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醫學院學工科?是不是自設專業?你畢業能做醫生嗎?你們找工作容易嗎?」
「當然不是什麼自設專業。生物醫學工程是交叉學科,可是個大熱門,我也許會做個工程師吧。」我笑著應答。
「是不是也要和典型工科男一樣,整天對著電腦看數據,或是畫圖呢?」
「這會是工作的一部分,因為有不同的分支,就業也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人聽說我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都表現出驚詫的眼神,不知道會學些什麼。當他們得知我在醫學院,眼裡的驚訝就又升了一個等級。是的,我在醫學院讀工科博士學位,夢想著能成為一個為醫學事業效力的工程師。
下一個諾貝爾獎的產出地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是工程學、生物學和醫學的完美結合。通過研究人體系統的狀態變化,運用工程技術手段去控制這類變化,來解決醫學中的有關問題,保障人類健康,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服務。如果說醫生是在臨床上給予病人直接的救助,那麼生物醫學工程師就是通過研發的方式,為醫生提供技術支持。
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離不開高新設備的推動。手術室中高端器械,如高頻電刀、雷射刀、呼吸麻醉機、監護儀、X射線電視、超聲、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等,都是生物醫學工程高速發展的產物,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者就是這些醫用電子儀器的研發者。當你看扣人心弦的美國醫療劇時,心跳停止時醫生常常使用的挽救了無數生命的除顫儀,就得力於醫學工程師的研究和設計。
生物材料製作也是生物醫學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為在我國器官捐獻還未成為普遍現象,而很多終末期器官衰竭者在等待新的器官來延續生命,於是人工器官應運而生。生物材料為各種人工器官提供物質基礎,器官製造直接關乎人命,可是個大學問。製作人工器官的材料必須要充分考慮強度、硬度、韌性、耐磨性、撓度及表面特性等各種物理、機械等性能。由於這些人工器官大多數是植入體內的,所以要求具有耐腐蝕性、化學穩定性、無毒性,還要求與機體組織或血液有相容性。這些材料包括金屬、非金屬及複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目前輕合金材料的應用較為廣泛。所以,從事這一領域研究不僅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作為基礎,還要對物料、材料等方面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總有一天,因為技術的成熟,我們會設計出質量高而又相對成本低的人工器官,為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大貢獻。
最有趣、最前沿的要數神經網絡的研究了。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對腦神經的研究是目前世界各國科學家掀起的一個新熱潮。這是一個可能引起重大突破的新興邊緣學科,它研究人腦的思維機理,將其成果應用於研製智能計算機技術。運用智能原理去解決各類實際難題,是神經網絡研究的目的,在這一領域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也許,下一個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的獲得者,就是研究該領域的生物醫學工程科學家。
除此之外,生物醫用陶瓷材料、納米醫學、微創醫學、生物力學、生物信息學、遠程醫學與健康信息學等,都是生物醫學工程的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