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風物】中壩醬油登陸央視「探索發現」《食之有味》

2020-12-22 騰訊網

CCTV-10《探索發現》欄目

播出紀錄片《食之有味》

江油清香園中壩醬油

「霸佔」屏幕5分鐘

CCTV-10《探索發現》之《食之有味》片段

在四川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麻辣鮮香的味道,造就川菜獨特口感的,正是豐富的調味品。除了「川菜之魂」豆瓣醬之外,醬油也是川菜「調味八珍」之一。

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江油市中壩鎮,人們還保留著古法釀造口蘑醬油的技藝。

每年立秋前後,對許平來說極為重要,作為口蘑醬油釀造工藝的第六代傳人,依照慣例,他必須在這個時間段選擇合適的時機,為這一年的釀造工作,親自挑選、浸泡第一桶黃豆。這不僅是承襲祖訓,更決定著未來醬園開壇大典上醬油的風味和口感。

在江油,關於醬油的記憶可以追溯到清代。據記載,川北中壩鎮自古為釀造之鄉,這與當地優越的環境密不可分。中壩鎮坐落於平壩之上,涪江和昌明河映帶左右,形成了年平均氣溫約16攝氏度的溫和氣候。這種氣候條件有利於黃豆中米麴黴、酵母菌等微生物種群的大量繁殖,直接造就了醬油鮮美醇厚的口感。

也許就是在這口清代古醬缸旁,一代代釀酒師們日夜守候,苦思精進,逐漸將釀製過程細化為選料、浸泡、淋油等二十多道工序。

除了味覺的記憶,醬油更是江油人一段逆境歲月的見證。這是四川《新新新聞》1941年7月18日的版面,一篇《失業自救之路》的報導,記錄了江油青年學生銷售醬油自主創業的歷史。

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青年學生就業十分困難,於是,江油的學子們便想到了家鄉的醬油,在成都創辦了專營醬油的華西特產商行,沒想到一時間聲名大振,先後在成都開了多家店鋪。江油青年不僅順利實現就業,還把一些利潤捐獻給國家,這成為當時戰時經濟的一抹亮色。

從黃豆到醬油,經過幾百個日夜的更迭,在江油人不疾不徐的釀造與堅守中,最普通的黃豆,才能變成味壓群芳的「川菜味魂」。

清香園中壩醬油榮譽榜

1962年,被四川省商業廳評為「四川省傳統名特調味品」。

1978年,清香園·中壩醬油遠銷加拿大、東南亞,還隨川菜進入歐美市場。

1985年,載入《中國名食百科》史冊;同年選入《中國土特名產辭典》。

1989年,獲部、省雙優桂冠。

1997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食品名牌產品」稱號。

2001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02年,被評為「中國川菜十佳調味品」之一(唯一醬油產品)。

2003年,中壩醬油被評為「四川名牌產品」。

2003年,「中壩」商標被評為「四川省著名商標」。

2004年,榮獲「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原產地標記)。

2005年,通過HACCP食品安全體系認證。

2006年,獲綿陽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2008年,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2008年,四川省AAA級質量信譽等級證書。

2009年,中壩食醋被評為「四川名牌產品」。

2011年,再次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

2012年,「中壩」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資料來源:四川清香園調味品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清香園中壩醬油

—END—

來源:方志綿陽(據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圖片來自清香園官網)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相關焦點

  • 中華老字號中壩醬油再上央視《探索發現·家鄉至味》欄目
    近日一道四川醬油火了,霸屏央視探索發現《家鄉至味-夏季篇》近20分鐘。這已經是這道醬油第四次登上探索發現欄目了,這就是有著兩百年歷史的中壩醬油,那他到底有怎麼樣的魅力才能如此的備受追捧呢醬油不僅是鹽的替代品,更是萬千滋味背後的玄機所在,由它表演的味覺魔法,總是悄無聲息。或許是和醬油同音的關係,江油人對於醬油有著極深的理解和研究,在江油,關於醬油的記憶可以一直追溯到清代。川北中壩,自古為釀醬之鄉,這與當地優越的環境密不可分。
  • 《舌尖》後蘭明路又登央視紀錄片《家鄉至味》強烈推薦中壩醬油
    (原標題:《舌尖》後蘭明路又登央視紀錄片《家鄉至味》強烈推薦中壩醬油)
  • 中壩醬油:央視又一美食紀錄片《家鄉至味》中的舌尖風味
    近日央視又一美食紀錄片《家鄉至味》在CCTV-10探索發現欄目播出,在夏季篇中用了30分鐘的時間通過青林口老紀的豆腐宴、中壩口蘑醬油非遺傳承人許平的釀醬技藝、國家烹飪大師蘭明路兒時回憶、竇團山王老爹父子的鐵索表演等江油人的視角,聚焦江油人的舌尖風味。  青林口古鎮,坐落於二郎廟鎮西南的小山溝裡,潼江之源馬閣水穿鎮而過。
  • 【方志四川•風物】段雯‖ 綿陽·雲臺觀
    【方志四川•風物】段 雯 ‖ 綿陽·雲臺觀 2020-06-03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著名主持人朱迅與中壩醬油董事長《對話新時代》,講述百年老字號的...
    在我國西南地區一說起清香園,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幾乎家家戶戶餐桌上使用的調味品總有那麼一兩款就是清香園·中壩醬油的產品。作為有著兩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發展至今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近日,清香園中壩醬油的董事長林澤受邀,做客中央電視臺老故事頻道《對話新時代》欄目,與主持人朱迅對話,講述百年老字號的前世今生——《川菜.味魂》林澤,籍貫四川綿陽,1983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專業,先後在蘭州大學生物系、綿陽市政府食品辦等單位工作,現任四川東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四川清香園調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川調文化:中壩醬油川菜味魂進萬家
    中壩醬油川菜味魂為弘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推廣和傳承川調、川味,川菜博物館在全國開展了一系列的中壩醬油川菜味魂進萬家體驗活動。活動期間社區居民不僅能了解川調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品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
  • 【方志四川•風物】楊芳 ‖ 走近三臺古樹名木 探尋「活文物...
    【方志四川•風物】楊芳 ‖ 走近三臺古樹名木 探尋「活文物」背後的故事 2020-12-19 0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香園·中壩醬油第三屆中國醬文化節在四川·江油舉辦
    作為四川地區知名的主題文化活動,每年中國醬文化節都會吸引數萬名遊客前來鑑賞清香園早春第一壇中壩醬油「開壇儀式」,體驗傳統「打醬油」的文化,參與別開生面而又豐富多彩的「醬·醋」文化娛樂活動。中壩口蘑醬油第三代技藝傳承人馮靜波、第五代技藝傳承人許秀洪先生先後認真品鑑,一句「好,是我當年那個味」、「好醬油,放心的味道」,把清香園「讓健康代代相傳」的經營理念再次完美詮釋。優雅的少婦抱著可愛的小寶寶走上舞臺,中壩口蘑醬油第六代技藝傳承人許平先生口誦富有川西特色的四言八句,以滿滿愛心沾出新春第一壇中壩口蘑醬油,為這個可愛的寶寶開胃,送給他健康美味,送給他清香園人的最美祝福。
  • 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 百年老字號中壩醬油直播新體驗
    他們紛紛變身主播,登陸各家直播平臺,你方唱罷我登場。不過,百年老子號企業老闆直播逛醬園的,真還沒有。2020年6月6日上午10:00點-11:30有著兩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中壩醬油董事長林澤三大平臺同步直播,1個半小時直播中,累計5萬+人觀看,粉絲互動量高達8萬+,首秀人氣爆棚。
  • 【方志四川•影像】央視科教頻道今晚播出:中國影像方志 | 鄉城...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據有關專家分析推測,這兩座古石碉樓建於公元16至17世紀左右,正是茶馬古道商貿興盛之時。 雲南中甸、西藏昌都、四川康定組成了茶馬古道的「金三角」,鄉城是中甸與康定、中甸與昌都交通的通道之一。 如今,在鄉城許多地方的語言、風俗習慣乃至生產方式中,仍然能看到古老的茶馬文化遺存。
  • 中壩醬油 讓你的生活有滋有味(原創)
    剛來到綿陽,就有許多人告訴我說這裡吃的都是中壩醬油。後來才知道:在綿陽提起中壩醬油,精誠醬園,那是名聲大噪。「有滋有味有中壩」的金字招牌,早已經讓中壩醬油響徹全國甚至國外。綿陽江油清香園中壩醬油是百年企業,它早已經是四川各大餐館與消費者一致公認為調味珍品,受到普遍的歡迎。
  • 【方志四川•風物】王安明 ‖ 中西合璧的代表性建築——天主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受地域環境以及鄉土建築和社會文化影響,主教公署因地制宜融合川西建築的許多成分,更多採用川西建築的院落布局,木結構形式,地方材料和傳統工藝,使之在新的環境中巧妙生存和創新發展,具有濃鬱地域文化特點。整體建築採用磚木結構,斜坡頂,西洋風格與中式院落布局合璧,是中國現存為數不多的中西混合式天主教建築之一。
  •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百年老字號清香園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醬文化節
    作為四川地區知名的主題文化活動,每年中國醬文化節都會吸引數萬名遊客前來鑑賞清香園早春第一壇中壩醬油「開壇儀式」,體驗「打醬油」的文化傳統,參與別開生面而又豐富多彩的「醬?醋」文化活動,此外在本屆醬文化節上,展出了10家具有綿陽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
  • 【方志四川•改革探索】潘認若 ‖ 「三個服務」激活地方志生命...
    為慶祝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編纂出版《大熊貓圖志》(中英文雙語版),《巴蜀史志》「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專刊,講述熊貓故事,弘揚巴蜀文化。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多個市(州)地方志辦採取提供地情史料、建設教育基地、開展教育講座等,服務主題教育,增強教育實效。
  • ...央視10套今日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 西昌:絲路天燈 照亮...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CCTV-102020.1.19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西昌篇西昌篇 預告片絲路天燈 照亮禮義之州 禮州作為西昌首鎮,在西南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帶動下,商貿繁榮,文化昌明。
  • 做健康企業 造健康產品 中壩醬油釀百年醬香
    清香園·中壩醬油迄今為止已有190年的歷史了,堪稱調味品企業的一大奇蹟,作為有久遠歷史沉澱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品牌有文化,責任有傳承,這些都需要堅持。以自身和社會的力量倡導綠色,倡導健康,帶動行業都做良心產品、放心產品,中壩醬油歷來對品質的嚴格要求和把控,堅持中壩醬油的核心傳統工藝,用匠心生產產品,堅持對消費者的健康負責,這些都沒有改變;同時,作為一個健康成長的老字號企業,中壩醬油也在不斷創新,追求進步,以顧客需求為核心,適應市場需要;在管理上,公司也在進步,從一個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過渡,不但做好產品,也要打造品牌,提升思路,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 【方志四川•記憶】華西壩上最後一次聯合畢業典禮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但這年畢業生有幾百人,人數為歷屆之最,這種專用服裝一時難以置辦齊全。經討論,最終一致決定男生著白色西服,女生穿白色旗袍。 20世紀40年代,青年人穿白西服較為普遍,製作一套白色咔嘰或帆布西服也不甚費工夫,只是不少從戰區逃難而來的學生手頭拮据,置辦著裝的費用頗成問題,有的學生只得借用其他同學的衣服,還有學生則到城裡寄賣行去物色二手貨。
  • 【方志四川•地情】江油:李白故裡迭代千年
    江油解放街舊貌江油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劉術雲是地地道道的江油人,對於家鄉的地名文化多有研究。在他看來,雖然是民間故事,但也說明了這片土地的確是富裕之地,是宜居之地。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5月,江油縣城從武都遷至中壩鎮,中壩地處涪江衝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東依涪江,西傍昌明河,兩面皆水,於是建中壩碼頭,上接平武,下達重慶,便利的交通使中壩店鋪林立、商賈雲集,自此成為了江油最初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1958年9月,江油、彰明兩縣合併為江彰縣,次年4月,更名為江油縣。1988年2月,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進一步加快了城市建設的步伐。
  • 【方志四川•探秘】甘元俊 ‖ 「豐禾百藥」失傳記
    原創 甘元俊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他趕緊順手從河邊草叢中抽了一根蔓草將魚穿上,收拾回家後,不忍心賣掉和吃掉,就以穿魚的蔓草,將魚掛在牆壁上觀賞,越看越愛,晚飯未吃也不覺餓。疲乏後沉沉睡去,第二天醒來一看,鯉魚猶在牆壁上蹦跳不已,把他驚得大張著嘴合不攏來。
  • 【方志四川•記憶】楊光曦 ‖ 華西協合大學首位華籍校長張凌...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抗戰時期,條件極其艱苦,且有幾所大學在華西壩共同辦學,其中的艱辛萬苦可想而知。為保障幾所大學的生存和發展,張凌高只能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不斷向政府爭取經費。他不得不走出書齋,與政、軍、商各界頭面人物周旋應酬,尤其是與銀行巨頭張嘉璈建立起了密切的關係,華西協合大學與其他大學因而獲得了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但他隱退後,卻身不由己陷入了黨派鬥爭的政治漩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