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年輕時身體那麼好,為何只活了52歲?

2021-01-09 騰訊網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同時也是唐朝建立及統一過程中的大功臣。但這位皇帝卻只活了52歲,這個壽命在那個時代不算太低,但也不算高,尤其是跟他同時代的功臣們比起來,李世民差的太遠了。單拿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們的平均壽命是65歲,其中還有數位突出表現者,如李靖79,唐儉78,李勣76,尉遲敬德74,房玄齡70,李世民妥妥地英年早逝。

李世民的壽命為何遠低於同時代的文臣武將,這個問題得從三方面分析。

第一是戰鬥舊傷

李世民極具軍事才華,一生中勝多敗少,但不論是勝還是敗,打仗不是過家家,不能像推積木般橫推,是要拿人命去拼的。

或許你會說李世民是統帥,只是坐在後方指揮,壓根沒有親臨一線,死的都是手下人,哪會受什麼傷啊?這是天大的誤會,李世民既是名帥,也是猛將,年輕時非常愛拼命,甚至敢拿自己當誘餌引誘敵軍。

李世民16歲即入軍旅,參與救援在雁門被突厥包圍的隋煬帝。之後隨李淵進攻起義軍歷山飛時,李淵陷入包圍,李世民「以輕騎突圍而進,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於萬眾之中。」

從這短短幾句記載中,就能夠看出李世民的猛將屬性,而這種衝鋒陷陣的場景,以後還出現過很多次。

霍邑之戰,18歲的李世民被箭射中後發怒殺出一條血路。

太宗與軍頭段志玄躍馬先登,深入賊陣。敵人矢下如雨,太宗為流矢所中,拔而復戰,衝突其陣。後憤氣彌厲,手殺數十人,兩刃盡缺,血流入袖,灑而復戰。——《資治通鑑》

像這種戰陣負傷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大影響,像李世民手下的猛將秦瓊,經常幹這種衝鋒陷陣的事,屢受重傷,貞觀年間就因身體原因退出軍界,一直養病養到貞觀十二年(638年)病逝。李世民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四十歲後舊傷復發,身體狀況就很堪憂了。

除了衝鋒陷陣以外,影響將帥健康的還有飲食作息的不規律。飲食作息不規律會導致健康問題是共識,而打仗不是打群架,約好時間地點幹一架就完事了,為了奪取勝利,什麼急行軍、夜襲之類的招數都得使出來,參戰將士常年都是不規律生活的,尤其是主帥,畢竟士兵可以輪換作戰,主帥卻要一直指揮。

在形勢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將士吃飯睡覺都有可能成為敵軍突擊的大好時機,李世民在虎牢關之戰中,就是趁著竇建德士兵喝水的功夫突擊的。

建德列陣,自辰至午,兵士飢倦,皆坐列,又爭飲水,逡巡斂退。太宗曰:"可擊矣!"親率輕騎追而誘之,眾繼至。建德回師而陣,未及整列,太宗先登擊之,所向皆靡。······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歆等揮幡而入,直突出其陣後,張我旗幟。賊顧見之,大潰。追奔三十裡,斬首三千餘級,虜其眾五萬,生擒建德於陣。——《舊唐書·太宗本紀》

長期飲食作息不規律對人的腸胃是有很大損傷的,到了貞觀年間,李世民就患上了一種叫做「氣痢」的消化道疾病,還給《本草綱目》貢獻了一個病例。

頌曰:按《唐太宗實錄》雲,貞觀中,上以氣痢久未痊,服名醫藥不應,因詔訪求其方。有衛士進黃牛乳煎蓽茇方,御用有效。——《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四卷·蓽茇條》

《太平廣記》對此事記載得更詳細,記載衛士名叫張寶藏,也曾患過此病(估計他也是在戰爭中落下的毛病),吃藥吃好了,就把藥房進獻給李世民。李世民一試有效,打算升張寶藏為五品官,魏徵不同意,君臣一陣拌嘴,張寶藏反而當上了從三品的鴻臚卿。

第二是政務操勞

李世民接手的大唐王朝可不是和平盛世,而是大亂之後的民生凋敝,外加強敵環伺,李世民剛上位就跟東突厥籤訂渭水之盟。這還是李世民努力的結果,如果當時東突厥進攻長安,李世民能不能以少勝多還是未知數。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仍然締造了為後世稱道的貞觀之治,貞觀君臣為此付出了多少辛苦,恐怕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粘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貞觀政要·卷二·論求諫》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夜恆思百姓間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養百姓以否。故於屏風上錄其姓名,坐臥恆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於名下。朕居深宮之中,視聽不能及遠,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輩實治亂所系,尤須得人。」——《貞觀政要·卷三·論擇官》

把大臣的建議貼在寢室的牆上,出入觀看,三更方寢;將各州都督、刺史的名字和事跡寫在屏風上,坐臥恆看,夜半不寐。為了當好這個皇帝,李世民可是把自己熬成了實打實的工作狂。

即便到了貞觀後期,李世民也保持了類似的作風,之所以說是類似,是因為天下承平以後,李世民的確沒有像貞觀初年那麼拼了,所以魏徵給他上了《十漸不克終疏》提醒,老闆要保持啊,持續懈怠你就成了昏君了。

第三是憂心家事

自古帝王家都缺少溫情,到李世民這也不例外,無論是父母兄弟還是子女,都沒少讓他鬱悶。當然,父兄這方面是相互的,李世民本人也沒少讓李淵和李建成鬱悶。

二十出頭的李世民南徵北戰,在外面自然是威風凜凜,可回家就被老爹的小老婆欺負,還要應付朝堂上的明刀暗箭,心情可想而知,據他自己所說,那是氣的想吐血。

李世民最終用鮮血掩蓋了上一代以及他這一代人的矛盾,但到了他晚年,下一代人的事又冒出來了。

長子李承乾,原本被李世民寄予了厚望,但李承乾搞同性戀、刺殺老師、玩Cosplay、打獵還把腿給摔折了,李世民對他的失望值與日俱增,直到李承乾謀反,失望值達到頂峰。李承乾這麼冒險,原因跟李世民類似,後邊有個李泰搶著呢,李世民算是切身體會到了李淵當年的感受,並為此拋開李泰,選擇了嫡三子李治。

李世民還白髮人送黑髮人,送的是他的愛女晉陽公主,晉陽公主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可見李世民對她的疼愛。她的去世對李世民造成巨大打擊,李世民為此「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

除了家庭鬧心,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相繼離世,無疑也是一種打擊。李世民是皇帝,但也是一個人,感情肯定是有的,他還弄了個凌煙閣懷念功臣呢。

第四是家族因素

對比起來,李世民的境遇並非獨有,那些比他長壽的大臣有武將(出生入死),也有文臣(操勞國事),李世民雖然操心得比他們多,但壽命少了太多,這就跟基因扯上關係了。

李世民晚年飽受「氣疾」和「風疾」的折磨,這兩種病不少唐朝皇帝都有,許多學者認為它們很有可能是心腦血管一類的家族遺傳病。對比之下,李靖家的基因就好太多,他的弟弟李客師活過了90,李靖79恐怕還是被戰爭折了壽。

隨著病情的深重,李世民病急亂投醫,開始吃丹藥。我們並不清楚他是不是因此而死,但丹藥這玩意富含重金屬物質,要說對健康沒影響是假的。可以李世民當時的身體狀況,就算不吃丹藥,恐怕也只是在病痛折磨下多活幾年罷了,丹藥只是起了個加速作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李世民年輕時身體那麼棒,卻只活了51歲?
    作為中國古代的賢明君主,李世民與手下將士同甘共苦,甚至李世民晚期在凌煙閣選出了24功臣,並為他們畫像紀念。如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恭等與李世民情同兄弟,一起建功立業。但這24名臣平均年齡都有65歲,甚至其中的李靖活了79歲,比李世民多活了一代人的年齡。
  • 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上皇位,在位23年,為什麼51歲時卻突然暴斃?
    有一句話叫做「前半輩子用身體賺錢,後半輩子用錢養身體」。如果後半輩子這錢還用在錯處,那身體就更扛不住了。李世民就是這麼個情況,前半輩子創業過於操勞,後半輩子後宮佳麗成群,再加上經歷喪子之痛,食用丹藥無效!51歲暴斃就再正常不過了!
  • 李世民年輕時身體很棒,28歲登基,執政23年,為何52歲暴斃
    隨後唐太宗又竭盡餘力幫助太子擺平一切事務,以求給太子留下一個好的基業,但是其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也就是貞觀十七年史學家認為,這是唐太宗一生中的重要轉折,從這以後唐太宗的生命狀態急劇下降,僅僅六年以後一個英明的君主終於走完了他人生的歷程,貞觀時代也隨之解釋,但是唐太宗給人留下的疑問,沒有隨著他生命的逝去而消失。
  • 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基,在位23年,為何51歲時突然暴斃?
    未能滅高句麗,唐太宗覺得自己太失敗了,心理生理雙重難受,這個時候,「駕崩」苗頭就已經出來了。其實李世民用現代的話來講,典型「過勞死」,之所以覺得他暴斃,只是他這個人太堅強太能撐了。和他一同創業的凌煙閣天團,平均壽命都很高,李世民作為老大,無奈「命短」。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時間:2020-12-18 19:0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國力強盛,武備強大,稱雄亞洲,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和強國。
  • 為什麼李世民在51歲這麼年輕的時候就去世了?四大原因幫你解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他開創了貞觀盛世,受萬民敬仰,即使到了今天,也是我輩楷模,學習羨慕的對象。然而他卻在51歲時驟然離世,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當時的凌淵閣功臣,可都是些長壽之人啊,平均年齡是65歲!其中,李靖79歲,唐儉78歲,李勣76歲,尉遲敬德74歲,就連案牘勞形了一輩子的房玄齡都活到了70歲。
  • 唐太宗李世民趣聞
    政治家們對李世民也多有讚美,像康熙皇帝說過:「朕觀古來帝王,如唐虞之都俞籲咈、唐太宗之聽言納諫,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誼浹洽,故能陳善閉邪,各盡所懷,登於至治。」比隆三皇五帝,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榮譽,也是許多臣子對皇帝的諛詞,但李世民確實當得起這個說法。既是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傳說唐太宗誕生滿三天,就有書生拜謁唐高祖李淵,說:「公是貴人,必有貴子。」
  • 28歲登基的唐太宗,在位執政23年,為何突然在51歲時暴斃?
    但是不管李世民在歷史上有多麼重要的影響力和非凡的創世之舉,生而為人,總是要面臨死死亡的。對於唐太宗李世民最後的駕崩,很多人都抱有一絲疑問:年僅二十八歲就登基執政的李世民,在位執政長達二十三年的時間,為何會在五十一歲的時候暴斃駕崩呢?
  • 武則天侍奉李世民十二年,為何無子女?進宮時,李世民就出了問題
    一代女皇武則天年僅十四歲時,就被唐太宗李世民召進皇宮,此後,直到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以才人的身份在皇宮中待了十二年,這麼長時間,她為什麼沒有生下哪怕一個孩子?武則天顯然是能生的,她後來為唐高宗李治生下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就是證明。
  • 隋唐演義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寵愛妃子,常餌金石,餌金石是啥意思?
    唐太宗死於韓國人還是印度人?聞聽兩國開吵,李世民的棺材板發出了震動唐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也就是公元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這是中國歷史的記載。正是圍繞著這個病逝的「病」字,卻引起了另外兩個國家的爭論。
  • 武則天14歲嫁給李世民,27歲嫁給李治,為何她只給李治生了孩子
    貞觀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駕幸洛陽宮,聽說14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娘」。當年的李世民也就是四十多歲!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的樣貌肯定是不錯的,就是因為她美,所以,李世民才娶她的。
  • 唐太宗的七個嫡出子女,為何全部都不長命?原因竟在長孫皇后身上
    唐太宗的七個嫡出子女,為何全部都不長命?原因竟在長孫皇后身上在古代,人們認為多子多孫是一種福氣的象徵。而在這之中,皇帝更是擁有眾多嬪妃,所以也有很多孩子。在眾多帝王中,李世民的孩子算得上是多的,他的一生一共擁有十四個兒子和二十一個女兒。
  • 唐太宗正值壯年,死於丹藥,原因是什麼?
    貞觀之治在歷史上到現在是一直被人們讚美的,因為貞觀之治的創始者唐太宗,是他的政治清明,讓百姓們在貞觀的年代,過上了幸福,豐衣足食、國泰民安的生活。一位好的明君要是做出了好的政治,一直會被後人而讚揚,唐太宗他的真名叫做李世民,拋開別的不說,他的政治制度就讓人敬佩不已。
  • 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人,你知道多少?
    李承乾自幼聰慧,深受唐太宗喜愛,於武德三年封恆山王。在唐太宗即位後,即立為皇太子,此時才年僅八歲。但是在其成年之後,李承乾成功的被培養成了一個標準的「官二代」。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一樣也沒學精,但是玩樂、腐敗卻是一把好手。而且扯謊及偽裝非常成功,在李世民年前絕對是一個「五好青年」,表面看是一個正直、上進、忠孝的模範,一旦脫離唐太宗的視線後,就又恢復原型。
  • 漢太宗經天緯地,能力不輸李世民,廟號的知名度為何不如唐太宗?
    漢太宗是劉恆,唐太宗是李世民,宋太宗是趙光義,元太宗是窩闊臺,明太宗是朱棣,清太宗是皇太極。其中的明太宗朱棣,後來被嘉靖皇帝改尊廟號為明成祖。唐太宗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除了大一統王朝有太宗之外,一些不入流的割據王朝,也有太宗,這裡就不提他們了。
  • 「李靖」:唐朝二十四功臣之一,為何唐太宗說他比之韓信綽綽有餘
    其實,唐太宗李世民對於這次的突擊戰還是有些忐忑的,但是,李靖作為國內平定戰事的一員猛將,無疑是李世民的一記定心丸。在這之後,李靖連連戰勝;突厥人想用計,獲取緩衝的時間,這一計劃卻被李靖的出其不備打破,最終「李靖」將突厥首領生擒。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強佔了弟媳齊王妃,為何不敢對太子妃下手?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強佔了自己的弟媳齊王妃楊氏,但是卻不敢對太子妃鄭觀音下手。那麼,唐太宗李世民既然都敢民強佔了自己的弟媳齊王妃,為什麼他就不敢對太子妃下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秘密。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齊王妃楊氏在得到李世民寵幸一段時間後,她就被李世民給拋棄了,不僅將她的兒子過繼給了她的前夫李元吉,而且還不允許她死後陪葬昭陵,真是夠慘的。李世民與太子妃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出身於北朝望族滎陽鄭氏,16歲的時候,嫁給了李建成。
  • 最讓唐太宗傷心的是這件事,愛哭的他幾欲自殺,卻為何沒有落淚?
    唐太宗畫像,清代人作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愛哭,哭親人,哭功臣,生離死別哭,做夢夢見了也哭,常常哭得稀裡譁啦。 有人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愛哭的帝王,這大體是對的。從新舊唐書到資治通鑑,有關李世民傷心、流淚乃至痛哭的記述不計其數,涉及到的人也非常多。
  • 長樂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這麼寵愛長樂公主?
    長樂公主(621年-643年),名李麗質,唐太宗嫡長女。貞觀二年(628年),詔封長樂郡公主;貞觀十七年(643年)八月十日,因病去世,享年二十三歲長樂公主之所以這麼受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母親長孫皇后。
  • 唐太宗李世民,中國最偉大的書協主席!
    但要論對書法最狂熱的、對其傳承、傳播、教育及發展貢獻最大的,那一定是唐太宗李世民。今天,咱們從多方面看看,李世民是怎麼當好「書協主席」的!重師資,廣教育首先,唐太宗對當時書法名家極為器重。我們今天能以歐體九成宮作為楷書範本,在佩服歐氏書法之妙時,還得感謝唐太宗對書法的重視,才會留下如此瑰寶。由於李世民既重視網羅書法人才,又重視書法人才的培養,唐代書法必然人才輩出,攀上尚法求實的高峰。網羅書法名家,培養書法骨幹是李世民在書法史上的又一大功績。太宗設立弘文館,傳習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