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面派長孫無忌,李世民在位時謙遜公正,李世民死後卻秒變嘴臉

2020-12-19 騰訊網

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延續了兩千多年,誕生出數百位帝王,但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不過寥寥數人,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之一,實際上「千古一帝」這一稱號的由來就與李世民密切相關。

據史料所載,「千古一帝」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王志堅所著的《讀史商語·卷三》有語:「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李世民統治時期勸課農桑、休養生息,開創「貞觀之治」,文治武功確實擔得起「千古一帝」這一稱號,不過與其輝煌的成就相比,他自身的「汙點」同樣「出類拔萃」,其中最被人詬病的當屬「玄武門之變」以及霸佔弟媳,其實除去這兩件事,他最被人所稱道的「知人善用」的優點也存在商榷的餘地!

這從李世民第三子,吳王李恪的臨終遺言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出生於公元619年,其母為隋煬帝之女楊妃,據《唐史》所載,李恪「英武果敢,深得寵愛」,貞觀十一年被封為吳王,授安州都督,永徽二年又加授太子太師,在朝中威望很高,永徽四年,「房遺愛謀反」案事發,李恪受到牽連,被縊殺於長安宮禁之內。

這裡有必要給大家解釋一下「房遺愛謀反」案,房遺愛是唐初名相房玄齡次子,娶李世民愛女高陽公主為妻,高陽公主生性淫蕩,與辯機和尚私通,敗壞皇家名聲,李世民得知後勃然大怒,下令將辯機和尚腰斬,然後下詔斥責高陽公主,並禁止她再入皇宮,這相當於將她從皇室除名了。

此事令高陽公主心生怨恨,一直圖謀報復。

李世民駕崩,李治繼位後,高陽公主「忽悠」丈夫房遺愛謀反,推翻李世民選定的李治,擁立李世民第六子李元景為帝,房遺愛懦弱無能,毫無主見,聽了妻子的話開始策劃謀反,結果事不機密,被人告發,謀反還未開始就結束了。

整件事可以說就是一樁「鬧劇」,根本沒有對李治的統治產生絲毫威脅,然而此事卻被有心人利用了!

所謂「利用」自然是趁機羅織罪名,將某些人劃分為「房遺愛謀反」一案的參與者,很不幸,與謀反一案沒有絲毫關係的吳王李恪成了此案最大的受害者,李恪臨終前大喊一句話:「長孫無忌竊弄威權,陷害良善,祖宗有靈,必讓其宗族覆滅。」!

沒錯,羅織罪名,陷害吳王李恪的正是長孫無忌,而李恪的這句話實際上揭露了李世民在用人上的一大失誤!

李世民自始至終沒能看出長孫無忌的真面目!

長孫無忌與唐太宗李世民是「布衣之交」,李淵還是唐國公時,長孫無忌就與李世民相交莫逆,後來還與李世民成為「郎舅」,李淵起義後,長孫無忌跟隨李世民南徵北戰,立功無數,後來又參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深受李世民信任。

他任尚書右僕射時,有人上本誣告他,李世民卻將奏摺拿給長孫無忌看,以示對他的信任,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封「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位列第一!

可以說長孫無忌是李世民一生最信任的人,二人不僅有君臣之義,還有兄弟之情,李世民駕崩時還留下遺詔,命長孫無忌輔政!

然而李世民錯看了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有「兩副面孔」!

李世民在世時,長孫無忌簡直就是「忠誠、謙遜、大公無私」的化身,貞觀元年,李世民封長孫無忌為齊國公,並命其出任宰相一職,長孫無忌卻以「避嫌」為由,堅持辭去宰相之職。

李世民無奈,只得改任長孫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貞觀七年,李世民拜長孫無忌為司空,長孫無忌拒不肯受,堅決推辭,這次李世民鐵了心,任長孫無忌說破了嘴皮,也不肯收回成命,兩人爭執許久,長孫無忌無奈之下出任司空。

貞觀十一年,李世民意圖恢復「分封制」,封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十四位功臣為世襲刺史,長孫無忌的封地定在「趙州」,後來李世民覺得「虧待」了長孫無忌,又改封長孫無忌為趙國公,不料長孫無忌再次拒絕,上書勸諫,言明分封制的危害,李世民無奈,分封之事就此作罷!

貞觀十七年,長孫無忌出任太子少師,貞觀二十年又主持尚書省、門下省事務,位極人臣,權傾朝野!總而言之,李世民在位時,長孫無忌表現的十分完美,沒有一點瑕疵!

然而李世民駕崩,李治即位後,長孫無忌「變了」!

李世民駕崩前留下遺詔命長孫無忌輔政,而李治剛被立為儲君時,長孫無忌就出任太子少師,所以李治對長孫無忌極為信任,甚至可以說依賴,對其言聽計從,「房遺愛謀反」事發後,李治命長孫無忌詳查。

長孫無忌一改過去公允的作風,開始利用此事大肆排斥異己,陷害忠良,將原本只是一樁「鬧劇」的謀反案變為一樁冤獄,其中李世民第三子李恪因為深受李世民寵愛,曾與李治競爭儲君之位而受到長孫無忌的「特別對待」。

他威脅房遺愛「揭發」李恪,李治顧念兄弟之情,不想斬盡殺絕,長孫無忌又勸諫李治大義滅親,最後將李恪冤殺,同時遇害的還有名將薛萬徹等人!

小結:

「房遺愛謀反」一案牽涉甚廣,很多忠於李唐江山的大臣都背上了謀反的罪名,不幸遇害,這致使日後武則天「謀朝篡位」時,竟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從這點來說,長孫無忌算是李唐江山的罪人,李世民重用他算是一生最大的失誤!

有道是「善惡到頭終有報」,長孫無忌冤殺良善,他本人也在顯慶四年被許敬宗所誣,削爵流放黔州,自縊而死,李恪被害時對他的「詛咒」一語成讖!

參考資料:《讀史商語·卷三》《唐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長孫無忌:李世民在位時謙遜公正,為何李世民死後卻秒變嘴臉
    李世民自始至終沒能看出長孫無忌的真面目!長孫無忌與唐太宗李世民是「布衣之交」,李淵還是唐國公時,長孫無忌就與李世民相交莫逆,後來還與李世民成為「郎舅」,李淵起義後,長孫無忌跟隨李世民南徵北戰,立功無數,後來又參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深受李世民信任。
  • 李世民重用長孫無忌,為什麼長孫皇后屢勸無果?有效溝通是門藝術
    長孫皇后對李世民做了最後一次強調,就是不要讓長孫無忌權力過大,即「慎勿處之權要」。可見,長孫皇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哥哥長孫無忌,可是她的規勸對李世民卻沒有絲毫作用。李世民不僅繼續重用長孫無忌,甚至在立太子時,正因為有長孫無忌的分量,才起用了李治為太子。
  • 李世民廢掉太子李承乾後,曾想立一位庶子為太子,被長孫無忌阻止
    如果說「永徽之治」僅僅是「貞觀遺風」,實際上並不公允,畢竟,唐高宗對唐朝也有諸多貢獻,他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越了乃父李世民。例如,李世民晚年曾在徵討高句麗時折戟,在唐高宗時期,大將蘇定方一度徵服了朝鮮半島。唐高宗時期的名臣劉仁軌更是打得日寇800年不敢侵華。唐朝疆域最大的時期,就是在唐高宗在位期間。
  • 長孫皇后的建議,李世民不聽,最後覆滅了長孫家族
    一代賢后可不是浪得虛名,在李世民登基,成為長孫皇后之後,她安定後宮,阻止外戚幹政,反對李世民重用親哥哥長孫無忌,這導致了在李世民去世之前,長孫無忌一直沒有實權。在長孫皇后13歲嫁給李世民之後,家裡就被打理得井井有條,和公公婆婆的關係也處的非常好。李世民被封秦王之後,她才能為王妃。之後的皇位爭奪中,不是長子的李世民,多虧了長孫王妃的協助,取得了勝利。她在現場,犒賞三軍,鼓勵將士,顯示了她的政治才能。
  • 長孫皇后家族婚史:長孫無忌死後,汾陽王給了長孫家族最後的榮耀
    李世民後來位尊九五,長孫觀音婢作為李世民的結髮妻子,自然是母儀天下。李世民為了給妻族臉上貼金,強行把洛陽長孫氏推上天下第二姓的位置。 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外加凌煙閣功臣長孫順德聯手,把洛陽長孫氏推上了巔峰。貞觀年間跟長孫家族聯姻的人,個個都是頂級豪門。長孫無忌的嫡長子長孫衝,娶了李世民嫡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為妻。
  • 李世民的十位開國大臣,最後的結局都怎麼樣了?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殘害手足,在幕僚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府內長時間的籌劃之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為他登上皇位掃除了障礙。李世民上位以後,廣招賢才,大力發展農業,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硬的基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政變中立下大功的這十位大臣。
  • 長孫皇后死前求皇帝一件事,李世民沒照辦,結果長孫家族真的完了
    李世民當皇帝時頒布的許多制度,裡面都有長孫皇后的心血。李世民很聽長孫皇后的話,不單純是因為寵愛她,更多的原因是因為相信她的遠見。長孫皇后臨死前,曾經求李世民答應她一件事情。可是李世民並沒有照辦,也因此,長孫家族遭遇到了滅門之災。長孫皇后究竟求了李世民什麼事情呢?為何李世民答應了長孫皇后的承諾,卻沒有做到呢?
  • 長孫無忌不愧是高人 當小小縣令就看出了李世民日後能大統天下
    長孫無忌不愧是高人 當小小縣令就看出了李世民日後能大統天下 2020-12-12
  • 為何李世民如此敬愛長孫皇后,長孫氏是個怎樣的人
    為何李世民如此敬愛長孫皇后,長孫氏是個怎樣的人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位賢君,他的正妻皇后長孫氏也是十分有名氣的。雖然大多數的皇后都不得寵,但是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感情卻是很好的。長孫皇后深得李世民的寵愛和尊敬,證明這位皇后肯定有她的過人之處那到底長孫皇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看。長孫皇后的名字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她出身將門,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是右驍衛將軍,在分裂突厥上有很大的功勞,長孫家族也是人才輩出,在北魏時就十分有名氣。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功臣之首: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皇后正是長孫無忌的親妹妹,他不僅和太宗是親戚,更重要的是,他是整個事件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在玄武門之變發生前,太子李建成向唐高祖李淵進言,將秦王李世民府中的幕僚房玄齡、杜如晦逐出,李世民身邊的幕僚因此僅剩長孫無忌一人。
  • 長孫皇后:史上最完美皇后,千古第一賢后,李世民賢內助
    高士廉是長孫皇后的舅舅,受到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玄武門之變前夕,高士廉、長孫無忌與李世民密謀,高士廉率獄卒釋放囚犯,發放盔甲兵器,到芳林門助戰,玄武門之變後,秦王當上皇太子,高士廉當上太子右庶子,進封侍中,封義興郡公。
  •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他輔佐了三位皇帝,晚年為何被賜死?
    一代權臣長孫無忌,他輔佐了三位皇帝,晚年卻為何被賜死?隋末,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當長孫無忌聽到這個消息後,當即前來投奔,幫助李家打天下,輔佐李世民,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位列凌煙閣功臣第一位。626年參與策劃玄武門兵變,是李世民登基的最大功臣。隨後長孫無忌任宰相,李世民將別人誣告的奏章直接拿給他看,表示對他的信任,可長孫無忌知道權勢過大總會惹來殺身之禍,多次請求,太宗無奈降了官職。後來太宗又讓他做司空,為他寫了威風賦。634年太宗李世民將二十四位功臣畫像掛入凌煙閣,長孫無忌排第一。
  • 長孫皇后臨死前哀求一件事,李世民卻拒絕,後導致長孫家族破滅!
    文德皇后長孫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是李世民最鍾愛的妻子,也是對李世民貢獻相當大的皇后了。長孫皇后年幼時經歷了很多波折,和他的哥哥長孫無忌一起吃了很多苦。後來年僅十三歲的長孫皇后就嫁給了李世民。
  • 老謀深算的長孫無忌,輸給了自己外甥
    到了李世民兒子李治即位時,大唐的將帥就沒剩下幾個了,只留下了寥寥幾人輔政。為了能使李治登基後穩定局面,解除了英國公李績,江夏王道宗和薛萬徹的兵權。其實這些都和一個人有間接的關係,那就是長孫無忌。他在藉機排除異己,壯大自身。 如果說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的功勞最大者,非長孫無忌莫屬。最初想出此計劃的是房玄齡,但其不敢直接找李世民說。
  • 唐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跟隨他的人,下場是什麼呢?
    後因李世民帶兵打仗,功績越來越顯著。太子因感到了威脅,就與自己弟弟李元吉合謀陷害李世民,李淵也向著太子。因此,李世民率領十人埋伏在玄武門,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退位。起義圖李世民1.長孫無忌,自殺長孫無忌河南洛陽人,他是李世民的髮妻長孫皇后的胞兄,長孫無忌很有謀略。李淵起兵以後,長孫無忌追隨李世民,成為李世民最得力的謀臣。
  • 長孫皇后是什麼人?為什麼能得到李世民的寵愛,被稱為第一賢后
    在中國古代,女人的地位不高,歷史上更是把很多女人寫成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尤其是一些大權在握,縱容外戚的皇后, 比如漢朝的呂后,後世評價都不高,而長孫皇后則是最為知名的賢后的代表長孫皇后出生於隋朝時候的長安,家裡非常顯赫,父親長孫晟是驍勇善戰的右驍衛將軍。外祖父是揚州刺史。長孫氏喜好讀書,守禮,循規蹈矩。她3歲時就被嫁給了李世民。
  • 李世民後宮佳麗眾多,卻偏偏獨寵長孫皇后,為何沒有雨露均沾?
    可在這三宮六院的無數嬪妃中,李世民始終對一人不離不棄,就是長孫皇后。那麼究竟這位神奇的皇后有何魔力,能讓一代明君為之深深著迷呢?文德皇后長孫氏的真實姓名並沒有資料記載,《觀世音經信箋注》中記載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意思是女觀音菩薩。長孫皇后的父親是一箭雙鵰英雄齊國公,她的哥哥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私交甚好的髮小。
  • 長孫無忌炮製的驚天大案
    高陽公主大小姐脾氣,驕橫慣了,自然非常不滿,便挑唆房遺愛同兄長分家,還鬧到了李世民那裡。房遺直很害怕,表示願意把爵位讓給房遺愛。李世民得知事情的原委後,很生氣,怒斥了高陽公主,此事便沒有再鬧下去。不久,御史審訊盜賊時,發現贓物裡有一個寶枕,乃皇家之物,盜賊供認是從和尚辯機那裡偷來的。在御史的追查下,辯機供出寶枕為高陽公主所贈。
  • 長孫無忌為何鬥不過武則天?犯了個致命錯誤,自縊算是好的
    從李世民騎兵之初,長孫無忌就一直跟隨在身邊,屬於創業元老級的人物,外加大舅子這層關係,登基後的李世民對長孫無忌委以重任,絲毫不擔心什麼功高震主。做君臣到了這份上,也是自古罕見了,長孫無忌也確實沒有辜負李世民,對李世民很忠心,不過在立太子這個問題上卻把李世民給坑了,至少是讓武則天的出現埋下了隱患。李世民立的第一個太子李承乾,由於造反被李世民給廢了,導致太子之位懸空,經歷過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害怕自己的兒子也這麼幹,於是對立太子的事感到十分苦悶和為難。
  • 憂國憂民,英文神武,雄才大略—李世民
    秦王手下的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心惶惶,紛紛勸李世民殺死大哥。李世民擔心父親死後,自己功績大於李建成,李建成不會放過自己,被迫發起玄武門之變,殺掉了大哥李建成。清掉了太子李建成,讓自己離太子,皇位更進一步。其實在李淵建立唐朝前,李淵答應李世民,他做的貢獻自己不會忘記,會冊立李世民為太子。可李淵在唐朝建立後,卻冊立了李建成,這是為什麼呢?無非有以下幾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