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後蘭明路又登央視紀錄片《家鄉至味》強烈推薦中壩醬油

2020-12-19 網易新聞

(原標題:《舌尖》後蘭明路又登央視紀錄片《家鄉至味》強烈推薦中壩醬油)

還記得《舌尖三》上蘭明路大師講述的四川泡菜嗎?鹹香酸脆,賺足了觀眾的口水,至那以後四川泡菜風靡全國。近日央視探索發現欄目又一美食記錄片《家鄉至味》熱播,我們又看到了蘭明路大師的身影,一碗口蘑醬油拌飯,引發了一代人的回憶。世界上最極致的口味,永遠是故鄉的味道。童年時身邊的烹調所產生的味覺習慣,一旦形成,無論你走到哪裡,一生都無法改變。


作為川菜名廚,蘭明路走遍五湖四海,傳揚中華美食文化。吃遍全球的他,卻總有一口掛念的味道,一家人圍著柴火灶烹飪出的家鄉味,是蘭明路時常惦念的,無論走到哪裡蘭明路始終會帶著家鄉的中壩醬油,這不僅是烹飪的滋味基底,也是他最為懷念的味道。

對於蘭明路來說醬油拌飯,是任何珍饈美饌都無法比擬的,一碗簡單的中壩醬油拌飯是曾經的年月裡令肚子發瘋的油水。唯一的調味是醬油,增味增色,攪拌均勻,中壩口蘑醬油就能激發食慾,撐起整碗米飯的誘人滋味,一口熱飯滿足了所有對於家的想像,人們總是習慣,將滿腔的愛意與關懷,含蓄內斂的表達為回家吃飯。

如果說食材是美食的「身」,那麼調味就是美食的「魂」,美食總在迥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間扮演著親善大使,靜默的歲月中,彼此滲透。醬油在廚師眼中,是味道之魂,而中壩醬油就是川菜味魂。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中壩醬油:央視又一美食紀錄片《家鄉至味》中的舌尖風味
    近日央視又一美食紀錄片《家鄉至味》在CCTV-10探索發現欄目播出,在夏季篇中用了30分鐘的時間通過青林口老紀的豆腐宴、中壩口蘑醬油非遺傳承人許平的釀醬技藝、國家烹飪大師蘭明路兒時回憶、竇團山王老爹父子的鐵索表演等江油人的視角,聚焦江油人的舌尖風味。  青林口古鎮,坐落於二郎廟鎮西南的小山溝裡,潼江之源馬閣水穿鎮而過。
  • 中華老字號中壩醬油再上央視《探索發現·家鄉至味》欄目
    近日一道四川醬油火了,霸屏央視探索發現《家鄉至味-夏季篇》近20分鐘。這已經是這道醬油第四次登上探索發現欄目了,這就是有著兩百年歷史的中壩醬油,那他到底有怎麼樣的魅力才能如此的備受追捧呢醬油不僅是鹽的替代品,更是萬千滋味背後的玄機所在,由它表演的味覺魔法,總是悄無聲息。或許是和醬油同音的關係,江油人對於醬油有著極深的理解和研究,在江油,關於醬油的記憶可以一直追溯到清代。川北中壩,自古為釀醬之鄉,這與當地優越的環境密不可分。
  • 【方志四川•風物】中壩醬油登陸央視「探索發現」《食之有味》
    CCTV-10《探索發現》欄目播出紀錄片《食之有味》江油清香園中壩醬油「霸佔」屏幕5分鐘CCTV-10《探索發現》之《食之有味》片段在四川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麻辣鮮香的味道,造就川菜獨特口感的,正是豐富的調味品。除了「川菜之魂」豆瓣醬之外,醬油也是川菜「調味八珍」之一。
  • 川調文化:中壩醬油川菜味魂進萬家
    中壩醬油川菜味魂為弘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推廣和傳承川調、川味,川菜博物館在全國開展了一系列的中壩醬油川菜味魂進萬家體驗活動。活動期間社區居民不僅能了解川調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品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
  • 株洲這些「家鄉至味」上了央視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陳正明)9月11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家鄉至味》秋季篇第5集,聚焦株洲人的「家鄉至味」,詳細記錄了石耳燉雞、火焰醉鵝、蜂蜜涼水、筍鞭粉蒸肉等炎陵縣、茶陵縣特色美食製作技藝。
  • 獨家|蘭明路 · 潘小峰 · 唐習鵬首秀招牌菜譜
    川菜大師蘭明路、淮揚菜大師潘小峰、京菜大師唐習鵬都師從名廚,在後廚兢兢業業學習、工作多年後,開始創業經營自己的餐廳,用積累多年的經驗和技藝打造出行業內極具口碑的餐飲品牌
  • 《舌尖3》四川元素多:大廚泡菜、街邊麻辣燙
    2月19日晚8點,《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在CCTV亮相。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舌尖3」分集導演黃鶴,此刻的他還在機房裡忙碌。 一別三年的美食紀錄片牽動了大量「舌尖」鐵粉的心,而電視機前守候的他們也沒有失望。美食配美器,講述了美食的前世今生,出鏡的四川元素包括綿陽大廚蘭明路和泡菜,「舌尖3」一播出就上了熱搜。
  • 大隱於市的百味川菜,不只有辣!蘭明路大師獨家新川味!
    作者: 作者 蘭明路 四川遂寧人,川菜泰鬥史正良嫡傳弟子,四川蘭亭十三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蘭明路中式烹調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中國烹飪協會名廚委副主席
  • 清香園·中壩醬油第三屆中國醬文化節在四川·江油舉辦
    開壇儀式 濃濃中國味 演繹六代健康傳承音樂起,仙霧噴,古色古香的銅人秀登場,中壩醬油古法釀製工藝流程 「蒸煮」、「曬制」、「調味」、「售賣」在銅人秀表演中一一再現。鼓聲響,戰旗飄,16名武士手持杏黃古戰旗氣勢磅礴地奔上舞臺,旌旗卷舒,迎著春風獵獵作響,把幾代清香園人砥勵奮進的精氣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 紹興美食明晚再登央視!下飯神器,饞到流口水~
    但凡論道美食   怎能少了紹興   10月14日起   寶藏紹興將登上央視
  • 著名主持人朱迅與中壩醬油董事長《對話新時代》,講述百年老字號的...
    近日,清香園中壩醬油的董事長林澤受邀,做客中央電視臺老故事頻道《對話新時代》欄目,與主持人朱迅對話,講述百年老字號的前世今生——《川菜.味魂》林澤,籍貫四川綿陽,1983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專業,先後在蘭州大學生物系、綿陽市政府食品辦等單位工作,現任四川東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四川清香園調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家鄉至味》央視熱播——揚州夏季的水中風味你最愛哪道?
    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淮揚菜口味注重鮮美,大多以江湖河鮮為主料,正得益於人水同居的獨特環境。」今晚,《探索·發現》家鄉至味第14集播出,記錄出產自高郵和寶應的六月黃、老鵝、花鰱魚、慈姑、長魚、蓮藕等水產,在大廚們的手中變身動人風味。
  • 中壩醬油 讓你的生活有滋有味(原創)
    剛來到綿陽,就有許多人告訴我說這裡吃的都是中壩醬油。後來才知道:在綿陽提起中壩醬油,精誠醬園,那是名聲大噪。「有滋有味有中壩」的金字招牌,早已經讓中壩醬油響徹全國甚至國外。綿陽江油清香園中壩醬油是百年企業,它早已經是四川各大餐館與消費者一致公認為調味珍品,受到普遍的歡迎。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熱播 勾起舌尖上的鄉愁
    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 片中食材銷量大幅提升 深夜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使得不少吃貨眼淚伴著口水流。吃貨迷們一致認為,只能看得到卻吃不到是最大的煎熬。伴隨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熱播,新一輪舌尖上的鄉愁被再次勾起。 每逢佳節思鄉味 中國人對食物懷有特殊的情感,它們不僅貫穿於日常的蒸煎煮炸和柴米油鹽之間,也根植於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之中。食物對於遠離故鄉的海外遊子而言,絕不僅是果腹之需和口欲之歡,它更是華僑華人寄託鄉愁的重要媒介。
  • 泉州美食再登央視《舌尖》!這次火的居然是……
    《舌尖上的中國3》在春節暖心回歸!咱們泉州的美食再次登陸央視!去年國慶前,《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劇組來到泉州,經過挑選後「看上」了石花膏、海蠣煎和面線糊。「在店裡拍攝了一周,正好是泉州最熱的一陣子。」他說。
  • 戀物 日式醬油:殺人於無形的簡約至味(附單品推薦)
    日常料理中常用的濃口醬油和淡口醬油,其實更應該被叫做濃色醬油,和淡色醬油才是。因為在釀造過程中,為了抑制淡口醬油的顏色,會增加小麥的比例,增加鹽分,縮短發酵時間。所以一般而言,濃色醬油的鹽分比例是16%左右。淡色醬油的鹽分比例則可以到18%。真真不能算是淡味。但顏色的濃淡之分,一看便知。
  • 連續三天「霸屏」央視!溫州甌菜魅力盡現
    溫州網訊 溫州美食再登央視大螢屏,解鎖山鮮海味。9月15日——17日,每晚20:00,CCTV10《探索·發現》播出《千城百味》(三十~三十二期),帶領廣大觀眾朋友領略溫州美食及美食背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
  • 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 百年老字號中壩醬油直播新體驗
    △ 三平臺同步直播,人氣爆棚直播過程中從中壩醬油文化廣場到中國醬文化博覽園,林澤給網友展現了有歷史、有內涵、有傳承的調味品品牌,從中壩醬油的創立到成為貢品,再到口蘑醬油的發明小趣事,林澤用一個又一個傳承的故事讓老字號離年輕人更近了。
  • 央視紀錄片《記住鄉愁》徵集主題歌歌詞 溫州作者入圍
    央視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徵集主題歌歌詞,日前確定30首入圍作品,樂清作者趙小明以一首充滿鄉愁的《江城子·鄉愁》成功入選。趙小明,64歲,樂清人,現居住上海,喜歡書法、詩詞。他的詩詞作品曾入選浙江大學110周年校慶詩集《詩詞浙大》等刊物。「飛星趕月夢中遊。
  • 大學生想展現家鄉美食 拍《舌尖上的石碼》走紅
    導演反覆拍攝  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紅透了大江南北,近日,兩集由福建農林大學大三學生拍攝的視頻短片《舌尖上的石碼》在微博上引起網友瘋傳。  記者在網友「舌尖上的石碼」和「想要攝影的BAMO」的微博上看到,有關《舌尖上的石碼》的視頻短片共上傳了兩集,第一集播的是「滷麵,滷香」,時長8分多鐘,第二集播的是「燒仙草」,時長7分多鐘。這兩集視頻短片介紹了漳州市龍海石碼鎮的特色小吃——滷麵、滷香和燒仙草。短片展現了極具閩南特色的滷麵、滷香和燒仙草,從食材的選用到配料的製作,再到石碼人的生活方式,都進行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