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直以來,城中區廣大教育工作者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面對新時代、新變化、新要求,他們始終秉承「教書育人」的初心,堅持「追求卓越,永不服輸」的信念,滿懷「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熱忱,堅定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今後,城中區廣大教育工作者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立市、教育興市、教育強市,奮力開創新時代西寧教育新局面,為全面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加快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和新時代幸福西寧提供有力支撐,作出更大貢獻。
「版印童年」王平:讓美的力量在校園裡蓬勃生長
——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中區教育人系列報導之一
本報記者 小雨 文/張桂玲
王平,畢業於南烏克蘭國立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現任西寧市城中區觀門街小學德育主任。自2017年成立「王平兒童版畫工作室」以來,依託版畫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養德、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堅持「一點一線刻好畫,一言一行做好人,刻畫、審美、練人品」,利用專業優勢主編完成《觀小兒童版畫》校本課程開發、圍繞大美青海、幸福西寧,美麗三江源、河湟文化等主題開展版畫創作、打造紅色啟蒙教育版畫德育陣地。開創了城中區的「兒童版畫課程」先河,填補了城中區青海本土特色「兒童版畫」教育的空白,曾先後在青海省文化館進行了版印高原的兒童版畫作品展出,展出作品200餘幅。
好教師就是好課程
始建於1874年的西寧市城中區觀門街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老學校,如何煥發新活力?成為校長朱小玲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就在朱小玲苦苦尋求學校新的發展路徑之際,美術教師王平,帶給了她一個大大的驚喜。結合校情,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確立了以兒童版畫為學校發展特色項目,具有教師專長、社區資源豐富的雙重優勢。據了解,兒童版畫教學自身所具有的優勢有著廣闊的前景。兒童在版畫創作過程中,除了自主構思外,要經歷畫、刻、印這樣操作性極強的過程,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正是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的重點,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操作實踐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版畫項目學習,帶給他們更多的參與、選擇和實踐的可能,讓學生獲得趣意感、充實感和幸福感。
在摸索中不斷突破
版畫走進課堂,對於城中區來說,還是一個創舉和突破。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王平開始了一邊摸索一邊改進的版畫教學歷程。第一次組建版畫社團,第一次嘗試版畫教學,由於經驗不足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的木板,似乎不太適合學生掌控,無法拓印。但王平並不氣餒,她請教了教研室杜延平老師,開始選用比較軟的密度板,作為刻板。果然,孩子們成功地做出了自己第一張像樣的版畫!嘗到了成功的甜頭,王平在學校支持下創建了版畫活動室,孩子們學習創作的熱情更足了。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我希望能讓孩子們從版畫的動手過程中,感受快樂,感受美,感受自由。」王平認為,版畫與其他繪畫形式相比,動手操作性更強,而兒童對操作工具天生具有濃厚的興趣,版畫特別能讓孩子感受到在玩耍中學習,提高兒童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同時,版畫教學是少兒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設計、造型、製作為一體,孩子在學習版畫的過程中會接觸多種材質、使用多種工具、學習不同製作方法,它能給孩子多維度的藝術感受和思考,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審美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於開發兒童思維,啟迪兒童審美意趣,有著獨特的作用。
於是,經歷了「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突破,高原上這些對版畫沒有任何概念的孩子,在王平的鼓勵和讚許中漸漸喜歡上了版畫。
為讓版畫更好地融入美術課堂中,讓所有的孩子了解版畫、愛上版畫,在學校支持下,以王平任組長的版畫教研組團隊,在一邊摸索,一邊梳理完善中,城中區第一本《兒童版畫》讀本誕生了,開創了城中區的「兒童版畫課程」先河,填補了城中區青海本土特色「兒童版畫」教育的空白。同時,與課程相應,為完整地開展版畫教學,觀小對一周原本分散的兩節美術課大膽嘗試了聯排,也為師生充分進行課堂學習提供了時間保障,在美術課上能完整構思、版印一幅作品,帶給學生以豐富的視覺、觸覺和審美體驗。
期間,王平帶領團隊嘗試了將版畫教學與學校文化建設、跨學科課程整合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相結合,將德育融入其中,將青海傳統文化元素嵌入其中,引領學生在刀筆世界裡打撈文化記憶,接受青海特有的優秀傳統文化薰陶,讓美的種子,在學生的精神世界裡生根發芽。2017年6月,2018年6月,學生版畫作品分年在省文化館巡展;2017年9月,結合學校項目課程的推進,學生製作主題系列版畫作品進行展示。作為德育主任的王平,發掘多元的版畫元素,還創造性開展了「美麗校園」行動,提升校園文化建設。
為學生「培根鑄魂」
值得一提的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王平帶領學校的少先隊員了解祖國70年來發展的變遷,並用自己的視角,以時間順序為脈絡,以版畫的形式書寫了精彩的「中國故事 」,並完成了《祖國萬歲》《大美青海》《幸福西寧》的祖國獻福系列版畫創作。
「創作《祖國萬歲》這幅版畫作品的過程,就是讓德育像鹽溶於水一樣滲進學生心靈的過程」王平說。孩子們通過查閱資料,老師講解,了解祖國70年來發展的變遷,並用自己的視角,按時間順序從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直到偉大復興,以版畫的形式書寫了精彩的「中國故事」。在教師指導下,藉助版畫這一繪畫形式,孩子們學會了用自己的美術語言,巧妙地將中國傳統篆印與版畫技法相結合,使畫面既有篆印的韻味,又不失童趣,在藝術上實現了完美融合。
當所有版畫作品躍然在紙上時,孩子們被自己的創意創作感動了,爭先恐後地介紹著自己所繪製的作品。「快看這是我刻印的,咱們國家發明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的場景,當時我在網絡上查閱了很多關於中國製造原子彈的介紹,這是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在新中國剛剛成立資金短缺時發明的……」「這是我參考科學書上的圖片版印出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因此我還學唱了《東方紅》這首歌。」「親自動手將祖國的發展歷程版印出來的那一刻,我忽然強烈地感受到了祖國的偉大」……
「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不能靠乾巴巴的口號去灌輸,而是要有情感的介入,要像涓涓細流一樣滲入他們的心靈深處。將祖國的發展歷程用版印的形式呈現出來,相信這樣的創作歷程會銘刻在孩子們童年的記憶裡,成為一種持久而厚重的情感力量。」王平說,這就是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