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這話說對了一半:唐朝的江山,有一半確實是由李世民作為統帥打下來的;而另一半則很難籠統的概括,但絕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
我們先結合下圖,整理下李唐的對手們是怎麼消亡/消失的。
我們按照從左到右、從上至下的順序來梳理。
李軌,涼州姑臧人,於公元617年起兵佔領河西之地。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後,主動與李軌交好,認其為堂弟,並冊封為涼王、涼州總管。但李軌並不滿於此,他自稱「從弟大涼皇帝」,實際上是要跟對方分庭抗禮。為了收拾這位不給「面子」的老弟,李淵派安興貴前往河西玩了一出無間道,煽動當地官員倒戈,最終李軌兵敗被俘,於公元619年在長安被斬首。
薛舉、薛仁果父子,是唯一讓李世民慘敗的強敵。公元617年,薛舉趁著饑荒起兵,僅用10天就佔據了隴西之地。他起先自稱西秦霸王,不久後在蘭州稱帝,其後成了李淵父子不得不直接面對的敵人。公元617年,薛仁果大敗給李世民;但在第二年,薛舉設計突襲李世民,殺害六成唐軍,並將屍體築為京觀,多名唐朝大將被俘虜,李世民則率殘軍逃回長安。而在其後,當薛舉正準備攻打長安時卻意外病故,生性殘暴的薛仁果即位後,西秦開始走下坡路。公元618年,在連續敗給李世民的情況下,薛仁果投降,不久後在長安被斬首。
梁師都,出身隴西豪族,於公元617年聯合突厥反叛隋朝。在佔領今陝西、甘肅等地後,他也迫不及待的稱帝、建立梁國。此外,他甘心做突厥的代理人,多次慫恿對方南侵。不過此人志大才疏,一生中多次被唐軍擊敗,最終在公元628年,被柴紹、薛萬均率領的唐軍逼到絕境後,死於堂弟梁洛仁之手。
劉武周,曾經打得李淵想退守關中的猛人。他同樣是在公元617年起兵、同樣藉助突厥人的勢力,曾經被冊封為為「定楊可汗」。他的高光時刻,是在公元619年率領宋金剛、尉遲敬德等悍將南攻太原,先後打走李元吉、擊潰裴寂,幾乎佔領山西全境,李氏父子在關中之外的地盤丟失殆盡,李淵甚至考慮「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關鍵時刻,李世民親自率軍北上迎戰,經過艱苦鏖戰後,劉武周逃亡突厥,唐朝收回失地;公元620年,試圖逃回馬邑的劉武周被突厥人殺死。
高開道,是活躍於幽州一帶的農民起義領袖。他在公元618年建立燕國;兩年後,在竇建德的威逼下,他向唐朝投降,被任命為蔚州總管、上柱國、北平郡王。但到了公元622,他翻臉不認人,聯合突厥、劉黑闥多次與唐軍對抗。公元624年,由於部將張金樹反叛,高開道全家被殺。
在隋末各股軍閥中,竇建德的口碑很不錯。他造反最早(公元611年)、實力強大,先後擊敗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的夏國雄踞河北,成了當時北方最強大的起義力量。到了公元621年,他率領大軍救援被唐軍圍困在洛陽的王世充,卻被李世民扼守虎牢關、以少勝多擊敗,其後被俘押往長安處死。
劉黑闥原為竇建德部下,夏國滅亡後躲回老家種菜。竇建德死後,由於擔心被殃及,他連同其他老戰友起兵反唐,其後勢如破竹,先後打敗李神通、羅藝、李世勣、薛萬均等唐朝名將,沒用半年就恢復了竇建德的地盤。但到了公元622年,劉黑闥在洺水之戰被李世民擊敗,率殘部逃往突厥;後來雖然趁著李世民被召回的機會捲土重來,並且一度擊殺唐朝藩王李道玄,但最終被親自出馬的太子李建成擊敗,於第二年被死。
徐圓朗,617年起兵的起義軍領袖,作為沒什麼背景的小勢力,他曾先後依附李密、王世充、李淵。公元621年,他跟隨劉黑闥反叛唐朝,最終卻望風而逃,死於路人之手。
王世充、李密我們比較熟悉,倆人堪稱洛陽一線的老冤家。李密在與宇文化及的血戰中傷筋動骨,被王世充撿了個便宜,兵敗後不得不投奔李淵,最終因試圖反叛而被殺;在洛陽稱帝、建立鄭國的王世充,則在被李世民打的痛不欲生時,招來竇建德幫忙,不曾想卻被李世民來了個連鍋端,最終雙雙身死國滅。
蕭銑,南北朝時期南梁皇室後裔,於公元617年起兵,並在第二年正式稱帝,宣布光復南梁朝,巔峰時期的他,擁兵四十萬,雄踞一方。但在隨後的,他由於疑心太重,逐漸與部將離心背德。公元621年,唐軍派出藩王李孝恭、名將李靖的組合攻打梁國,蕭銑壓根不是對手,在投降後被處死於長安。
林士弘於公元616年在豫章郡起義,起先自稱南越王,不久自稱皇帝,國號楚。巔峰時期的他,佔據北自九江、南到番禺的廣大地區,擁兵十餘萬。公元621年,蕭銑兵敗被殺後,林士弘失去了北方屏障,多次被唐軍擊敗,他先投降、後反叛,最終在敗退途中病死。
杜伏威、輔公祏於公元613年聯手起義;公元619年,他們一同投降唐朝。到了公元623年,輔公祏反叛,悍然稱帝、建國號宋,卻在第二年敗於李孝恭、李靖這一組合之手,最終被斬殺於長安。
而無辜的杜伏威也因此被牽連,在被罷官奪爵、全家被抓後,也於公元624年暴病而死。不過到了公元631年,他被李世民平反,追封吳國公。
沈法興原為吳興郡守,公元618年他以誅殺弒君者宇文化及為由起兵,佔領了長江以南十幾個郡,並於公元619年自稱梁王。後來,他多次被李子通擊敗,最終在絕境中投江自殺。
李子通,在615年自稱楚王,到了619年在江都建立吳國。到了公元621年時,他在杜伏威的攻打下投降,被送往長安。但到了第二年,得知自己最怕的杜伏威入朝後,李子通試圖逃回吳地東山再起,卻在途中官吏抓獲後處死。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在隋末的十餘個對手中,薛舉父子、劉武周(含宋金剛)、竇建德、劉黑闥、王世充等勢力被李世民親自擊敗(劉黑闥姑且算半個),雖然數量上不到一半,但這些人都是當時的最兇悍、最具戰鬥力的敵人,因此,說李世民打下唐朝半壁江山,並不為過。
而其他敵人中,要麼迫於李氏的強大實力主動歸附,要麼亡於地方軍閥之間的內鬥,同時李孝恭、李靖這對組合也多次立下大功,甚至連太子李建成也頗有斬獲。唐王朝能統一天下,靠的正是獨一無二的穩定性、遙遙領先的綜合實力。
而一些朋友所說的劉秀寧,也許指的是李淵的女兒、李世民的三姐。在正史中,她並沒有留下名字,我們可以稱她為柴紹的妻子李氏、唐王朝平陽公主。當初在柴紹前往晉陽參與老丈人的起義時,平陽公主孤身留在關中,偷偷回到鄠縣(西安市西南部)的李氏莊園後,變賣家產,聯合叔父李神通攻下鄠縣,其後派家奴馬三寶大肆招募關中各股流民、盜賊、起義軍,兵力累積達到7萬之多。當李淵大軍渡過黃河、到達長春宮後,平陽公主把這些兵馬都帶給了父親,為李淵順利攻下長安立下大功。
平陽公主死後,李淵打破常規,依照「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的高級軍禮為女兒下葬,以表達自己對這位「巾幗英雄」的肯定。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