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唐朝戰爭:唐朝初年,劉黑闥為何被李世民擊潰?

2020-12-19 騰訊網

李世民打仗有一個十分明顯且詭詐的特點:

喜繞後突襲,擅圍點打援。

早年,他攻打宋金剛的時候,在介休直接切斷了宋金剛的後路,宋金剛全軍潰敗。

後來,他攻打竇建德,同樣用著相同的方法,在虎牢關取得大捷,竇建德十萬大軍潰敗,自己也被押往長安斬首。

而李世民此次對於劉黑闥的方法,同樣如此。

公元622年,正月。

劉黑闥自稱漢東王,定都洺州。

這一年,李世民提刀上馬,從長安出發急行奔襲到獲嘉,挽救河北戰局。

劉黑闥聽聞李世民到來的消息,馬上選擇將主力後撤,全力固守都城洺州。

劉黑闥也許不會想到,集中主力防禦都城,讓他東西兩翼的兵力變得異常薄弱。

他這種單點駐防的缺陷,很快爆發出來。

劉黑闥的初步思路是將李世民大軍困在洺水河岸對面,自己就算是拖也能拖死他。

可他忘了北面的羅藝。

劉黑闥因為起兵之初,擊垮了羅藝的進攻,後續並沒有對北方加大防禦。

李世民來到獲嘉不久,羅藝便從北面狂飆而下,直接佔領了晉州。

劉黑闥又從洺州分調一萬大軍,讓部下將領張君立統率北上。

這支軍隊北上之後,幾乎全軍覆沒。

一萬人僅剩下一千多殘兵僥倖逃回洺州。

更可怕的是,洛州東翼重要的運糧樞紐地洺水縣此時竟然發生了叛變。

---洺水縣城李去惑舉城投降李世民!

這個地方,控制著冀州、貝州兩個州的運糧通道。

掐住這個要道,其實和掐住劉黑闥的咽喉沒有什麼區別。

李世民聽到這個消息,第一時間派遣部將王君廓前去協防洺水城。

李世民此時還做了一件更加可怕的時候,他趁著劉黑闥將注意力盯在東翼洺水城的時候,突然繞行到了洺州的西部,直接攻破了邢州,井州也同時投降。

至此,劉黑闥的北翼、東翼、西翼、南翼全部遇到危機。

劉黑闥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呢?

他開始修築甬道,試圖貫通至洺水城,搶佔運糧通道。

而且,他從東北方向延伸出了兩條甬道。

此次延伸甬道,劉黑闥成功攻下了洺水城。

不久,李世勣又重新從劉黑闥手中奪回洺水城。

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雙方圍繞洺水城這個運糧樞紐不斷展開廝殺。

劉黑闥第二次奪取洺水城時,李世民為了避免洺水城再一次陷入劉黑闥之手,直接帶兵抄其後路。

他沒想到,劉黑闥突然反衝過來,直接包抄了李世民。

幸運的是,尉遲敬德再次救下李世民,逼退劉黑闥。

一個月過去,劉黑闥的軍糧開始告急。

李世民斷定劉黑闥一定出城迎戰,他下令派遣一支軍隊前往洺水上遊截流蓄水,兩軍交戰時,直接掘開堤壩。

最終這場戰役如何呢?

李世民親自帶領精銳騎兵衝擊劉黑闥兩萬多的渡河大軍,兩軍廝殺一整天。

黃昏時分,劉黑闥誰先遁逃,其餘士兵仍在耗戰。

突然間,上遊士兵掘開堤壩,劉黑闥大軍被殺一萬多人,淹死一千多人。

他自己帶領著兩百多名騎兵,北上投靠了突厥。

這場戰役中,李世民再一次展現出了超高的軍事天賦。

他在戰場上,永遠都是一個敢打敢衝的猛將,更多的時候,他比士兵們衝擊的更快,更勇敢。

此次劉黑闥的敗退,同樣源於他的圍點打援,繞後突襲。

他在戰場中,這套戰法可謂百戰百勝,鮮有敵手。

在唐朝初年的多場戰役中,宋金剛、竇建德、劉黑闥,很不幸提升他戰績的犧牲品。

相關焦點

  • 有人說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寧打下來的,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到底有沒有道理?
    他的高光時刻,是在公元619年率領宋金剛、尉遲敬德等悍將南攻太原,先後打走李元吉、擊潰裴寂,幾乎佔領山西全境,李氏父子在關中之外的地盤丟失殆盡,李淵甚至考慮「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關鍵時刻,李世民親自率軍北上迎戰,經過艱苦鏖戰後,劉武周逃亡突厥,唐朝收回失地;公元620年,試圖逃回馬邑的劉武周被突厥人殺死。
  • 解析唐朝戰爭: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如何挽救了河東局勢?
    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如何挽救了河東局勢? 公元617年,李淵起兵僅半個月,長安就落入李淵手中。 ---李世民。 李世民對於李淵這套被動防守的方案極為反對。
  • 李世民手下重將,被雪藏20年,直到60歲才被重用
    閱讀前點個關注嘛~更多精彩資訊都在後面哦~李世民手下重將,被雪藏20年,直到60歲才被重用中國的歷史的推動是因為戰爭在不斷地推動,如果沒有戰爭就會想印度等國家他們就沒有什麼歷史文化李世民自從李世民繼位以後推行各種國策,讓唐朝不斷領先在世界各國之前,出現了八方來拜的盛大景象。
  • 唐朝劉弘基,為什麼會選擇追隨李世民,帶兵多年徵戰沙場
    劉弘基是唐朝的著名將領,隋朝河州刺史劉升的兒子。在年輕的時候,憑藉著父親的蔭蔽進入隋朝朝廷為官。他為人豪爽,頗為正直,因此對於家產沒有經營。後來聽說李淵父子的名聲便親自前往太原投奔,之後與李世民私交甚好。
  • 李世民手下6大猛將,全部敗在此人手下,尉遲敬德出馬才將其擊敗
    劉黑闥做事的風格較為膽大,兇狠,卻又比較在乎細節。這種人對付起來確實令人苦惱,李世民派了諸多的大將才將他打敗。本來在竇建德李世民斬殺後,就已經明白了鬥爭沒有多大的作用了,於是就悄悄回老家種地了。可是,李淵不知道受到了誰的諫言,突然下發命令將竇建德曾經的部下全部召集到京師,這一舉動可是嚇壞了劉黑闥等人。
  • 同樣是洗刷國恥,為何漢朝要用整整70年,而唐朝只需3年?
    同樣是洗刷國恥,為何漢朝要用整整70年,而唐朝只需3年?而最終的結果就是,漢高祖被匈奴圍在了白登山,驚險脫身,後來匈奴人更是經常騷擾漢朝邊境,而唐朝就更慘了,唐高祖面對東突厥的欺負,也是氣不過直接出兵,結果朔州大戰全軍覆沒,東突厥更是長驅直入,搞得李淵一度想要遷都,最終只能向東突厥稱臣,而李世民繼位的第二天,東突厥就打到了長安,最終籤訂了《渭水之盟》才退兵。
  • 唐朝建立後,開國老將大部分混得很好,為何秦叔寶長期鬱郁不得志
    唐朝開國戰爭中,湧現出一大批功勳卓著的名將,大家耳熟能詳的,就包括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李靖、徐世勣等人。這批人為了唐朝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值得慶幸的是,李世民也是一個相對來說很不錯的主公。唐朝開國之後,這批老將們,並未被李世民遺忘,絕大部分都混得很好,封侯拜相,安享榮華富貴。秦叔寶是唐朝初期數一數二的猛將,無論正史還是演義,都對他評價極高。《舊唐書》記載,「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闢易」,為唐朝建立浴血疆場,立下豐功偉績。
  • 李世民對尉遲恭說我女兒送給你吧,尉遲恭:不敢,我還想多活幾年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說是華夏五千年裡為數不多的「千古一帝」。我們常常把他和秦始皇、漢武帝等相提並論。雖然沒有成為唐朝的開國皇帝,可是,在歷史上唐朝的天下實際上是靠李世民才打下來的。這離不開李世民的廣闊的胸襟和強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的有識之士和戰鬥力爆表的武將前來輔佐。
  • 唐朝武力為何強,看唐太宗對這幾位蕃將的態度,就懂了!
    【唐朝武力為何強,看唐太宗對這幾位蕃將的態度,就懂了!】繁榮強大、開拓疆域的唐代前期,為適應對外、對內用兵的需要,廣泛引進周邊少數民族的軍事人才,培養造就了一批勇敢善戰的蕃將,在統一中國 、防禦入侵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唐朝一大將被亂箭射死,李世民卻用這4個字評價他,簡直讓人心寒
    唐朝開國戰爭中,李世民麾下曾經有過一大批能徵善戰的虎將,可是在普通人印象中,能做到留名千古、名垂後世的,僅僅只有秦叔寶、尉遲恭等寥寥數人。就連知名度極高的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恐怕也沒幾個人能說全。有一位唐朝開國大將,此人名叫郭孝恪,雖然他的知名度遠遠不如秦叔寶、尉遲恭,《隋唐演義》裡對他隻字未提,但在《舊唐書》、《資治通鑑》等正史記載中,他卻是一個響噹噹的大人物,曾經在唐朝開國戰爭中和對外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是唐朝初年影響力較大的武將之一。
  • 唐朝的正三品官,屬於絕頂級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可以說唐朝的正三品,確實是國家的頂級大佬,因為這些人掌控著國家政務以及軍隊的最高領導權,除了我們熟悉的宰相群體,也就是尚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的最高長官,以及「同中書門下三品」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都是事實上的宰相,當然在唐朝的時候,中央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也就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因為李世民政事堂的設置,導致宰相群體被無限擴大,而且唐朝並不是只有宰相才是正三品的官職,其實很多官職都是正三品的,而且很多都是位高權重的職位
  • 李世民殺兄娶嫂,為何不敢殺李淵?太宗聰明、李淵也不傻
    太子秦王水火不容 公元618年,李淵接受禪位登基稱帝,唐朝建立。之後,李淵橫掃天下群雄,主要依靠的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四子李元吉。按照封建禮制傳統,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李元吉被封為齊王。
  • 唐朝開國功臣長孫順德,如何追隨李世民南徵北戰,造福一方百姓
    長孫順德,唐朝時期的開國將領,也是李唐王朝的外戚。他出生在極為顯赫的官宦之家,家族歷史還要追溯到北魏時期,因此他從小便接受了較為良好的教育,思想見識皆不同許常士子,有匡扶天下,造福百姓之志。但隋煬帝一意孤行,勢必要一舉殲滅高麗,長孫順德不願意參戰因而為了躲避戰爭就逃到了太原,由於侄女是太原留守李淵的兒媳,他便被李淵收留,從此一直跟隨在李淵身邊。
  • 唐朝那麼昌盛,為何還採取和親政策,遠嫁那麼多公主?
    千百年來,婚姻一事並非兒戲。尤其在古代來說,須雙方父母同意才行。不是有句話這麼說的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如果生在帝王家,那就很多時候身不由己。比如漢唐時期,作為一種政治手段,就有很多公主和親外嫁異邦。 尤其唐朝,據不完全統計,唐朝差不多有20位公主遠嫁他鄉。
  • 玄武門之變為何李世民勝出?並非偶然,看看雙方的班底就知道了
    (李世民劇照)四位文臣,都做過唐朝的宰相,而且都是名相,房玄齡和杜如晦不僅是唐朝的名相,而且名列中國歷史十大名相。歷史上一直有房謀杜斷的說法,說的就是房玄齡善謀,杜如晦善斷,這兩位頂尖級的人物組合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智慧,也就可想而知了。
  • 李世民稱帝前,唐朝厲害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
    說李世民稱帝前,當時唐朝厲害的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邊這話不對,看看雙方手下的厲害人物都有誰就知道了,太子李建成手下厲害人物有:魏徵、王珪、韋挺、薛萬徹、馮立、馬三寶。
  • 東方最強國唐朝,西方最強國白衣大食,都被他一人擊敗
    公元679年,也是唐朝唐高宗調露元年。歷經李淵、李世民、李治祖孫三代人的奮鬥,唐朝此時一步步邁入全盛時期。《舊唐書》記載,唐朝此時擁有人口三百八十萬戶,人口總數逼近3000萬,物阜民豐,國強民富,綜合實力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空前未有,放眼當時世界各國也是一枝獨秀的存在。
  • 以前是唐朝的臣,現在還得向唐朝入貢?
    按照李世民的計劃,頡利真的開始行動了統葉護在世的時候,要跟李世民結為兒女親家。在這件事上,頡利做得相當不光彩。李世民由於娶媳婦這項工作是要把媳婦從大唐迎到西突厥,中途必定路過東突厥,搞得頡利很得意。他派人對統葉護說:「你要乖,迎唐朝公主是要從我的地盤兒上過的喲!」
  • 他是李世民手下名將,卻戰鬥一次就被雪藏,直到20年後才再度出徵
    他是李世民手下名將,卻戰鬥一次就被雪藏,直到20年後才再度出徵一將功成萬骨枯,在古代的冷兵器當中戰鬥非常殘酷,不知道有多少戰士因為武器裝備或者己方部隊數量的問題戰死沙場,雖然也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士,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少數。
  • 貞觀之治:唐朝一位傳奇性的皇帝李世民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下,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朝代,唐朝的一位皇帝,這位皇帝,大家也是挺熟悉的,這位皇帝的名字叫做李世民。李世民是唐朝的歷史上第二位皇帝。史稱: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當上皇帝之後,勵精圖治,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 貞觀,史稱: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