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上皇位,在位23年,為什麼51歲時卻突然暴斃?

2020-12-19 鮮花暢談歷史

有一句話叫做「前半輩子用身體賺錢,後半輩子用錢養身體」。如果後半輩子這錢還用在錯處,那身體就更扛不住了。李世民就是這麼個情況,前半輩子創業過於操勞,後半輩子後宮佳麗成群,再加上經歷喪子之痛,食用丹藥無效!51歲暴斃就再正常不過了!

李世民劇照

歷史上的李世民是一個典型的高富帥,高大威猛帥氣,而且打仗很厲害,後世很多君王都研究李世民的戰術。所以這樣一個人,很容易在軍中樹立威信!

李淵在隋末起兵,他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差錢,創業資金很充足,但還缺人才,但他手裡有一個最重要的人才,那就是李世民!李世民知人善用不僅體現在登基之後,開創李唐江山的時候也很會籠絡人才,建立一支武人集團,無人能及!為大唐開疆闢土!李淵坐享其成,當然他的功勞也是巨大的,畢竟他投入了原始股,並且還生了個好兒子!李世民披荊斬棘統一全國後,李淵卻犯了難。裴寂見李淵最近心事重重,便詢問了幾句。

李淵劇照

裴寂:「陛下,如今天下已定,為何愁容滿面。」

李淵:「天下雖定,但朕的心卻始終安定不下來,世民權傾朝野,軍中威望最盛,士兵只認世民,恐其有變!」

裴寂:「秦王乃陛下之子,必不會以下犯上!陛下無需擔心。」

李淵:「政治無父子,即使世民無心,恐其部下有心,如若常在其耳旁進言逼宮,該如何是好!」

裴寂:「那就制衡於他,臣知建成太子頗有才能,身邊不乏能人,陛下可全心培養太子,慢慢蓋過秦王的勢頭,陛下可以無憂也!」

李淵:「方法雖好,恐其兄弟二人生出嫌隙,如若兵刃相見,朕何以面對他們去世的母親!」

裴寂:「有舍才有得,無兩全之法,還望陛下多加思量,臣等告退!」

古代君王最忌諱的就是功高蓋主,即使是最親的人也是處處防備,李淵對於李世民也是如此,不得不為李世民叫屈,李世民為大唐的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每天起早貪黑的,還要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為了拉攏人才還要應酬,身體承受沉重的負荷,太子之位沒撈到,還得被猜忌,時刻防範太子等人的行動!真的是神疲力盡!這樣狀態下的李世民身體能好麼?

李世民登基之後承受著重大的壓力,有一次噩夢驚醒,長孫皇后連忙問道:「陛下,又做噩夢了?該釋懷了!」

長孫皇后

李世民:「朕又夢到大哥和四弟了,怪我沒放過他們的兒子!朕真的錯了麼?現在百姓個個都在罵朕,雖然嘴上不敢說,但朕心裡明白!」

長孫皇后:「陛下這樣做也是為了朝堂穩固,大哥和四弟也是受他人蒙蔽做了錯事,陛下只是自保而已!」

李世民:「是啊,天下人只知朕殺兄弒弟,卻不知朕的無奈,不保全他們的兒子也是怕其長大後被仇恨蒙蔽雙眼,起兵造反,或者被他人利用!到時候又是一場腥風血雨,苦的還是百姓,朕不忍!」

長孫皇后:「陛下可以善待他們的妻女,給其封號,並尋個好人家,這也算是補償!」

李世民:「還是皇后深知朕心,朕一定要勤於政事做個明君,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只有這樣,天下人才會改變對朕的看法!」

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被天下人指責,心理遭受巨大壓力,有人說既然如此那為何還把弟妹納入宮中,這不是火上澆油麼?其實寵幸楊氏那是很久之後的事了,剛開始是沒有寵幸她的,只是把她安置在掖廷,一年也見不上幾面!後來李世民創貞觀之治,小有成就後才意外寵幸了楊氏!李世民前期廣開言路,非常的勤政,當然就會很勞累!歷史上勤政的君王,往往壽命不長!因為太過勞累,李世民亦是如此!

李世民幾個兒子也不讓其省心,可謂是操碎了心,最後還被傷透了!特別是廢太子的死,讓李世民暗自神傷了很久!還一度抑鬱寡歡不上朝!

李承乾劇照

公元644年12月,朝廷上報一條消息,廢太子李承乾於黔州去世!李世民聽到此消息後心口一痛,差點昏厥過去!別人都說李世民是一個狠心的人,但李世民的仁愛更多體現在自己作為父親這個角色上,特別是對李承乾的愛!

李世民從小就把李承乾作為儲君來培養,給他安排最好的老師,12歲就讓他聽政,為他培養人才,設崇文館,所出之人稱之為太子門生!每次外出都讓太子監國,太子生病,請大師,建寺廟,大赦天下為他祈福!但李承乾卻辜負了期望,好玩樂,喜歡男寵,扮突厥,試圖殺弟弒師,最後還攜兵逼宮!

即使是這樣,李世民還留其性命,為了幾兄弟以後都能保全,選擇溫和仁善的李治為太子!但李承乾被貶為庶人之後抑鬱寡歡,沒多久就去世,李世民卻以國禮葬之!愛子之心無不讓人動容!

李治劇照

長壽的秘訣往往在於保持平和的心境,一般出家人才能做到,所以他們的而壽命一般比較長,李世民在親情上遭受過很多的打擊,特別兒子的去世,讓一代明君廢朝,如此可見一斑!

公元648年,李世民已經50歲,身體大不如前,經常昏昏欲睡,全身乏力,大小病也多了起來,太醫開出的方子也不管用,大臣見此狀甚是擔心。

正當群臣擔憂之時,王玄策帶來一個老婆婆,此人自稱活了兩百歲,讓群臣為之一振,世上竟有如此之人,後才知曉此人乃是方士,懂長生之術。

太宗甚喜,為其安排住處,賜其金銀,丹爐之物煉製丹藥!丹藥出爐之時,虔誠服下,竟無任何效果。

所以世人常說唐太宗因食丹藥而亡!後世之臣也常拿此來勸諫君王勿信丹藥之說,其實李世民並不是吃丹藥死的,只是這丹藥也不含水銀之物,只是大補之物煉製而成!還有另一種說法,《資治通鑑》記載,那老婦人並未煉製成丹藥,就更不會有食用丹藥而亡之說了!

總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往往那些長壽的皇帝幼年登基的多!他們的帝位往往是沒有費多少心血就繼承了的,李世民的帝位來之不易,年輕時候的長期徵戰,皇位爭奪,對身心消耗是巨大的,登基之後,勤於政事,每天面對針鋒相對的一幫諫臣,非常的勞累,還要承擔繁衍子嗣的重任。傾注心血,不餘遺力的培養太子到頭來白髮人送黑髮人!精神遭受嚴重打擊!若不是李世民從小身體強健,估計都扛不到51歲!

相關焦點

  • 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基,在位23年,為何51歲時突然暴斃?
    已經算不上暴斃了。未能滅高句麗,唐太宗覺得自己太失敗了,心理生理雙重難受,這個時候,「駕崩」苗頭就已經出來了。其實李世民用現代的話來講,典型「過勞死」,之所以覺得他暴斃,只是他這個人太堅強太能撐了。和他一同創業的凌煙閣天團,平均壽命都很高,李世民作為老大,無奈「命短」。
  • 28歲登基的唐太宗,在位執政23年,為何突然在51歲時暴斃?
    但是不管李世民在歷史上有多麼重要的影響力和非凡的創世之舉,生而為人,總是要面臨死死亡的。對於唐太宗李世民最後的駕崩,很多人都抱有一絲疑問:年僅二十八歲就登基執政的李世民,在位執政長達二十三年的時間,為何會在五十一歲的時候暴斃駕崩呢?
  • 太宗李世民28歲登基在位23年,為何51歲時突然暴斃?答案真的很意外!
    據《新唐史.太宗本紀》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因服用天竺(今印度)長生不老藥導致暴疾,駕崩於中驪山翠微宮含風殿。原來早在兩年前,也就是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相傳李世民得了「風疾」,煩躁怕熱,口渴難耐,於是便讓人在驪山頂峰修了翠微宮,修好後去那裡養病。
  • 為什麼李世民在51歲這麼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四大原因幫你解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他開創了貞觀盛世,受萬民敬仰,即使到了今天,也是我輩楷模,學習羨慕的對象。然而他卻在51歲時驟然離世,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當時的凌淵閣功臣,可都是些長壽之人啊,平均年齡是65歲!其中,李靖79歲,唐儉78歲,李勣76歲,尉遲敬德74歲,就連案牘勞形了一輩子的房玄齡都活到了70歲。
  • 為什麼李世民年輕時身體那麼棒,卻只活了51歲?
    作為中國古代的賢明君主,李世民與手下將士同甘共苦,甚至李世民晚期在凌煙閣選出了24功臣,並為他們畫像紀念。如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恭等與李世民情同兄弟,一起建功立業。但這24名臣平均年齡都有65歲,甚至其中的李靖活了79歲,比李世民多活了一代人的年齡。
  • 長孫皇后13歲嫁人到36歲病故 李世民為什麼對她如此念念不忘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孫皇后13歲嫁人到36歲病故 李世民為什麼對她如此念念不忘 李世民是個好皇帝,但是他為了得到皇位卻太過狠心,連自己的親兄弟都不放過。都說帝王是無情的,他想當皇帝,所以就必須絕情,兄弟之間的情誼在此刻變得一文不值。
  • 唐太宗正值壯年,死於丹藥,原因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皇帝都是喜歡聽好話的,而真正虛心納諫的人沒有幾個,但是李世民就是其中一個,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名,但是能真正聽到忠言逆耳的可能也沒有幾位皇帝吧。李世民一生只活了51歲,但是卻打造了23年的貞觀盛世,每個人給他腦補的畫像都是威武雄壯,高高在上的,雖然事實上他年輕的時候確實是如此,因為作為一個皇帝,要經常帶著士兵出生入死,身經百戰在沙場,作為這樣的軍人肯定是可以擁有一種體質能力,幾天可以不吃不喝,還要連夜騎馬的。
  • 李世民的傳奇一生
    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他少年從軍,曾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他晉封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 李世民年輕時身體很棒,28歲登基,執政23年,為何52歲暴斃
    貞觀君臣的歷史意識是他們審視自己的坐標,他們在歷史的經驗中,看到自己的歷史責任和機遇,因此唐太宗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最為出色的皇帝之一,他本人也成為中國古代封建帝王的楷模,唐太宗十八歲跟隨父親晉陽起兵,歷經大小戰役無數,是一個馬背上打天下的皇帝,文治是考量一個皇帝治世的標誌,唐太宗任賢納諫
  • 李世民的十位開國大臣,最後的結局都怎麼樣了?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殘害手足,在幕僚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府內長時間的籌劃之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為他登上皇位掃除了障礙。李世民上位以後,廣招賢才,大力發展農業,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硬的基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政變中立下大功的這十位大臣。
  • 唐太宗弒兄殺弟的報應:十四個兒子,十三個死於非命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卓越,開創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不過有一點,唐太宗一直為後世所詬病,就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得位不正,唐太宗一生妃嬪眾多,一共為他誕下十四個兒子,但非常不幸,除了九子唐高宗李治,其餘十三個兒子大都下場悽慘,基本都死於非命,有人認為,這是唐太宗弒兄殺弟的報應。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明君,其皇后長孫皇后是千古賢后,二人生有三男四女,長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李承乾出生於619年,即大唐建立的第二年,因生於承乾殿,被其祖父,唐高祖賜名承乾,有承繼乾坤之意。高祖武德年間,李承乾被封為中山郡王。
  • 妄言隋唐(三十六)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好皇帝,但不是一個好人
    如果把這些皇帝的功績排一個座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唐太宗李世民是中華歷史上排名第一的皇帝。從李世民一輩子做成的事情來看,他幾乎是一個完人。在軍事上橫掃天下,平定了軍閥割據的隋末農民戰爭,平滅了不可一世的東突厥,其軍功唯有李靖能與其並駕齊驅。政治上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唐朝,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徵服四夷,威震天下,被域外諸國稱之為「天可汗」。
  •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立儲風波,手心手背都是肉,無情最是帝王家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他年輕時馳騁疆場、建功立業,唐朝開國後因與太子李建成不和,發動玄武門政變,弒兄殺弟,登上帝位,開創「貞觀之治」,將唐朝帶入全盛時期。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威武霸氣,但最使人感慨的卻是他晚年的立儲風波,面臨兒子爭位,他也是英雄氣短,絞盡腦汁。李世民與長孫皇后關係非常好,長孫皇后於貞觀十年去世,李世民以後也沒再立皇后。他們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嫡長子李承乾,嫡次子李泰和第三子李治。
  •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是怎樣一位明君?你又對這位皇帝真正了解多少?
    唐太宗李世民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不管是從電視劇中還是從教科書上。我們多多少少都對這位皇帝有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李世民的一生。李世民李世民在四歲的時候,家裡來了自稱自己會看面相的書生,告訴李淵,李淵是個貴人,並且有個貴子,但是當他看到李世民的時候,驚訝的稱讚李世民為天子之表,並且在20歲的時候肯定能濟世安民
  • 李世民在位23年,放過了一位奸臣,因此葬送了李氏的江山
    李世民作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千古一帝,在其在位期間,不僅讓唐朝出現了貞觀盛世,還將唐朝的威名響徹大江南北,無人不服。對於李世民取得的這個偉大成就,有人說他是為了彌補玄武門之變留下的壞名聲,但是也就是從玄武門開始,李世民開始重用有賢之人,連前太子的謀臣魏徵都能接受,可見當時李世民的胸襟寬廣。但是人都有糊塗的時候,李世民也犯了一次錯誤,這個錯誤導致自己創建的大唐盛世在自己手中葬送了。
  •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為什麼都喜歡廢太子?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太子這個職業是普遍存在的一個高危職業,為什麼說太子是高危職業呢?那是因為太子的上邊還有一位真正的統治者,那就是皇帝。 縱觀歷史,漢武帝、唐太宗以及康熙都曾經廢過太子,而且根據數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有161位太子,但僅僅只有91個人成功登上了皇位,其他的基本都以悲劇為結局。
  • 唐太宗李世民年輕時身體那麼好,為何只活了52歲?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同時也是唐朝建立及統一過程中的大功臣。但這位皇帝卻只活了52歲,這個壽命在那個時代不算太低,但也不算高,尤其是跟他同時代的功臣們比起來,李世民差的太遠了。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約定年後再回來問斬,結果無一人逃跑
    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是古今帝王中經歷最為豐富的其中之一,後世對他的治世多有歌頌,歷朝歷代都視「貞觀之治」是君正臣賢的封建治世。事實上卻是,唐太宗自己在接過皇位的時候,無論是國家的形勢還是民間對他的輿論都非常糟糕,李世民自己無疑是一個高級的玩家,然而他的開局同樣無疑稱得上最高難度。
  • 長樂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這麼寵愛長樂公主?
    長樂公主(621年-643年),名李麗質,唐太宗嫡長女。貞觀二年(628年),詔封長樂郡公主;貞觀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歲長樂公主之所以這麼受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母親長孫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