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
我原先的一個學生,家長突然來造訪了。原來孩子在學校到碰到了大問題。
這是一個11歲的男孩,有一天,一個同學說的話讓他很不高興,他直接推了一下對方,對方也不甘示弱,兩個人扭打在了一起。被老師拉到校長室接受批評,結果他瘋狂地踢了校長,從校門口逃走了。
這是非常嚴重的不良行為,讓他媽媽嚇壞了。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孩子一直是非常頑皮的,雖然帶起來特別辛苦,前幾年還好,孩子小,還罩得住。現在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媽媽有點搞不定了,身邊又沒有親人可以相助,非常的擔心和焦慮。
難道是孩子太壞了?具有攻擊性人格?
通過我跟孩子的接觸,感覺孩子內心是非常焦慮的,他不能容忍任何批評,當別人說出讓他不高興的話,他就馬上動怒。了解他的生長環境,孩子爸爸是一個大貨車司機,性格比較暴躁,小的時候,動不動就揍孩子一頓,在孩子5歲的時候,孩子爸爸不幸出車禍去世了。孩子的性格像爸爸,比較急躁。同時我還了解一個細節,孩子開口說話比較晚,所以在表達上一直是不擅長的。
這就是強烈焦慮引發的不聽管教。
有些孩子表現出的焦慮情緒會因某些情況而退縮,但有些人卻以更強烈的反應以擺脫不舒服的狀況。這種無法控制的行為通常被誤解為憤怒或攻擊性行為。還有可能會因為孩子無法表達出自己的焦慮,由於一些突發事件激發了孩子的對立或攻擊性行為。
焦慮在學校環境中還會引發許多容易被誤解為多動症或挑釁行為的症狀。因為孩子的行為舉止是帶有攻擊性的,是外顯的行為,是我們第一時間捕捉到的信息。而我們往往在第一時間被他們的行為惹火,無暇顧及孩子的內在出發點。
它的發生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多,要麼是看起來具有破壞性的焦慮,要麼是與破壞性行為並存的焦慮。
這類孩子在學校會過得很不愉快,會遭遇更多問題,比如不專心,一直坐不住,問很多問題,經常去洗手間,打擾別的孩子學習,不遵守紀律。我們傾向於認為這個孩子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多動症,但通常很可能是焦慮症。
1、單純的呵斥、制止和管教不管用
碰到孩子這樣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呵斥、打壓,可能一時起作用了,但是長期不管用,孩子還會屢屢在犯。有些孩子很有可能還會變本加厲,攻擊性行為更頻繁了。
2、要從根源解決問題
我們首先要找到孩子焦慮的原因,從源頭去解決。就像開頭的那個孩子一樣的,內心是非常焦慮的。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如此焦慮呢?家庭環境、性格、成長的煩惱、愛的缺失……可以跟孩子聊一聊,同時觀察孩子的平常表現,推斷出原因,然後想方法去調整。
3、教會孩子一些應對焦慮的工具和方法
比如讓孩子學會問題的時候,通過深呼吸或數數等方法,讓自己放鬆和冷靜下來;學會表達焦慮,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講出來,這樣就不會一直積壓在心中,引發更大的火山爆發;平時多給孩子釋放壓力和焦慮的方法:擊打拳擊袋、跑步、騎車等。
【同時也可以根據我的兒童正念冥想方法,讓孩子學會解壓和放鬆】
孩子不聽管教的背後常常有一顆焦慮和敏感的心,很容易被我們忽視,讓我們誤解孩子。如果忽視這個原因,那麼很有可能會父母越管教,孩子越不聽話,行為越出格。家長,你了解了嗎?
我是動歷盒育兒袁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及兒童正念教養專家,從事過十多年的家庭教育輔導、兒童培訓和心理諮詢工作,致力於3-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