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012字,閱讀時間4分鐘
「我終於沒忍住,今天上午因為吃飯,狠狠地收拾了我娃一頓。」當媽後,一直把自己脾氣控制很好的閨蜜打電話來說。
「孩子怎麼吃飯不乖了嗎?」我感興趣地問道。
「是啊,把飯灑的到處都是,讓他收拾,他還挑釁我!」閨蜜生氣地在電話裡說。
「孩子總要經歷這個階段,你怎麼捨得打他?」
「以前一直講道理來著,但是我發現講的道理完全沒用,一日三餐,每餐都是這樣搗亂。」閨蜜嘆口氣說道。
像閨蜜這種在孩子兩歲之前,一直用講道理的方式管教孩子的媽媽不是少數。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能說會道,越來越要求獨立,所犯的錯誤也越來越讓人憤怒時,越來越多的寶媽開始意識到「講道理」沒用,而且越講孩子越不聽話!
在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中,始終堅持的理念是「溫和而堅定」。可見選擇溫和的給娃講道理沒錯,但是在講道理的過程中,你做到堅定了嗎?講道理的時候,瞅準時機了嗎?
道理講不好,就會變成「驕縱」
爸爸媽媽們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想營造更為寬鬆的成長環境。在各種科學的育兒理念支撐下,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開始選擇講道理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發現講道理的方式,好像起不到管教孩子的作用。閨蜜甚至說:「我感覺不到三歲的孩子一直在試探我的底線,講道理的時候,他完全聽不進去,還會繼續用搗亂的方式來挑釁我!」
《正面管教》這本書,被很多媽媽所喜愛,並且也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嘗試使用裡面的理念。像閨蜜她們的做法,其實是進入了一個誤區,學會了「溫和」,卻沒學會「堅定」。是在變相地向「驕縱型」靠攏。
記得妹妹上早教音樂課時,老師在課前會在教室中間擺放一面小鼓。每次都有一個小男孩會站在鼓上面跳,其他孩子完全沒辦法拍。
他媽媽則笑意盈盈地說:「你這種玩法很有創意啊!你看小朋友都是用手拍的,你也試試?」然後嘗試把娃從抱下來,但孩子馬上又會站上去。
《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驕縱型」即為我們沒有規則,我相信我們愛對方,並且會幸福,我相信你以後會選擇自己的規則。
這不就是印證了那位媽媽管教孩子的方式嗎?試問,三歲的孩子如果在早期沒有樹立規矩感,他日後選擇的規則會正確嗎?
不分場合的講道理
講道理的管教方式,對於父母來說,比較考驗自己的情緒忍耐能力。而對於孩子來說,是好接受的,因為他不會因為犯錯誤而受到任何懲罰。那麼上面提到的「驕縱」是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是不分場合的講道理。
比如當孩子要買玩具不得的時候,就會開始哭鬧找事。此時父母總是極力地想要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孩子冷靜下來。我想很多家長都嘗試過這種方法,但最終的結果卻差強人意。因為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讓孩子哭鬧得更加厲害。這是為什麼?
仔細想想給娃講道理的時候,我們都會說些什麼:
「這個玩具家裡有一樣的,不能買。」
「我們今天錢沒帶夠,買不了。」
「你這樣哭不聽話哦,都說好了不買玩具。」
「別哭了,你看你哭成大花貓,大家都會笑話你的。」
「... ...」
這些道理,在孩子聽來都是在責怪他或者告訴他無法買到心儀的玩具,他怎麼會因為這些所謂的道理而停止哭鬧呢?這是因為父母選擇了不合適的場合進行講道理,也許等孩子情緒冷靜下來之後,再分析所發生的事情,孩子會更好接受一些。
講道理試試3R1H原則
道理不是不能講,但是要講得有套路,讓孩子真正明白「道理」的含義是什麼,才能起到真正的管教作用。父母給孩子講道理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讓孩子能夠通過道理改變某種不好的行為。但是家長們常常忘記了在講道理的時候要「堅定」。而在《正面管教》中,就提到了關注於解決問題的3R1H原則,分享給各位家長一起學習。
A.相關的(Related):是指後果必須與行為相關。當孩子犯錯誤後,他要承擔與他行為相關的後果。比如吃飯灑了一地,他需要收拾乾淨地板才能去做別的事情。
B.尊重的(Respectful):是指後果不能包含責難、羞辱或者痛苦,要和善而堅定。換言之,當孩子承擔後果的時候,父母監督他有效地執行就好。不要再進行人身攻擊,說類似:「看你糟蹋的到處都是,你怎麼這麼髒?真是讓人討厭至極!」
C.合理的(Reasonable):是指後果無論從孩子還是大人來看都是合理的,不能借題發揮。吃飯灑地上,收拾乾淨是對他的懲罰。如果繼續剝奪孩子玩積木,看電視的權利,就屬於借題發揮。
D.有幫助的(Helpful):承擔後果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懲罰。在後果中,孩子能夠學到如何解決問題。吃飯灑地上是不正確的行為,清掃乾淨是在替自己的不良行為埋單。下次吃飯的時候要注意好好吃飯,做到不灑飯。這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目的。
Ps:在最後一點上,大部分家長的認識都是:打掃衛生是為了懲罰孩子。基於這種出發點,在孩子看來,這是在讓自己因為問題付出代價,並不知道能從中學到什麼?
想要了解更多管教方面的知識,建議大家可以入手一本《正面管教》,它是我育兒路上的一位「好老師」,給了我很多幫助,站在孩子角度幫助我們理性解決可能會出現的育兒問題。我想沒有哪對父母願意打罵自己的孩子,如果可以溫和管教,誰又願意採取暴力的方式呢?
該書作者是7位孩子的媽媽,同時也是22個孩子的奶奶/外祖母,在育兒方面的經驗十分豐富。現在推出的修訂版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的刪改,與時俱進,讓育兒不再落後,原價38,點擊上方連結現在限時折扣僅需23.8就能帶回家喲!
凌晨媽媽來叨叨:
講道理的育兒方式,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性格塑造,以及親子關係的培養都是有好處的。但講道理不意味著不懲罰,相反,講道理的前提是孩子明白什麼是規則。這樣你的道理孩子才能聽懂,才能執行,才能改正。你說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孩子聽爸爸的話卻不聽媽媽說?心理學「超限反應」給出解釋
強勢媽媽養不出自信的娃,從《隱秘的角落》看如何教育孩子
別盲目進行吃苦教育,教導重視這「四力」,才是真正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