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擾民遭報復 到底誰違法

2020-12-23 民主與法制網

    隨著城市建設和科技發展,越來越多的噪音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工地施工、廣場舞大媽放嗨曲、樓上鄰居吵鬧等等,實際都從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噪音汙染。記者了解到,《城市區域環境噪音標準》中明確規定了環境噪音的最高限值,也許你每天都在製造噪音,或者正為噪音不勝其擾。但可別小瞧了這些噪音,輕則影響睡眠和休息,嚴重則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損害身心健康。近日,就有一位市民因無法忍受鄰居吵鬧而購買反幹擾器具,對樓上鄰居進行報復,結果雙方的正常生活都受到了不良影響。那麼,被噪音幹擾而進行報復的行為違法嗎?遭噪音幹擾了又該如何正確維權呢?

不堪其擾 以暴制暴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市民姜先生搬進新家近一年,發現房子隔音不怎麼好, 全家被樓上的「惡鄰」折磨了一年之久。姜先生家樓上住著一對夫妻,帶著一個三歲男孩和一對老人,每天早晨5點到夜間兩三點,經常會發出拖桌椅摩擦地板的刺耳聲音,還有小孩兒在地板上拍球、奔跑玩耍,大人穿著木屐無休止地走來走去……起初,姜先生嘗試著與樓上鄰居進行溝通,但沒想到鄰居態度非常惡劣,找物業甚至報警都溝通無果,反而愈演愈烈。於是,姜先生就想上網看看有沒有隔音效果好的材料,結果卻偶然間發現了一個「新鮮玩意兒」。這個「新鮮玩意兒」,是一款振動馬達,號稱能有效對付樓上製造噪音的鄰居。姜先生懷著好奇心,決定買一個試試,連續振動兩晚後,樓上的「惡鄰」果然被「制服」並主動上門示好妥協。

    按照姜先生的提示,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噪音」「反幹擾」等關鍵詞,顯示出數十款不同但類似於姜先生購買的馬達。售價從兩百多元到幾千元不等,發貨地區主要集中在廣東和江浙一帶,部分賣家的銷量還不錯。在一家店鋪的宣傳頁面中,記者看到,店家聲稱他們在售的這款馬達曾獲得過國家專利。根據店家提供的專利號,記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查詢系統裡的確查詢到,這款振動馬達擁有「外觀設計專利」。從店鋪提供的產品圖片看,該款馬達是一臺橙色的機器,售價為285元包郵,發貨地為廣東東莞。其累計評論和成交記錄已經超過3000條,9成以上的買家都說「這東西真靈」,使用之後樓上鄰居再也不吵了,效果非常好。

    經與該店鋪的客服攀談後,記者了解到,該產品原為「振動電機」,是功率為100瓦的工業振動馬達,其威力了得,主要應用於煤礦、冶金、石材、建材、醫藥、化工等行業中的振動篩分設備。後來在經過店主多次親身試驗並改良,將原來直接連接在大型機器設備上的振動馬達單獨加裝了插座,便誕生了可直接插在插座上就能運行的「神器」。該店鋪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起初店主還覺得這樣做有點不太道德,但考慮到「市場需求」,還是決定改良設備以方便客戶。包括加裝插頭、配調速器和膨脹螺絲以及延長電線,甚至加裝定時器等等。

    在另外一家店鋪的產品介紹頁面上,記者看到一個「機器使用方法」的視頻演示,將振動馬達插上電源後它會在地面上不斷跳動,距離其不遠處有一隻裝滿水的陶瓷碗也隨之躍動,水不斷從碗裡劇烈地蹦灑出來。該店鋪客服人員介紹說,「振動電機」的功率從50瓦到130瓦不等,重量在三公斤左右,如同普通座機電話般大小,需要用膨脹螺絲固定在房頂上。「主要是利用振動電機發出的噪音幹擾對方,噪音就像是裝修時衝擊鑽在打孔。」該客服人員說,裝的時候最好是安裝在對方的床底下,然後晚上開通宵。該客服人員還表示,用來振樓下的與振樓上的效果是有區別的,「振樓下的要安裝在地板上,當然自己也會吵到一點,沒有振樓上的效果好」。

「反幹擾」合法嗎?

    有網友提出疑問:振動馬達明明是工業設備,什麼時候轉為民用了?同時,不少電商也在做產品說明時溫馨提示:「當振動馬達達到一定效果後,掌柜提倡以和為貴,協商處理噪音,不應該得理不饒人,進行瘋狂報復。」那麼,靠使用振動馬達這樣的反幹擾「神器」還擊他人擾民,究竟合不合法?

    對此,北京眾信達律師事務所劉律師表示,鄰居間使用振動馬達等電機設備,以暴制暴、以牙還牙,實際上已構成了侵權行為。劉律師說:「以暴制暴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這種行為已經可以視為侵害鄰居的相鄰權了。相鄰的業主之間有義務不影響周圍鄰居的正常生活,裝修的情況可能比較例外,因為只是暫時的」。劉律師介紹,樓上樓下鄰裡之間對噪音大小的定義不一樣。「有些人覺得吵,有些人覺得還好,這就要看個人的隱忍程度和具體取證了。」劉律師建議,如果公民認為噪音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或者超過一定標準,可以在充分取證後提起訴訟。

    劉律師在肯定相鄰權的基礎上,還提出了安居權。「安居權不僅享有安全、居住的權利,還包括保持安逸、安靜的權利。」劉律師告訴記者,振動馬達產生的噪音,肯定不僅影響樓上樓下和自己家,周圍好多鄰居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利用這種所謂的「反幹擾」器具帶來不良的噪音,造成其他業主生活上的障礙,那麼,其他業主有權要求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同時,如果因此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後果,比如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醫療問題,當事業主在取證後也可要求其賠償相應損失。

    劉律師提醒,使用「反幹擾」器具的行為實不可取,鄰裡間的問題還是儘量找物業和社區溝通解決比較好。中國傳統文化講究敦親睦鄰,再厲害的「神器」,還是不要用來對付自己的鄰居為好。他建議,鄰裡之間自行妥善解決噪音擾民問題,應正確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將拖鞋更換成軟底拖鞋、減輕走路聲音,在走廊張貼溫馨提示字條等等。

投訴無果 到底該找誰

    而今年37歲的餘先生,與「以暴制暴」的姜先生不同,他選擇用投訴的方式來解決噪音擾民問題。但讓餘先生萬萬沒想到的是,一起簡單的噪音投訴,他花了近一天時間,輾轉求助了多個部門,最終也沒能搞清楚噪音投訴該找誰。

    餘先生家住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社區。「早上不到6點,附近工地上的各種機器就開動了,聲音很響,根本沒法睡覺。」餘先生幾乎一年到頭上夜班,入睡不久就被噪音吵醒自然很惱火。本以為過一段時間就會好了,「沒想到最近社區北邊的幾棟居民樓也已經被徵用了,這幾天正在拆房子,那種聲響更是讓人無法忍受」 。被噪音嚴重幹擾後,餘先生仔細察看並確認了噪音的製造現場,於是直接撥打了110進行投訴。110工作人員告訴餘先生,很多噪音的確由公安部門負責監督管理,但《北京市環境噪聲管理條例》有明確規定,公安部門負責監管的範圍是: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工業噪聲、建築施工噪聲和交通運輸噪聲之外的幹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餘先生投訴的問題,顯然不在其受理範圍之內。

    隨後,餘先生又找到轄區的城管部門。「我們對建築工地的噪聲監管的確有,但只針對違規的夜間施工。」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裡所說的「違規」是指夜間10點至次日凌晨6點間的施工。「這個時間段的施工,必須得到環保部門的審批許可,否則就是違規的。」該負責人告訴餘先生,如果是在其餘時間段施工,他們沒法管理。那麼環保部門又是怎麼說的呢?餘先生撥通了環保局監督電話12369,工作人員解釋稱:在建工地的噪音監管的確歸屬環保部門,但投訴人反映的問題是「拆房子」而不是「建房子」,所以他們不能管,只能去諮詢住建局。隨後,餘先生也從住建局和國土局了解到,如果拆房所在地塊屬於國有土地,那麼噪聲應當歸屬住建部門管,如果是集體土地則歸屬國土部門管。於是,噪音擾民問題就這樣和土地性質掛上了鉤。

    但這實在令餘先生百思不得其解。餘先生告訴記者,他之所以選擇通過「噪音投訴」的方式維權,不為出氣,只想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噪音擾民到底誰來管。

權限不明晰 宣傳不到位

  在一則關於「被噪音幹擾了生活,你該找誰?」的網帖中,幾乎所有網友都表示,對於噪音擾民問題不知該向什麼部門反映,「貌似很多部門都在管,但又不知道到底是哪個部門管」。因此,很多網友表示常常感到「投訴無門」。

  據了解,按照我國《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環境噪音分為交通噪聲、工業噪聲、建築施工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四類。這四種不同的噪音汙染分別由不同的部門進行防治管理,具體的分工是:環保局負責工業噪音汙染的防治,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負責社會生活噪聲和建築施工噪聲的防治,交警部門則負責交通噪聲的防治。雖然各個部門之間有明晰的權限規定,但由於宣傳不足,大多數公民對此劃分並不夠了解。加之在實際的執法過程中,一些基層部門又並未完全按照權限劃分進行執法,更容易讓公民對於各部門的權限產生誤解。

  環保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在上述四類噪音汙染中,尤其是社會生活噪聲和建築施工噪聲關乎民生,所以百姓投訴也最多。在市民傳統印象裡,認為只要是噪音就該由環保局管,因此也導致了大部分人在遇到噪音擾民問題時就往環保局投訴。「一般來說,我們會將這兩類噪音擾民的投訴轉給投訴人所在轄區的城管執法局,但有時因市民不理解,不斷地向我們投訴,我們也會去現場查看。」該負責人表示,環保局或許是出於好意,但客觀上卻造成了執法權限的混淆,也加深了市民的誤解。有些市民會覺得:「這一次投訴,環保局來了人,下一次投訴,他們又說不是他們管,不來了。」 

如何正確對付「噪音擾民」?

  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規定,居民、文教區的噪音,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於40分貝;一般商業與居民混合區則白天不能超過55分貝,夜間不能超過45分貝;交通幹線道路兩側,白天噪音不能超過70分貝,夜間則不能超過55分貝。同時,根據噪音的產生源不同,負責監管治理的部門也不同。那麼,噪音擾民了該擔何責?據《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規定,噪聲汙染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製造噪音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經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如果被噪音幹擾了,你知道哪些噪音可以投訴、投訴途徑又有哪些呢?

    第一,作業單位在夜間10點--次日早上6點施工的,應當取得環保部門出具的《夜間施工許可證》,同時施工單位應當提前三日向附近居民公告。第二,因特殊地質條件限制確需使用的高噪聲設備,不得在法定節假日、星期六、星期日全天以及星期一至星期五的12時至14時、20時至次日8時作業。第三,每日12時至14時、20時至次日8時,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有居民住宅的建築物內進行產生噪音的裝修;第四,搶修搶險作業不受上述限制。

    如遇違反以上規定的噪音擾民情況,可以撥打相關部門熱線電話進行噪音投訴。工業噪聲:12369;夜間工地施工:96310;社會生活噪聲:110。業內人士建議,如果碰到實在難以區分「到底屬於哪一種」的問題時,可以採取折中的方法,撥打110或者12369,工作人員會幫你指明方向。

教你幾招:將噪音扼殺在搖籃中

    實踐表明,以下幾個「降噪」的小竅門,可以有效減輕噪音產生的危害,從源頭解決噪音汙染問題,免受其擾。

  植物牆:植物對聲波有一定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單株或者稀疏的植物對聲波的反射和吸附很小,當植物形成鬱閉的群落時候,則可有效地反射聲波,猶如一道隔聲障板。陽臺上多種植一些枝葉茂密的綠色植物,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可減低噪音。有資料顯示,通過40米寬的林帶可以降低約10-15分貝的噪音汙染。

  隔音窗簾:電影院和高級賓館為了隔音,會使用厚重的隔音窗簾,相對減少噪音汙染。有資料顯示,其隔聲量約為20分貝。

  雙層玻璃隔音:雙層玻璃大概有40%左右的隔音效果,中間空氣間層會有減震作用,使傳到內層玻璃的振動減弱,在噪音傳播途徑中能夠有效降低噪音。

相關焦點

  • 居民投訴KTV噪音擾民,卻遭股東深夜持刀砍門報復,警方:已刑拘
    12月10日清晨,四川遂寧射洪縣金色水岸社區居民投訴樓下KTV擾民,卻遭到KTV股東深夜持菜刀報復。通過監控視頻可以看到,持刀男子來勢洶洶,對著防盜門就是一頓狂砍,令人不寒而慄。在此之前,她曾多次向部門投訴「五尚磚」噪音擾民問題。早在8月21日。石女士就遭到到KTV負責人的口頭威脅。「當時那個人就問我還要不要投訴,是不是想住院。」石女士說。
  • 嫌樓上女孩彈鋼琴擾民 樓下鄰居製造噪音來報復
    這架鋼琴就是挑起矛盾的「始作俑者」,孩子要學琴,可樓下一對五十多歲的老夫妻嫌吵,為此樓上樓下爭執了好幾回,於是,樓下的住戶最近就使出了一樣「噪音神器」——震樓器。那麼樓下真的用了這種東西嗎?我們再聽聽鄰居的說法。葛阿姨否認了使用震樓器,但也拒絕記者去她家查看。
  • 居民投訴KTV噪音深夜遭砍門報復,網友:好「黑」的老闆!
    今天凌晨四川就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一居民因長期遭受小區附近KTV噪音汙染就進行了舉報,可讓他怎麼也沒想到的是,自己等來的不是道歉而是兇狠地砍門報復。這讓這位居民後怕不已,當即報了警,目前警方已將該砍門男子抓獲,據悉該男子為這家KTV的老闆。警方對外稱,這名砍門報復男子將被行政拘留15日。
  • 居民投訴KTV噪音遭砍門報復 警方回應已行拘 事件詳細經過
    居民投訴KTV噪音遭砍門報復,監控畫面曝光驚人一幕,KTV股東深夜持菜刀不斷砍門。目前該男子已經行拘15日。12月10日凌晨,四川遂寧射洪縣金色水岸小區居民因投訴樓下的KTV擾民,被KTV員工深夜持菜刀砍門報復
  • KTV徹夜擾民遭投訴,老闆準確定位深夜砍門報復,網友:細思極恐
    12月10日,四川遂寧某KTV長期深夜擾民,而附近居民家裡有小孩要上學,覺得太吵鬧就打了舉報電話。但不僅多次舉報沒有效果,被KTV老闆知道後,還讓員工深夜拿著菜刀去砍舉報者的家門威脅報復,砍了好幾次。目前被威脅的當事人已經報警。
  • 遠親不如近鄰,但樓上總是噪音擾民,有什麼辦法?震樓器違法嗎?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相互之間有個幫助也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有時鄰居的一些擾民行為也會讓你感到抓狂,又無可奈何。在眾多抓狂的事情中,有一件事相信很多住樓房的人都遇到過,那就是樓上的噪音擾民。噪音來源一:無人管教的熊孩子在同一棟樓居住的基本都是年齡段相近的人群,因此幾乎每家都有小孩子,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這就難免會發出各種噪音,只要不是故意製造各種噪音,孩子父母能夠及時制止孩子的擾民行為,那麼鄰裡之間不會有什麼矛盾。
  • 鄭州噪音擾民投訴該找誰?看這裡!
    執法人員現場執法金水區執法局提供□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噪音擾民,市民舉報。但執法部門的執法,卻令群眾不夠滿意。而截至14日晚記者發稿,惠濟區對於噪音問題無任何回應。採訪中,記者發現,有關噪音擾民問題的監管,主體上有交叉,且監測方式很複雜,執法人員的現場執法和查處存在問題。噪音擾民誰來管?這裡有細分!噪音擾民若是市民遇到,到底該向哪個部門精準投訴?14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一圈後發現,在不同噪音的監管主體上,有的存在交叉。
  • 鄭州噪音擾民 到底該向哪個部門精準投訴?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噪音擾民,市民舉報。但執法部門的執法,卻令群眾不夠滿意。14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對此報導後,鄭州市政府法制辦介入處理,金水區執法局就此積極回應,給出情況說明。
  • [都市零距離]燒烤店音樂震天響 噪音擾民誰來管?
    [都市零距離]燒烤店音樂震天響 噪音擾民誰來管? 燒烤店音樂震天響, 噪音擾民誰來管?
  • 樓上噪音擾民三步解決
    現在我們國家城市化進度日益推進,人們大多住進了樓房,這就難免會遇到一些素質較低的人,時常製造出惱人的噪音。如果我們恰好遇到樓上鄰居噪音擾民應該怎麼辦呢?教你三步解決問題。第一步:耐心溝通。從今年三月初開始,我家樓上總是製造出各種各樣的噪音,包括孩子的跑跳聲,拖動桌椅的聲音,甚至跳繩和拍球的聲音。我的生活因此受到極大的影響,特別是深夜的時候,樓上的噪音顯得尤其刺耳。忍了兩周之後,我實在忍不住了,我上樓敲門,準備跟樓上鄰居談一談。但是很遺憾,他們一家人拒絕開門,態度非常惡劣。
  • 噪音達到什麼標準就是擾民?鄰居噪音擾民如何處理?
    關於噪音分貝限制,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
  • 四川遂寧,居民投訴KTV遭深夜砍門報復 警方:已刑拘15天
    在面臨一些壓力的時候,首選肯定是娛樂場所,但是這些娛樂場所肯定都會擾民,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存在,畢竟很多的娛樂場所都是在晚上開門,而且他們的聲音都非常的大,擾民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過對於這起事件,兩個人相互理解,互相溝通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弄到很嚴重的一場局面。
  • 四川一KTV被舉報擾民,深夜持刀上門報復舉報人,警方已介入調查
    可是如果在經營的時候,不按照法律的約束,不遵守法律的底線,甚至違背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做出違法的事。據某媒體在12月11日這天報導,四川省某地,有家KTV被舉報擾民,但是在這之後,該KTV相關人員蔣某某竟然持刀上門,對樓上住戶進行報復,舉刀砍壞其防盜門。
  • 低頻噪音擾民成12345投訴熱點
    本報訊 (通訊員 曹慧建 記者 陳良江實習生董豔)變壓器、酒吧、迪吧、卡拉OK廳、地下水泵、中央空調機……最近,12345市長熱線有關低頻噪音的投訴持續升溫。  反映最多的是娛樂場所音響噪音擾民問題。
  • 小區噪音擾民屬於哪個部門管,找誰投訴
    【原創】一、遇到噪音擾民,應該找哪個政府部門投訴小區業主因為裝修噪音擾民引發的投訴在物業管理中是比較常見的,投訴基本就是鄰居家的電鑽聲實在太刺耳,裝修砸牆聲和電錘聲不絕於耳,並且在清晨、午休、5、市城管局:對產生社會生活噪聲汙染、建築施工噪聲汙染、飲食服務業油煙汙染的違法行為行使行政處罰權。其中生活噪聲汙染主要是指文化娛樂業、飲食服務業、商業企業作業和使用空調、冷卻塔等產生的噪聲汙染(未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區域,由原職能部門負責)。
  • KTV擾民被投訴,老闆持刀砍門報復投訴居民,已被警方拘留
    KTV作為娛樂場所,在裝修時最重要的第一條應該就是隔音效果要好,因為到KTV的人要麼是開心到尖叫,要麼就是大聲宣洩,所以如果隔音效果不理想,就會擾民,打擾到附近居民的生活。近日,四川的一家KTV因隔音不好而被居民投訴,被停業整頓後KTV一位股東,居然持刀砍門報復投訴居民,行為十分過激,導致自己被拘留。
  • [網絡問政]十堰、仙桃等地市民投訴噪音擾民問題 各地城管部門已...
    2019年10月23日-25日,湖北各地黨政機構及單位在《民生熱線》和《荊楚問政》實名回復了12條網友留言,其中噪音擾民問題較為集中。一、仙桃市日月山莊附近水果店噪音擾民 仙桃城管:已聯合整治帖文連結:http://bbs.cnhubei.com/thread-4677838-1-1.html10月8日,網友在《民生熱線》發帖稱:仙桃日月山莊後門的水果店,經常有人用喇叭喊,噪音擾民。
  • 佛山一女子疑因投訴鄰居製造噪音擾民遭殺害,警方介入調查
    據廣東廣播電視臺《DV現場》消息,近日,佛山一女子疑因投訴鄰居製造噪音擾民遭殺害,警方介入調查。節目視頻中,多名街坊走出街道議論紛紛,警車和救護車就停在一邊。據了解,這一幕就發生在8月8日晚,佛山市南海區忠義村大同巷。巷道入口已經被警戒線圍蔽。
  • 平頂山市河濱公園碰碰車噪音擾民
    關注「大平社區事兒」,常看身邊發生的新鮮事 平頂山市河濱公園碰碰車噪音擾民  1、河濱公園內碰碰車項目早晚營業時間太長,尤其是夜間噪音太大,影響行人鍛鍊身體和周邊居民休息。 2、河濱公園內有三家碰碰車項目,數量過多。
  • 碧雞廣場噪音擾民怎麼破?街道、居民齊發聲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有效監管,碧雞廣場上廣場舞噪音擾民問題日益凸顯,對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影響。為提高轄區居民的生活質量,營造一個安心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西苑街道組織碧雞廣場周邊小區居民代表及文藝隊負責人在秋苑社區二樓會議室召開座談會,共同解決廣場舞噪音擾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