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位23年,放過了一位奸臣,因此葬送了李氏的江山

2020-12-19 任克說

說到李世民,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李世民作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千古一帝,在其在位期間,不僅讓唐朝出現了貞觀盛世,還將唐朝的威名響徹大江南北,無人不服。對於李世民取得的這個偉大成就,有人說他是為了彌補玄武門之變留下的壞名聲,但是也就是從玄武門開始,李世民開始重用有賢之人,連前太子的謀臣魏徵都能接受,可見當時李世民的胸襟寬廣。但是人都有糊塗的時候,李世民也犯了一次錯誤,這個錯誤導致自己創建的大唐盛世在自己手中葬送了。

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候,看人的眼光非常獨到,例如羅成,尉遲恭和秦瓊都是李世民發現並招為己用的人才。正因為李世民看人之準,這些人才在短短幾年就滅了突厥,成就了貞觀盛世。但是每個朝代中都會出現一種人,那就是奸臣,就連李世明創建的唐朝中也存在。那麼這個最大奸臣是誰?為什麼他會禍害李世民的天下?

這個奸臣名叫許敬宗,在李世民在位23年,許敬宗也在李世民身邊待了23年。許敬宗是後起之秀,一直被世家的權重者看不起,所以許敬宗就一直在等待機會。一直等到李治上位,當時李治想封武則天為皇后,其他所有大臣都反對,只有許敬宗在旁邊附和。因為這樣,李治和武則天非常喜歡他。之後更是與武則天聯手,幫助武則天順利登基。

李世民在位時就唯獨放過了許敬宗,而許敬宗在之後很快的看清了朝廷時局,明白世家權貴必定會隕落,寒門子弟會漸漸崛起,於是他幫助了武則天篡奪了李氏的大唐江山。這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智慧。但是在很多史書中,對許敬宗的評價卻是「牆頭草」,「亂臣賊子」,可見不同的人對待歷史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相關焦點

  • 有人說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秀寧打下來的,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到底有沒有道理?
    薛舉、薛仁果父子,是唯一讓李世民慘敗的強敵。公元617年,薛舉趁著饑荒起兵,僅用10天就佔據了隴西之地。他起先自稱西秦霸王,不久後在蘭州稱帝,其後成了李淵父子不得不直接面對的敵人。公元617年,薛仁果大敗給李世民;但在第二年,薛舉設計突襲李世民,殺害六成唐軍,並將屍體築為京觀,多名唐朝大將被俘虜,李世民則率殘軍逃回長安。
  • 李世民傳奇的一生,離不開這三位女人的幫襯:奶奶,母親,老婆!
    雖然歷史上由父系氏族統治了幾千年,但是女中豪傑依然有,比如花木蘭、穆桂英、樊梨花、梁紅玉等等,在古代,女子的能力發展受到極大限制,能夠揚名立萬的女性不多。 可是畢竟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而李世民則是個幸運的男人,在他身後默默付出的女人居然有3個,這些女人都有誰呢?
  • 李世民當上皇帝後,有那麼多女人,為何還要霸佔李元吉的妻子呢?
    大隋朝已經把事情做得差不多,只要不是太昏庸的君主,都能有所謂的貞觀之治,所以認為李世民是好皇帝的全是庸人!李氏家族有異族血統,異族有霸佔父兄弟妻子的傳統。不知這個說法對不對?說到底,李建成李元吉兩人,在一個錯誤的時間(戰亂之時),與錯誤的敵人李世民鬥,自然一切皆輸了。
  •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弒兄逼宮,本意原是弒父奪位?
    此年,萬年縣法曹孫伏伽對二人兄弟不和似已有所觀察,因此上表建議李淵防微杜漸。英雄一世的李淵,臨老居然會千古艱難唯一死,讓李世民省去了一番說服天下的周折與整合中樞的血腥。堂堂開國皇帝居然能忍下兩子十孫慘死、自己被逼宮的奇恥大辱,想來也在李世民及其同黨的意料之外。 難怪李世民事後竟會喜極而泣,抱著李淵肉麻表演一番。當然,若解釋成李淵出於王朝建立者與家長族長的立場,選擇了顧全大局妥協,而不是為帝王尊嚴去魚死網破,亦無不可,也可以因此對他略加讚美。
  • 憂國憂民,英文神武,雄才大略—李世民
    秦王手下的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心惶惶,紛紛勸李世民殺死大哥。李世民擔心父親死後,自己功績大於李建成,李建成不會放過自己,被迫發起玄武門之變,殺掉了大哥李建成。清掉了太子李建成,讓自己離太子,皇位更進一步。其實在李淵建立唐朝前,李淵答應李世民,他做的貢獻自己不會忘記,會冊立李世民為太子。可李淵在唐朝建立後,卻冊立了李建成,這是為什麼呢?無非有以下幾點原因。
  • 李世民廢掉太子李承乾後,曾想立一位庶子為太子,被長孫無忌阻止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代帝王,李治在位初期,在「貞觀之治」的基礎上,創造了「永徽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唐朝人口最多300萬戶,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曾一度增長到380萬戶。因此,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如此評價: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 關羽死後,劉禪用2個字評價他,其中1個字是奸臣專用
    在歷史上,用這個字作為諡號的,幾乎都無一例外是奸臣。唐太宗手下大臣封德彝,貞觀元年病故時,諡號被確定為「明」。貞觀十七年,有人告發,封德彝生前首鼠兩端,在皇位之爭中腳踩兩條船,表面上對李世民忠心不二,暗中勾結太子建成。李世民大為憤怒,把他的諡號改成了「繆」。再比如唐高宗時期的奸相許敬宗,一生貪權好利,人品卑劣,寡廉鮮恥,惡名昭著。
  • 李世民有四分之三鮮卑血統,為何還被正史認為是柱下子孫?
    李虎被賜姓鮮卑姓氏大野氏,因此又叫大野虎,李淵的爸爸李昺,繼承了李虎的爵位,也繼承了李虎的賜姓大野氏,因此也叫大野昺。李淵繼承了李昺的爵位和賜姓,因此也曾經叫大野淵。直到北周末年,大野淵才放棄鮮卑賜姓大野氏,改名叫李淵。短暫的賜姓歷史,讓李世民家族被人認為是「陰山貴姓」。 唐朝有個法號「法琳」的高僧,就質疑李世民是陰山李氏,而不是出自隴西李氏。
  • 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上皇位,在位23年,為什麼51歲時卻突然暴斃?
    古代君王最忌諱的就是功高蓋主,即使是最親的人也是處處防備,李淵對於李世民也是如此,不得不為李世民叫屈,李世民為大唐的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每天起早貪黑的,還要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為了拉攏人才還要應酬,身體承受沉重的負荷,太子之位沒撈到,還得被猜忌,時刻防範太子等人的行動!真的是神疲力盡!這樣狀態下的李世民身體能好麼?
  • 李世民只有四分之一的漢人血統,為什麼還被認為是漢族人?
    很多歷史資料都證明,李世民的親母,是鮮卑人。從一系列歷史資料綜合判斷,李世民的母親,可說是百分之百的鮮卑人。李世民的父親李淵,也是鮮卑人的一半後裔。父親的名字叫李昺。古時候,昺和一般人不同,所以李昺又叫李。自封為李廣的後裔,有《冊府元龜》《新舊兩唐書》等一系列史料可以證實,李昺是隴西李氏出身。
  • 小龍堡慘遭虐泉,另一位因此葬送了S賽
    小龍堡慘遭虐泉,另一位因此葬送了S賽。如果要說今年春季賽哪一支隊伍最讓人失望,那一定就是RNG了。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經歷季後賽一輪遊,果然沒有了小狗也真就這麼平平無奇了。而新加入RNG的打野選手小龍堡也是經歷了被萬眾期待到為人詬病的低谷。
  • 長孫無忌:李世民在位時謙遜公正,為何李世民死後卻秒變嘴臉
    這從李世民第三子,吳王李恪的臨終遺言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出生於公元619年,其母為隋煬帝之女楊妃,據《唐史》所載,李恪「英武果敢,深得寵愛」,貞觀十一年被封為吳王,授安州都督,永徽二年又加授太子太師,在朝中威望很高,永徽四年,「房遺愛謀反」案事發,李恪受到牽連,被縊殺於長安宮頸之內。
  • 兩面派長孫無忌,李世民在位時謙遜公正,李世民死後卻秒變嘴臉
    這從李世民第三子,吳王李恪的臨終遺言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出生於公元619年,其母為隋煬帝之女楊妃,據《唐史》所載,李恪「英武果敢,深得寵愛」,貞觀十一年被封為吳王,授安州都督,永徽二年又加授太子太師,在朝中威望很高,永徽四年,「房遺愛謀反」案事發,李恪受到牽連,被縊殺於長安宮禁之內。
  • 你可能想不到,杜甫和李世民是直系血親,僅隔6代人
    原來,杜審言的父親曾做過鞏縣的縣令,因此他舉家從襄陽遷居到鞏縣,後來在鞏縣,才有了杜甫。杜審言才華橫溢,恃才傲物,看不起同僚,因此被同僚記恨。唐高宗年間,杜審言被提拔為洛陽丞。公元698年,杜審言因坐事被貶。在審判杜審言時,杜審言的上司周季童、同事郭若訥兩人打算誣陷杜審言,致杜審言於死地。
  • 正史記載李世民「跪而吮上乳」,李世民為何罔顧人倫對父不忠?
    李世民跪在父親李淵面前,含著父親的乳頭痛哭許久?你覺得這會是真實的歷史嗎?我們一起來深入探究一下吧!先來了解一下這件事之前發生了過什麼事件,玄武門之變。通過其他歷史記載,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集團內部還是相當團結的,三兄弟之間並沒有什麼罅隙,甚至在戰事中配合很默契。然而唐朝建立後,兄弟關係就開始發生明顯變化。
  • 李世民在位時的玄武門守將李君羨:論冤枉,我不言敗
    根據度娘的查詢路徑,駱駝發現小李是李暠六子李翻之後,而李世民是李暠二子李歆之後。然後駱駝通過嚴謹的分析,得出了一個結論,小李和大唐皇室同屬隴西李氏一脈。查到這裡之後,駱駝就開始繼續往下進行。不過接下來的發現,卻把駱駝驚出了一身冷汗。根據《舊唐書》顯示,小李的祖籍是河北,而不是隴西李氏的所在的甘肅。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賞賜給李建成老師兩位美女,不想卻無福消受
    李建成、李元吉伏誅以後,李世民曾先後除掉了二人所留的子嗣,不想就是這樣一位不念親情的君主卻善待了李建成的老師。李建成的老師名叫任瑰,表字任瑋,廬州合肥人,其父乃是大隋定遠太守,其叔為大隋鎮東將軍。公元615年,李淵奉楊廣旨意前往河東平定起義軍的叛亂。當時李淵只將李世民帶在了身邊,李淵將一家老小都託付給了時任河東縣戶曹的任瑰。
  • 李世民殺掉自己弟弟,霸佔弟弟的妻子,幾年後替弟弟生了一個兒子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馬上皇帝,功夫了得。到底了得到什麼程度?
  • 28歲登基的唐太宗,在位執政23年,為何突然在51歲時暴斃?
    但是不管李世民在歷史上有多麼重要的影響力和非凡的創世之舉,生而為人,總是要面臨死死亡的。對於唐太宗李世民最後的駕崩,很多人都抱有一絲疑問:年僅二十八歲就登基執政的李世民,在位執政長達二十三年的時間,為何會在五十一歲的時候暴斃駕崩呢?
  • 史書中的唐代九大奸臣 為何只有李義府李林甫通過成語為人們熟知
    但是認真比較,新舊唐書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個沒有《奸臣傳》《叛臣傳》,而另一個有——估計《舊唐書》沒有奸臣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石敬瑭本人就是唐朝的奸臣或者叫叛臣。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新唐書》記載的九個奸臣,別的筆者倒不大關心,筆者只關心他們是怎麼死的,是否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