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越愛講道理,孩子會越聽話嗎?答案可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

2020-09-10 香媽的育兒經

家長越愛講道理,孩子是越聽話還是越不聽話,要看你講道理的方式,以及孩子聽沒聽懂你的道理。

今天我還根據「兒童道德觀發展的五個階段補充一點:不同階段的孩子,認知水平不一樣,能聽懂的道理也不一樣。

所以我接下來就說說,在孩子不同年齡該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以及可以期待收穫一個怎樣的結果,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嬰兒期(0-1.5歲):非道德階段,只根據自己感受判斷對錯

剛出生的孩子沒有道德觀念,TA最原始的對錯直接與自己的感受掛鈎。

自己還從來沒有餓過,餓很難受,餓是錯的。冷也是錯的,疼也是錯的。

哭了沒有人回應,孤獨是錯誤的。

坐在媽媽胳膊上,靠在胸前,感覺很好。擁抱是對的,有回應是對的。

此時的寶寶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構建自己的規則。



對於剛出生3個月的寶寶,有需求?大人滿足就完事了。不要想著立規矩,擔心會把TA寵壞了。你覺得一天抱18個小時太粘人,可在孩子看來,「我之前每天24小時都被(子宮)抱著,現在還差1/4的時間沒有被滿足呢」。所以,大膽去滿足這個階段孩子的所有要求,只有在現有小世界充滿安全感,TA才有勇氣冒險。

隨著「三翻六坐八爬」,孩子的行動能力增加,TA開始用嘴用手去認識身邊的事物。刀會傷人?疼了才知道。水會燙手?摸到才知道。這時候給TA講道理TA也聽不懂,一味地說「這不行」「那不行」只會打壓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氣。反倒是大人,應該提前把可能的危險排除,或者哄著孩子轉移注意力。

一歲的孩子開始牙牙學語了,他繼續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比如他會突然在餐廳這種公共場合嗷嗷大叫,你以為他是搗蛋鬼存心破壞大家吃飯,其實孩子只是想測試自己的聲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當下的行為和周圍環境是否違和。此時你無論是生氣——「別吵了,這是公共場合!」還是大笑「我兒子嗓門可真亮!」,孩子看到這麼強烈的感情都以為是一種鼓勵,於是他叫得更歡了——從測試聲帶轉變成了取悅你,博取你的注意力。


讓這麼大的孩子明辨是非顯然是不現實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轉移注意力。外出隨身帶的小玩具小繪本,除了打發時間之外也是一個「寶寶,你看這是什麼?」的利器。

大部分情況下看到孩子幹壞事,自己第一反應是阻止他。但此時的孩子大腦皮層不成熟,很難控制住自己,所以如果你說「別大聲說話」,他反而不知道怎麼辦。還不如直接告訴他怎麼做:「噓~我們在餐廳要小聲說話」,如果過於激烈的時候,一定要抱離現場。

而且不要奢望說一遍就能有效,此時的孩子很健忘。




幼兒期(1.5-3歲):依附階段,根據父母的反應判斷對錯

到18個月後,幼兒終於漸漸沒有那麼自我了,他開始知道自己要想住在這個房子裡,有很多規則要遵守。不過他還沒有能力意識到自己玩球會傷害別人。只有父母這樣告訴他,或者他受到過懲罰,才知道把球打到別人身上是「錯誤的」。就算父母跟孩子說可樂是辣的,孩子也信,然後對汽水失去興趣。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根據父母的反應判斷對錯,所以稱作「依附階段」。


所以當父母做出和他們日常灌輸給孩子完全不一樣的行為時,孩子會困惑不已。

比如過馬路剛變成紅燈,家長拉著孩子快跑:趕緊跑幾步,就不會再等那麼長時間燈啦!孩子納悶了「不是說紅燈停嗎?原來可以不停呀。」


比如在遊樂園悄麼聲地帶著孩子插隊:排隊的人這麼多,要不咱們得等到什麼時候去啊!孩子又get一點,「原來可以偷偷不排隊啊。」


於是,當大人承諾與孩子一起玩遊戲然後又反悔時,孩子知道了答應的事可以不做。


當大人電話裡向別人撒謊的時候,孩子學會了可以不誠實。

當大人打他屁股時,孩子知道了大個子可以打小個子,當了父母就可以打自己孩子,問題可以用打解決。

這個階段的孩子絕對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大人示範的是錯誤的例子,孩子也會有樣學樣,這時就算你說再多正確的大道理都是徒勞的。

而且這裡有個最大的誤區——大人會想當然地以為通過懲罰能告訴孩子對錯。其實,許多研究表明,懲罰只會讓孩子注意力集中在他自己所遭受的「後果」上,而不是他的行為對別人、對周圍環境會有什麼影響。他關注的是「既然幹這事會挨打,那怎麼幹才不挨打」?為了逃避懲罰,他想到了你撒謊的樣子,學會了做壞事要更隱蔽,也更加以自我為中心,更沒有同理心。

指導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三招:「講道理—警告—執行」,效果層層遞進。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警告期給出結果選擇(要麼……,不然就……)時,儘量優先說自然結果,其次邏輯結果,不要有不相關結果。比如:

「你再不專心吃飯,飯涼了不好吃,還可能會鬧肚子。」(自然結果)
「你不好好吃飯說明你不餓,那麼我就把飯拿走了,一下午都沒有飯,到晚上才可以吃。」(邏輯結果)
「不好好吃飯,回家不讓看電視。」(不相關結果)




學前期(3-7歲):內化階段

經過前面階段父母一次次的教導,孩子開始明白一些簡單的因果關係,知道做什麼事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如果前面父母總是非打即罵,或者言行不一致地管孩子,那麼此時熊家長身後勢必就會站個熊孩子。

如果之前父母的管教都是基於孩子的性格和成長規律,那麼此時孩子就會「好管」很多。這個階段,可以繼續沿用前面所說的「講道理—警告—執行」三步,但有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只需要做到「講道理—警告」甚至只是講講道理就行了,孩子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律的好習慣,並不會做什麼出格的事情。



跟上一個階段相比,孩子還會有一點進步就是,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如何影響他人的,知道他人也有做事的權利和不同的觀點,這是培養孩子「有眼力見兒」的好時候。所以,現在講道理的時候,可以多把權利、公平、情緒等等這些「大孩子」才聽得懂的話掛在嘴邊


比如還是在餐廳裡大吵大鬧,如果是四五歲的孩子,家長就可以這樣說,「你吃著飯大笑,會吵到別人,人家很煩躁/別人聊天都聽不見了,說話小點聲。」




7-10歲:開始獨立思考

孩子們開始質疑父母和老師說的是不是永遠都對。

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面對父母沒教過的情況,會進行初步道德推理,自己判斷對錯

公平意識很強,比如自己沒有被選中當小組長的話,會強烈感到不公平。會去主動了解規則,並希望參與制定規則。

開始理清哪些價值觀對自己的益處最大——一種「這個道理對我有什麼意義」的階段。



從大概10歲開始進入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努力讓自己變得受歡迎,最擔心被同伴排斥,他們很容易受到同伴價值觀的影響。相對的,大人對孩子的影響沒有那麼大了,孩子可能更樂意將父母視為顧問,而不是權威人物。

他們會繼續梳理哪些價值能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哪些價值該被拋棄,他們還可能嘗試使用不同的價值體系,以找出適合自己的。也就是說,三觀開始初步成型。

所以到了這個階段,孩子周圍的人很關鍵,孩子是否能辨別複雜的是非,是否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也很重要。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不知你是否深以為然。

0-10歲,是孩子最依賴父母的十年,也是父母有效撫養、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在我們講道理他還聽的階段,努力、用心地做父母,用言傳身教幫他做好應對未來的準備吧。否則,就像龍應臺所說的,小孩兒是老天爺(或上帝)給我們的禮物,當你不珍惜的時候,老天爺就把這份甜蜜的禮物收回,而我們將來就只有嘆氣、搖頭的份兒了。

相關焦點

  • 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你錯在這兒了!
    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我讓她舉個孩子如何不聽話的例子,她講了這樣一件事。她家住公寓樓五層,沒有電梯,走樓梯上下。
  • 家長越講道理,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你看在小朋友的眼裡,抱她、親她、陪她,這就是他想要的父母的愛。很少有小孩子認同父母跟他講道理是愛他的表現,要知道孩子最討厭父母長篇大論了。如果一天到晚跟孩子講道理,其實就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個不對等的角色上。家長的意思是我是大人,我有經驗,所以我要對你講道理,我要指導你的行為。但孩子不是這樣想的啊!
  • 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正面管教》:試試3R1H原則
    「孩子怎麼吃飯不乖了嗎?」我感興趣地問道。「是啊,把飯灑的到處都是,讓他收拾,他還挑釁我!」閨蜜生氣地在電話裡說。「孩子總要經歷這個階段,你怎麼捨得打他?」「以前一直講道理來著,但是我發現講的道理完全沒用,一日三餐,每餐都是這樣搗亂。」閨蜜嘆口氣說道。
  • 孩子不聽話,越吼越叛逆?家長學會這幾點,你會發現孩子聽話多了
    孩子不聽話,家長越吼娃越叛逆,次數多了孩子甚至會頂嘴,或者直接和家長反著來。可以說不少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此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這時候孩子甚至會忘記自己做錯的事情,反而感覺是家長的不對,至少他們不應該這麼吼自己,於是孩子就會被各種不滿和牴觸情緒包圍,此時他們會和家長對著幹也就不奇怪。而家長越吼,孩子越叛逆,多半就是這幾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說家長想要讓孩子糾正錯誤,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單單靠「吼」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 紐奶樂|為什麼家長越講道理,小孩子就越不聽話呢?
    其實,紐奶樂嬰幼兒奶粉想先確認一點,我們認為的「聽話」,不是「毫無思考地聽從大人的話」,而是一種「容易溝通的狀態」。因為首先我們要知道,容易溝通的孩子,其實是帶著自己的思考和邏輯,且具有相應的同理心。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圍繞著「愛與接納」這個根基來談「聽話」的。
  • 父母越愛講道理,孩子越不聽?「魚缸法則」幫你打破親子溝通壁壘
    執筆:周瑤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中國家長面臨淘氣不聽話的孩子有兩招,一是打罵,二是講道理,講道理的家長嫌棄打罵太過於粗俗,於是總是反覆灌輸各種大道理給孩子,卻想不到,越講這些話孩子越不聽話父母愛講道理,離不開思維慣性我們會發現,愛講道理的性格其實具有那麼一點遺傳性,那些自己從小聽大道理長大的父母,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
  • 為什麼你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看完就明白了
    為什麼你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看完就明白了「你已經高中了,一定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不然將來進了社會就會吃苦了。」 「一定要早睡早起,熬夜對身體不好,將來老了都是病。」 「我們說這些話有道理的,都是為了你好,等你長大你就明白了。」
  • 為什麼越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
    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三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一位家長朋友說,當她在沒有孩子之前特別不理解那些打罵孩子的行為,成年人用武力徵服孩子是無能的表現。如今當她有了兒子之後,才發現很多事情只靠講道理是完全行不通的,幾乎每個學期都會忍不住動手打孩子。隨著孩子的成長,她發現自己的方法越來越不可行,耐心也越來越少,正在逐漸變成自己討厭的那類人。
  • 給娃講道理越講越不聽話?掌握3R1H原則,才能起到管教的意義
    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能說會道,越來越要求獨立,所犯的錯誤也越來越讓人憤怒時,越來越多的寶媽開始意識到「講道理」沒用,而且越講孩子越不聽話!在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中,始終堅持的理念是「溫和而堅定」。可見選擇溫和的給娃講道理沒錯,但是在講道理的過程中,你做到堅定了嗎?講道理的時候,瞅準時機了嗎?
  • 為啥「你越不讓,孩子越要幹」?答案很簡單,很多家長卻想不明白
    比如,孩子在玩玩具,你告訴他玩具不要亂扔,他嘴上說著好,結果他趁你不注意,把玩具丟的到處都是;孩子在吃飯,你告訴他注意一點,不要把飯弄撒了,結果他能直接把碗弄掉在地上......為什麼你越不讓,孩子越要幹?
  • 為什麼越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越不聽話?關鍵是怎麼讓孩子認可
    在孩子的教育上,越來越多的人都強調尊重孩子,強調與孩子平等對話,反對打罵孩子,很多家長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在生活中,改變打罵模式,採用與孩子講大道理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並自認為很尊重孩子。事與願違的是,不少家長發現,越與孩子講大道理,孩子反而越不聽話。
  • 父母越講理,孩子越「不聽話」?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家暴
    做人要講道理,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做人原則之一,那些無理取鬧、不講道理的人,必然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可,在社會上自然也會受到更多的排斥。但是講道理也要分情況而定,特別對孩子更是如此,因為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越講道理,孩子越是不聽話。上小學的磊磊最近迷上了電子產品,之前父母為了讓他愛上學習,特地幫他買了一個平板。
  • 喜歡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會收穫一個更不聽話的孩子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並支持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很多人所推崇。但很多人也發現了,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其實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母親,七歲的女兒非常叛逆,最喜歡跟母親對著幹。
  • 孩子越長越大,不聽話怎麼辦?這些方法太實用了!
    很多寶媽都抱怨過自己的孩子難伺候,一點小事不符合他的心意就開始鬧脾氣了,又倔又拗,真的疲於應對。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煩惱:同樣的話或道理,對孩子講了很多遍,可孩子只當耳旁風,以前犯過的錯誤照樣會犯,不好的行為「屢教不改」。 這真的是因為孩子脾氣不好,或者存在情緒問題嗎?自然不是。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不能光講道理,家長可以試試"邊門效應"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不能光講道理,家長可以試試&34;孩子不聽話,家長都很頭疼,大多數家長都會說跟孩子講道理比較有用,但是跟孩子講完道理孩子會乖乖聽話嗎,第二次孩子是不是還會犯,跟孩子講道理太過於直接,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 「你為什麼不聽話?」家長越這樣吼,孩子越不聽,答案在這裡
    當孩子不聽話,惹家長生氣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說這句話。這樣的問話,往往得不到滿意的答案不是孩子被嚇到沉默不語,就是孩子告訴你不聽話的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當別人問你:「你今天為什麼沒上班呢?」那麼,你可能回答「今天我休息。」或者「今天我請假了。」
  • 不打不罵不講道理,也能讓孩子聽話?這個簡單的心理學妙招很實用
    「沒辦法,對孩子太溫柔,他反而越得寸進尺」,這是多數家長在教育不聽話孩子時常有的心態。這幾個家長們常見的方法,作為家長的你是否曾用過。先好好說,不行就使出「絕招」一開始教育孩子時,爸媽們都會拿出他們的十分耐心,和孩子好好講道理,給予孩子尊重和選擇權。
  • 家長總給孩子講道理嗎,孩子往往越不聽話,孩子缺少的是引路人
    不少父母們都有這樣的苦惱,自己嘮叨一頓,講了很多大道理,結果發現孩子左耳聽右耳冒,一點東西都聽不進去。不少父母遇到這種事時,心裡都會想:「孩子真不懂事,一點兒也不懂我們的良苦用心」。其實,父母孜孜不倦的給孩子講大道理,對大腦沒有完全發育的「小孩」來說就像是天文,根本就聽不懂,並不是孩子有意辜負你的良苦用心。
  • 你越數落,孩子越不聽話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徵服的快感。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氣,還是心裡服氣!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 同樣是講道理,為何別人孩子很聽話,你家孩子直反抗?差在包裝上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苦口婆心地講一堆道理,人家還嫌你囉嗦,10個孩子就有9個不聽話,真是太難了。是啊,就連盧梭也曾說過:「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這說明,講道理就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那怎麼辦?難道就任由孩子胡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