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終是什麼下場?

2020-12-19 歷史在眼前

唐太宗也是中國歷史上明君的一代,他倡導的「貞觀之治」至今為人們所享受。但關於唐太宗一直有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就是他發動了「玄武門變」,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最終贏得了天下。

唐太宗之所以能夠發動玄武門之變並取得勝利,與他的黨羽密不可分。今天,我們將盤點在玄武門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十位主要人物。

玄武門英雄中,孫昌無極與秦王李世民關係最為密切。孫昌無極很小的時候就因父親去世而痛苦,所以他是由他的叔叔高世廉撫養長大的。

十幾歲時,他認識了李世民,他們不僅成了布友,還成了姻親。晉陽起兵後,孫昌無極輔佐李世民起兵,後隨其西徵,逐漸成為秦王側田家的核心成員。

武德九年玄武門變革前夕,正是無極和方極力勸說秦王早日做出決定,最終成功推動了玄武門的變革。兵變後,孫昌無極被唐太宗重用為第一英雄。

要說孫昌無極根本就是在賭奇才,他首先成功的幫助李世民繼位,在貞觀時期關於建立預備隊的爭論中堅定的支持金朝的李治,導致了後來的唐高宗。

慶四年,無極被許誣陷謀反,長孫被貶嶺南。戊己一到嶺南,就被許的手下逼迫自殺。直到上元元年,唐高宗才恢復了孫昌無極的名爵,讓他和昭陵葬在一起。

杜谷延雲也是名門之後,父親是隋朝右衛將軍杜家傑。獨孤燕雲一生的功勳主要包括兩個,一個是宣武門之變,一個是對東突的進攻。

玄武門之變,獨孤燕雲等九名心腹進入玄武門設伏,成功殺死李、李元吉,支持繼位。

由於他的成功,獨孤燕雲一直擔任幽州總督和溧陽縣縣長。後來突厥入侵,獨孤燕雲率軍攻打東突,戰死沙場。他死後和昭陵葬在一起。

後季峻也是唐太宗手下的得力幹將,出身名門。李淵晉陽起兵後,跟隨李世民北伐。在宣武門的後期變革中,侯也是策劃者。

也正是因為他的成功,侯一路晉升為兵部尚書。後跟隨李靖攻滅東突,還率軍平定高昌。

只可惜後季峻後來貪得無厭,插手皇儲之爭,打算支持皇子李成幹發動兵變。最後,侯因謀反罪被處死,全家被流放到嶺南。

高世廉,又叫孫昌無極的叔叔,早年是隋朝的統治者。出於對李世民的感激,高世蓮把他的侄女孫昌·無極的妹妹嫁給了李世民,後者後來成為文德皇后。

武德五年,高世連投降唐朝。玄武門之變,高世連也是核心謀士。

後來唐太宗即位,高世連的官位不斷得到提升和尊崇。直到貞觀二十一年,高世廉去世,禮遇未減,遂隨昭陵下葬。

唐代著名人物杜如晦,來到秦王李世民幕府,在唐元晉陽崛起後,成為李世民的謀士。南徵北戰,先後平定薛、、劉武周、王、竇建德等割據勢力。杜如輝的作用不容忽視。

後來玄武門之變,杜如晦也是核心成員,被李世民提拔為第一功臣。為此,杜如晦擔任戰史大臣、校對員、吏部尚書,輔佐唐太宗方凌軒,人稱「方某都段」。

只可惜杜如輝在貞觀四年去世,年僅46歲。

方和杜如晦都是初唐時期著名的宰相。方,年輕天才,十八歲考中進士。隋末亂世,毅然選擇投靠秦王李世民,成為秦王府得力的謀士。宣武門之變,也是他力勸李世民早日決斷的五大功勳之一。後來,方一方面擔任《漢書》的秘書,處理國家政治,另一方面還主持編纂國史,於是成了一名歷史學家。貞觀二十二年,方病逝,葬於昭陵。

尉遲恭也是中國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之一。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還能活躍在他身後幾千戶人家的門板上。隋朝十三年,尉遲恭追隨劉武周,此時被稱為尉遲恭。

魏翼龍在武德三年,向唐朝投降,取名尉遲恭,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名字。尉遲恭跟隨秦王四處奔走,幫助統一全國。

玄武門之變,他還親自射死了李元吉,被定為第一功勳,甚至把齊都給了他。尉遲恭晚年迷信長生不老,就在家住了十六年。

終於,在唐高宗鹹青三年,74歲的尉遲恭在家中去世,與昭陵葬在一起。

程也是唐代著名的名將。人們常說他的三斧,但實際上程最喜歡用的馬槊。

隋末,加入瓦崗軍,後投降王。武德初年,又降唐。他追隨秦王,先後滅、竇建德、王等人,成就斐然。

程一路晉升,是因為他成功守住了。貞觀二十三年,死後,成奉命擁立太子李治。

一次在李贄,程曾率軍攻打阿希納赫魯,因戰敗而告退,不久回國。林德二年,程病逝於家中,與昭陵同葬。

與前幾部相比,段的知名度要低得多。段的父親是偃師人,曾在太原縣加入司法軍。李淵晉陽起兵後,段芷玄加入李世民,為他效力。

在隨後的戰爭中,他參加了攻下瞿圖通、平定王的戰爭,並因其功績而擔任秦的第二右衛。在此期間,李引誘段叛變,段予以拒絕。

宣武門變更後,段拜左將軍,曾在參與徵服吐谷渾。由於他的突出成績,段也一路高升。貞觀十六年,段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五歲。

張公是王手下的謀士,歷史悠久。後來,張與一起向唐軍投降。在徐士奇等人的推薦下,張得以進入秦王的幕府,擔任謀士。

玄武門易幟前夕,李世民仍在等待佔卜結果,而張弓則想放下李世民的龜殼,催促李世民動手。宣武門變更後,張為代州刺史。

一到李世民,他還參與了對東突的徵服。貞觀六年,年僅39歲的張病逝,但未葬於昭陵。

相關焦點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在中國封建王朝中,要說對功臣最好的,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排的上前三,跟隨他在玄武門之變中出死力的十大功臣,大多得以善終。公元626年7月4日,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最玩命死磕的時刻,在這場決定了唐朝乃至中國千年歷史走向的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依靠殺戮和鐵血,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唐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跟隨他的人,下場是什麼呢?
    公元617年,李淵打著「匡扶隋室、廢昏立明」的旗號向關中進發,攻下關中以後李淵擁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不久後楊侑被迫禪位給李淵,這就是歷史上的唐高祖。後因李世民帶兵打仗,功績越來越顯著。太子因感到了威脅,就與自己弟弟李元吉合謀陷害李世民,李淵也向著太子。因此,李世民率領十人埋伏在玄武門,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退位。
  •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了第四次玄武門之變,李旦第二次當了皇帝
    唐朝總共發生了四次玄武門之變,第一次由李世民發動,殺死了太子李建成,逼退了高祖李淵,李世民當了皇上;第二次是在武則天后期,宰相張柬之發動,逼迫武則天退位,由唐中宗李顯復位;第三次是由李顯的第三子太子李重俊發動的,雖然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但最後功敗垂成,自身被殺;最後一次的玄武門之變,是在唐中宗景龍四年(公元710年)由李隆基發動的。
  • 玄武門之變是李唐的人倫悲劇,史學家:李世民被逼反抗,他做得對
    也許對於普通人而言,會覺得玄武門之變是十分殘忍甚至覺得李世民喪失人倫,殘殺兄弟,可是在史學家眼裡,雖然惋惜李建成,但都認為李建成比不上李世民,並且肯定李世民的做法,為什麼會這樣呢?我繼續仔細分析。
  • 李世民麾下秦瓊為什麼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的那天早上,李世民唯一的亮點,就是一箭射死了自己毫無準備的哥哥。在這之後,或者是因為眼看著自己親生哥哥死於自己箭下的強烈刺激,李世民的表現就和沙場之上百萬軍中的英明神武判若兩人了。他甚至不能駕馭好他的坐騎,被飛跑的戰馬扔了下來,差點兒被自己的弟弟勒死。如果不是彪悍的尉遲敬德及時趕到,射死了李元吉,那麼玄武門之變的結果真的很難說會怎樣。
  • 李世民本是一個溫良人,為何在權力爭奪中,發動玄武門之變呢?
    很多作品和記載中對於李世民的評價都是十分正面積極的,但是這樣一個被大家稱之為溫良的人,手上還是沾滿了別人的鮮血,本不是一個愛爭搶的人,為何在最後爭奪皇位的時候,發動玄武門之變,十分狠心地殺了自己的手足,成為唐代的一個皇帝呢?
  • 玄武門之變後,「太上皇」李淵的下場到底如何?你知道嗎?
    一說起大唐盛世、貞觀之治,那麼免不了要提起唐太宗李世民。然而說起李世民,則又不得不提起李世民為了奪取帝位而發動的那場「玄武門之變」。生在帝王之家,會發生兄弟鬩牆的事情可以說在歷朝歷代都不是新鮮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2日,在這一天的清晨時分。
  • 玄武門之變為何李世民勝出?並非偶然,看看雙方的班底就知道了
    前言:玄武門之變,看上去是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三兄弟之間的爭鬥,實際上不單純是三兄弟的爭鬥,而是兩個集團之間的鬥爭,即李世民一方的秦王集團和李建成李元吉一方的東宮集團之間的鬥爭。但是這些人大多沒有什麼名氣,有人可能會說,因為李世民是勝利一方,所以李建成的的人當然不為後世所知,應該說有這個因素。但是李世民奪取政權以後,對東宮集團的人一概不予問罪,其中的人不少還受到重用,比如魏徵和王珪後來都做了宰相。
  • 玄武門之變,「超男皇帝」李世民的「黑歷史」
    李世民的權力圈子越來越大,不僅讓李建成感到壓力倍增,甚至連李淵也隱約覺出了一絲威脅:李世民越發炙手可熱,萬一他不再滿足於只當個「秦王」、「天策上將」怎麼辦?就算李世民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也難保他手下那幫人不會開什麼腦洞。畢竟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嫡系,對於他們來說,肯定是李世民當皇帝帶來的實惠更多。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什麼向李淵要「跪而吮上乳」?
    玄武門之變後,在《資治通鑑》中記載「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這個說法僅僅在《資治通鑑》上有,為什麼李世民會選擇「跪而吮上乳」呢?首先來說「玄武門之變」,其實完全是李世民自己一手導演的宮廷之變,在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帶領自己的一班親信,埋伏在玄武門附近,等到將要進宮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進入自己埋伏圈之後,將其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人也沒有倖免,連自己的親侄子都沒有放過,但李世民走到自己父親面前卻做出了詭異的動作,就是「跪而吮上乳」,
  • 玄武門之變:共有十位大臣參與,他們都有怎樣的結局?
    李世民之所以能順利登上帝位,全因在玄武門之變凱旋而歸,而這場巨變的參與者們——李世民親信加起來十人,那到底是哪十位呢?一、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關係自然很好,他的妹妹便是有名的長孫皇后,玄武門之變他是主要推手,功勞居首,李世民登基後,成為至高無上的國舅,李世民對他是何其信任,死後還把兒子李治託付給他。後來因為他主張廢掉武則天這個皇后,遭到武則天的報復,無奈李治將他流放到黔州,最後被逼自盡,結局相當悽涼。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兩位「門神」秦瓊敬德是如何分工的?
    老朽說事今天來跟大家說說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兩位「門神」秦瓊敬德是如何分工的? 「玄武門之變」這段歷史,可以說是最驚心動魄的。而最主要的內容,當然是作為二皇子的李世民,殺害了自己的太子哥哥李建成還有親近太子的弟弟李元吉,然後成為了太子,兩個月後又即位當了皇上,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還諦造了「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我們都知道秦瓊(秦叔寶)和尉遲恭(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兩員大將,也算是心腹,從李唐開始起事就跟著李世民一路過關斬將,所以這麼重要的「玄武門之變」也是少不了他們的份兒。
  • 李世民帶9人贏得玄武門之變,這9人都是誰,他們最後都封了什麼官
    作為一個大哥,長孫無忌在李世民統治期間擔任過各種職務。當然,他並不依賴於皇帝的裙帶關係。他一直在跟著李世民出生入死。他的生活也是一個傳奇,他的妹妹長孫皇后,使他成為宰相。又因他的外甥媳婦武則天而家破人亡。他的生活可以說是由兩個女人決定的。二.尉遲敬德。這不是漢人。他來自鮮卑。雖然他跟隨李世民時是以戰敗將軍的身份,但他也是皇帝的救世主。
  • 玄武門之變事非偶然,李世民得勢的動因,不操天下神器
    這已危及了李建成,李建成非得跟他鬥狠了,否則不僅繼承皇位有礙,即使將來繼承皇位,也是不穩。但是,李建成並非採取徵服人心的方法和李世民鬥狠,卻採取了違了人願的挖人方法,將尉遲恭下獄,將程咬金外放康州刺史,又將房玄齡、杜如晦控制住。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強佔了弟媳齊王妃,為何不敢對太子妃下手?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強佔了自己的弟媳齊王妃楊氏,但是卻不敢對太子妃鄭觀音下手。那麼,唐太宗李世民既然都敢民強佔了自己的弟媳齊王妃,為什麼他就不敢對太子妃下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秘密。玄武門之變唐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爆發,秦王李世民誅殺了自己的長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事後,木已成舟,唐高祖李淵也無可奈何,也不能收拾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準確是此時的李淵已經被架空了,最後李淵被迫選擇了退休,讓位給自己的兒子李世民,李世民如願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 玄武門之變後,年近60的李淵9年間瘋狂生育30人,李世民相當頭疼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並逼得父親李淵退位,這真是證實那一句話「人心不狠,地位不穩」。 所以,李世民也顧不得什麼手足之情,他選擇先發制人,一手策劃了驚世駭俗的玄武門之變,他選擇自己為自己考慮,不惜殺掉自己的親生兄弟,如果親爹李淵當時不同意退位,那他就很有可能弒父
  • 李世民的十位開國大臣,最後的結局都怎麼樣了?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為了爭奪皇位,殘害手足,在幕僚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府內長時間的籌劃之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為他登上皇位掃除了障礙。李世民上位以後,廣招賢才,大力發展農業,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硬的基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政變中立下大功的這十位大臣。
  •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弒兄逼宮,本意原是弒父奪位?
    無論是正史還是揣測推理,對於「玄武門之變」這一歷史上的關鍵節點,都值得我們去推敲其目的。作為李世民當時的角色,功績顯著,勢力龐大,被其父和其兄長所逼得已經是進退兩難,然而最初李世民的目標是先要殺死兄長然後自然而然地受封太子嗎?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要「吸吮父乳」,還痛哭不止呢?
    我們都知道,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處決掉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之後,李世民隨即便逼迫了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史稱「唐太宗」。但是在事變之後不久,卻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李世民和李淵父子之間為了捐釋前嫌做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舉動。
  • 李世民一箭射不中,李建成逃脫,玄武門之變結果如何?
    這時,李世民走了出來,向二人問好,李元吉心神不寧,直射李世民三箭。可能太緊張了吧,李元吉居然沒射中,李世民則不客氣,徑直彎弓射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關於玄武門之變,《舊唐書》記載:「建、元二人行至臨湖殿,見事有變,遂立即回宮,秦王呼喝,元吉彎弓射箭,連連三次未成。於是秦王射殺了建造,元吉中箭而逃,尉遲敬德追殺了他。」