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唐朝的臣,現在還得向唐朝入貢?

2020-12-23 劍在手美天下

按照李世民的計劃,頡利真的開始行動了統葉護在世的時候,要跟李世民結為兒女親家。在這件事上,頡利做得相當不光彩。

李世民

由於娶媳婦這項工作是要把媳婦從大唐迎到西突厥,中途必定路過東突厥,搞得頡利很得意。他派人對統葉護說:「你要乖,迎唐朝公主是要從我的地盤兒上過的喲!」而且,頡利就派人捎了這麼一句話,別的什麼也沒說,搞得統葉護很無奈,大唐與突厥之間的聯姻不但沒有成,就是額利的功勞統葉護被他大爺捅了以後,西突厥各部落都歸附了薛延陀部。

薛延陀部

薛延陀部推舉出來自已的可汗,可汗指了指東南方的長安,道:「我們以前是唐朝的臣,現在還得向唐朝入貢,如何?」眾皆大歡喜,很快派使者到了長安。臨別的時候,李世民賜給了使者一把寶刀和一條鞭子,很鄭重地對使者說「部落裡的事就用它們辦,有大罪的用刀斬,有小罪的就用鞭子抽薛延陀使者大為驚恐,認為這位中原皇帝很帶勁。

頡利

而頡利同志,聽說薛延陀歸順大唐之後,更為恐懼。見薛延陀示弱,他也準備示弱,請求向唐朝稱臣,要求李世民賜婚他要當李世民的女婿。可是,頡利,一名毫不利己,專門損人的突厥首領,剛剛送上請和表,就幹出了一番轟動天下的大事。稱臣後不久,頡利耐不住寂寞,幫著戰爭販子梁師都南下大舉入侵。

頡利可汗

真不知道頡利是怎麼想的,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平淡?李世民沒想到這一天這麼快就會到來。頡利縱慾逞暴,誅忠良,呢奸佞,一也薛延陀等諸部皆叛,二也突利、拓設欲谷設皆得罪,無所自容,三也是因為寒北霜早,餱糧乏絕,四也頡利疏其族類,親委諸胡,胡人反覆,大軍一臨,必生內變,五也華人入北,其眾甚多,比聞所在嘯聚,保據山險,大軍出塞,自然響應,六也。

徵討頡利

總此六條,足以證明出徵頡利是不二選擇。討論了一會兒,綜合意見,李世民決定,對頡利發動全面進攻貞觀三年(629)八月,張公謹作為徵討頡利的副指揮官出徵了。而這次行動的總指揮,名字叫李靖。

突厥

積蓄了十年力量,今天,就在今天,唐朝向這個讓人痛恨的東突厥發起了攻擊。大軍揮師北上,直逼頡利貞觀三年(629)九月,拔野古、僕骨、同羅、奚等部落酋長分析形勢,率眾來降,頡利更加孤立無援了。突厥也算是倒黴了,不但一分錢沒搶到,倒是被砍死了一千多人。

李世民覺得,光設置個總指揮和副指揮,要對付頡利這樣的大傢伙顯然不夠為了達到全面出擊的效果,他將大軍設置成了四道。這四道一體,分別出行,又相互配合。

相關焦點

  • 論唐朝對渤海國的羈縻政策
    自唐王朝冊封大祚榮以後,大祚榮派王子朝唐,請求「就市交易,入寺禮拜」,得到唐玄宗的允許。自此以後,大祚榮年年派遣使者使臣朝唐入貢。從而渤海與唐朝建立了朝貢關係。到大武藝以後,其在位18年,即719—737年間,渤海國派遣使臣入唐朝貢等活動達34次之多;大欽茂在位50餘年,即738-793年間,派遣使者入唐朝貢等活動達多達52次[6],有時一年內朝唐竟達四、五次之多,使得唐朝朝廷的高度評價,從而唐朝四次冊封大欽茂,先後授予渤海郡王、左驍衛大將軍、忽汗州都督,特進,太子詹事、太子賓客、渤海國王,還加拜司空兼太尉。
  • 穿越回唐朝,你得向森林鹿請教
    如果穿越回唐朝,你面對的不僅是「以胖為美」的美好,還會附贈很多麻煩事,比如,語言問題,「唐朝人說話現代人聽不懂,發音和語言結構跟現代漢語有很大不同」;舉止禮儀問題,「就算穿越成貴族,吃穿不愁,學習各種禮節和忌諱就能煩死人,以避諱為例,與人說話,不但不能直呼他的名字,他父母的名字也得事先打聽好了
  • 唐朝時期的留學生,韓國道教的第一人
    唐朝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從618年李淵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至907年朱溫逼唐哀帝禪讓,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在這三百年中,有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襲的「永徽之治」、唐玄宗統治下的「開元盛世」。
  • 穿越回唐朝,你得向森林鹿請教
    原標題:穿越回唐朝,你得向森林鹿請教   如果穿越回唐朝,你面對的不僅是「以胖為美」的美好,還會附贈很多麻煩事,比如,語言問題,「唐朝人說話現代人聽不懂,發音和語言結構跟現代漢語有很大不同」﹔舉止禮儀問題,「就算穿越成貴族,吃穿不愁,學習各種禮節和忌諱就能煩死人,以避諱為例,與人說話,不但不能直呼他的名字
  • 當代矮個子的自白:幸好沒生在唐朝,否則很可能被抓進動物園
    然而,矮個子們卻很慶幸,慶幸自己幸好沒生在唐朝,否則就成了動物園裡被觀賞的動物了,這是怎麼回事?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不但地域遼闊,更有百國來賀。唐朝時,周邊國家紛紛遣使朝拜,巔峰之時,向唐朝稱臣之國多達300多個,其國力空前強盛,就連長城都未曾修築。文化交流的日益擴大,使得唐朝湧現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等傑出人物。
  • 歷史丨唐朝也和親,吐蕃也和親!和親究竟是個什麼鬼
    上表中顯示出吐蕃和親的節奏,與唐朝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在吐蕃王朝崛起的時期(松贊幹布、貢松貢贊、芒松芒贊、赤都松贊、赤德祖贊),對外進行過相當頻繁的和親舉動。不但外嫁公主,還大量迎娶異族公主。因為,大國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不是幾位公主能解決的,該死磕到底的,依舊得死磕到底。例如,唐朝和突厥之間,就是典型的結構性矛盾。因此,在兩國幾十年的交往史上,就一直沒有形成過和親關係。貞觀二十年(646),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向唐朝求婚,李世民大嘴一張,要西突厥割讓龜茲、于闐、疏勒、朱俱波、蔥嶺五國為聘禮。
  • 在唐朝參加科舉考試,如何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
    唐朝,作為科舉考試開始較大規模正式實施的朝代,與之前和之後的朝代都存在較大差異。唐朝以前的魏晉南北朝,選拔官僚的方式叫九品中正制,就是把人分為九個品級,由朝廷設立的一個叫中正的部門,專門負責給人打分,確定人的品級,然後根據「人品」,決定你可以做什麼官。
  • 唐朝科舉制度,您了解多少?
    在唐朝,如果您想參加科舉考試,必須具備「生徒」或「鄉貢」的身份。想獲得生徒的資格,只有兩種路徑。第一種:在中央官學學習,而且通過學校的畢業考試。所謂中央官學,包括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六大高等學府,統稱「六學」。
  • 清朝建立後緬甸一百多年沒有向中國朝貢,乾隆時卻突然稱臣入貢
    在唐朝時期更有對緬甸古國驃國前往唐朝向唐德宗朝貢,唐朝之後南詔興起,緬甸和中原王朝較為較為疏遠,宋朝時期雖有記載,但並沒有朝貢紀錄。元朝時期蒙古人曾攻打緬甸,還設立緬甸行省。明朝時期緬甸內部混亂,明朝在中緬廣大地區設立三宣六慰羈縻統治,緬甸阿瓦王朝向明朝朝貢,明朝設立緬甸宣慰司,緬甸以土司名義向明朝朝貢。
  • 唐朝時國力有多強?一座碑文上的九個字,唯唐朝人敢說!
    這些朝代的粉絲們介紹它們的時候,都這樣說:「我大秦」「我大漢」「我大明」」我大清「……唯有唐粉說「我巨唐……」其它王朝都稱「大」,憑什麼唐朝稱「巨」。唐朝時國力有多強?一座碑文上的九個字,唯唐朝人敢說!在滅掉突厥後,唐朝成了東方最強的國家,但與周邊國家相比,有多大優勢呢?
  • 島國人很早以前就愛模仿我唐朝,可為何現在還睡地板呢?
    我們現在看到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這兩種,但茶道的意思是較早發展出來的抹茶道。以及日本的書法,日本學習中國漢字書法,是自魏晉從高麗傳入日本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唐朝鼎盛時期,日本派17批次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我國的漢字、漢文化、佛教、建築、音樂等等。日文早期由兩名日本留學生用中國楷書和草書改良而成。現在看到的日文,是由漢字和假名混搭而成,其字根還是中國漢字。
  • 名為「冬寒菜」的蔬菜,唐朝以前風靡全國,現在只在南方有種植!
    名為冬寒菜的蔬菜,唐朝以前全國風靡,現在只有南方有種!民以食為天,特別是在科技還不發達的古代。在古時候,人們一年的收成都是有氣候來決定的。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還不具備改變客觀環境的能力。因此,為了一年的好收成,人們只能祭天祈求神靈的好心。這些都是因為,糧食對於人們來說太過重要了。
  • 唐朝的科舉考試才是真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而舉選不由館、學者,謂之鄉貢,皆懷牒自列於州縣。」)現在切入主題:之所以說唐朝科舉制難,難在哪裡呢?州府試通關後,讀書人就可以向京城出發,參加全國性的考試——省試,此「省」指的是尚書省,也叫「禮部試」。省試考試內容、形式與州府試基本一樣。古時交通不便,走到這一步的學子需要背著書籍、衣物長途跋涉去「考點」,如果不想淪為炮灰,去趕考的路上還得抓緊時間複習,相當辛苦。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唐朝皇室的食物有多難「搞」?
    暗含在飲食中的文化密碼,即人們分處於社會不同階層,就會在飲食觀念和飲食心理上體現出不同,這一點在唐朝表現得可謂是淋漓盡致。 《南部新書》中記載:「新進士則於月燈閣打毽之宴,或賜宰臣以下酴醾。即重釀酒也」,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知道,酴醾酒應該是一種經過反覆醞釀而成的甜米酒,且在唐朝常常被用來賞賜大臣。
  • 唐朝人大多不願當駙馬,主要因為唐朝的公主普遍品德不佳
    先來看看不願做駙馬的例子。唐玄宗想把她妹妹玉真公主許配給方士張果(也就是民間傳說中「八仙」之一張果老),張果大笑不肯接受。唐宣宗要宰相在當年的新科進士中,選拔一位當駙馬,於是便有人向宣宗推薦當年新科進士王徽。但王徽聽說後,便趕快去向宰相哭泣,求宰相幫忙推託,不想當駙馬。此外,在唐憲宗皇帝時,有一年要求公卿大臣家中子弟來娶公主,結果公卿大臣紛紛託辭躲避。何以唐朝人都畏懼娶公主為妻?這是有幾個原因造成的:一、唐朝的公主多半品德不佳。
  • 唐朝女子是如何消遣娛樂的?這方式比現在還開放啊!
    在眾多品種中唐朝人偏愛牡丹和桃花,這一點從唐代盛行的詩詞就不難發現,「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夭桃花清晨,遊女紅粉新。」等讚頌牡丹和桃花的詩數不勝數。此外唐朝還有個流行的遊戲就是「鬥百花,鬥百草」,可比其韌性或種類,就連唐明皇都會用鬥花來選擇侍寢的嬪妃,戴花等自然是不可少的女子日常。
  • 唐朝的古錢幣精品
    提起唐朝,隋唐英雄、凌淵閣二十四功臣、唐高祖李淵、唐太祖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女皇武則天、長孫皇后、太平公主、楊貴妃、李白、杜甫等著名歷史人物,一一浮現在我們眼前。那麼,誕生了這麼多英雄人物的歷史朝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呢?
  • 大唐神仙傳——唐朝的十三位仙人
    魏徵醒來後準備繼續下時,秦叔寶等拿著一個血淋淋的龍頭擲於帝前說是雲頭落下,魏徵叩頭說:「是臣一夢斬的。」唐王大驚問:「賢卿睡時,又不曾動身動手,又無刀劍,如何斬卻此龍?」魏徵奏道:「臣夜來奉上帝敕旨。陛下召臣對弈,身不能離,故夢中出神,到剮龍臺揮劍斬之,所以龍頭從空落下。」當晚龍王就來鬧鬼高叫「唐王還我命來」。過了幾日太宗招來尉遲恭、秦瓊說:「我這寢宮門外,入夜就拋磚弄瓦,鬼魅呼號。」
  • 唐朝旅行指南之禮儀篇:別動不動就跪拜,久跪還算失禮
    如果你做了錯事讓長輩們不高興,要訓斥你的時候,你要表現得比前一種更加正式恭敬,這時候不能用雙手了,直接用額頭在地上碰一下,然後恢復跪坐姿勢,千萬不要覺得地上不乾淨,用額頭碰地是一種恭敬禮貌的表示,也是你在唐朝生活的日常標準動作。碰上更加隆重的場合,你不僅要讓額頭和地板接觸,還得來個親密接觸。就是讓頭在碰到地的同時,還得發出聲音來。
  • 唐朝的平均地權
    夏朝以前,則是「天下為公」,土地為「全民共有」,地地道道的公有制。在古代世界,土地是一個國家、一個家庭最可靠的財富。古代也好,近代也罷,國家之間的戰爭,無論是侵略戰爭,還是反侵略戰爭,十之八九是為了土地。即便今天的戰爭,也是為了地上的或者地底下的東西。因此,中國皇帝、歐洲國王對有功之臣的最高賞賜,是土地;每個家庭首選投資項目,還是土地。還有什麼比投資土地更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