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貝爾實驗室到UT斯達康,從中國移動研究院到達闥科技,在通信業奮鬥半生的黃曉慶,在實現自己一個偉大的夢想。
這個夢想就是雲端機器人。作為《星際迷航》的粉絲,在Bill(黃曉慶英文名是Bill)的心中,對未來世界的痴迷,讓他一直做著一個科幻世界的夢。但作為一名嚴謹的工程師,他又不斷思考那些科幻世界裡的「奇思妙想」如何在現實社會中實現。雲端機器人成為實現他這一夢想的載體。
2015年,Bill創立了達闥科技,投身到雲端機器人的夢想與現實的實踐中。
一晃5年時光,在現實和夢想之中,Bill的雲端機器人已經做到了第三代,這些會搖曳曼妙舞姿,有著高智能處理能力的機器人,讓人覺得就是一個個靈動的精靈。「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中國家庭都擁有一個智能保姆機器人」,Bill對未來充滿期望,5G時代的到來,讓這一期望的實現更是加快了步伐。原本希望最先在家庭應用的智慧機器人,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的時候,卻出現在抗疫前線――醫護機器人、巡防機器人、安保機器人、清潔消毒機器人、運輸機器人和測溫機器人,一個個特殊的身影忙碌在醫院、社區,為抗疫防災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一個登場方式,更讓人看到雲端機器人未來廣闊的應用前景。
但這只是革命的開始,未來還有更長的路需要走。5G時代,雲端機器人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期?雲端機器人將在人類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達闥科技未來如何發展?通信世界全媒體總編輯劉啟誠深度對話達闥科技創始人兼CEO黃曉慶,聽他講述為何終於等到「她」。
造夢:將科幻照進現實
博學多聞、才華橫溢、兢兢業業、孜孜不倦等能夠體現一位技術大拿的優秀品質在黃曉慶身上都可以找到,而他更是有著自己所獨有的浪漫。當被問及,為何取名達闥時,黃曉慶這樣講道:「《星際迷航》中有一個機器人『Data』。『Data』聰明能幹、忠誠可靠、幽默有趣而富有情感,這也是我們理想中智慧機器人的寫照。公司名字就是『Data』的音譯。『Da』就是『達』,『ta』通『闥』是推門而入的意思,如此,到達之後,推門而入,意味著最後的成功。」
從《星際迷航》中的科幻想像跨越到現實世界中關於智能時代的未來暢想,黃曉慶不斷思考那些科幻世界裡的「奇思妙想」如何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基於平衡超級智能的思考,黃曉慶提出了關於雲端機器人的概念。而這也是有別於普通影迷的獨屬浪漫。
那麼如何把雲端機器人創造出來?
雲端機器人要具有類人的功能,就需要具有非常聰明的大腦、高速安全的網絡控制、高度健壯的本體,「雲端機器人是雲、網、端集成計算的機器人,此外還要建設網絡層面、連接機器人、開發機器人應用……」關於雲端機器人,黃曉慶有很多想法,而這些想法都是基於他對未知的好奇和想像。
短短5年時間,達闥科技在雲計算、人工智慧、人機融合智能、網絡安全、區塊鏈、雲端智能控制終端、智能柔性執行器等方面擁有了深厚的技術積累,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室內導航等人工智慧關鍵技術領域處於業界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達闥科技向市場廣泛布道、建設和培育生態,讓雲端機器人的概念被接受和認可,並贏得了大批供應商、機器人公司的支持。黃曉慶已然將科幻夢想照進現實。
驚夢:打造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化科技企業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事物的發展總是有些撲朔迷離。5年時間,達闥科技取得了迅猛發展,並廣泛布局海外市場。2019年,達闥科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書,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然而在今年5月達闥科技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
黃曉慶淡然道:「達闥科技被列入『實體清單』,也可以說是對達闥科技的肯定。發生的這一切也使得達闥科技有了新的定位――建成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化科技企業。」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達闥科技海外拓展路受到了一定阻擊,但在國內市場,達闥科技得到了從政府監管部門到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高度認可。在舉國抗疫過程中,達闥科技充分展示了5G、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等新興技術在抗疫等社會服務領域可發揮的巨大作用。達闥科技捐贈和提供了多種產品和方案,在武漢開通了全國首個智能方艙醫院項目,效果顯著。尤為關鍵的是,智能方艙是「AI+醫療」創新模式的全新模板,構建了清晰可複製的智能醫院2.0。甚至在未來,智能醫院將為社會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在5G的助力下,雲端機器人將成為最有力的生產力平臺。
圓夢:雲端機器人是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需攜手打造健康生態
5G時代已來,隨著R16標準凍結,5G行業應用加速落地。業內每個人心裡都會有個疑問,技術研發和商業落地孰輕孰重?對於每一個創業者來說,都有不同的答案。而黃曉慶是一個把技術研發看得比其他都重的人。5年來,達闥科技大手筆投入自主創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達闥科技已經擁有1700多項專利申請,涵蓋機器人、5G、AI、區塊鏈等核心領域,在雲端機器人領域專利數全球第一。
5G商用加速的關鍵還在於打造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有人提出,4G看手機,5G看機器人,雲端機器人將是下一個智慧型手機。在黃曉慶看來,5G時代,雲端機器人的使用和發展,將遠遠超越智慧型手機所能想像的空間。
面對未來演進,黃曉慶一直認為技術的發展將影響未來的運營。「5G時代,如果想讓5G的網絡、運營可以有效地發展下去,必須有殺手級應用。」黃曉慶表示,「雲端機器人或將成為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
儘管人工智慧、5G話題討論火熱,黃曉慶仍舊保持冷靜。他坦言,現階段的人工智慧可能不會特別聰明,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機器人都不可能代替人類去從事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但是機器人對重複性較強、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能夠有效勝任,比如對話、掃地、巡夜等。「隨著科技發展,我們最終肯定能做出家庭保姆機器人,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黃曉慶如是說。
雲端機器人的發展還存在諸多挑戰,這需要業界促進信息、人才、資本、技術、知識的流動,需要不同創新主體之間加強合作、協同創新。達闥科技積極與產業鏈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完善生態建設,賦能場景應用,共同為政府、企業、家庭、個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智慧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為5G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劉啟誠:您認為5G是風口還是泡沫?
黃曉慶:舉一個例子,如果10年以後,運行了1億臺機器人,一臺機器人一個月收租3000元人民幣(在北京請一名家庭保姆,一個月需要花費5000~6000元,甚至更多)。那麼,一個月將增收3000億元,一年增收36000億元。這麼大的價值如何造出來?5G。全世界人民都需要家庭保姆機器人,所以會發現5G的意義是巨大的。不僅是家庭保姆需要機器人代工,所有的工廠、服務行業中人類不想從事或者危險性較高的工作都可以讓機器人代替。甚至,未來的社會分工將重構:人類打遊戲,機器人幹活。所以,5G是風口還是泡沫一目了然。
劉啟誠:達闥科技為什麼要做雲端機器人?
黃曉慶:雲端機器人並不是雲機器人,而是雲、網、端集成計算的機器人,由雲端的計算能力、網絡的計算能力和終端的計算能力,聯合形成一個機器人的計算能力。如果我們有很多機器人的晶片,能夠在終端解決很多問題,可以平衡計算能力、帶寬、存儲能力、雲端架構,最終形成有效的通信系統。通過這樣一個非常有效的通信系統,進行分布式處理,就能實現我們偉大的夢想――家庭保姆機器人。
劉啟誠:4G看手機,5G看機器人。雲端機器人會是下一個智慧型手機?
黃曉慶:我認為會超過智慧型手機。雲端機器人的使用和發展,遠遠超越了智慧型手機所想像的空間。某種意義上看,用戶都更換5G手機後,也不會實質上為運營商帶來新的收入,甚至不會給網際網路公司帶來實質上的收入。
5G時代,如果想讓5G的網絡、運營可以經濟有效地發展下去,必需要有一個殺手級應用。從服務的角度來說,5G時代如果只是賣帶寬,運營商肯定賺不了錢。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的網際網路時代,已經較少聽到客戶投訴帶寬不夠用等問題,此時就需要找到一個對帶寬需求超過人類,而且數量也或許能超過人類的新型終端設備――雲端機器人,它肯定是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
劉啟誠:為什麼是人形機器人?
黃曉慶:從心理角度來看,人類是無法接受一張桌子與我們對話,更無法接受一個笤帚與我們講話。人類從心理上更願意接受與我們一樣的類人機器人。另外,目前很多工具都是符合人類使用規範的,假如家裡多了一個機器人,還需要再給他準備一套新的工具,那肯定不符常理。機器人要共享人類的空間,共享人類的工具,所以人形雙足機器人就是我們理想的機器人的形態。
劉啟誠:智慧機器人將在人類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黃曉慶:達闥科技的名字是命運之所在,因為有了Data,所以才有達闥。一位同事告訴我,「闥」來自於詩經,在詩經裡有一首情詩《東方之日》――「在我闥兮,履我發兮」。達闥科技的「闥」真正揭示了機器人和人的關係是情侶關係。
劉啟誠:2025年,機器保姆靠譜嗎?
黃曉慶:我認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機器人都不可能代替人類去從事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但機器人可以去做一些重複性很高、技能要求不是特別高甚至還很繁瑣的工作。那麼,家庭保姆機器人做的主要工作是什麼?照顧老人和小孩(端茶、倒水等),清潔(拖地、擦窗、洗衣服),做飯等,同時還需要用自然的姿態與人交流。
機器人正在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用戶界面,這個用戶界面就是在自然語言驅動下的多模態用戶界面。我們以後可以不用觸控螢幕了,直接用自然語言,同時又有手勢、運動等來協助。實際上我們人類的溝通就是這樣的,所以機器人和人類的溝通就會回歸自然。
劉啟誠:家庭保姆機器人進入家庭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家庭接受智慧機器人還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黃曉慶:很坦誠地講,中國的家庭已經準備好接受智慧機器人了,但是我們從技術上還達不到家庭的需求。機器人主要有四大應用場景:對話、康復、清潔和烹飪。對話是沒有問題的,但康復還存在很多挑戰。同理,清潔、烹飪功能機器人存在很多難題未解。目前的機器人還缺手來靈巧抓取,缺乏非常優秀的運動能力及雙足的抗壓能力。目前所有的機器人遠沒有達
到可以普及商用的時候,都還只是實驗室的機器人。我們還停留在要把機器人送到企業,公共服務的階段。
劉啟誠:未來10年機器人會在各個領域更加智能化,還是會集成到一個高度類人化的機器人身上,來為人們提供服務?
黃曉慶:未來機器人將是高度集成的多功能機器人,如同一臺智慧型手機代替了很多智能設備一樣。達闥科技最近推出了兩個平臺,一個是5G千元服務機器人,主要從事室內接待和配送工作;另外一個是5G巡邏和配送機器人,該機器人是室外可定製的。目前推出的這兩個平臺都是垂直化的,可以另加附件。其實也會發現機器人都是多功能的,雖然目前功能比較有限。
劉啟誠:技術研發和商業落地哪個更重要?
黃曉慶:每一個創業者都有不同的回答,我是屬於那種把技術研發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人。我一直與別人說我是瘋狂的工程師,但沒有與人說過我是瘋狂企業家。
我長期以來從事技術工作,所以我將技術看得非常重要,這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事。
但說到管理,這就像一個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我覺得一個企業領導人,應該把企業的財務目標和市場目標作為企業發展的主要目標,要推動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銷售人員、行政人員等一起來為企業的經營目標努力。最後,企業還需要不忘初心,要把相當數量或百分比的收入不斷投入到研發中。
劉啟誠:現在達闥科技商業落地最成熟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黃曉慶:4個領域都有成熟的產品。我覺得能夠很容易規模化的有兩個:一是低成本的Ginger Lite接待和服務機器人,預計每年能達到10萬臺,甚至幾十萬臺;二是無人售貨機器人,可能有千萬級甚至是幾千萬級的發展空間。
劉啟誠:國內已有大量的機器人廠商,達闥科技核心優勢及競爭力是什麼?
黃曉慶:達闥科技擁有四大核心能力:雲端大腦、神經網絡、機器人控制器、智能關節。這4個元素都是雲端智慧機器人不可或缺的關鍵系統。
我們不做低價值、無謂的仿造。我們在定義機器人應該是什麼樣子,而不是每個人都去做同樣一個機器人。
劉啟誠:達闥科技未來機器人將有哪些規劃?
黃曉慶:在機器人的整體規劃中,達闥科技規劃了一系列的機器人發展,比如通用型的機器人XR系列機器人,XR-1、XR-2、XR-3、XR-4等,這些機器人在未來會作為市場主導的機器人。其中核心就是智能關節。為此,達闥機器人在上海建立生產研發基地,希望把智能關節的成本降到1000元以下。未來機器人的關節數量決定其高性能的程度,關節成本必須降下來同時還要保證高質量,如此才能改變機器人時代。
劉啟誠: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實體清單」雙重打擊,對達闥科技有何影響?
黃曉慶: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禍兮福所倚。雖然被加入了「實體清單」,但後來發生的一切都證明了禍兮福所倚。我們最初的設想是要把中國和美國同時作為市場來開發雲端機器人。這個理想如果退回20年,我覺得是非常美好的,甚至退回10年也是非常美好的。
如今,達闥科技有了新的定位――建成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化的中國科技企業,這也是我們新的出發點。並且達闥科技也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從政府監管層面到產業鏈上下遊以及廣大的人民群眾都非常關心我們,非常支持我們的發展。達闥科技被列入「實體清單」,也是對達闥科技的肯定,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
劉啟誠:您既是一個科學家,又是一個創業家,有多重身份,您更喜歡哪個身份?
黃曉慶:我從來不認為我是一個科學家。以前在貝爾實驗室工作時,我們會調侃科學家是用100美元做1美元的事情,而工程師是用1美元做100美元的工作。
我很喜歡當工程師,創業者的身份我也很喜歡,創業者是有夢想的,有夢想的人人生比較有意義。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j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