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姚卓文
去年9月,2016年深圳市基礎教育系統「年度教師」評選落下帷幕,南山區前海學校孫立春老師脫穎而出,成為深圳的「年度教師」。年度教師的成長之路是怎樣的?他們在教育教學中又有怎樣的教育心得?
2016年12月7日,2016年深圳市「年度教師」巡迴分享活動在深圳中學啟動後,「年度教師」和5名「年度教師」提名獎獲得者組成的巡迴分享報告團已先後走進福田、羅湖、南山,分享了她們各自的成長故事、教育心得與教書育人的智慧。
此次2016年深圳「年度教師」巡迴分享活動計劃在全市舉行分享報告會22場,期間他們還將遠赴深圳教育對口扶持的河源、汕尾、百色等省內外地區進行主題報告,分享教師的職業夢想以及教育心得,巡迴分享報告將一直持續到2017年年中。
年度教師身上有著可信可敬可學的品質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張基宏高度重視年度教師的巡迴分享活動,要求把巡迴分享活動作為新時期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組織好,宣傳好。「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老師才有好學校,有好學校才有好學生好人才。教師的質量決定了深圳教育的質量和人才的質量。」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範坤在巡迴分享報告會上表示,2015年深圳評選出了年度教師,在全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016年,我們又評選出一名年度老師和5名年度老師提名獎,他們的生活很平凡,是深圳16萬教師群體中的普通一員,但他們又是不平凡的,因為他們既有教育的情懷,又有教育的智慧,在他們身上有著可信、可敬、可學的品質。他們熱情飽滿而又堅定執著,願意把青春、智慧和力量貢獻給他所喜愛的教育事業,他們用自己的成長故事,用學生的成長證明了,作為一個老師不僅需要熱情,還需要執著,不僅需要知識,更需要智慧。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年度教師分享活動以師德為先、教學為本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導向,圍繞著教育教學共性的熱點、難點話題,增強了分享的主題性、現場的互動性,希望在教師隊伍中引起強烈的共鳴,激勵教師更加愛崗、樂業、有為。」範坤表示,「年度教師」是一個集眾多優秀品質於一身的教師,通過評選在深圳教師隊伍中樹標杆、立榜樣,明確教師的發展導向,激勵教師們奮發有為。老師愛校園、愛教室、愛黑板,這三尺講臺,託起的是學生,奉獻的是教師自己!初心不忘,使命擔當,無悔人生,桃李芬芳,讓這批優秀教師和廣大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就是希望能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讓每個老師更優秀。
年度教師逐一登臺分享成長故事和教育心得
巡迴分享會上,「年度教師」獲得者南山前海學校孫立春老師和「年度教師」提名獎獲得者深圳市高級中學高潔老師、福田區梅園小學陶紅松老師、鹽田區外國語學校肖晨老師、龍崗區福安學校尹慶華老師以及龍華新區觀瀾中學吳炳生老師逐一登臺,分享了他們各自的成長故事和教育心得。
作為2016年的年度教師,孫立春跟大家分享了初心、悅納、突破和信仰四個關鍵詞。「在我小的時候,同為教師的祖父在我心裡播下一顆教育的種子,做一個受學生認可的老師成了我的夢想。」孫立春說,大學畢業後她來到深圳,成為全國首批教改實驗區的首批科學老師,這是一門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的綜合課,在反覆中突破傳統,也在具體實踐中大膽創新。工作的第一年,她獲得了學校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的一等獎。越來越多的小成績改變了她的生活,她感悟到公開課是教師成長的熔爐,很多優秀教師的成長就是一次次磨課中和一次次公開課中成長起來的。同時她還發現,課堂其實就是學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她希望孩子們可以言無畏懼地嘗試著,充滿幻想地期待著。
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孫立春的教學取得了突破,她提出了3I教學模式,通過問題導入,情景創設,內容拓展,歸納提升構建一個知識體系,最終培養目標就是培養一種具有跨境情懷、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現代的傑出公民。孫立春認為,所有的好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教育的信仰,正是有了對教育的信仰,才能支持老師走向更好的未來。
作為舞蹈老師,高潔希望用自己熱愛的舞蹈事業讓更多的學生變得更美好,培養學生由內向外釋放的一種美,品質的美。因此高潔制訂了一個自律教育理念,結合著舞蹈學科的特點,幫助孩子提升。自律讓他們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迎難而上;自律讓他們在排練中有了擔當意識;自律讓他們高效、默契、感恩。「這就是我們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和終生幸福的教育,我覺得這樣的教育對孩子就是最大的愛。」高潔說。
作為一名普通的初中語文老師,12年來肖晨在教育的路上一直在尋找。最初,她模仿傳統,把大量時間花在背誦和解題上,課程變得無趣且乏味,學生成績上不去也變得不喜歡語文課。她尋找發現,任何學科教學根本目的不在於教該學科的知識,而是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教學面對著活生生的人,他們更有權利要求教育培養他們健康的情感和人格。因此,在以人為本的教育中,求知和移情是並重的。
從教27年的陶紅松說,她的教育變革故事從2009年開始,那一年,37歲的她從教小學高段的崗位調整到教一年級,憑藉著多年教育知識的積累,陶紅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找到方法讓小組合作將孩子的心拉回了課堂。2012年,陶紅松成立了工作室,主要研究小學低年段語文課堂小組合作策略,3年中的每個學期陶紅松團隊都面向全區推出公開課,每次都能推陳出新,通過合作學習、設計與實踐,走入自主高效的小學低年段語文課堂。
尹慶華將教育比作一場美妙的旅行,美好的旅行首先在於「邂逅」一個好「導遊」,在尹慶華小時候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肖老師,在肖老師的影響下,她愛上閱讀。尹慶華她分享到自己在新疆喀什支教的經歷和感悟,以及建立愛心書屋的點點滴滴。「閱讀能夠療傷,書能夠給孩子們插上翅膀。最美好的風景永遠在路上,我會和朋友們帶著虔誠和感恩的心一路前行。」尹慶華說。
吳炳生老師在學校有個「滅火隊員」的外號,學校安排的許多工作,他都欣然接受。在他看來,很多事情靜下來反思時,會發現當時的付出是值得的。收穫不一定會當即顯現,但只要用心,付出總會有回報。他認為,從事教育行業最需要的就是一顆「心」,用了心,學生能感受到,現在很多畢業了十幾年的學生,見到他會喊「阿炳」或「炳哥」,這是學生對他的認可,也提醒他「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年度教師對教師專業成長有示範與引領價值
聆聽了這些優秀教師的教學智慧和心得後,校長以及老師們也紛紛為年度教師的巡迴分享活動點讚。
深圳中學副校長宋德意表示,深圳年度教師們的精神是可敬的,從教近30年的教師還葆有不斷探索的激情與銳氣,教齡十餘年的年輕教師已有發現的成就與思考;她們成長的路徑是可學的,對教師專業成長有示範與引領價值,對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有很強的啟示作用。深圳第二實驗學校教師陳菁表示,年度教師分享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懷,給她深深的觸動。分享的老師們展示了做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有的共同特質,揭示了一個優秀老師成長的路徑。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深圳這個創新的城市,持之以恆的追求。
西麗二中的龔市燕老師通過年度教師分享感悟到教育要用心去做,認真去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在教育領域有所感悟,有所收穫,才能讓教育發揮它的價值,給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益田小學林曉轉老師則表示,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在聆聽各位年度教師傾情的分享過後,她更堅定了信念,育人不易,她願意為孩子去做各種嘗試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