是江油人一段逆境歲月的見證。這是四川《新新新聞》1941年7月18日的版面,一篇《失業自救之路》的報導,記錄了江油青年學生銷售醬油自主創業的歷史。
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青年學生就業十分困難,於是,江油的學子們便想到了家鄉的醬油,在成都創辦了專營醬油的華西特產商行,沒想到一時間聲名大振,先後在成都開了多家店鋪。江油青年不僅順利實現就業,還把一些利潤捐獻給國家,這成為當時戰時經濟的一抹亮色。
從黃豆到醬油,經過幾百個日夜的更迭,在江油人不疾不徐的釀造與堅守中,最普通的黃豆,才能變成味壓群芳的「川菜味魂」。
清香園中壩醬油榮譽榜
1962年,被四川省商業廳評為「四川省傳統名特調味品」。
1978年,清香園·中壩醬油遠銷加拿大、東南亞,還隨川菜進入歐美市場。
1985年,載入《中國名食百科》史冊;同年選入《中國土特名產辭典》。
1989年,獲部、省雙優桂冠。
1997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食品名牌產品」稱號。
2001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02年,被評為「中國川菜十佳調味品」之一(唯一醬油產品)。
2003年,中壩醬油被評為「四川名牌產品」。
2003年,「中壩」商標被評為「四川省著名商標」。
2004年,榮獲「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原產地標記)。
2005年,通過HACCP食品安全體系認證。
2006年,獲綿陽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2008年,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2008年,四川省AAA級質量信譽等級證書。
2009年,中壩食醋被評為「四川名牌產品」。
2011年,再次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
2012年,「中壩」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資料來源:四川清香園調味品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清香園中壩醬油
—END—
來源:方志綿陽(據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圖片來自清香園官網)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