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強佔了弟媳齊王妃,為何不敢對太子妃下手?

2020-12-20 密探零零發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強佔了自己的弟媳齊王妃楊氏,但是卻不敢對太子妃鄭觀音下手。那麼,唐太宗李世民既然都敢民強佔了自己的弟媳齊王妃,為什麼他就不敢對太子妃下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秘密。

玄武門之變

唐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爆發,秦王李世民誅殺了自己的長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事後,木已成舟,唐高祖李淵也無可奈何,也不能收拾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準確是此時的李淵已經被架空了,最後李淵被迫選擇了退休,讓位給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李世民如願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深知「斬草要除根」的道理,在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順便將他們的兒子們,不論年長的,還是年幼的一律將其殺死。而對於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女眷們,李世民這次選擇了手下留情。

強佔弟媳齊王妃

齊王妃楊氏,是隋觀王楊雄侄孫女,長得國色天香,後來成為了齊王李元吉的王妃。兩人婚後,有沒有子嗣不可得知。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非常霸氣,一不做二不休,將自己四弟齊王李元吉的王妃楊氏直接收入了後宮。

齊王妃楊氏被唐太宗李世民強佔之後,李世民對她寵愛有加,她為李世民生了一個兒子曹王李明。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當時唐太宗非常寵愛齊王妃楊氏,還準備冊立楊氏為皇后呢!只是大臣魏徵以一句「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的勸諫,阻止了李世民的行為。

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齊王妃楊氏在得到李世民寵幸一段時間後,她就被李世民給拋棄了,不僅將她的兒子過繼給了她的前夫李元吉,而且還不允許她死後陪葬昭陵,真是夠慘的。

李世民與太子妃

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出身於北朝望族滎陽鄭氏,16歲的時候,嫁給了李建成。玄武之變,他的老公李建成與諸子都被李世民趕盡殺絕,只留下了幾個年幼的女兒與鄭觀音相依為命。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安排鄭觀音長居於長樂門,撫養幼孤。她這一住就是50年,活過了李世民,在唐高宗上元三年去世,終年78歲。

很多人都好奇,既然李世民都強佔了自己弟媳齊王妃楊氏,為什麼就沒有對太子妃鄭觀音下手呢?李世民可是有鮮卑族血統的,在這方面是非常開放的,後來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李治都敢娶自己的小媽武則天為妻,那麼李世民還有什麼不敢的呢?

真要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對太子妃鄭觀音沒有興趣。作為大嫂的鄭觀音可是比李世民還大一歲的,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鄭觀音已經28歲了。這個年齡即使在我們當下看來已經都不年輕了,更何況是古代,女子在十三四歲都要出嫁的,再晚一點就是大齡剩女,很難嫁出去的。

像28歲的鄭觀音在當時就是「半老徐娘」了,容顏易老,李世民晚年的時候,收入後宮的武才人武則天也才13歲,可想而知李世民是喜歡年輕的,根本就不會看上鄭觀音這個所謂的「老女人」的。

二是擔心自己的小命不保。當時,李世民不僅殺了鄭觀音的老公,而且還將她的兒子們一道給殺了,這可是有殺父殺子不共戴天的大仇呀,想必鄭觀音對李世民一定是恨之入骨的。如果李世民放這樣一個女人在自己的身邊,一不小心,小命不保,怎麼能睡得安穩呢?因此,李世民肯定不會將鄭觀音放在自己的身邊了。

結語

唐太宗李世民強佔了齊王妃楊氏,就是因為她年輕漂亮,還沒有什麼威脅,是自己的菜。而太子妃鄭觀音年紀太大,不是自己的菜,還有威脅,因此只能將其養起來了。各位你們認為呢?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為何李世民勝出?並非偶然,看看雙方的班底就知道了
    題/玄武門之變為何李世民勝出?並非偶然,看看雙方的班底就知道了文/土老帽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前言:玄武門之變,看上去是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三兄弟之間的爭鬥,實際上不單純是三兄弟的爭鬥,而是兩個集團之間的鬥爭,即李世民一方的秦王集團和李建成李元吉一方的東宮集團之間的鬥爭。
  • 唐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跟隨他的人,下場是什麼呢?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背負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罵名,成為他一生中的汙點。隋朝末年,隋煬帝昏庸無道,搞得民不聊生,引起農民起義,遍布全國。史書中記載到,當時遍布都是大大小小的起義軍,而李淵和李世民團夥就是其中一支。
  • 玄武門之變是李唐的人倫悲劇,史學家:李世民被逼反抗,他做得對
    也許對於普通人而言,會覺得玄武門之變是十分殘忍甚至覺得李世民喪失人倫,殘殺兄弟,可是在史學家眼裡,雖然惋惜李建成,但都認為李建成比不上李世民,並且肯定李世民的做法,為什麼會這樣呢?我繼續仔細分析。
  • 李世民麾下秦瓊為什麼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的那天早上,李世民唯一的亮點,就是一箭射死了自己毫無準備的哥哥。在這之後,或者是因為眼看著自己親生哥哥死於自己箭下的強烈刺激,李世民的表現就和沙場之上百萬軍中的英明神武判若兩人了。他甚至不能駕馭好他的坐騎,被飛跑的戰馬扔了下來,差點兒被自己的弟弟勒死。如果不是彪悍的尉遲敬德及時趕到,射死了李元吉,那麼玄武門之變的結果真的很難說會怎樣。
  • 玄武門之變事非偶然,李世民得勢的動因,不操天下神器
    但是,李建成並非採取徵服人心的方法和李世民鬥狠,卻採取了違了人願的挖人方法,將尉遲恭下獄,將程咬金外放康州刺史,又將房玄齡、杜如晦控制住。最後,就是這幾位,尉遲恭和房玄齡、杜如晦,悄悄溜進秦王府,和李世民密謀策劃了玄武門之變。
  • 李世民霸佔弟媳齊王妃以後所生的孩子李明結局如何?
    曹王李明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兒子,也就是第十四個兒子。李明在眾多皇子中的身份可以說是最尷尬的,因為他的生母楊氏曾是李世民親弟弟李元吉的王妃,史稱齊王妃。也就是說,李明其實是太宗霸佔弟媳以後所生的孩子。齊王李元吉與太宗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是,唐高祖李淵在位時期,李元吉被太子李建成說服,兩人合起夥來對付太宗,所以雙方才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在這場政變中,李元吉和李建成皆伏誅,太宗殺死了兩人的所有兒子,還霸佔了漂亮的弟媳楊氏。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兩位「門神」秦瓊敬德是如何分工的?
    老朽說事今天來跟大家說說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兩位「門神」秦瓊敬德是如何分工的? 「玄武門之變」這段歷史,可以說是最驚心動魄的。而最主要的內容,當然是作為二皇子的李世民,殺害了自己的太子哥哥李建成還有親近太子的弟弟李元吉,然後成為了太子,兩個月後又即位當了皇上,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還諦造了「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我們都知道秦瓊(秦叔寶)和尉遲恭(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兩員大將,也算是心腹,從李唐開始起事就跟著李世民一路過關斬將,所以這麼重要的「玄武門之變」也是少不了他們的份兒。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什麼向李淵要「跪而吮上乳」?
    玄武門之變後,在《資治通鑑》中記載「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這個說法僅僅在《資治通鑑》上有,為什麼李世民會選擇「跪而吮上乳」呢?首先來說「玄武門之變」,其實完全是李世民自己一手導演的宮廷之變,在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帶領自己的一班親信,埋伏在玄武門附近,等到將要進宮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進入自己埋伏圈之後,將其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人也沒有倖免,連自己的親侄子都沒有放過,但李世民走到自己父親面前卻做出了詭異的動作,就是「跪而吮上乳」,
  • 李世民殺掉自己弟弟,霸佔弟弟的妻子,幾年後替弟弟生了一個兒子
    大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了一場血腥政變。在這次政變中,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殺,兩人的十個兒子也被殺害,李淵被迫承認李世民地位,立其為太子,史稱: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發生不久,唐高祖李淵即宣布退位,將皇位傳給太子李世民,把權力讓了出去。李世民正式登基為帝,史稱:唐太宗。
  • 玄武門之變後,年近60的李淵9年間瘋狂生育30人,李世民相當頭疼
    ,作為封建統治的社會,有一位明君,相當重要,李世民就是那個明君,但是他得到皇位的手段可並不光彩,這也成為了他人生最大的汙點。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並逼得父親李淵退位,這真是證實那一句話「人心不狠,地位不穩」。
  • 李世民一箭射不中,李建成逃脫,玄武門之變結果如何?
    這時,李世民走了出來,向二人問好,李元吉心神不寧,直射李世民三箭。可能太緊張了吧,李元吉居然沒射中,李世民則不客氣,徑直彎弓射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關於玄武門之變,《舊唐書》記載:「建、元二人行至臨湖殿,見事有變,遂立即回宮,秦王呼喝,元吉彎弓射箭,連連三次未成。於是秦王射殺了建造,元吉中箭而逃,尉遲敬德追殺了他。」
  • 如何解讀李世民霸佔弟媳的行為?網文都是誤讀,真實原因就2個字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建立後所發生的一次大規模流血政變,此役過後,原本與儲位無緣的秦王李世民成為了李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事實上,唐朝政權的建立模式,註定了玄武門之變不可避免。但在唐朝政權穩定後,那些追隨秦王徵戰的功勳宿將,顯然不滿足於僅僅做一名秦王府屬官。對於太子李建成而言,自己繼位之後如何處置這位功高震主的弟弟同樣是棘手問題,玄武門之變就在這一背景下爆發了。當然,為了給政變披上合理合情的外衣,李世民將自己描繪成了受害者,而他開創的貞觀盛世和留給後人的聖君形象,也的確洗去了玄武門上的斑斑血跡。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要「吸吮父乳」,還痛哭不止呢?
    我們都知道,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處決掉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之後,李世民隨即便逼迫了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史稱「唐太宗」。但是在事變之後不久,卻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李世民和李淵父子之間為了捐釋前嫌做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舉動。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要說對功臣最好的,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排的上前三,跟隨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出死力的十大功臣,大多得以善終。公元626年7月4日,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最玩命死磕的時刻,在這場決定了唐朝乃至中國千年歷史走向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依靠殺戮和鐵血,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玄武門之變時,為何沒有救駕的軍隊?難道李世民控制了天下兵權?
    天下兵權只屬於李淵一人,其實李世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控制天下兵權。一方面因為事發突然,包括當事人在內都根本來不及反應。另一方面玄武門之變的性質是皇子內鬥,是皇帝的家事,沒有外人參與的必要和空間。皇帝李淵沒表態,何來「救駕」之說?玄武門之變的直接起因是秦王李世民的秘奏。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幹了一件無恥的事情,連史書都不好意思記載
    王桐齡在《中國民族史》中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隋室、唐室之家族關係,常與儒教道德倫理牴觸,而與塞外民族習慣暗合也。」 在李世民的身上,就有四分之一的鮮卑血統。
  • 唐朝名將常何墓碑出土,揭開李世民真實面目,玄武門之變確有隱情
    或許,千古名君李世民並不是如正史的記載中那麼光輝偉岸。而得出這一結論的證據,就來源於一位親身參加過玄武門之變的將領常何的墓志銘。常何由於在玄武門兵變之中的功績,加之自身的軍事才能;屢次升遷,官越做越大,知道去世,仍身居高位,未曾遭受罷黜。因此,他的墓志銘上的記載頗為真實,不存在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的不滿情緒。由此可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並不是受到李建成、李元吉的逼迫;相反,而是覬覦皇位的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的舉措。
  • 李世民帶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終是什麼下場?
    唐太宗也是中國歷史上明君的一代,他倡導的「貞觀之治」至今為人們所享受。但關於唐太宗一直有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就是他發動了「玄武門變」,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最終贏得了天下。唐太宗之所以能夠發動玄武門之變並取得勝利,與他的黨羽密不可分。今天,我們將盤點在玄武門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十位主要人物。
  •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弒兄逼宮,本意原是弒父奪位?
    無論是正史還是揣測推理,對於「玄武門之變」這一歷史上的關鍵節點,都值得我們去推敲其目的。作為李世民當時的角色,功績顯著,勢力龐大,被其父和其兄長所逼得已經是進退兩難,然而最初李世民的目標是先要殺死兄長然後自然而然地受封太子嗎?
  • 玄武門之變,「超男皇帝」李世民的「黑歷史」
    之後立即派兵包圍皇宮,逼迫李淵讓權,李建成即位為帝後,立李元吉為皇太弟,兄弟兩人正式接掌大唐帝國。昆明池遺址效果圖如果這一計劃得以成功執行,那麼現在的歷史書上,就不會再有「玄武門之變」,而會被「昆明池之變」取而代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永遠難防的是家賊。總有一些很小的小蝦米,雖然任何史書裡他們都從未在C位出道過,但卻總能改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